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尉,周宇欣 指导:罗文峰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广东 佛山 528200;2.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200
播散型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在带状疱疹各类型中较为罕见且凶险。现整理播散型带状疱疹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医案1 则,介绍如下。
患者,女,63 岁,因右侧面颊,手及背部散在红斑,水疱,疼痛3 天前来就诊。患者3 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面部,手背及背部散在红斑水疱(图1、2、3 左),疼痛明显。发病以来,患者疼痛逐渐加重,影响睡眠,遂前来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平素体健,否认既往肿瘤或其他传染病病史、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药物食物过敏史、手术及输血史。查体:患者神清,精神可。体温:37.1 ℃。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面颊,手背部及背部可见散在,直径为2~5 mm 大小的水疱,水疱的基底红晕,尼氏征(-),部分水疱可见中间破裂结痂,疼痛明显。自觉口干口苦,情绪烦躁,纳一般,眠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2 天1 次。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辅助检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DNA)定性(+),其余检验结果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播散型带状疱疹;中医诊断:蛇串疮,辨属肝胆湿热证。西医治疗:予口服伐昔洛韦,每次0.6 g,每天2 次,共5 天;人干扰素α-2b 凝胶,每天1 次,适量外涂;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天2 次,共5 天;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天3 次,共5 天。中医治疗: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炙甘草各5 g,黄芩、栀子、北柴胡、醋延胡索各10 g,泽泻15 g,菊花、生地黄各20 g,板蓝根、葛根各30 g。5 剂,每天1 剂,每天2 次,饭后温服,配合外敷佛山市中医院特色中药制剂——复方黄水。
图1 后腰背部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左为治疗前,右为治疗后)
图2 面部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左为治疗前,右为治疗后)
图3 手背部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左为治疗前,右为治疗后)
2022 年12 月5 日二诊:疼痛明显缓解,无心烦,口干口苦减轻,纳一般,睡眠较前改善,无夜晚痛醒,小便黄,大便每天1 次。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原有疱疹干燥结痂,无新发水疱。治疗方案:西医治疗上,予口服伐昔洛韦,每天0.6 g,每天2 次,共14 天;人干扰素α-2b 凝胶,每天1 次,适量外涂。洛索洛芬钠片、甲钴胺片及复方黄水遵上次医嘱继续使用。中医治疗上,舌苔稍清,已无烦躁,湿热之象较前减轻,守方龙胆泻肝汤,去板蓝根以防过度攻伐,苦寒败胃。7 剂,每天1 剂,每天2 次,饭后温服。
2022 年12 月13 日三诊:原发水疱皮损处痂皮已平,仅遗留少许暗褐色色素沉着(图1、2、3 右),无明显疼痛,已无口干口苦,纳眠可,二便一般。舌淡红、苔薄黄,脉缓。因抗病毒治疗已足疗程,且患者疼痛已基本消失,予停用西药。中医方面,患者湿热之邪已去除大半,遂维持原方案,以全其功。嘱守二诊方续进3 剂,每天1 剂,每天2 次,饭后温服。后续电话随访患者无遗留神经痛。
2.1 西医诊疗播散型带状疱疹是人体感染VZV 所致,并与刺激因素或年老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关系密切[1],常见影响因素有年老、恶性肿瘤病史或手术后。播散型带状疱疹临床上少见且凶险,因为本型患者常伴有高热,且可并发肺损害、脑损害等,病情严重者可致死亡[2]。本例之患者,皮损呈多处散发,且数量较少,容易误诊为单纯疱疹,或者水痘。但结合以下:①VZV-DNA 定性阳性(+);②皮损虽散在分布,但仍局限于身体右侧;③患者以疼痛所急所苦,本案仍可明确诊断为播散型带状疱疹。
临床上,播散型带状疱疹的治疗首重消炎止痛、抗病毒以及支持治疗,并辅以局部抗感染、消炎、干燥收敛等[3]。而欧洲、德国与中国的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4-5]中建议使用的系统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溴夫定、泛昔洛韦等。阿昔洛韦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为仅有15%~20%,且血浆半衰期短,需要大剂量给药以维持抗病毒的有效血药浓度,采用静脉给药又有造成肾脏损害的风险[6]。动物实验研究显示,腹膜内注射50 mg 阿昔洛韦,仅0.5 h 便形成集合管结晶沉淀,阻塞肾单位,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7]。伐昔洛韦,为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其抗病毒活性与阿昔洛韦相同,经口服吸收后能迅速完全地转化为阿昔洛韦,生物利用度是阿昔洛韦的3~5 倍[5],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8],故选用伐昔洛韦口服以抗病毒治疗。其余治疗,选用洛索洛芬钠以消炎止痛,甲钴胺以营养神经,外用人干扰素α-2b 凝胶外涂以加强抗病毒治疗。
2.2 中医诊疗中医学认为本病初期以湿热火邪为主,中期则以脾虚湿蕴常见,后期则因气滞血瘀[9],且多表现为后遗神经痛。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久居岭南之地,素体湿热较盛,又因疱疹疼痛以致夜卧不安,情绪烦躁。女子本以肝为先天,因肝主疏泄,在志为怒,与情绪息息相关,夜不能寐则肝阴不敛,情绪烦躁则怒伤于肝,以致肝失疏泄而气滞,气滞则津液输布不利困遏为水湿,郁化而成湿热[10],故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等肝胆湿热之象。因此,本案治法以清肝利胆、泻热除湿为主,选方为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菊花、板蓝根、延胡索、生地黄苦寒败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活血止痛;泽泻、葛根清利水湿,清热补津;甘草调和诸药,安中和胃。诸药配伍,共奏疏肝解郁、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
陈灵等[11]研究显示,临床上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证型的带状疱疹可获良好效果。沈晓伟[12]研究证实,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联合常规抗病毒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提升疗效,减轻疼痛;另一方面,带状疱疹的中药临床应用数据研究显示,龙胆泻肝汤所选用的中药皆为带状疱疹中医治疗中使用的高频药物[13]。中医外治法方面,外用制剂选用佛山市中医院的特色中药制剂——复方黄水,其主要成分为黄连、冰片等。《神农本草经》载:“黄连,味苦,寒。治热气。”现代研究表明,黄连含有的小檗碱,属于天然的广谱抗菌药物,且对病毒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病毒性疾病[14]。冰片,味辛、苦,微寒,李时珍《本草纲目》言其能“通诸窍,散郁火”。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冰片可以清热止痛[15]。临床研究表明,复方黄水在减轻带状疱疹症状,促进疱疹干涸结痂,加速皮损愈合,缩短病程方面,功效良好[16]。
播散性带状疱疹临床少见且凶险,部分患者可伴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医生应当对此有充分且清晰的认识。本案中除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良好疗效外,患者年纪刚逾60 岁,且平素体健,发病后亦无发烧或其他并发症,也是此案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对于播散型带状疱疹,临床上应当从患者症状与病史出发,并结合血象等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及时明确诊断,尽快予以抗病毒等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