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伶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国有企业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使命和任务,只有实现现代化企业治理管理目标,才能促进自身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行列,为国有经济发展提供战略性支撑。因此,国有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管理问题。
历经长期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已经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时代发展阶段,面对不断成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成为国企转型升级的重要步骤。
符合我国市场经济成熟化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进一步释放了经营主体活力,为经济社会创造出稳定可靠的发展环境。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国有企业亟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趋势,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不断创新自身管理制度、革新组织管理形式,切实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确保能够有效激发自身发展潜力,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
契合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愈加显著,对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新的方向。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国有企业受自身管理模式的限制,创新发展动能不足,管理控制力出现下降,再加上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不断深化,使得企业自身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减弱。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管理制度、革新组织管理形式等手段,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才能在国际市场、行业竞争中抢占话语权,不断激发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
促进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有企业承载着加快构建新型发展格局的艰巨使命。因此,国有企业只有科学认识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意义,不断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发展战略,形成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现代化治理管理能力,激发市场竞争优势,才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伟大事业中发挥开局优势。构建新型发展格局目标的实现,对于国有企业自立自强的发展能力具有极强要求,基于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指引,国企实现制度创新与内部管理优化,能有效发挥自身战略引领作用。
管理制度建設比较滞后 从当前国有企业管理发展现状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的历史条件下,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前瞻性发展规划,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性,逐渐难以满足实际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需求。国企管理制度建设不足,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单一、管理体系僵化等方面,严重影响企业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不仅会影响自身市场竞争能力,甚至还会引起企业转型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部分国有企业依旧沿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得劳动合同的控制力依旧较强,人员调动过程比较复杂,且岗位调配等工作周期较长,不仅限制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甚至还会造成领导干部管理方面的漏洞,对企业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危害。同时,受传统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人本”理念缺乏科学的认识,对于人才梯队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对人才培训与管理工作把控不足,使得人才“再学习、再开发”能力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企业工作人员素质的持续提升。
信息化管理建设程度较低 纵观国有企业以往发展进程,发展目光重点在于扩大经济效益方面,忽视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使得传统管理形式面临淘汰。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起步较晚,部分国企管理人员缺乏前瞻性战略思维,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未能对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定明确的规划,不仅浪费了数字智能化技术的优势,增加了工作人员压力,甚至还严重阻碍企业现代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财务管理模式亟须更新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趋向成熟化发展,加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使得企业面临着多方面管理风险,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从当前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现状来看,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会计核算标准滞后、缺乏信息化管理系统等问题严重制约财务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风险管控意识,埋下了财务管理隐患,甚至还会滋生财务管理安全风险,成为影响国企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形成的重要阻碍因素。
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成为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一项系统性任务,需要长期探索实践。在国企实际管理革新过程中,为了有效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要围绕制度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及信息化管理建设等方面进行,具体设计实施路径如下。
创新企业管理制度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企业在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创新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确保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协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做好管理,不断发挥新型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势。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不仅要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特点和转型升级发展方向,还要围绕自身肩负的构建新型发展格局的时代使命,面对复杂化市场竞争环境,不断调整补充企业管理制度。首先,国有企业要重视企业内部文化建设与管理。管理思想现代化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在国有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需顺应时代变化趋势,形成全面的管理理念,确保形成现代化的企业内部文化,成为凝聚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人员核心凝聚力的重要指引。国企注重优化企业文化管理策略,构建文化型管理路径,在提升员工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营造良好的企业现代化管理环境,为开展具体的管理制度革新奠定基础。其次,国企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与优化。国有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需经过系统规划与整体布局,才能获得良好的制度创新效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领导管理人员需强化思想认识,借鉴行业内先进的管理策略和手段,并立足自身发展现状和原有管理制度的特点,对自身分配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业务经济活动制度等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为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提供科学的导向。此外,国企要重视简化内部管理组织,坚持扁平化管理原则,对企业管理层级进行优化与整合,调整管理岗位,对工作交叉性岗位进行精简,在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时,促进企业业务活动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目标。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激发企业内部管理潜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型发展阶段,在行业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支撑。对此,为了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战略目标,国企要重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此为突破点,对原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形成与国企现代化转型目标相一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国企要重视发挥“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作用,将人才视为企业提升现代化治理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石,对企业组织结构、人才引进体系、绩效考核机制及人才激励模式等进行科学调整,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发展潜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实践中,要对考评体系进行精细化分类与管理,针对不同工作部门、职责岗位等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和指标,实现绩效考评的针对性、个性化发展目标,确保绩效考评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引导作用。此外,国企应当持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不断健全内部激励分配机制,深刻融入社会收入再分配路径,形成科学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分配关系。
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催生了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国企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的重要表现。面对新型发展环境,国企只有充分认识大数据技术与信息手段的优势,并将其融入自身管理改革过程中,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开拓出一条常态化路径,才能有效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因此,在国企现代化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借助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并将其融入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将经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延伸至网络环境进行分析与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管理工作效率,还可以预防数据丢失、泄露等风险问题,有利于巩固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为国企发挥信息资产的重要价值奠定坚实基础。此外,企业还要重视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将内部工作部门业务活动进行整合,为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工作建立畅通的路径。利用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对生产、管理、营销等活动进行集中管理,有效减轻工作人员业务负担,巩固各项管理工作进入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实现“降本增效”的发展目标,助力企业快速进入现代化管理行列。
更新完善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核心管理內容之一,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财务风险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严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与持续性。因此,基于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的指引,国企尤其需要重视更新完善财务管理模式,促进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进入深化拓展阶段,促进国企财务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国企应当立足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积极构建业财融合管理路径,并对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有效控制,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环境,提升财务风险防范及化解能力,助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发展模式奠定基础。比如,国企要注重深化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对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制定、预算执行及考核评估等工作环节进行集中管理,促进业财部门实现工作互通,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效率,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