CrossFit训练模式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影响

2024-03-05 07:40钱利民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网球专项

文/ 钱利民

◆ 专项体能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成绩提升、运动表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CrossFit通过用功能性和复合型动作训练,可以全面提升运动员的体能。鉴于此,进一步探究CrossFit训练模式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影响。研究选取20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CrossFit训练和传统体能训练,结果显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CrossFit训练后,握力、过顶前抛实心球、六边形跳、蜘蛛跑和10m冲刺五个指标上均优于传统体能训练。说明CrossFit训练在专项体能提升上更为全面和高效。因此,建议教练可以将其纳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且CrossFit不仅对专业运动员有益,对于普通青少年也能带来体能上的提升。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将CrossFit融入体育课程中。

◆ CrossFit训练模式;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

网球作为一种隔网类的对抗性比赛,要求运动员在场上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和高超的技战术。这种运动不仅仅是简单的击球,更是一场对于策略、技巧和力量的综合考验。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面临的对抗是极为激烈的,这不仅对其体能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对其心智能力提出了挑战。中国的网球运动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发展历程并不长。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在短时间内已经在学校层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机构中,通过举办各种比赛,不仅普及了网球运动,更是培养出了大量的网球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然而,要想在网球这项运动中脱颖而出,仅仅依赖天赋是远远不够的。优秀的运动员需要具备多种身体技能,这包括但不限于力量、速度、敏捷性和耐力。其中,体能可以说是支撑这些技能的基石。只有当运动员的体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他们在场上的技战术才能得到稳定的发挥[1]陈一帆,陈鹏,于艳丽,刘汉尧.基于CrossFit对军校学员体能训练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12):160-162+178.。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作为网球运动的重要后备人才队伍,同样需要注重其专项体能的提升,然而,目前训练方法往往聚焦于特定的技能或体能素质,忽略了综合性和协调性,导致训练内容的单一化和训练计划的不合理性。需要教练员和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实践去认识和平衡,以丰富训练内容,促进训练方法的本土化和个性化,帮助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展现更佳的表现[2]Avetisyan Arman V,Chatinyan Ashot A,Streetman Aspen E,Heinrich Katie M.[J].Journal of functional morphology and kinesiology,2022,7(4).。

CrossFit起源于美国的训练体系,以其高强度和短间歇的特点,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核心理念在于采用功能性和复合型动作,以此来全面提升参与者的体能,包括但不限于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这种全面的体能提升方法,使得CrossFit在多个运动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网球运动员体能要求与CrossFit的训练理念存在着天然的契合点,具体而言,网球运动员在场上需要快速移动、转身、跳跃和挥拍,这些动作都需要强大的肌肉支持和出色的身体协调性。但目前,体育教练采用CrossFit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故对其具体影响尚不明晰。鉴于此,研究将进一步探讨CrossFit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影响,帮助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更为有效地提升其体能训练水平,同时也为中小学青少年网球队的训练提供了经验借鉴[3]Dominski Fábio Hech,Tibana Ramires Alsamir,Andrade Alexandro.[J].Frontiers in Sports and Active Living,2022,4.。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假设

结合上述CrossFit 训练模式的基本特征,提出假设:CrossFit训练模式能够更有效的提升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

1.2 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江苏省五所中小学的20名网球运动员(10名男,10名女);为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参与者年龄范围在11~19岁之间、健康状况良好。本研究在同一性别内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对象基本情况

1.3 实验时间、地点、器材与测量

(1)实验时间、地点:以作者所在学校,进行一项为期8周的体能训练实验,每周3次,每次训练60分钟。

(2)实验器材与测量:选择跳绳、杠铃、哑铃和壶铃等。在实验的前后测量中,也采用了:运动手环、体重秤、握力计和秒表等精确的测试器材,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实验结束后的3天,研究者们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以评估CrossFit训练模式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具体影响。

1.4 实验控制

(1)分组方面,为消除潜在的心理偏见,研究者在实验前采用匿名分组方式,使得参与者对自己的分组情况并不知情。此外,为确保实验的公正性和可比性,研究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特征和初始体能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确保两组在实验开始时的基线数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训练方面,为了保证实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研究者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并为缺席的参与者提供了补训机会,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获得相似的训练机会。同时,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潜在影响,研究者确保了两组的训练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包括由相同的教练指导、在相同的训练地点和时间。训练内容方面,实验组综合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多样化的体能训练方式,对照组综合采用特定的肌肉群训练、等动性训练等方式。

(3)测量方面,考虑到训练强度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研究者采用了最大心率和CR-10RPE量表这两种科学方法来监控和调整训练强度,使运动员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55~70%之间,RPE控制在5~6分左右。此外,为了避免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研究者还要求参与者在整个实验期间保持其原有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1.5 测试指标

结合专家访谈与《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网球项目体能测试方案》提出的指标内容,研究将选取五项指标作为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测试内容(表2)。

表2 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专项体能测试指标

2 研究结果

2.1 实验前测试结果正态检验

通过正态分布分析显示(表3),研究所有数据均服从正态性分布,可以开展后续组间对比分析。

表3 各组实验前测结果正态性检验

2.2 两组实验前专项体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握力、过顶前抛实心球、六边形跳、蜘蛛跑和10m冲刺这五个指标上的数值都非常接近,并无显著差异性,可以开展后续训练后的对比分析。

表4 实验前专项体能指标

2.3 两组实验后专项体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在试验后,男、女运动员实验组在握力、过顶前抛实心球、六边形跳、蜘蛛跑和10m冲刺五个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这意味着CrossFit训练模式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力量、灵敏、耐力、速度的提升效果显著,且结合试验前后数据来看,传统体能训练仅对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蜘蛛跑和六边形跳方面能力具有影响,说明传统体能训练仅能提升部分体能(表5)。

表5 实验后专项体能指标

结合研究结果和既有研究来看,CrossFit训练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来说,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其原因可以涉及:(1)CrossFit训练注重全身的综合训练,包括力量、灵敏、耐力和速度等多个方面。这与网球运动中需要的多方面的体能要求高度吻合。传统的体能训练往往只关注某一或几个方面的提高,而CrossFit则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训练体系;(2)CrossFit训练的特点是高强度和快速变化,这可以模拟网球比赛中的实际情况,如快速的方向变化、短时间的高强度爆发等。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比赛的节奏和强度;(3)CrossFit强调的是功能性训练,即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实际运动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肌肉量或提高某一项指标。这与网球运动中的实际需求高度一致。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在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CrossFit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经过8周的CrossFit训练,运动员在握力、过顶前抛实心球、六边形跳、蜘蛛跑和10m冲刺跑等多个方面都获得了显著提升。这表明,对于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而言,CrossFit训练在专项体能提升上更为全面和高效[4]邱汉祥.Crossfit训练体系在排球体能训练中的实践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9):31-33.。

3.2 建议

教练应认识到CrossFit的价值,并将其纳入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同时,为了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效果,需要对CrossFit的训练内容进行改进和优化,确保其与网球运动的特点和需求相匹配。

此外,CrossFit不仅对专业运动员有益,对于普通青少年也有可能带来体能上的提升。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将CrossFit融入体育课程中,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课程的任务和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5]王彦旎,杜秋香.CrossFit训练模式在青少年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12):44-46.。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网球专项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