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医科大学“第二课堂”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2024-03-01 17:43李晨成永红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李晨 成永红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而“第二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医学生“第二课堂”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高校应从培根铸魂课程育人、家校共育协同育人、行走课堂实践育人、涵濡浸润文化育人、教学相长科研育人、搭建平台网络育人、党团活动组织育人、自强不息资助育人、润物无声服务育人等方面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医学生“第二课堂”。

关键词:高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医学生;“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02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编号:2022zsszsx149)、2020年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内涵与机制研究”(编号:2020zsszsx154)、2023年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辅导员工作专项研究课题“‘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编号:sz2023006)、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领航·医心为你”辅导员工作室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精神风范、优良的工作作风以及纯粹的政治品格,是对跨越百年党史的回溯与汲取,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是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题中之义,彰显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自觉和行动自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医科大学“第二课堂”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有益于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客观需求,有益于增强医学生志气、骨气和底气,满足兴党强党、报国强国的内在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内涵

2021年,“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重要概念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该谱系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谱系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理论创新[1]。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一直贯穿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容丰富且呈现样态多元。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很多类别:有以时间为主轴,有以地域特色为主轴,有以革命烈士或先进模范为主轴,还有依据明显地方性、先进个人和时代特点的精神成果进行划分[2]。

2.“第二课堂”的提出与界定

“课堂”这一概念最早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他还结合教育实践创建了学年制和班级建制的教育模式[3]。高校“第二课堂”具有实践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特点,能有效承载思政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同时对拓展学生眼界、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十分有益,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为健全大学生人格提供了实践机会。

3.医学思政教育的相关范畴

医学思政教育是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对象以医学生群体为主[4]。新时代医学生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使命,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健康中国”事业奋斗的担当精神。开展医学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具有高尚医德和仁爱之心的专业人才。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客观需求

医学事业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因而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极具医学专业特点与特色。创新医学院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利用好“第二课堂”的自主性、灵活性与渗透性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教育,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髓实质内化到每一名医学生心中,发挥好红色基因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引领功能,因“势”、因“群”、因“业”开展活动,能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意识,强化医学生的道德观念,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目标、未来方向以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向紧密联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因势利导。

2.增强医学生志气、骨气和底气,实现兴党强党、报国强国的内在需求

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植根于党的奋斗历史,是广大青年健康成长的红色沃土,兴党强党、报国强国的精神引擎[5]。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医学生“第二课堂”,能够创新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在体现第二课堂内容丰富性、形式多样性、时空开放性、效果全面性的同时,充分调动医学生积极投身社会的积極性与深入了解社会的主动性,激活医学生的内在创造力,为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奠定思想基础。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医学生“第二课堂”,通过群像教育,厚植爱国报国情怀,有利于引导医学生增强担当意识、端正价值追求,更好领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感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所蕴含的毫不动摇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无私奉献的人民情怀,而利用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事迹,能激励医学生长志气、强骨气、厚底气,做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人民需求的时代新人,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展现青春智慧和奋斗力量。

1.培根铸魂课程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6]第二课堂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有效升华了学生对专业的情感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医学生“第二课堂”,就是把红色基因的精神元素贯穿到医学生日常教育活动之中,活动设计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相结合,逐步探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工作体系,通过开展内涵深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育人活动,满足不同个性、心理特征、成长经历的医学生实践需求,将爱国精神、革命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渗透其中,实现立德树人和德技双修的目标,形成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2.家校共育协同育人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医学生“第二课堂”,应向家长借力、借智,将家庭教育有机统筹到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塑造协同育人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达到共情、共育、共赢的教育效果。高校可邀请家长参与线上“立德讲堂”,通过学生的“身边人”讲述“身边事”,通过家校合作拓宽师生认知层面,将大的精神内涵细化为小的身边事迹,叩击灵魂,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红色精神。活动结束后,高校辅导员还应做好回顾总结,紧扣“精神传承”主线,帮助医学生梳理归纳每位家长所阐释的红色精神,对课堂效果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追踪,通过数据呈现及时做好思想研判。

3.行走课堂实践育人

在社会实践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元素,能帮助医学生观察中国、体察社会、感悟民生,在脚步中丈量中国精神、在实践中领会谱系内涵,提升观察力和共情力的同时增强强国使命感和报国责任感。高校辅导员可抓住“五四”“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寻访红色地标等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医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厘清历史脉络,真正把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内涵,做到学史力行,把人生理想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高校辅导员还可围绕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目标,结合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等时代课题,组织广大医学生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引导医学生在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丰富内涵的过程中读懂基层、读懂社会、读懂时代,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坚定与党同心、与国同行的信念,争做时代的拓荒者、奉献者。“行走课堂”与现实紧密结合,与实践充分互动,与时代同频共振,能有效帮助医学生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

4.涵濡浸润文化育人

高校应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精神内涵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把主流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融入医学生日常生活,通过互动式学习,强化浸润式教育,探索“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建设医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红色校园文化,汲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养分,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红色基因的文化育人功能。高校应用红色宣讲传递信仰力量,注重分众化、小范围开展宣讲,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故事”折射“大时代”,针对医学生年龄层次、性格特点和心理需求等不同因素,用贴合时代的新词、灵活多样的形式讲细、讲好、讲活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高校还可以尝试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校园特色文化活动相融合,深化红色经典朗诵、合唱、演讲等“情境式教育”,丰富红色观影、读书、摄影等“直观式教育”,创新红色舞台剧、翻转课堂等“沉浸式教育”,通过寓情于景、体系完整、易于接受的红色文化活动,提高医学生的参与感、互动感和亲历感,引导医学生在参与红色文化建设的同时,推进红色文化入耳、入脑、入心。

5.教学相长科研育人

医学院校可以将“教师+学生”和“学生+学生”的科研育人方式相结合,通过申请一些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相关的研究课题,鼓励广大师生积极组织和参与红色文化学习、考察、交流等研究活动。高校辅导员在完成教改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渗透给医学生,引导医学生在合作和科研中弘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内容,实现教学科研双丰收;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可以在选题设计、立项研究、结题评审、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持续注入红色思想教育,引导医学生明确科研目的、把准科研方向、走稳科研路径,激发医学生科研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科研育人是一种触动心灵的育人手段,医学院校的辅导员和教师要用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研态度引导和教育学生,强化医学生的学术道德评价和科研诚信约束机制,鼓励和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在科研实践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6.搭建平台网络育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了传统面对面、手把手的教育模式,拓宽了广度、拉伸了维度、厚实了深度,赋予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和新活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跟互联网时代浪潮,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用新增量激化新变量、用新手段激发新效果。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优势,组织大学班级以网络直播、会议等方式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利用网络调研、投票的方法,采取匿名互动、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把学校媒体中心、网站、贴吧等媒体平台集中整合为综合性的红色育人网络,形成精准化的“网络+”育人模式。

7.党团活动组织育人

组织育人就是要强化高校党组织、团组织育人职责,把组织建设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贯穿起来,在党团组织建设中融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讲好红色故事、努力做红色基因传承者为遵循,把党的建设与共青团建设结合起来、把组织建设和群众教育凝聚起来。高校辅导员可以尝试在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团支部团课、主题团日等活动中融入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紅色精神,同红色思政教育共同发力,构建“大思政”格局。高校辅导员可以基层团支部为依托,积极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基层、融入日常,抓住“五四”“七一”“九一八”“十一”“一二一三”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团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组织化动员,引领广大青年接受教育、碰撞思想、得到启迪,打造立体生动的“思政大课”。辅导员还可以在基层团组织中开展红色课堂,通过对话访谈、互动交流等方式,激发团员学习热情,把“被动听”转为“主动讲”,或以“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为载体,发布丰富多彩的网上主题团课,引导大学生砥砺奋进。

8.自强不息资助育人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医学生资助工作时,可将“扶贫救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健全精准资助帮扶模式,构建物质帮助与道德熏陶、能力提升、成长激励相衔接的长效资助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立心、感恩心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大限度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效。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可以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所蕴含的深层养分在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中充分渗透,开展“助学·筑梦·铸人”“感谢党恩回报社会”等多种主题教育活动。还应多关注医学生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与管理,鼓励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助研、助教工作,引导学生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中获得校园帮助、开拓眼界视野、提升工作能力。特别是在奖学金评选、国家助学金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等重要工作环节,高校辅导员要做好精准认定,及时跟进受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医学生涵养艰苦奋斗精神,增强感恩意识和诚信理念,进而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9.润物无声服务育人

服务育人是指在管理服务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服务岗位的育人实效。高校辅导员应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润物无声地融入“第二课堂”,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精神谱系所蕴含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这样,不仅能丰富高校德育课程内容,而且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中國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更是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医学院校要抓好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医学生赓续奋斗精神,校准前进方向,汲取信仰力量,在奋进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上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篇章,展现“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新时代医学生群像。

参考文献:

[1]黄明伟.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22(11):84-89.

[2]邓凌月.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建构维度及演化逻辑[J].理论学刊,2023(01):73-80.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陈琦,张大庆.新世纪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现实与挑战[J].医学与哲学,2017,38(04):9-14.

[5]夏宝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引领培育时代新人的三重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04):163-168.

[6]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Research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PC’s Spiritual Pedigree into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Medical Universities

Li Chen, Cheng Yonghong

(Fenyang College,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Province, Fenyang 032200, China)

Abstract: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PC is a model representative of Marxism combining Chinese practice and excellent traditions, and the "second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PC into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medical students has rich value implica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the CPC into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medical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Bacon’s soul building curriculum education, family school cooperation education, walking classroom practice education, immersion culture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learning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building a platform network education, party and league activities organization education, self-improvement funding education,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 service education, etc.

Key words: universities; the spiritual pedigree of CPC; medical students; the second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oster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思政教育立德树人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