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技术指导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有效性观察

2024-02-29 09:39闫辉赵仲喻王军楠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山东威海264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2期
关键词:骨盆休克栓塞

闫辉 赵仲喻 王军楠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山东 威海 2643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指导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对等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外科方案开展治疗,观察组40例于DSA技术引导下开展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以患者休克、止血情况、输液量、输血量、并发症情况以及死亡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组间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的37.50%相比,观察组休克发生率10.00%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7.50%相较于对照组的77.50%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液量、输血量均呈现出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死亡率2.50%与对照组的10.00%、7.50%比较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于DSA指导下接受血管介入栓塞可有效提升止血成功效率,及时实现失血性休克纠正目标,减少输血量与并发症,降低患者疾病死亡率。

骨盆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的创伤性骨科病症,主要由严重外伤造成,受到骨折之后的错位影响,会对盆壁周边的血管产生严重损伤,从而引发大量出血[1]。在以往的临床中,对于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采用急诊科常规止血处理,且输血量越高,表示患者病情危重越紧急,病死率风险也更高,常规止血疗效不佳[2]。而随着血管介入栓塞技术投入临床应用,骨盆骨折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有效提升,尤其是将其与DSA技术联合应用,可在最短的时间明确患者的出血部位,并进行针对性止血,提升止血效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3]。基于此,本文纳入2021年7月~2022年7月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80例,研究DSA技术指导下血管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80 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对等分为两组,对照组(n=40)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0~62岁,平均(43.48±3.64)岁;骨折至就诊时间0.6~2h,平均(1.23±0.31)h;骨折原因11例高空坠落,22例交通意外事故,7例压砸伤;观察组(n=40)男22例,女18例;年龄21~59岁,平均(43.51±3.62)岁;骨折至就诊时间0.8~2h,平均(1.21±0.33)h;骨折原因12例高空坠落,19例交通意外事故,9例压砸伤;经统计学分析上述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一般资料差异均P>0.05,对比具有可行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CT、MRI等影像学技术与临床诊断联合确诊为骨盆骨折,且伴随大出血症状;②经临床检测患者血红蛋白平均水平<90g/L;③已经休克征象;④本人及(或)家属均已知晓研究内容,并表示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者;②体位重度不配合者;③凝血功能有障碍或肝肾功能重度不全者;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变或其他疾病引发的血液流动学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方案开展治疗。快速为患者构建静脉通道,补充液体,并作扩容处理,发现出现失血性休克征象后,马上为其输血,如全血、血浆或者羟乙基淀粉等,快速纠正机体酸碱平衡,对体液、血液以及神经系统等相关循环系统紊乱现象进行改善;前期准备完成后,开展实施骨盆外、内固定手术以及动脉结扎等对症处理,实现骨盆复位与止血。

观察组于DSA技术指导下实施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接收患者后马上进行清创、构建静脉通道扩容以及生命支持等对症治疗,开展CT常规扫描,确定骨折与出血位置,将其他部位出血情况排除后,于60min内实施急诊动脉血管介入栓塞处理,以GE Innova IGS 540血管造影机作为指导,取损伤较轻处的侧股动脉当成入路血管,取浓度为10%的利多卡因对患者的腹股沟区实施局部性浸润麻醉,起效后,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穿刺其股动脉,取5F的血管鞘导入,将5F “cobra”管用作用造影导管,于DSA监视引导下,采用高压注射器,对患者伤势比较严得的侧骼内与髂外动脉开展全方位的血管造影,如果发生血管被截断或者是造影剂发生外溢,即确定为血管损伤,明确损伤位置与出血动脉之后,依据紧急程度,以微导管进行超选插管,再次对造影显示的出血部位进行明确,把微导管最大程度超选到出血部位周边,以350~550μm的明胶海绵颗粒或者是弹簧圈实施栓塞处理;若损伤比较危重,出血的部位比较广泛,则于髂内动脉主干实施栓塞,栓塞使用的材料应采用1~2mm的明胶海绵块,也可以是弹簧圈;若并不存在显著的造影剂外溢情况,则依据CT所明显的损伤位置,取损伤位置的供血动脉主干开展预防性的栓塞处理。然后再对另外一侧的骼内动脉以相同主法进行造影检查与栓塞处理,处理时,将导管外退到腹主动脉处,成袢之后,将同侧的髂内动脉与髂外动脉导入,再开展相关操作。栓塞处理结束后,再开展髂动脉造影2次,确定无任何造影剂外溢情况后,将导管与导管鞘退出,并对创口开展止血与包扎处理,若有必要血管鞘可以留置24h。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与休克发生率;②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量与输血量;③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以[n(%)]表示计数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χ2与t对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进行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与休克发生率

治疗后,观察组的休克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而对比止血成功率则显示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与休克发生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量与输血量

治疗后,观察组无论是输液总量,还是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量与输血量(±s,mL)

表2.对比两组患者的输液量与输血量(±s,mL)

组别n总输液量总输血量观察组40 3341.29±660.56 1441.22±358.24对照组40 4659.52±721.33 2853.461±488.12 t 8.523 14.751 P 0.001 0.001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率

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较对照组均显示出更低水平,但组间统计学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死亡率[n(%)]

3.讨论

骨盆骨折是临床骨科非常常见的一种骨类型,此种骨折一般由外力撞击伤、高空坠落伤等原因造成,以闭合性损伤居多,多数患者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盆腔、腹腔以及内脏器等多种损伤,伤情危重。骨盆的组成骨主要以松质骨为主,损伤后非常容易出血,加上人类盆腔内部有着十分丰富的血管,一旦出现不稳定性骨折,很容易出现大量出血情况,若不能及时止血,患者很容易因为过量失血而发生休克[4]。研究指出对于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如果损伤早期未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案,而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不仅会大幅度增加其实质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等发生风险,患者死亡风险也明显增加,因此,及时的止血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5]。

在以往常规的外科治疗方案下,对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必须对其实施骨牵引或者是骨盆悬吊处理,所以护理人员只能使用止血药物进行止血治疗,而这种止血方式往往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因为盆腔手术过于复杂,而增加出血量,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技术,其同时结合了医学图像处理与常规血管造影术两种技术的优势,从而组成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系统[7]。DSA技术的操作原理主要是取造影剂注入患者机体,对注入前后的相关部位血管分别进行造影,从而获取X射线荧光图像,并于影像增强之后,以分辨率超高的摄像管进行扫描,把扫描获取的图像开展分割后,构建成为矩阵形的小方格,小方格当中的像素可以组成影像,再经过处理后存储,然后与造影剂注入之间的图像做相减处理获取差值信号,这一差值信号会再一步得到图像增强、数模转换处理,然后将肌肉、骨骼以及其他软组织等去除,只将血管影像单纯的保留下来,并显示于显示器上,用于手术治疗可以将人体血管直观清晰地显示出来,提升手术成功率与安全性[8,9]。

而将DSA技术用于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动脉血管介入栓塞治疗中,除了操作较简单,创伤轻微之外,同时还能让术者于造影指导下,及时准确地找到患者的血管出血部位,从而为其提供精准的医学信息,让术者可以针对性的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以便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止血目的,从而减轻患者机体损伤,降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10]。如果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同时还伴随其他器官出血情况,DAS技术指导下开展动脉血管介入栓塞术,可能同时开展造影与止血处理,大幅度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效率与效果,从根本上降低因为其他器官出血未被及时发现或处理而带来的不良后果[11]。另外,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如果选择血管内介入栓塞,需要对时间进行合理选择,临床医师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危急程度进行灵活选择。但临床一般认为,唯在常规外科治疗或者是抗休克治疗等方案均不能取得良好疗效时,才能选择动脉介入栓塞治疗[12]。而由于骨盆骨折大出血是一种具有急性特征的创伤性病变,不仅病情危重,而发展十分迅速,抢救的时机可以说是稍纵即逝,若选择常规外科或抗休克治疗很容易延误时机,所以,临床可适当对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适应征进行扩大,以防因为观察时间太长,而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不良后果。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与对照组的37.50%相比,观察组休克发生率10.00%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7.50%相较于对照组的77.50%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液量、输血量均呈现出更低水平(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死亡率2.50%与对照组的10.00%、7.50%比较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DSA技术指导下动脉血管介入栓塞术用于骨盆骨折大出血治疗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实现止血目标,提升止血成功率,减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且此术式还可以减少患者术中的二次创伤发生风险,降低手术中的出血量,进而减少患者的输血总量,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风险与死亡率。

综上所述,于DSA技术指导下对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开展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止血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提升止血成功率,更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安全有效。

猜你喜欢
骨盆休克栓塞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谨防过敏性休克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