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鳖驯养和繁育初探

2024-03-01 10:35徐元周峰婷姜波男周婷
水产养殖 2024年2期
关键词:卵壳裙边饵料

徐元,周峰婷,姜波男,周婷

(1.四川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2.海口泓旺农业养殖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206;3.海南好珍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 海口 570206;4.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206)

砂鳖(Pelodiscus axenaria)属于鳖科(Trionychidae),鳖属(Pelodiscus),是一个分布范围极其狭窄的物种,目前仅发现于湖南邵阳、桃源、平江、汝城、零陵等地。砂鳖在原产地通常生活于砂石底质的溪流中,在人工饲养环境下,对底砂(或瓦片、岩石等躲避物)的依赖程度非常高。饲养环境中,底砂厚度足够覆盖鳖全身,可选择饲养美鲶观赏鱼时所使用的圆粒细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粗糙砂石划伤鳖的腹部和四肢,减少外伤和细菌感染的风险,从而提高砂鳖在饲养初期的成活率。饲养环境的水位,根据鳖体型大小调整,饲养成体砂鳖时,水位>20 cm,亚成体或幼体为10~15 cm。在水面种植浮叶植物,起到遮光的效果,减少砂鳖应激反应,提供其充足躲避的环境。以上环境饲养野生砂鳖的成活率较高(严重内外伤或钓获个体较难存活)。

目前,有关砂鳖的人工驯养和繁育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2020年9—10月,于湖南省常德、邵阳两地水产品市场寻获砂鳖10 余只,后救助8只,饲养至2023年6月,其间观察并记录了砂鳖在人工驯养条件下的生物学习性及繁育过程,以期为今后开展砂鳖人工驯养和繁育提供参考。

1 材料

2020年9—10月,救助湖南砂鳖成体共8 只(雌6 雄2),体质量124~451 g,背甲长11~17 cm,见表1。8 个半透明塑料箱(45 cm×30 cm×26 cm)。

表1 砂鳖规格

2 驯养方法

2.1 饲养环境

将8 只砂鳖分别单独饲养于8 个半透明塑料箱中,部分塑料箱内铺设底砂10 cm 左右,部分容器未铺底砂,而选择放置瓦片、石板等躲避物。水深均为15~20 cm,水面种植浮萍、黄花菱等水生植物。塑料箱内未使用过滤或增氧设备以及人工灯具照射。

2.2 水质

饲养初期使用自来水,pH 值>8,水温为13~30 ℃。

2.3 应激反应

8 只砂鳖在饲养环境中无底砂或躲避物时,出现应激反应。应激后,砂鳖躁动不安,在容器中持续爬动,2~3 d 内,全身出现腐皮,第一爪基部、腋窝和胯窝红肿(通常从第一爪基部开始红肿,严重时其前肢的爪会因挖掘底砂而脱落)。通常,该症状也会在水质、环境突然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如砂鳖已适应自来水,水中突然加入沉木或榄仁叶时,砂鳖也易出现相同现象,恢复自来水后,砂鳖应激状态消失。

3 结果与分析

3.1 砂鳖生物学特征

通过对8 只砂鳖外部形态观察发现,砂鳖体型较小,成年雄性个体通常背甲长11~13 cm,质量124~187 g;成年雌性个体背甲长14~17 cm,质量243~451 g。背甲呈黄褐色或橄榄色,具黑色斑纹,斑纹形状多变,大多数为蝶状或网状。背甲呈正圆形或椭圆形,背甲相对光滑,背甲前缘和裙边有少量疣粒。后部裙边宽大,背甲中央有隆起脊骨,形成中央突起,向两侧倾斜,成体雌性个体似剃刀动胸龟背甲形状(部分个体无此特征)。腹部乳白色或淡黄色,通常有1~3 个黑色圆形斑块。甲桥处无黑色斑纹或斑块,部分个体尾基部有两块近似椭圆形的黑色斑纹,前肢腋窝处亦有黑色斑块。

3.2 食性

8 只砂鳖初至人工环境时,排泄物中见未消化的螺厣(螺类介壳口圆片状的盖),如中华圆田螺(Viviparidae)或者锥蜷(Stenomelania plicaria)等。砂鳖在人工环境下,使用黑壳虾、蚯蚓诱食砂鳖,在傍晚或夜间投喂,开食概率较高(非钩钓捕获的健康砂鳖在合理布置的环境中静养一周左右即可摄食)。日常饲养时,投喂活体黑壳虾(Penaeus monodon)、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或投喂死虾、死鱼以及人工颗粒等饵料(沉水型饵料和上浮型饵料)。驯养8 只砂鳖初期,砂鳖对大块食物的摄食欲望不高,更偏向于捕食黑壳虾和螺类。开食一段时间后的砂鳖,均可慢慢捕食人工颗粒饵料,先投喂下沉型饵料,逐渐过渡到上浮型饵料。砂鳖食性为动物性,未见食植物。

3.3 日常驯养

饲养8 只砂鳖6 个月后发现,健康的砂鳖,背甲光滑,有光泽,腹部无充血,裙边自然舒展、平坦。在水温19~33 ℃时投喂,水温降至15 ℃以下时,停止投喂。投喂时,环境安静,无强光照射。夏季隔天投喂1 次,喂食量视个体大小而定,通常成体每只每次投喂5~10 g 人工饲料。

饲养初期,单次换水为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养定个体环境中的水全部换掉。日常饲养换水频率1 周1 次,换水过程中减少惊扰和温差,防止其产生应激反应。雌雄鳖混养时,出现打斗现象,后采取低密度大环境混养或单养、雌性和雄性分开饲养方法,养定后合池,保持低密度混养。据日常观察,在大环境低密度混养条件下,雌性砂鳖打斗较少;相同环境中,雄性鳖比雌性鳖打斗现象严重。一般情况下,雄性鳖尽量单养,或一雄多雌混养。

3.4 冬眠

冬季,8 只砂鳖均可自然冬眠。当水温<15 ℃时,停止投喂,随着温度降低,其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冬眠期间,水温>5 ℃,水位10 cm,避光浅水饲养,未铺底砂(也可铺设底砂)。冬眠前20 d 停食,使鳖清肠。瘦弱个体采取加温饲养,保持水温20~30 ℃,增加喂食量。

3.5 雌雄识别

8 只砂鳖的雌雄体色无较大差异。雌鳖体型通常大于雄鳖,雄鳖尾部长度超过裙边,泄殖腔孔位于裙边之外;雌鳖尾部长度几乎不超过裙边或略超过裙边,泄殖腔孔位于裙边之内。

3.6 繁殖

砂鳖交配时,雄鳖始终用嘴咬住雌鳖的颈部,雌鳖出现头颈伸长露出水面,频繁换气现象;单次交配时间>40 min。雌鳖于5月末—6月开始产卵,产卵前,雌鳖上岸挖洞,将背甲埋入沙中,产卵时间通常在03:00 以后。有1 只雌鳖,因受惊扰或不熟悉产卵环境,将卵产于水中。人工环境下,雌鳖每年产卵1 窝,每窝4~8 枚卵,卵白色,硬壳,圆形,直径17~18 mm,见表2。

表2 2022年4 只砂鳖产卵孵化记录

3.7 孵化

鳖卵收集后,放入铺垫蛭石的孵化箱,蛭石3~4 cm 厚,卵上覆盖2 cm 厚蛭石。孵化温度28~30 ℃,蛭石湿度>80%,孵化7~10 d 出现受精斑,受精斑位于鳖卵顶部,乳白色,随着孵化期增加,受精斑逐渐扩大,直至整个卵;部分鳖卵发育缓慢,孵化14 d 以上,用LED 照卵器检查鳖卵,可见卵内有血丝。孵化期由温度决定,通常为50~70 d 以内。稚鳖仅大拇指指甲盖大小,背甲长22~23 mm,体质量2 g 以上。孵化过程中,有5 枚卵在孵化后期(约孵化60 d),卵壳未破裂,开壳后发现鳖已死亡。推测鳖体质弱,无力敲开卵壳,闷死于卵中。一般情况下,如孵化期60 d 左右,卵壳未开,可人工敲开卵壳,撕破白色壳膜和卵黄膜,鳖可呼吸,待卵黄收缩干净,肚脐愈合,鳖可自行爬出了卵壳。砂鳖稚鳖见图1。

图1 砂鳖稚鳖

3.8 稚鳖暂养

稚鳖破壳后,置于潮湿垫材上暂养1~2 h。下水前,需注意气温和水温差。本繁育过程发现,人工繁育的稚鳖,适应人工环境能力明显优于野生个体。饲养过程中无须使用底砂,且能够适应高亮度裸箱环境。人工环境下,稚鳖晒背频率高于野生个体,几乎整个白天都在晒台上静卧或是四肢舒展。稚鳖通常在破壳3~7 d 后开始摄食,可直接投喂人工开口饲料,无须驯化。在混养过程中,稚鳖打斗现象较严重,经常出现裙边破损的情况,故暂养过程中应尽量单养,或放置多个躲避物,并低密度混养。

4 结语

人工繁育的砂鳖稚鳖相较野生个体更活跃且易于饲养,并且与人具较强的互动性。此外,砂鳖体型较小,色泽鲜艳且花纹多变,如能实现一定规模的人工繁育,亦可将其作为观赏鳖类培育和流通,而非仅仅局限于食用或药用。

猜你喜欢
卵壳裙边饵料
香饵
香饵
冬日茶馆夜话
香饵
资水邵阳段野生砂鳖肌肉与裙边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观察鸟卵结构的拓展实验
探究鸟卵外部结构与功能及其在进化中的地位
浅谈汽车裙边胶循环回收喷涂技术
敲生鸡蛋前有必要先清洗吗?
夏季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