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探赜

2024-03-01 17:43任广铭
成才之路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认同新时代

任广铭

摘要: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是对文化强国战略指导思想的具体实践。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文化理性欠缺、文化信仰动摇、文化自信消解等问题,高校应厘清新时代文化强国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的时代意蕴,明确文化强国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通过“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理论知识素养、重视示范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重视网络空间教育”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助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强国;大学生;文化认同;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4-0013-04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高校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责任,理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的意义,使其能够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正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努力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时代英才。本文对新时代文化强国视域下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进行论述,以期为高校文化认同教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文化强国与文化认同的内涵

1.文化强国的内涵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为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还能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1]。文化强国作为推动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设计,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举措,只有促进我国文化领域实现大繁荣,才能在无形之中升华大众群体的道德修养,为国家兴、民族兴注入发展动能。新时代,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必然要以高度的文化认同、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为基底,以发达的文化产业为依托,既要追本溯源,传承民族文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也要立足当代,总结历史经验,自信从容地讲“中国故事”,更要放眼未来,坚持创新精神,大胆进取,绘“中国蓝图”,使青年大学生能够奋力谱写当代华章,开创美好未来。

2.文化认同的内涵

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美国著名学者斯图亚特·霍尔认为,文化认同是在过去“想象的共同体”与未来的对话之间不断建构起来的,文化认同同属于过去和未来,并不是永久固定的,而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国内学者郑晓云指出,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认为文化认同产生于劳动实践、自身发展的族体归属、自然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基于此,在各种思潮相互交织相融的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内容逐渐延展,包括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的认同,这几个认同之间联系密切,共同丰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精神世界[2]。

1.文化认同可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认同是大学生对某种文化形态所抱有的态度,是对文化的主动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反映其自身对所处文化环境的判断与认知。只有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相同且具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加快文化建设进程。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形势下,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养有利于文化强国建设,能够更好地塑造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可从根源上解决文化冲突、学生文化自信不足等问题。

2.文化强国可提升学生文化认同感

当前,我国在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文化产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大众群体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程度更是迈上了新高度,也为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育提供了有利载体和广阔空间。一方面,打造健全且完善的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打造出许多优质文化产品,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积极性和自觉能动性。另一方面,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目的在于通过产出、改革新文化来提高大眾群体的文化凝聚力,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学生、服务社会、推动发展。随着人们文化意识的持续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也得以提升。而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只有培育学生的文化认同,才能有效增强其文化自信心[3]。可见,文化强国建设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提高其文化自信程度。

3.文化认同与文化强国结合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强国与文化认同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环境的日渐复杂,给我国传统文化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高校必须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文化力量。

1.更好地塑造自我

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秉持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更好地塑造自我。其一,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育,能够让他们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继承者,促进其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从而在增进文化认同的同时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念,形成甄别是非的能力、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促使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进行自我教育,以塑造自我。其二,随着国内外局势的深刻变化与经济的转型升级,个别大学生受环境影响出现了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失衡的问题,过于追求物质生活。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育,可以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汲取中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提高文化素养,推动其身心健康发展[4]。

2.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发展

在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浪潮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对世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培育大学生文化认同,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使其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发展壮大中华民族文化。除此之外,在不同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丰富多元的精神样态相互激荡,而我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兼收并蓄,把各种文化中好的东西转换成自己的东西,能够彰显中国文化的聚合力和同化力。世界文化的发展并非单纯地追求不同民族文化的同一,而是“百花齐放”、共同发展。可见,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育,有助于发挥我国文化的特性,使学生能够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发展。

3.巩固社会主义的文化领导权

網络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介入和使用,使传统文化认同教育面临新的局面。面对网络化、信息化的冲击,高校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能培育其文化自信,引导其了解我国文化的历史长河,清楚新时代国家面临的文化挑战,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性地辨析一切文化,形成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因此,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理应肩负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职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1.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理论知识素养

第一,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在家庭文化建设方面,父母长辈应努力构建优良的家风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团结、夫妻和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还要重视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文化氛围,增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其知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自强不息”“天人和一”等内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5]。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高校可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概论、论语的智慧、品读道家智慧、中国哲学经典导读等特色精品课程,增加以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为核心的手工实践课程,涵盖灯笼、毛笔制作、扎染等内容,也可开设古代科学技术课程,包括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等内容,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历史。高校还可以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为契机,围绕“承、源、续、展”的主题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民间工艺制作”等实践活动,营造优良的传统文化育人环境,激发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第二,扬红色革命文化,强政治认同感。做好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行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高校可以围绕“铭记党史·红色印记”“学习党史践初心”“传承红色基因,重温党史革命情怀”等,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三下乡关爱帮扶活动、革命遗址遗迹参观活动,用党的奋斗征程和伟大成就、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激励大学生在文化强国建设事业中奋发有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则要注重教学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引入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等内容,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创造出的文化成果。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力军,高校必须引导其多角度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用先进文化增加教育教学厚度,加深大学生对先进文化及其规律的理解,让他们自觉担负起宣传与发展先进文化的重任,还要将民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进行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中国价值,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6]。

2.重视示范引领作用的充分发挥

第一,发挥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作用。首先,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个人修养、文化素质,积极研究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多元文化思潮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善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努力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还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着力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深刻认识到办好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保证思政课的高质量开展。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应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灵活采用问题链、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使思政课更加生动鲜活。其次,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专业课教师除了要自觉提高业务能力之外,还应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先进理论成果,阅读《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传统文化典籍,学习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从而更好地在专业课教学中传递文化知识。最后,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者、学习生活的服务者、心理健康的保护者,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如通过新生军训、入学教育、实践活动、就业指导等培养大学生的纪律观念,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帮助其明确未来发展目标与方向[7]。

第二,发挥社会名人的作用。高校要利用典型教育法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利用历史人物、劳动楷模、感动中国人物等启发和教育大学生。新时代,高校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历史名人的引领作用,可以用我国古代名人事迹如华佗拜师学艺、勾践卧薪尝胆,近现代名人事迹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地区等,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可利用自媒体平台宣传正能量事迹,以及用社会文化名人模范典型制作短视频、短文等内容,鼓励学生群体通过点赞、转发、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社会名人的引领下弘扬正能量。

3.重视网络空间教育

第一,抢占网络育人阵地。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少数大学生有时可能受不良观念影响,对传统文化产生偏见。所以,政府部门要整合优质文化资源,深挖各地区文化素材,巧用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将“修身齐家”“知行合一”“立志乐道”“克己内省”等内容,全面渗透到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的过程中,努力推动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高校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在网络空间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辐射面,如组织大学生观看《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长津湖》等影片,唤醒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拓宽网络育人内容。营造清朗、绿色的网络空间,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高校要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打造有深度、有内涵的中国文化教育网站,推进文化强国与网络强国深度融合[8]。在设计网站过程中,可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党史等模块,涵盖儒学、道家、文物、非遗等内容,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详细叙述中国迈入新征程、创造新伟业的新时代故事,推动网络空间汇聚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高校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视听优势,通过微课堂、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进行直播教学或视频教学,并增加国内外优秀文化资源,不断丰富网络文化育人内容,矫正大学生网络文化失范行为。

第三,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環境信息繁杂且内容有时良莠不齐,具有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有的大学生受不良信息影响容易出现错误的观念。对此,高校应借助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道德规范教育,广泛开展拒绝“网络暴力”、警惕“网络糖衣炮弹”等线上讲座,增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真伪的能力,使大学生形成文明上网的好习惯,让大学生主动成为网络暴力的抵制者、网络文明的捍卫者。高校还应开展仁爱孝悌、修己慎独等传统美德与诚信、爱国、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的网络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准则。

总之,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重视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发挥教育工作者、社会名人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高校应抢占网络文化育人阵地,拓宽育人渠道,重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使大学生能够在激荡的社会形势、多元的文化冲击中树立正确的文化认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宋阔,李晶萍.基于文化强国理念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措施分析[J].黑河学刊,2022(05):51-57.

[2]吴颖.“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认同的时代意义[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8):72-75.

[3]张亚席.文化强国视域下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06):70-72.

[4]王鹤岩,郭佳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下当代大学生政治素质培育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20(06):11-14.

[5]张佳,石俊.提升大学生中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83-84.

[6]田秀平,倪志刚,任建勋.文化强国背景下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升路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4):247-248.

[7]徐夏萌.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21.

[8]周明星.“00后”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0.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Cultural Ident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Power in the New Era

Ren Guangming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00, China)

Abstract: Young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future and hope of our country. Enhancing cultural identity and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a specific practice of guiding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trong cultural country.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lacking cultural rationality, wavering cultural beliefs, and fading cultural confidence, universities should grasp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cultural ident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new era of cultural power,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pow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and conduct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rough three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emphasizing the full play of demonstration and leading role, and emphasizing the strengthening of online space education, Effectively enhancing the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njecting a continuous stream of vitality into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Key words: new era;culturalpowerhouse;collegestudents;culturalidentity;universities; talenttraining

猜你喜欢
文化强国文化认同新时代
文化强国建设下《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的意义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