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芯 天津市血液中心(天津 30011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不同体质、献血情况等人群的不同献血反应,分析其影响。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3月5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对象均在天津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捐献血小板,收集其一般资料、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循环血量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500名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28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非重度献血反应,无重度献血反应。体质量70kg以上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献血次数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血量2500mL以上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500mL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风险整体可控,体重较轻和循环血量大人群此类反应发生风险较高,应针对此类人群制定相应的预见性管理对策,实施科学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保证机采血小板献血工作有序进行,保证献血者安全。
机采血小板是一种成分献血模式,是健康公民、供血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并无偿奉献的行为[1]。机采血小板具备较高的纯度、浓度,白细胞、红细胞污染风险较低,通过封闭的管道将采集的血液、抗凝剂共同进入分离杯,离心分离后分层,获得理想的血液成分。该献血方式以输血不良反应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备受关注,得以广泛应用[2]。血液中心是血液采集、检测、制备、科研与供应融为一体的核心场所,也是机采血小板进行的场所,由于该过程操作步骤较为复杂且漫长,对献血者耐心、血站工作质量均提出一定挑战,其中各环节难以避免存在风险。涉及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因素众多,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率加快、心悸、眩晕、胸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四肢麻木等,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循环血量的献血者风险可能不完全一致[3,4]。由此可见,明确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机采血小板工作和后续临床用血工作的进行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基于此,本次试验分析各类型人群献血反应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详细情况如下。
筛选2021年1月~2023年3月500名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对象均在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捐献血小板。全部献血者中男性232例,女性268例,分别占比46.40%、53.60%,年龄19~47岁,平均(36.81±4.31)岁,体质量45~78kg,平均(64.75±4.22)kg。
纳入标准①纳入全部人群均为无偿献血者且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要求检查》(GB18467-2011)中相应要求;②献血者年龄18~55周岁;③献血体质量在45~90kg区间;④献血前血小板检查结果可见外周血小板计数在150×109/L及以上,450×109/L以下;⑤献血者认知、精神状态正常,能够配合采血和研究;⑥距离上一次血小板捐献时间间隔14d及以上。
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液系统疾病献血者;②不符合要求献血者;③使用血小板抑制、活血功能药物者;④存在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献血者;⑤精神病史、认知障碍献血者;⑥资料不完整、缺失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方法采用美国HAEMONETICS 全自动MCS+血细胞分离机(美国血液技术公司;国械注进20173456901)、Trima血细胞分离机[泰尔茂比司特(美国)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73450591]进行采血。使用配套的一次性管路,选择抗凝剂ACD-A。首先完善献血者一般资料收集、血液检测和体格检查,录入其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和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等,血细胞分离机录入数据并调整相关程序参数,捐献前给予献血者20mL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生产厂家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合理调控采集速度,严格按照器械、设备等操作说明书和机采血小板流程完成各项操作。
分组对比方法①体质以体质量测量值为划分标准,全部受检者均经超声波身高体重检测仪精准称重,划分为50kg以下、50~70kg、70kg以上三组;②献血次数,首次献血者单独分组,其余献血次数2次及以上献血者均为多次献血者;③循环血量以循环血量实际值划分3组,3500mL以上、2500~3500mL、2500mL以下。
不良反应程度按照是否需要治疗和结局将不良反应分组处理,划分为非重度、重度不良反应,具备以下任一条件的献血反应可判断为重度不良反应⑴献血不良反应导致住院并采取以下任一治疗措施①防止机体功能受到终身性损害或损伤的治疗;②防止死亡的治疗;⑵献血不良反应导致明显残疾或功能不全,且在献血后持续存在1年以上;⑶献血不良反应出现后发生死亡,死亡原因,可疑、可能或肯定与献血有关;不符合上述重度不良反应判断条件的不良反应即为非重度不良反应。对比指标按照不同体质(体质量)、献血次数、循环血量的差异划分组别,确保不同组别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对比后分析各项指标对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
数据均输入SPSS 20.0统计软件包,各组样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统计,每组样本均以±s表示,方差齐时选择LSD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Dunnett’s T3法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00名血小板献血者中28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非重度献血反应,无重度献血反应。不同体质献血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70kg以上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不同体质献血者献血反应对比
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献血次数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献血反应对比
不同循环血量献血者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血量2500mL以上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500mL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不同循环血量人群献血反应对比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收取超过因献血发生必要的交通、误工等成本额度及报酬的行为[5]。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健康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中,献血者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机采血小板是通过血液分离机将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中提取出来用于受血者补充该成分的行为,随着全自动设备、生化分析仪、血细胞分离机器等广泛应用和发展,采血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检验工作从传统手工、半手工模式转变为现代化自动模式,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减少了采血误差[6]。但诸多研究仍指出,捐献机采血小板仍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以非重度献血不良反应为主,明确此类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并针对性预防、管理和处理是保证献血者、受血者安全和献血工作稳步发展的关键所在[7,8]。
本研究分析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和循环血量献血者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发生情况,分析个体差异对献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500名血小板献血者中28例出现不良反应,均为非重度献血反应,无重度献血反应。体质量70kg以上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50kg以下、50~70kg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体重轻的献血者相较于高体重献血者更易出现献血反应,主要是由于体重轻的人群血容量相对较低,而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体外血液循环总量提高,此过程中时间较长,可能无法耐受,出现前头晕、心慌、胸闷、四肢乏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9]。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不同献血次数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血量2500mL以上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500mL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次数与献血反应可能存在关系,但本研究中首次献血者不良反应也处于较低水平,这可能与个体适应力、心态等密切相关,无法单一通过献血次数评价献血反应发生风险,仍需要在未来研究中综合个人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健康状况等综合分析[10,11]。循环血量越大,需要处理的血液更多,此时献血者异常反应发生风险随之提高[12]。
总体上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均较为轻微,本研究未见重度不良反应,影响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因素包括精神、体质、基本情况三项,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近期疲劳、空腹状态下献血反应发生风险随之提高,此时机体处于高应激反应,可能导致神经异常,提高不良反应风险[13]。针对可能出现的献血反应,血站可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进行预防和管理,首先可营造温馨、舒适的采血环境,做好采血设备维护,保证仪器设备合格、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避免环境、操作因素等方式提高风险。与此同时,采血人员对献血者进行完善的宣教和疏导,告知其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降低异常情绪和应激反应的发生[14]。此外,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完成,根据献血者不同性别、体质调节抗凝剂流速,避免出现枸橼酸中毒情况等异常情况[15]。
综上所述,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风险整体可控,体重较轻和循环血量大人群此类反应发生风险较高,应针对此类人群制定相应的预见性管理对策,实施科学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保证血小板献血工作有序进行,保证献血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