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凌 周杰灵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影像科(福建 福州 350008)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颅脑MRI影像学与症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20年2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均进行了颅脑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指标;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通过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并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右侧胼胝体与穹隆下方垂直距离、胼胝体与穹隆下方水平距离及脑室面积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见,患者左侧紧贴胼胝体穹隆距离与阴性症状评分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左右大脑在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当中多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的情况,接近胼胝体的高度要明显高于正常人,该影像学指标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可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类较为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其发病率占1%左右,起病较早,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思维、感知、情感、行为以及神经认知等多方面的改变,病因尚未明确[1]。分析当前研究可见,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可受到多种内在以及外在的因素所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在疾病进展期间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临床工作中通常结合既往研究经验将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因子进行划分,分别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解体症状等,这些症状与脑结构及功能也具有直接的相关性。不过,鉴于不同的患者在临床症状表现及相关神经病理机制方面尚未明确[2]。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一种诊断价值突出且不会对机体组织造成创伤的影像学方法,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清晰直观的表现并反映出人体的实体结构,同时还可直接表示及显露出当前大脑的活动状态,在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方面价值突出[3]。现本次研究就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颅脑MRI影像学与症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展开分析,旨在为接下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自2020年2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5~58岁,平均(38.54±4.12)岁,病程1~7个月,平均(4.58±1.05)个月,受教育年限在9~18年,平均(13.65±2.12)年。
纳入标准年龄在18~60岁;符合《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4]中诊断标准;病程1~7个月;汉族,右利手;受教育程度在9年以上;均自愿签署本次试验。
排除标准正常接受其他类型的药物治疗以及电休克治疗者;不符合MRI检查适应证,或进行MRI检查时已经发现患者出现了明显的脑结构异常性疾病;存在明显的药物滥用史以及酒精依赖史;合并存在精神障碍性疾病或者认知功能疾病者。
选择同期收治的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汉族,右利手;受教育程度在9~18年;均自愿签署本次试验。排除标准既往合并患有精神类疾病或者精神家族史;符合任何精神类疾病的诊断标准;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怀孕;合并存在MRI禁忌症,或者MRI检查发现脑结构异常;合并昏迷史或者精神疾病史者。
两组人员均进行了颅脑MRI影像学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指标;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PANSS)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通过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并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PANSS[5]PANSS中共包括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7项)以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个项。该量表适合成年人,在应用期间精神科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精密的精神科检查,检查期间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及客观分析,提取其中信息进行评定,评定时需要对患者全部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整个过程通常需要进行30~50min。
MRI检查方法采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配合8通道头线对影像学图像进行扫描,并借助MRI采集其中数据。在进行MRI影像学检查时,由此获得扫描图像,并从中获取所需数据。在进行MRI检查时,需要帮助患者摆放仰卧位,并在其头部两端增加海绵垫等以避免其他活动的出现。MRI扫描时在矢状位T1液体减弱之后可逐渐恢复至成像序列。扫描时的恢复时间为24ms,重复时间为1800s,视野控制范围在23~26cm,矩阵控制在256×256,层为6mm,层距2mm,翻转角度为180˚。采用3D梯度回波呈现出序列状态由此实现对脑部组织的清晰定位,随后对全脑进行扫描,并采取三维脑容积扫描进行扫描。
在对MRI图像进行有效的分析时,对选取图像质量进行科学判断,若图像质量合格则可将其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处理,并进行深入判断的,从而完成对图像面积及相关经线的测量。对冠状位图像进行综合判断及分析后,选取胼胝体至穹隆的图像,并测量左右脑室面积以及穹隆经线。上述全部指标均需要进行3次检查,计算3次结果的平均值。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分析。计数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右侧胼胝体与穹隆下方垂直距离、胼胝体与穹隆下方水平距离及脑室面积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MRI检查指标对比
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紧贴胼胝体穹隆距离与PANSS评分之间呈现出了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其他指标与PANSS评分比较并不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5)。
轴位图像表现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清晰;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双侧脑室未见明显扩大;中线结构居中(见图1)。
图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轴位图像
冠状位图像表现双侧脑室对称,胼胝体及穹窿结构清楚;所见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见图2)。
图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冠状位图像
矢状位图像表现胼胝体及穹窿结构显示清楚;所见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顶部脑沟局部增宽(见图3)。
图3.观察组治疗后矢状位图像
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较多且病程较长,诱发因素也相对较多,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以及生活方式上的不断改变,精神类疾病发病风险也不断升高,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诱发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也相对较多[6,7]。当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及体征可分为阳性以及阴性症状两种类型,前者伴随着妄想、幻觉、怪异以及思维障碍性疾病,若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干预疾病进展,非常容易产生过度警觉甚至是敌意[8,9]。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结构、病理类型及表现、作用机制方面具有诸多价值及临床意义[10,11]。
MRI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的一种可靠的方法,该检查方式在应用期间能够非常好的分辨出灰质以及白质,准确地判断出脑区结构的大小及体积,由此判断出,也是分析病因及病理研究的主要方式,精神分裂症在发病期间的多存在颞叶、颞上回、胼胝体、海马沟及扣带回等结构异常,且绝大多数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存在着侧脑室、第三脑室体积以及小脑结构上的改变,可辅助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2,13]。另外,MRI的应用能够从确立脑连接损害的结构脑缺陷,到神经递质和受体改变以外的功能损害层面。结构MRI成为理解精神分裂症生物学基础和制订集中干预计划的有用工具,因而特别在疾病早期阶段可以协助临床医生。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发现,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MRI诊断时,最为常见的发现以不同程度的皮质萎缩、侧脑室扩大等病理改变为主,此类情况的出现最常见的影响包括了颞叶及额叶,并在该疾病的进展期间多伴随存在着脑白质异常等改变。同时,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此类异常疾病的改变也会相对加重,并呈现出明显的进展情况,MRI影像学异常结果也不断的加剧,并呈现出明显的改变。
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颅脑MRI影像学与症状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左右大脑在进行颅脑MRI影像学检查时可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且颅脑MRI影像学检查与患者阴性症状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进展期间多存在着认知功能障碍或者不同损伤性疾病,同时这种异常改变与阴性症状评分之间表现出了明显的相关性,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4]。
综上所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左右大脑并不对称,且接近于胼胝体的高度与正常人相比明显较高,此影像学指标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呈现出了明显的正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