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1年西南地区书法批评研究成果分析

2024-03-01 01:32孙思琦王伟
参花(下) 2024年2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书法体系

孙思琦 王伟

一、引言

批评(criticize),其中文释义为:“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在《新英汉详解词典》中有两种英文释义,一为:“find faults with sb/sth;state an unfavourable opinion about sb/sth”即指出某人/某事的错误,对某人某事表示反对观点;二为:“form and express an evaluation and judgement on (a work of art,literature,music,etc)”即对某一美术、文学、音乐等作品形成或表达一个评价和判断。《近现代词源》指出,批评一词最早可见于1819年马礼逊《华英字典·Part Ⅱ》中,到了近代以后,逐渐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开始出现“批评学”这一学科门类。该词在《西方现代艺术词典》中的解释为:作为文艺研究的一个新分支,可命名为批评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整个文艺批评活动的研究,遂有“批评的理论”;二是对具体批评流派、学说及批评家、批评作品的研究,于是有“批评的批评”。从以上表述中可以看出,“批评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学科体系构建方面还尚在起步发展阶段,而书法批评作为艺术批评中的一个分支,其学科体系的构建同样存在结构上的不足。

关于书法批评的研究是近几年书法学学科内部相对比较热门的话题,而有关“书法品评”这一类型的活动自从东汉书法审美自觉发展以来就已经有与之相关的活动。目前的书法批评或“品评”活动随着文化传播媒介的扩大以及各处展览的频繁展开,书法艺术也由以往的实用性书写占主要位置逐渐转变为艺术类创作活动占据主要位置,书法艺术创作的实践者和书法艺术的欣赏者同样也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对西南地区的书法批评研究成果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并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有助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参考。

二、西南地区书法批评发展概况

据笔者统计,目前西南地区书法批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书法批评史和书法批评方法论的研究,这两大类文章共计26篇。笔者将其分为书法批评理论、书法批评方法论以及书法批评实践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书法批评史

书法批评是目前西南地区研究的主要方向。例如,学者余涛发表的6篇文章主要是其硕士毕业论文的衍生或补充,其讨论范围也基本专注于北宋时期几位著名书家的相关理论和学术史的探讨。余涛将研究对象的审美旨趣视角转换成了批评观念的阐释,对于补充和深入研究古代书家批评观念提供了一定的指向性,但从他发表期刊文章的论文选题、研究内容、参考文献等方面可看出,作者在学术史梳理和材料使用方面有所局限。实则一个书家、批评家批评观念的形成,除了受其自身审美旨趣的影响,与传统审美标准的流变、社会背景以及他们的社交情况等各方面均息息相关。同样,有关宋代人物批评观念的文章还有学者刘元良的《论米芾“入人”的书法批评观》,这篇文章是作者针对米芾的书论进行分析,但在参考文献的使用以及对米芾审美价值判断的流变、后续影响还有待进行深入探讨。以上主要是对古代书家书法批评观念的研究。

在書法批评史研究方面。杨庆2016年的硕士毕业论文《清代金石题跋中的书法批评观念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材料也比较充分,为人们构建了较全面的清代书法历史面貌,但对于清代书法批评观念的流变与影响交代不足;赵明《“二爨”书法批评观念与书家接受研究——兼谈其经典地位的确立》是对一个碑刻的批评观念的流变历史研究;黄肖波《明代“奴书说”的出现与对赵孟頫书法评价的影响》则是对赵孟頫个人在明代历史环境中的评价变化研究;樊琪《〈广艺舟双楫〉对二十世纪书法批评的意义》是对书论著作的研究;朱玉洁《现代学理式书法批评的发生》对于书法批评观念的引进和发展做了梳理。梁冰、王韬懿《两宋时期“以人论书”书法批评观的比较研究》同样是对宋朝时期书法批评的角度进行研究。

(二)书法批评方法论研究

有关书法批评方法论研究的文章大部分是对于书法评价体系的建构以及方式引导,肖寿林《书法批评中的情怀论》对“情怀”一词的运用做出分析;安毅、张益富的《“中国书法”评判体系构建初探》就评判体系的构建方法、构建程序、体系框架等内容作出阐述和论证,以供中国书法评判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安毅的第二篇文章《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构研究述评》是对当代中国书法评价体系建构研究的回顾,相关概念的重新梳理和已有重要成果的评述,对人们了解和研究国内书法评价体系的发展现状有一定帮助。类似的文章还有王兴国《摭谈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构及其要素》、胡鹏《书法“工”“拙”与道德的遇见——从苏轼评述“君子”“小人”“工”“拙”与书法的关系来看》同样也是对书法理论中一些评价词汇的分析研究,还有李阳洪的《审美形式的文化反思与当代书法标准的构建》也是对当下书法批评视角转换的分析与呼吁。

(三)书法批评实践活动

书法批评的实践对象主要有三个:书法家、书法作品、书法理论著作。批评实践受制于批评家的学养、眼界、审美情趣等诸要素,故而可以说几乎无法摆脱批评家的主观判断,也很难得到大众、学者、书家们的广泛认可。综合这三个实践对象看,相应的文章相比上面两类比较少,郑付忠《也说当代书法评判“标准”——兼论品第论书的意义》是对于当代书法批评研究呼唤“标准”的建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唐长兴、孙跟宁的《沙孟海书法批评新探——以〈近三百年的书学〉为中心》借用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为研究材料,对沙孟海先生的书法批评进行研究,为人们进一步了解沙孟海先生和进行当代书法批评都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文章在分析和梳理方面比较到位,但是也只能给当代书法批评以参考,而不能直接搬用。张兴成《探寻中国书法美的本体精神——评崔树强〈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学术价值》是2011年发表的文章,他对崔树强的书论著作进行了评述,同时对中国书法批评也进行了自己的阐述,对于书法批评的态度和观念给读者提供了借鉴和参考。这类文章在知网上少有收录,一方面原因是批评实践的文章有时候学术性不够,主观判断较多,较难引起共鸣,另一方面则是从事批评实践的学者大多会利用更有传播性的媒介来发表文章,以达到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以上的论述中,受限于笔者自身的学识水平和阅读量的原因,在统计和研究中并没有将所有相关学者和成果全部覆盖,其他有关的批评会议、研讨会综述、文集以及学者研究的专著都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研究。

三、国内其他地区书法批评发展简况

国内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章,以郭建平《书法题跋中的书法批评——以宋代诸家书法题跋为例》、梅学味《书法审美经验阐释》、张学峰《由〈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论19世纪书学思想嬗变》、赵明《“二爨”书法批评观念与书家接受研究——兼谈其经典地位的确立》四人的文章被引和下载次数最多,文章涉及书法批评史和书法批评方法论,这一类型研究方向的内容和成果较为客观,研究所得也颇为其他学者所认可,其他诸如李雪莉、谢学海、李慧斌、张兰芳、郑晓华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研究现状方面。近年来,国内尤以杨吉平教授的《当代书法批评综述》和大学书法编辑部孙强的《当代书法批评学研究回顾与反思——以近四十年〈中国书法〉刊发的相关文章为例》文章对书法批评现状的研究较为全面。杨吉平教授的综述内容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书法批评家篇、二是书法批评成果篇、三是书法批评论坛篇、四是书法批评争鸣篇。孙强在他的文章中对近40年《中国书法》期刊中发表有关书法批评的文章进行了整理,也将其划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有关书法批评的本质、方法及学科定位;第二类是当代书法批评的现状与问题;第三类为古代书法批评史、古代书家及古代书法现象批评;第四类为相关技法及书法创作的批评。二者的研究为笔者对书法批评学学科体系的研究和构建分类提供了不菲的借鉴意义。朱以撒《书法美学和书法批评的现状与展望》中提到,当代书法批评存在将审美范畴和伦理范畴相混淆的情况,书法家群体有轻视批评、批评家也有轻视自身的情况,作者呼吁更健康的书法艺术发展环境,学科内部各要素继续健康发展,对学科未来的发展要充满信心。其余如郑付忠《从古今书评之比较反思当代书法批评》、南泽与屈鹤合作的文章《融媒体时代书法艺术传播困境及思考》、吴凡《社会学视野下的当代书法批评“失语”现象研究》等皆对当代书法批评现状做了反思研究,但有关该类型的文章下载数和引用数明显低于对书法批评史类的研究。

四、西南地区书法批评研究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统计和分析过程中对于西南地区的划分与界定,主要是围绕目前在西南地区工作的学者以及曾在西南地区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通过与国内整体书法批评的发展对比,发现西南地区的书法批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有关书法批评理论研究的学理化有待加强。期刊中的大部分文章很少有相关的引文和参考文献,除硕士论文在引文和参考文献方面会多一些,其他的期刊文章可能在这方面都有所欠缺。其次,与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相比,研究成果总体较少。作者前期搜集到大量的有关文章和成果中,北京、杭州、上海等地成果与文章相对较多,而西南地区文章仅占27篇,著作数量占比不高,可见,西南地区研究书法艺术的有关学者对书法批评研究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再次,书法批評在体系上需要更加多样化、多层次的眼光。当下的书法批评无法把有关当今书法艺术的一切作品、理论和书法家纳入评价的范畴内,意味着书法批评在评价方式、标准以及范围上都应更加全面、多维度地去考量书法家、书法作品以及书法理论。最后,在地区的文艺批评资源整合内同样有所缺失。西南地区的相关著作和学者在数量上劣势于江浙沪一带,同时,学术交流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闭塞,接下来可以更多地进行对外交流以及在西南各省市辖区进行自己的文艺评论资源整合,该举措同时也有利于区域内艺术创作实践和学术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在此次论文的前期收集、整理、归类的过程中,笔者期望逐渐形成一套合理的书法批评研究体系,对于这个尚未发展成熟的学科来说,理论上的不充分和体系混乱,难免会在指导具体实践时出现理解误区以及没有尺度和一套逻辑的体系依靠,目前国内的相关文艺评论发展如火如荼,广泛的书法评价在展览以及传媒的影响下也在大众与学者之间广泛地展开。而人们在面对这种可能带有主观性的评价或言论时,便需要考虑其中蕴含的客观成分,或者从中抽绎出一些普遍性的概念来着手分析或构建一个合理的逻辑框架。通过对当下国内书法批评发展的梳理,不仅可以明晰当下该学科方向的发展趋势,理清学科内部的客观逻辑与理论,还进一步使学科发展逻辑化、体系化。

参考文献:

[1]杨吉平.当代书法批评综述[J].书法,2021

(07):63-67.

[2]孙强.当代书法批评学研究回顾与反思——以近四十年《中国书法》刊发的相关文章为例[J].中国书法,2021(05):190-193.

[3]朱以撒.书法美学和书法批评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书法,2015(07):175-177.

[4]刘元良.论米芾“入人”的书法批评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90-92+102.

[5]张兴成.探寻中国书法美的本体精神——评崔树强《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学术价值[J].书画世界,2011(04):93-94.

[6]余涛.北宋革新派书法批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7]郑付忠.也说当代书法评判“标准”——兼论品第论书的意义[J].书法赏评,2014(04):6-8.

[8]杨庆.清代金石题跋中的书法批评观念研究[D].西南大学,2017.

[9]安毅,张益富.“中国书法”评判体系构建初探[J].中国书法,2016(14):82-84.

[10]安毅,罗初澜.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构研究述评[J].中国书法,2018(16):135-136.

(作者简介:孙思琦,女,硕士研究生在读,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绘画艺术;王伟,男,硕士研究生在读,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绘画艺术)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书法体系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书法欣赏
Завершен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о крупнейшего комплексн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узла на юго
--западе Китая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