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翔
宁波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200
中国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2/3,而基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诸多土地资源问题,基于逐渐被开发使用的平地资源,致使剩余的平面资源难以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发展山地资源,已经成为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整体性: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工程现场,分析地域文化并综合建筑多方面因素,开展整体性与系统化设计[1]。这样山体坡地建筑才会和自然环境协调,功能特性同场地相适应:保护性:最大限度保护自然风貌,通过自然地形打造舒适自然的人居环境。山体坡地建筑应尽可能减少和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保护原始植被与地貌特征;通过原始地形存在的高度差,打造独树一帜的建筑空间形式;发展性:坡地建筑通常表现为功能单调、结构简单的小型工程形态,伴随时代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针对建筑功能提出多元化需求,建筑的单一功能难以满足现代生活以及生产需求。
充分利用山体特点。平地资源在山地区域中相对稀少,为此设计坡地建筑不能将平地作为出发点,而要考虑各类设计元素让其和山体特征适应。无论是植被还是地质景观等都要归进设计环节,旨在利用自然生态条件达到绿化和装饰的效果,一方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景观、人文和生态价值,另一方面改善建筑附近环境,从而提高舒适度。
山体坡地的安全性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既要求基地具备良好的地质情况还要求地质承载力符合设计标准,周边没有潜在地质灾害等。设计人员在选址初始阶段开展实地勘探以及观测,或是结合勘测图分析地质条件、土壤条件和通达条件等,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躲避易发地质灾害的地带。
坡度不同的地形,在成本和可建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越大坡度的山体,接地处理越难,从而提高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难度。应对地形因素综合考虑,明确合适的建筑项目和建筑选址。
坡地建筑的基地标高往往十分复杂,导致项目施工、使用期间的人员、车辆的到达性不足,项目设计在竖向、坡度以及应急消防等方面条件较差。选址场地应分析坡地标高关系,保证场地基础的交通条件、疏散空间以及场地的施工条件、作业空间[2]。
因为存在差异性的地质条件,在基础设计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严重沉降,一般情况下,在对坡体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时,建筑地基在性质方面出现高度差异,可碍于实际地质情况,基岩面若是起伏明显要把多种土层视作持力层。针对该做法导致的分布不均,要改善土层原有支撑状态避免发生沉降而对建筑结构造成影响。通常选用的解决办法如下:将天然浅基础有机结合人工挖孔墩基础,旨在将持力层引入到岩石层,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基础滑移,为此要设置相应的岩石锚;将厚度为300-500mm的粗砂、中砂等物料组建为褥垫层,由此处理岩石和基础之间的接触部分[3]。
有关坡地建筑设计,挡土墙设计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设计,在实际设计中应该遵循合理、安全、经济性原则。在全面掌握工程地质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常见设计方法如下:
挡土墙分离主体结构设计,该方案的优点是明确受力方向及基础,提高建筑工程的防水和防潮性,可却要在岩石层进行大量施工,工程工期会因其延长,增大造价成本支出。另外,这种设计方案会占据较大空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坡地建筑的本体空间。
基于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挡土墙设计,不同于前一设计方案的是,其将建筑相关部分与挡土墙设计为整体,一方面压缩工程造价,避免工期延长;另一方面扩大空间面积,降低施工难度等。但对于山体坡地建筑而言,本就对挡土墙设计提出较高要求,而这一设计要求共同表现在刚度、强度等方面。强度方面,挡土墙设计应符合计算标准,挡土墙的单位面积可以承担静止水压力、土压力的作用;刚度方面,在框架柱处安设钢筋混凝土扶壁柱;稳定性方面,挡土墙既要承受土压以及水压等作用,并且符合稳定性标准。保障稳定性最理想的方法应是增加墙趾外挑尺寸,挡土墙能增加自身的抗倾覆力矩分担一定墙背土压力。
主体结构的设计和计算,首先要考虑侧向上压力到来的影响,首先需要获得集中力,在此基础上对结构整体的参数计算分析。一般情况下,设计山体坡地建筑结构不仅要满足常规使用极限,也能够满足承载能力的极限要求。针对坡地建筑而言,受限于地震、风力等相关荷载因素,有可能出现滑坡和失稳等现象,所以在上部结构设计环节,应该规避失稳边坡且对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还能选择以下方法:上部结构设计抗震缝;监测建筑基础设计,针对滑移或是沉降及时有效处理;重视底部设计,采取针对性的抗震方案。
有关山地生态系统,山地径流过量所带来的危害巨大。不仅会因为冲蚀地表而破坏植被造成泥石流,还会因为山地径流渗透地下,而降低山体自身抗剪强度,导致滑坡或者是建筑地下室浮起。针对设计人员而言,为了达到水土平衡必须重视对排水系统的科学设计,坡体建筑若设有地下室,使用地表硬化结合截排水,以及地下疏水层自排水。
上站总用地面积约4481.03㎡,建筑面积2015.5㎡,建筑密度27.48%,容积率0.45,室内等候厅700㎡,可容纳700人,配套广场面积2100㎡,可容纳2100人。下站总用地面积约6623.63㎡,建筑面积2933.2㎡,建筑密度22.08%,容积率0.44,室内等候厅560㎡,可容纳560人,配套广场面积2200㎡,可容纳2200人。
第一,索道上站(见图1)。南天索道上站站房和配套用房位于地块西侧,为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其中地下一层设置配电房、备用件仓库、小型工具仓库、办公室、特殊人群房间、候车大厅、售票室、卫生间;地上一层为技术办公、机修车间、控制室、值班室、贵宾接待室、候车大厅;地上二层主要为员工宿舍。
图1 索道上站
图2 索道下站
第二,索道下站。南天索道下站站房和配套用房位于地块东侧,为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的建筑,其中地下一层包括售票室、等候大厅、发电机房、电器元件仓库、配电房、电工器具室、索道站下部设备基础、应援救援物资室等;地上一层为等候大厅、机修车间、特殊人群房间、技术人员办公室、贵宾接待、会议室、值班室、操作室以及电气控制室等。建设期不涉及建设期临时用地。
结构设计。本项目为上下站均为地上三层框架结构,采用全现浇楼、屋盖结构,部分钢结构屋面,考虑经济性因素,综合平面布置,采用以单向板为主,主次梁为辅的平面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局部大跨度框架为三级。板厚一般控制L/30-L/35之间(L为板短方向跨度)并不小于100mm,屋面最小板厚120。墙体内应配置一定量的拉结筋,以防止墙体收缩开裂。楼屋面板尽量采用细密配筋方法,并增添混凝土外加剂。
给排水设计。水源与生活给水系统。以城市自来水为水源,从下站引下DN100的一根进水管进入本地块室内外的消防水池,利用消防水泵供环状消防供水管网,从而满足消防用水。引入DN100一根进水管供地块生活用水。市政的供水压力约为0.25MPa。供水系统。采用市政直供,下行上给式。计量方式,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标准,绿化、消防等用水点分别设水表计量。消防水池补水管上设消防水表。室外绿化浇洒采用微喷灌的节水灌溉方式。排水系统。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室内排水废污合流。上站污水经净化池(景区原采用一体化设备)处理达标后,排入山区林间;下站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通过雨水斗收集,场地雨水通过雨水口有组织收集。雨水汇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或景区绿化带。屋面雨水管采用防紫外线PVC-U。
墙体工程设计。墙体防潮层选择30厚1:2水泥砂浆掺5%防水剂,置于标高-0.060位置上,墙的两侧地面存在高差时,需要上下分别安设水平防潮层两层,而且在存在高差埋土一侧的墙身做20厚1:2水泥砂浆掺5%防水剂的垂直防潮层使上下水平防潮层贯通。外墙:钢筋砼墙、柱具体详结施,其余外墙除注明外均采用240厚非黏土烧结多孔砖,专用粘结剂砌筑。内墙:一般内墙采用240厚非黏土烧结多孔砖,砂浆砌筑(M10)。防火墙:采用耐火极限超过三小时的筋砼墙、非黏土烧结多孔砖。穿越防火分区防火墙的管线、桥架等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穿过防火墙的管道保温材料。
地下室防水工程设计。地下防水工程执行(GB50108-2008)和地方的有关规程和规定。本项目具有厚覆土层的种植顶板的防水等级为一级。采用两道防水做法,迎水面钢筋砼结构除采用防水砼自防水外,还在迎水面设置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防水层外防水,侧墙在防水层外设保护层50厚EPS板保护层。地下室一层,层高3.6m,地下,地下室顶板覆土1.5m。局部半地下室顶板。地面——绿地:轻质混合营养土,植被由绿化景观设计选定;聚酯针刺土工布滤水层;200厚陶粒排水层;50~100厚C20细石砼随捣随抹光并找坡(内配6@200双向,设分格缝纵横间距小于等于6m;缝宽20,分格缝内嵌防水密封油膏);干铺无纺聚酯纤维布一层;4厚聚氯乙烯高分子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出板面墙体根部、管井根部等阴角部位须增加防;水附加层,延伸高至室外地坪);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1.5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用量每立方米超过1.5kg;现浇钢筋砼结构自防水顶板,表面清理干净。地面——硬质路面:50厚毛面花岗石;50厚C25透水细石砼,撒干拌1:2水泥砂一边振捣一边抹平,分格缝宽设置为20mm,纵横间距小于等于6m,缝内会嵌填具有防水效果的密封油膏;100厚碎石垫层并将素土回填,施工人员分层夯实;50~100厚且强度为C20细石砼,一般振捣一边抹光并找坡(内配6@200双向,设分格缝纵横间距小于等于6m,钢筋必须断开,分格缝宽20,分格缝内嵌防水密封油膏);干铺一层无纺聚酯纤维布;4厚聚氯乙烯高分子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出板面墙体根部、管井根部等阴角部位须增加防水附加层,延伸高至室外地坪);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1.5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用量每立方米大于等于1.5kg;现浇钢筋砼结构自防水顶板,表面清理干净。
天棚设计。地上部分:使用钢筋砼结构板并且对板面全面清理;批刮两道腻子。地下部分:使用钢筋砼结构板并板面进行清理;喷两道水性防霉乳胶漆,针对水泵房则会贴防一层噪毯;架空楼板:针对钢筋砼楼板现浇并清理基层;选择轻钢龙骨;使用50厚岩棉毡保温层。
综上所述,和平地建筑设计相比,坡地建筑设计存在较大难度,有关结构设计环节,既要对地形地貌因素综合考虑,还要分析建筑项目结构受力。作为设计人员,必须重视基础结构、上部结构以及挡土墙等部分的设计优化,这样坡地建筑才会更好地适应山地环境,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