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静
〔摘 要〕 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科学教育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方式普遍偏向于小学化,忽略了衔接过渡阶段的幼儿身心健康发育特征,影响了此阶段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幼小衔接视角下,教师首先要找准科学教育问题,立足过渡阶段衔接教育特征,明确科学教育目标,创新科学教育方法,拓宽教育评价思路,多措并举,共同推进幼小衔接阶段科学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幼小衔接;科学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5 112-114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教学目标不只是教会幼儿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此,幼小衔接阶段科学教育要依从幼小衔接过渡阶段目标,从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制定明确的科学教学目标,从幼儿需求入手,创新科学教育方法,立足幼儿发展,拓宽教育评价思路,多措并举共同促进幼小衔接科学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立足幼小衔接,找准科学教育问题
其一,从教育目标分析,以往幼小衔接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往往缺少系统的活动目标设计,教师组织活动往往比较“随意”,缺乏系统的目标设计理念,影响了后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
其二,从教学方法分析,以往幼小衔接阶段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往往偏向于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等形式授课,并未关注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兴趣以及爱好需求,在具体设计中,往往形式过于单一,无法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三,从科学评价活动的设计分析,以往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往往缺乏评价环节,因此科学活动的设计大同小异,形式、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并不明显。
基于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新教育形式下幼小衔接活动设计要依托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要求,从目标设计入手,拓展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措施,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带动幼儿科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二、立足衔接教育,明确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活动是发展幼儿智力、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通过探究实验的组织初步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指南》中也指出,幼儿教育要从其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并鼓励支持幼儿探究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基于此,在科学活动设计中,教师首先要设定明确的目标,以目标指明幼儿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方向,同时为后续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明确的导向。
《纲要》对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要求等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指出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同时有好奇心和探究意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在具体探究中养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的素质。基于此,在具体目标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科学活动的具体内容,设计系统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以幼小衔接科学活动“豆芽生长记”为例。小豆芽是从哪儿来的?它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发芽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在系统的科学活动中去探索和解决。因此,结合《纲要》要求,我们对此次活动目标做了如下几方面的设计。
1.通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认识与了解生命,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科学活动,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基本的生命意识与生命观念。
2.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与生命力的强大,借助实验操作过程培养幼儿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发豆芽等活动的设计,引导幼儿学会照顾、保护生命,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让幼儿感受种子的力量、愛的力量,在培养幼儿探究意识的同时,促进幼儿情感的提升。
综上,按照《纲要》制定的目标要求,同时结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具体学情,以及当前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有效促进幼儿多方面、多角度能力的提升,为后续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
三、立足幼儿需求,创新科学教育方法
以目标为基础,在具体科学探究方法选择过程中,教师要从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入手,选择不同的科学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一)趣味教学
结合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学情以及活动需求,首先借助趣味科学活动,有效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例如,以趣味小游戏的方式导入科学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引入科学实践活动。如“小豆芽生长记”的活动设计,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优势,将科学活动的难点、趣味点呈现出来。在现代教学工具的支持下,将豆子发芽的过程以慢镜头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幼儿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激发幼儿参与后续探究活动的兴趣。
(二)小组探究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探究性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特征,也是培养幼儿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的关键,因此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也成为幼小衔接科学活动设计的主要环节之一。在探究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探究活动,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探究科学现象,感受科学的魅力。例如,在“好玩的传声筒”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动画“声音的秘密”引导幼儿逐渐融入科学探究活动。在趣味动画引导下,教师首先为幼儿设计了相互交流环节,如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传声筒”,幼儿可能会猜测电话等一些常用的通信工具,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传播现象,引导幼儿快速投入后续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幼儿的探究能力等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在活动准备中,可以邀请幼儿共同参与材料的准备过程。这项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了解声音可以在不同材质的管状物体里传播的现象,感受科学现象的神奇,因此在活动前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从生活中发现、搜集整理不同材质的管状物,比如纸筒、塑料管等,教师也可以从建材市场购买一些钢管、铁管等材料,方便幼儿在探究实验中感知传声筒的传声现象,同时探究声音在不同材质、形状、结构的管子里声音传导效果的异同,鼓励幼儿运用新经验与同伴合作设计多种传声筒,并大胆表达自己小组的观点以及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在具体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进行“土电话”的探究,设计用两个纸杯进行传声的实验,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图形等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纸杯传声筒;随后教师可以将所有搜集整理的材料分别投放在科学区域材料库中,如PVC管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的材料,探究不同材质的管子传播声音的奥秘。当幼儿发现无论什么材质的管子都能传播声音之后,还可以用不同的材质进行活动的创新。如,幼儿多人一组,合作组装多人听筒的传声筒,看谁能有更好的办法让所有同伴都参与“群聊”中。幼儿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探讨更多形式的声音传播现象,如在自由探索游戏中,幼儿两两一组,自由组装传声筒,探索改变管子的组合形状或管子里塞上东西之后,声音传播会不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变化等问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进一步挖掘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幼儿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科学素养的目标。
(三)项目式活动
项目式活动是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科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又一个重要方式。幼小衔接视角下教师活动的设计要围绕幼儿发展需求,用项目式活动为幼儿搭建更加多样化的活动平台,培养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豆芽生长记”活动的设计,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将活动交给幼儿自主设计,考虑到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能力的差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思维导图,引导幼儿的探究思路。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为幼儿提供基本的科学实验思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幼儿还可以尝试加入自己的想法。在实践过程中,幼儿还可以分别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将豆芽生长的过程记录下来,形成“豆芽生长记”,方便后续的活动总结,同时在记录、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有效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四、立足幼儿发展,拓宽科学教育评价思路
教育评价是提升幼儿科学活动质量的有效路径。为了改变以往幼儿科学活动评价缺失的现象,在幼小衔接阶段科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评价量表的方式,采取及时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幼儿科学实践活动質量的提升。
比如,在“好玩的传声筒”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将评价量表融入活动探究过程,与活动环节、活动内容等融为一体,在重点提问环节,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依据评价要点,观察、记录幼儿达到了什么样的探究水平。如从“声音的传播与管子的材质有关系吗?”等问题中引出评价要点,看幼儿能否正确回答出“声音的传播与管子的材质没有关系”。活动结束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活动“结果”进行终结性评价,如在“豆芽生长记”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活动记录表的内容,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幼儿参与科学小实验的过程、收获,也能在分享过程中了解幼儿科学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此外,科学评价活动还可以采取个性化的方式,如在探究声音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主体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将幼儿的实验作品上传至班级科学实验平台,让幼儿以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创意、最佳制作等多样化的奖项,让每个幼儿都能在科学活动中有所收获。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更加科学、准确地分析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教育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后续的科学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针对现阶段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以《纲要》《指南》为依据,设计系统的教学活动目标,以目标为基础,结合幼儿学情,拓展科学教学方式,将趣味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活动等融入科学实践活动,借助多样化的科学活动形式为幼儿搭建学习科学知识、应用科学知识的平台,在探究与实践过程中有效提升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系统的活动设计,能提升幼儿的探究意识,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提升;借助科学的活动评价,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反思与总结,能不断提高幼小衔接科学活动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江辉.基于项目教学的幼儿园科学主题活动实践[J].教师博览,2022(36):87-88.
[2]钟梅.幼小协同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0):161-163.
[3]栾文杰.科学课教学幼小衔接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7):39.
[4]吴晓霞.浅谈小学科学课教学幼小衔接策略[J].小学生(中旬),2022(2):69-70.
[5]郑建梅.学校开展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研究[J].名师在线,2020(2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