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会英
摘 要: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平台,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发展过程中接触的第一个引导者,社区是幼儿所处的环境,这三者对幼儿的成长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推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家长要与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家长、社区共同参与幼儿的教育与管理,拉近家长和教师的距离,提高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的质量,推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共育 幼儿教育 自理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培育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幼儿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及未来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教师、社区要充分重视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育。但是在当前的教育中,很多教师还是过于重视对幼儿进行理论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此同时,现有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也限制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幼儿的整体成长与发展。有教育学者指出:“幼儿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的第一步,对幼儿的终身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既要发挥自身集体教育的作用,让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又要联合家长、社区,开展三方合作的协同共育,打造民主、平等的环境,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一、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在人生中第一个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家庭也是幼儿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相较于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在长时间的相处过程中,家长更了解幼儿的性格、特长、操作能力,可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家庭是幼儿首次接触世界的地方,幼儿通常是通过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世界产生认知,并且家长是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家长的行为对幼儿起着榜样作用。如果家长能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就能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世界,走上正确的成长道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明确自身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幼儿做出良好的示范。同时,在教育方式上,家长也要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性格、天赋,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推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不同的家庭环境会培育出不同性格的幼儿。在幼儿步入幼儿园之前,家庭教育是处于首位的,家长要重视自身对幼儿的影响,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幼儿步入幼儿园后,家长也要和幼儿园教师加强联系,这便于幼儿园教师进一步加深对幼儿的了解,帮助幼儿园教师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推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幼儿首次正式接受教育的场所,幼儿园教育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行为习惯与思维发展的方向,对幼儿的终身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重视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育。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将生活常识、理论知识以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將家长作为良好的合作伙伴,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携手共育,充分发挥家校联合的作用,推动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双方都能及时掌握幼儿的信息,了解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状态。这种双向的信息反馈可以让教师与家长对幼儿的整体发展进行细致的规划,确定各自教育的重点。
比如,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长都存在溺爱心理,认为幼儿还小,缺乏自理能力,导致幼儿在家中无法锻炼与发展自理能力。基于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如吃饭、午睡等,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幼儿园教师也要积极与家长建立联系,让家长知道幼儿在离开父母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以很好地处理生活事务,从而让家长适当“放手”,促进幼儿的有效成长。在此基础上,幼儿园教师还可以设计亲子合作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这样不仅能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提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认可度,进而支持并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推动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三)社区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幼儿接触电子信息设备的时间较长,对学习的方式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需求,这就意味着单一的教育主体与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家庭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所学校”,幼儿园作为幼儿第一个接触的正式教育机构,社区作为幼儿生活的环境,三者都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三者协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直接或间接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包括“中间系统”和“外层系统”,“中间系统”指的是家庭、幼儿园、邻居、社区等因素,这些因素是相互依存的,教育是其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家庭、幼儿园、社区三者之间进行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属性,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这种教育合力也能创造出满足幼儿发展的环境,让幼儿得到有效的教育,以此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现状
当前的幼儿教育,家庭、幼儿园、社区未能达成一致,导致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与社区教育三者之间严重脱节,无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培养,也无法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第一,从家长的角度而言,很多家长对于家园共育的认识始终停留在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层面上,只是简单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亲子游戏或任务,而没有与教师进行沟通,也没有及时将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导致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脱节。此外,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年龄较小,往返于家庭和幼儿园,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因而忽视社区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导致社区教育的作用无法彰显。第二,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而言,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很多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在社会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往往会将幼儿的活动范围严格控制在幼儿园内,导致幼儿难以接触到幼儿园与家庭以外的空间,对社会的认知过于浅显。
针对当前家庭、幼儿园、社区共育的问题,首先,幼儿园教师要引导家长改变固有的观念,在合作共育模式中,家长要与教师对幼儿的整体情况进行细致的沟通,了解幼儿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性格特点,进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比如,有的幼儿需要得到夸赞才会积极表现自己,这时教师就需要通过夸奖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尝试,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其次,幼儿园教师要在保证幼儿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多样的亲子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世界,了解社会,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儿教育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只有家庭、幼儿园、社区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才能打造出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推动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三、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的路径探析
(一)家长与教师高效沟通,打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教育计划中,家庭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家庭可以更好地培育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到的相关知识,通常需要在家进行巩固锻炼,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技能的充分掌握,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有意识地与幼儿园教师加强联系,与教师合作,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幼儿长期或短期的培养计划,并将教育计划融入家庭活动中,培育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生活技能。只有家长参与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推动幼儿的自理能力的持续发展。但是家长也要注意到,在家园共育中,有效的沟通才是关键,家长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利用电话、微信等,与教师进行有效、快速的沟通。这种形式可以代替面对面沟通,让家长和教师就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高效的探讨,从而更好地制订计划,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同时,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的有效沟通也能避免一些安全问题,比如,有的幼儿会对某些食物过敏,家长提前告知教师,可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园教育的针对性
幼儿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发掘家庭教育资源,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培育幼儿的自理能力,又要充分重视自身的教育价值,加强家园共育,提高幼儿园教育的针对性。为了保证家长可以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活动前,幼儿园教师要让家长了解活动的主题、目的、流程等。首先,在家长会上,幼儿园教师可以就当前阶段的教育目标与家长进行沟通,并根据家长的意见,及时调整阶段性的目标。在每个月,教师也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的整体情况,并根据幼儿的情况,与家长交流,适时调整短期目标。其次,教师可以将教育目标进行分解,并将其融入家庭活动与幼儿园活动中,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最后,幼儿园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要观察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一旦发现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存在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调整教育方式,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
(三)融入社区资源,拓宽合作共育渠道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因此,让学生接触社会,习得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幼儿园、社会共育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教师要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拓宽合作共育渠道,提高幼儿教育的综合性。比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所处社区招募爱心人士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建立起相应的平台,将家长、幼儿、幼儿园教师、社会人士联合起来,做好三方共育,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
例如,当幼儿的父母工作较忙,不能按时接送幼儿时,幼儿园教师可以及时联系社区中的志愿者,为有需要的幼儿提供接送服务。当幼儿在园内就餐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准备自己专属的餐盘,按照顺序打饭,让幼儿遵守秩序。当幼儿吃完饭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清洁自己的餐具,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与社区爱心人士共同维护社区内的环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形成劳动意识,培育劳动能力,推动幼儿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自理能力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合作共育,充分发挥每个教育主体的重要作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家庭、幼儿园、社区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家长要充分发挥自身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不能过分宠爱孩子,要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幼儿有效锻炼自身的自理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也要联动家庭和社区资源,确保家园消息互通,以此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宣慧.家庭、幼儿园、社區合作共育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探析[J].职业,2022,(17):94-96.
[2]王红梅.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探讨[J].新课程,2021,(27):222.
[3]季海燕.重视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自理能力[J].幸福家庭,2020,(07):23.
[4]郑蓉.家园共育“五一致”,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J].华夏教师,2019,(23):24-25.◆(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