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博 北京大望路急诊抢救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00)
内容提要 目的评价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对其疗效及预后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抽取,依据“是否接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进行分组处理(确保每组34例病例),对照组未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观察组开展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结果①经与对照组32.35%的并发症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②经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较短且剂量偏少(P<0.05);③治疗后经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良好,且QLQ-30生活质量量表各指标数值明显更高(P<0.05)。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高血压在临床心血管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患者以“头痛、头晕、心悸”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多因素的联合推动下,高血压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及根本因素。该病的发生会升高患者动脉血压,并导致患者血管和心脏出现一系列病变[1]。高血压脑出血多见突然发作,且病情进展较为迅速,颅内压增高会加重患者病情,短时间内若未得到有效救治,会对患者的神经中枢造成损伤,继而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技术,可通过术中操作将颅内血肿清除,继而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更有利于患者预后[2]。
既往临床对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多以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为根据,与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效结合来调整术后治疗方案,但多项研究证实其效果有限[3]。随着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该技术也被临床逐渐用在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可明显减少甘露醇等降压药物的使用剂量。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主要利用传感器和监护仪,通过动态监测患者颅内压可及时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变化,继而对其术后用药予以指导,并及时评估患者预后[4]。为评价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特行本研究并报道如下。
将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抽取。依据“是否接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进行分组处理(确保每组34例病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患者年龄56~80岁,平均(68.36±5.22)岁。观察组男16 例,女18 例,患者年龄55~80 岁,平均(68.63±5.41)岁。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了解,自愿签署同意书。组间信息对比、均衡性较高,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且患者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②入院后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与患者临床症状有效联合,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③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①研究期间接受其他研究者;②生命体征不平稳;③检查发现合并存在其他急慢性感染症状;④认知功能障碍且患者心理疾病严重;⑤合并恶性肿瘤者;⑥肝硬化;⑦对甘露醇药物过敏患者。
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的止血及钙离子拮抗剂药物,同时根据患者自身营养状况实施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患者术后不予放置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探头,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其瞳孔变化明显且骨窗压力出现升高情况,需复查头颅CT并依据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甘露醇常规使用,剂量一般控制在1~2g/kg,连续用药1~2周。
观察组开展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借助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若其出血未破入脑室,需在硬膜下放置监测探头;若患者出血破入脑室,需放置脑室型监测探头。监测时间一般控制在5~9d,且严格以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变化来随时调整患者的实际治疗方案;②若患者颅内压超过40mmHg,甘露醇剂量需增加至1.0g/kg,同时还需给予速尿20mg,每6h给药一次。若患者颅内压范围在30~40mmHg,需将甘露醇剂量增加至0.5g/kg,且每6h给药一次。颅内压范围在20~30mmHg,需给予甘露醇治疗,且将剂量控制在0.5g/kg,同时给予10mg速尿,以上药物每8h给药一次即可。术后颅内压低于20mmHg,可不使用脱水剂。
①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②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及剂量;③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神经功能评价需要借助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0~42分),轻度受损评价标准0~10分。中度受损评价标准11~20分。重度受损评价标准21~42分;预后情况借助格拉斯哥(Glasgow Coma Scale,GCS)量表评价,分值0~15分,分值越高、预后情况越好[5]。④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可通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cancer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core scale,QLQ-30)进行评估,内含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等六项内容,总分1~100分,分数和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6]。
本研究内两组患者各指标数值均录入SPSS20.0软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可借助±s表述,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述,以χ2检验;两组数据设置遵循正态分布原则,P<0.05为统计学意义成立。
经与对照组32.35%的并发症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经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较短且剂量偏少(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及剂量
治疗后经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良好(P<0.05),见表3。
表3.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
经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数值相比,观察组患者QLQ-30量表各指标数值明显更高(P<0.05),见表4。
表4.术后生活质量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群体中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种靶器官损害疾病,该病是神经外科常见且典型的一种急重症,也是临床中致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医疗技术的逐渐发展,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被不断证实,但手术实际操作过程中,患者的骨窗较小、操作空间有限,所以减压处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术后颅内压的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7]。
国内外公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阈值在20mmHg,就需接受脱水药物干预。本研究中对颅内压不足20mmHg的患者,并没有常规使用脱水药物,仅仅抬高床头30˚,针对颅内压20~30mmHg的患者,临时使用甘露醇进行脱水处理,且在脱水期间还需间断引流脑脊液[8];保证了药物脱水效果、降低了患者颅内压,继而避免了肾功能损害、水电解质紊乱(过度脱水所致)等并发症的发生。经与对照组32.35%的并发症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
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为脑水肿,因此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说,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至关重要[9]。既往临床开展该项工作,多以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为根据而使用甘露醇药物,而药物具体使用时间和剂量,则依据常规或自身经验用药,故而难以实现对药物剂量的精确把握;剂量偏低,无法将颅内压有效降低,剂量增大,又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故该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予以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工作,首先将患者的体温、氧分压等控制在正常范围,其次排除躁动等因素后,以颅内压实际数值为依据,对患者给予脱水药物并随时调整剂量,继而缩短甘露醇使用时间、降低甘露醇使用剂量[10]。经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甘露醇使用时间较短且剂量偏少(P<0.05)。治疗后经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指标相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良好,且QLQ-30生活质量量表各指标数值明显更高(P<0.05)。证实了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价值。分析原因脑组织、脑脊液等颅内容物总容积需保持在动态平衡状态,才能确保患者术后手术区域空腔形成内减压,但患者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因此实际颅内压的调节工作,主要集中在血容量、脑脊液量;若其血容量过低,会出现灌注不足而梗死,因此术后患者颅内压的监测工作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显示患者颅内压的异常增高,还能及时做出预警,确保脑组织维持灌注[11]。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认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中具有显著价值。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可确保医务人员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实施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效果显著,可实时且动态的反映患者颅内压数据变化,继而对治疗方案予以随时调整,减少脱水药物使用剂量的同时将患者并发症明显降低,提高疗效,在根本上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