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

2024-03-01 06:34蒋益华
江西教育C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思维品质问题

蒋益华

摘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在小学中年级英语课堂中,如何运用问题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結合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板块的课堂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基于问题预测导入、追问辨析、归纳总结和创编拓展,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问题   思维品质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还要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英语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学思结合”,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能力的生长。学生的思维品质反映在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逻辑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课堂问题是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主要方式,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笔者结合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的教学,阐述如何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及创造性。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设计问题,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促使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年级英语教材文本的篇幅短小、句型单一,对话内容简单,“话轮”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容易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教学问题的设计缺乏思维含量。

(一)课堂提问缺乏思维深度

在中年级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提出很容易作答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板块时,有的教师设计的问题是:“Is Liu Tao hungry? Is he thirsty? Is he ill?”在这一组问题中,教师仅仅将陈述句转换为一般疑问句,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只需要回答“Yes”或“No”。在问答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停留在很浅的层面,只要回答正确,教师通常就不再追问学生的思考过程。这对于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起不到实际的锻炼作用,虽然学生频频举手,出现一种“思维活跃”的假象,但这其实是一种无效的课堂对话。这种浅表的问题会导致学生思维的低阶化,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难以形成高阶思维。

(二)思维训练的力度不够

在中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往往缺乏梯度性,也就是说这些问题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序列化的思考。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的Story time板块时,有的教师会逐一呈现文本中的插图,并进行讲解式问答:“Is Liu Tao hungry in picture 1?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这样的问题只是把教材文本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至于答案的推理过程及问题与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并不追问。

实际上,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的知识点,习得语言知识,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培养学生英语思维的逻辑性。具有梯度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加工,帮助学生厘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三)思维训练的广度不足

教师提问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在中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担心学生的词汇量不足,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主要指向记忆类的问题。例如,在复习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的 Story time板块时,有的教师会依次呈现图片,并进行提问:“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in this picture?”这类问题的答案固定、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此外,教师的问题往往比较集中,为了更好地训练语言知识点,教师会在课堂中高频率地提出同一个问题。在教学时,我们发现教师的问题集中于“Is Liu Tao...? What’s the matter?”,学生面对相似度很高的问题,会逐渐失去回答的兴趣。过于集中的问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让学生失去更多的思考空间。

(四)思维训练的目的不明确

每篇对话文本都有丰富的语言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训练的同时,应该积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对文本中的某个人物、某个观点开展价值判断,给学生提供评价别人及表达观点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高阶。

在实际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大多停留在文本语言知识的层面。以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板块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多教师并不会设计问题来引领学生对文本内涵进行思考,导致学生的语言输出有限,他们很难表达自身的不同见解,批判思维得不到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启发学生的内省与反思,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思维能力。

二、基于课堂问题发展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策略

(一)巧用预测进行导入,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

预测和猜想是阅读的重要策略,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领会文字信息,而是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预测型问题和猜测型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这种问题不受标准答案的限制。在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课堂上,教师除了应引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开放的猜想和预测,实现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例如,在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板块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如下预测活动。

T: Liu Tao did many things at school. Now he is coming home after school.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

教师设计的预测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学生给出了丰富的预测结论:“(1) Maybe he is tired. (2) He is thirsty and hungry, I think. (3) Maybe he is happy.  He had some fun at school. ”之后,教师出示了Story time板块中的插图1(Liu Tao的父亲手中拿了一块馅饼)和插图3(Liu Tao的母亲手中拿了一杯水),图中Liu Tao的父母都在很关切地询问Liu Tao,而他的表情并没有表现出很兴奋的样子,而是略显疲惫。这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观察课本图片,进行再次预测。

T: Now look at the two pictures. Let’s go on guessing.

在学生仔细观察课文图片的基础上,他们给出了自己的猜测:“Maybe he is hungry. I can see a pie.”“ I think he is not hungry. Here’s a glass of water.”“Maybe Liu Tao is tired. I can see that he is sleepy.”

在第一次预测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出了不同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被充分激活,他们乐于参与,积极思考。紧接着,教师出示了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判断、辨析的基础上,利用图片中的情境进行猜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猜想,并陈述理由,再进行辨析,陈述观点,这样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彼此之间进行思维碰撞,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的英语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

(二)注重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插图精美、丰富,语言知识单一,图片所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文本所涵盖的知识点,因此产生大量的教学“留白”空间。这些英语教材中的信息留白成为探究学习的切入点,为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补白”,成为发展学生创造型思维的一种好方法。

追问和“补白”,是激发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追问一般是紧接着前一次提问所展开的后续提问,它具有随机性、临时性,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够深化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促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个人观点和意图。例如,在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的教学中,在分析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追问,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T: What’s the matter with Liu Tao?

S: He is thirsty and tired.

T: How do you know that?

S: He asks for some water. He says ‘good night’ to his mum and dad, so he wants to go to bed.

顯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通过学习,对核心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教师在学生获得结果后,进行了追问,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打开思路,对已知信息进行溯源,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独立观察与思考,从不同角度为自己的判断提供理由,有根据地表达出自己思考的结果。因此,追问与“补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提高学生的分析、梳理信息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目标。提高分析能力,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思维的逻辑性通常是指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够遵循客观规律,有顺序地进行准确表达。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紧扣教材编排的内在逻辑,以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推导,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所谓递进式问题链,是指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问题,它们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递进式问题链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的教学中,教师完成课文的导入环节后,可以依据文本内容,设计如下问题链:

T: From the story, who cares about Liu Tao in his family?

S1: His mum and dad.

T: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mum and dad?

S2: His father cares about Liu Tao. He loves him. His father is kind.

S3: His mother is worried about Liu Tao. She is nice. Liu Tao has a warm family.

从上述环节可以看出,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教材内容,整合文本信息,不断深入思考,清晰地呈现了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本课的思想教育做好了情感铺垫。

(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想象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和评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体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创造性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整合,实现知识的灵活迁移。在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What’s the matter?的拓展环节,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Liu Tao’s father and mother love him. They care about him. Every day, your mum and dad cook breakfast for you. They wash clothes for you. They do many things for you. Maybe they are tired too. How to care about them?”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了丰富的语言输出,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的方式,整合教材内容,构建语言学习的框架,挖掘教材的留白部分,厘清文本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辨识、评价,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双双.在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0):69-70.

[2]魏瑾.探究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措施[J].新课程,2022,(1):58.

[3]包琳钰.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小学生英语课堂提问技巧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3,(4):58-60.

[4]安蓉蓉.问题链在小学英语深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10):113-117.◆(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西平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中年级思维品质问题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年级学生错别字对策研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