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英国民族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研究

2024-02-29 18:57姚林群李琪琨
世界教育信息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文化自信

姚林群 李琪琨

摘   要:英国近年来不断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一方面期望下一代能够传承创新其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愈发重视培育国家认同感。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保持创意经济发展优势也是其重视民族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的重要背景。英国通过一系列举措实施高质量的民族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学习体验、开发共享优质的文化数字资源、搭建多元长效的合作伙伴网络、建立具体多维的评估与监测标准,以及开展系统持续的教师培训。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可向学生提供更多文化体验机会,聚焦学生文化创造力和创新力发展;加强文化数字化建设,充分释放文化资源活力;推动双向合作,激发合作的长远影响力;完善质量评估,健全监测督导机制。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文化遗产;文化艺术;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DOI: 10.3969/j.issn.1672-3937.2024.01.06

作者简介:姚林群,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武汉 430070);李琪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化实施的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编号:BHA210125)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形成,有赖于对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所认识。[1]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与传统。这些文化遗产与传统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有着滋养人心、凝心聚力等多重价值。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2]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问题。从2014年《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到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到2021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先后印发,我国不仅从战略高度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各环节、各领域,而且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各门课程与教材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较为固化,多采用诵读讲授的单一方式[4];保障措施不健全,特别是缺乏专业化的教师及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5];学校、社会提供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培训工作指导乏力,教师满意度不高等[6]。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高质量传统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为崇尚传统、珍视遗产的国家,英国历来重视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育。1965年,英国首份《艺术白皮书》(Arts White Paper)指出“要提供更广泛的接触文化的机会,鼓励年轻一代的创新创造”。[7]1999年,英国政府委托英国创意和文化教育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Creative and Cultural Education)出台的报告《我们的未来》(All Our Futures),进一步从战略高度呼吁实施高质量的文化教育。过去二十多年,英国的文化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和文化组织联合发力,不断推进文化教育国家计划的制订和完善,从中央政府的战略指引,到地区伙伴网络的合作驱动,再到学校、文化场所的个性化落实,实现了文化教育的点面结合、多措并举。特别指出的是,英国文化教育中的“文化”主要是指藝术和遗产两部分,其中传统艺术和遗产涉及的就是英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在英国,虽然没有明确的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提法,但是其高度重视的文化教育内容除了部分当代流行文化之外,主要还是民族文化遗产与传统艺术的内容。英国的文化教育目标不仅要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而且要通过艺术和遗产的熏陶促进年轻一代在精神、道德、文化和身心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期望通过探究英国实施高质量的民族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的现实背景和行动举措,为我国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借鉴。

一、现实背景

(一)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眷恋与自信

英国有着悠久且负盛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公元前4000年,英国就有人定居并开始耕种。几个世纪以来,英国一直是世界艺术、文学、戏剧、音乐的中心之一,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学宝藏、闻名遐迩的视觉艺术、多样的表演艺术、悠久的民间音乐、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及世界一流的博物馆,还有400余处名胜古迹和纪念碑[8],33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9]。

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 Sport)论及自身的民族文化时提到,“英国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语言孕育了世界知名的最伟大的作家和诗人,我们独特的时尚和著名的设计师在全球享有盛誉,我们的历史常常激发出最凄美、最成功的艺术和诗歌”。[10]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在论及莎士比亚时谈到:“如果有人问我们,你们英国人愿意放弃你们的印度帝国还是愿意放弃你们的莎士比亚……这确实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印度帝国终究有离去的那一天,但是莎士比亚不会离去,他与我们永远共存,我们绝不能放弃莎士比亚!”[11]卡莱尔眷恋的不仅仅是莎士比亚,更是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整个英国传统文化。英国人非常尊重历史传统,忠于文化遗产,并深信英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积极的评价,它是英国提升国际地位不可忽视的力量。的确,英国文化协会开展的关于“使英国具有吸引力的因素”调查中,文化景点和艺术排名前三。[12]

(二)培育国家与民族认同感的现实需要

英国人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认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教育能够增强国民的身份认同,彰显民族的文化身份,提升国家凝聚力。历史的英格兰①(Historic England)在发布的报告《遗产和社会2020》(Heritage and Society 2020)指出,文化遗产讲述社会如何演变和形成的故事,是国家共同价值观的强大情感支柱,能够帮助青少年了解过去、个人和国家身份,并帮助其与居住的地方建立联系。接触文化遗产能够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的国家归属感、地方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并对幸福感产生积极影响。[13]

英国是多元文化的国家,由英格兰、北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组成,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几个世纪以来,连续不断的移民浪潮深化了这种多元性,尤其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来自英联邦国家的大量移民的涌入对英国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巨大影响。为此,英国政府期望能够通过实施一流的文化教育,让来自所有背景的青少年儿童都有机会参与到最好的文化活动中去,了解民族人物,理解英国历史上塑造民族性格和文化的关键事件,从而对民族文化和历史有所纪念。[14]

(三)培养文化创意人才、保持创意经济发展优势的需求

英国政府不仅重视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还善于发掘其丰富的经济价值。文化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对英国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英国拥有享誉全球的文化创意产业,该产业也是英国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自2011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累计总值(Gross Value Added,GVA)增速一直快于英国经济总体增速。[15]2019年,文化创意产业为英国的经济贡献了1159亿英镑,占英国GVA的5.9%。[16]此外,文化的经济价值还体现在文化与创意产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上。2011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人数持续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该行业就业人数是32.1万人[17],2019年就业人数已超210万[18],占英国就业机会总数的近1/10。在近二十年的发展进程中,不尽其数的创新人才和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使英国从“世界工厂”成为当代“世界创意中心”,显著增强了英国在国际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保持英国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竞争优势?英国政府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军是具有创新性思维和文化生产能力的青年人才。为保证新鲜血液的供给,避免创意产业后继无人,英国重视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英国开展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不仅强调“学习文化”,更是注重“通过文化学习”。“学习文化”指的是增进对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了解和欣赏;而“通过文化学习”指的是在接触文化的过程中发展个人的可迁移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尤其是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普遍认为社会的凝聚力和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文化发展”[19]。在英国,向青少年文化教育持续投资,并为下一代创意从业者提供必要的工具和培训,已成为政府在国家层面促进创意经济长期增长战略的关键支柱。[20]

二、行动举措

英国民族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的实施始终围绕儿童和青少年的文化体验和创造力发展,还涉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行动、文化组织的协作、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文化教育质量评估和师资培训。这一系列举措对学校的文化教育以及青少年儿童的文化学习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具身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学习体验

正如《文化白皮书》强调的,“体验和理解文化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1],人们逐渐意识到良好的文化体验无法通过简单的计算和阅读来获取,儿童和青少年拥有丰富的感官世界,需要在文化教育中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融入具身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嗅觉、视觉、触觉和运动系统,为文化活动增添不同的维度[22]。据此,英国的文化机构、组織和中小学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障青少年儿童在接受文化教育时拥有具身学习的机会。艺术组织和文化机构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信息丰富且引人入胜的文化教育活动,包括表演、展览、讲座、参观文化场所和古迹遗址等,使他们可以通过具身接触来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文化表达和文化反思。例如,作为布里斯托尔市“博物馆和学校”计划的一部分,伦敦科学博物馆和桥梁组织(Bridge Organizations)之一真创意组织(Real Ideas Organisation)合作,设计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带领关键阶段(key stage)2和关键阶段3的学生熟悉由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程巨匠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鲁内尔(Isambard Kingdom Brunel)设计的船及相关藏品,与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布鲁内尔的扮演者一起参加研讨会。这些活动让学生在深度、多维的体验中得以深入了解英国名匠布鲁内尔的故事和精神,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能力。[23]

许多学校在课程建设上也充分保证儿童和青少年通过具身学习的方式体验文化。在校内,教师通过跨学科教学,使学生全面接触和感受文化遗产;教师安排学生去校外的第二课堂,通过考察遗址、拜访专业人士、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游历专门的文化学习空间等方式切身体验文化。北方圣徒小学(Northern Saints Church)的历史课程和艺术课程便实现了有效的课程连接,学生会在历史课和艺术课上同时学习一个主题。例如,四年级秋季学期的历史课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来了解盎格鲁—撒克逊人,同时期的艺术课便安排了有关盎格鲁—撒克逊艺术的雕塑和绘画课,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体悟文化。[24]位于迪德科特的奥里斯学校(Aureus School)也常常安排学生到校外体验文化。该校在九年级的英语文学课中安排了普利斯特里的话剧《罪恶之家》和威尔斯的话剧《时间机器》,学生不仅仅要了解有关叙事的创作知识,还要探索女权运动、圣经典故、道德故事等主题。除了在教室内“坐着学”,学生还去伦敦的雷顿故居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中“逛着学”,以切身探索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感受作品中所呈现的文化气息。[25]

(二)技术赋能:开发共享优质的数字化文化教育资源

英国不断探索利用数字技术来拓展获取文化的途径,近年来不断加强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更易将藏品数字化的博物馆为例,61%的博物馆已将高达50%的藏品数字化,其中一半拥有数字化藏品的博物馆已在线提供藏品。[26]数字技术打破了文化的孤岛,使艺术品动画化、馆藏数字化、基于虚拟现实的策展和由古典音乐配乐的电子游戏成为现实。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与英特尔、Imaginarium工作室携手全新制作莎士比亚的戏剧《暴风雨》,运用动态捕捉和实时投影技术将虚拟数字人(digital avatars)带入现实生活中,观众可以更沉浸地体悟戏剧作品。英国遗产和谷歌艺术与文化组织进行合作,并首次使用360度全景图像在线展示历史藏品。朴茨茅斯玛丽罗斯博物馆和伦敦大英博物馆提供的高品质数字化馆藏在支持学习、协助学术研究、提供教育资源、促进更好的健康和福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7]

数字化文化资源走进文化教育领域能够让儿童和青少年更易接触到文化遗产,享受全新的文化之旅。例如,2015年,英格兰艺术委员会与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和博物馆等合作,推出“巨大的历史课”(Huge History Lesson)项目,在线提供有关文化教育的教学资源。“走进电影”(Into Film)是一个由英国电影协会运行的慈善项目,旨在推进儿童和青少年观看、制作和理解电影,项目还提供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师开展培训。威尔士的人民收藏馆平台(The Peoples Collection Wales)是一个有关文化历史遗产数字化的项目,用户可以发现、分享和上传各种文化历史遗产的在线资源,从而使威尔士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得以纪念和保存。该平台有一个专门为教师提供资源的部分,这些资源成为教师在课堂中教授文化相关内容的好帮手。[28]

(三)多主体参与:搭建多元长效的合作网络

除了学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英格兰艺术委员会等独立机构以及各类文化组织也在民族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中,对经费、资源和活动实施提供支持。课程中的文化教育需要重视跨学科教学,而这通常需要文化组织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有意义的教学资源或学习空间,学校还需要文化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来为学生设计优质的课程内容。利物浦的福姆比高中(Formby High School)与包括录音室、剧院在内的各种艺术文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伙伴常常参与到课堂中,并为学校提供广泛的课外文化活动。例如,该校经常邀请文创产业人士做志愿者,帮助学生在校园内增进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学校还举办“艺术空间论坛”来促进多方合作,就课程、资源和文化项目分享想法。[29]

另外,英国还成立有多主体参与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型合作网络。地方文化教育伙伴关系(Local Cultural Education Partnerships)是基于地方需求旨在改善当地青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的合作网络,成员涉及教育部门、艺术和文化组织和创意行业等。该合作网络于大雅茅斯、布里斯托尔、巴金达格纳姆三个地区启动试點,此后不断扩大影响范围,分布在英国不同地区的140多个地方文化教育伙伴关系陆续建立。[30]桥梁组织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该组织一共有10个,在英国至少100个地方开展工作,扮演着沟通文化领域和教育领域并促成合作的角色,帮助儿童和青少年获得广泛的艺术文化机会。[31]文化学习联盟是由多个基金会资助的跨部门工作的文化教育组织,该组织成员多样,既包括学校、独立机构、文化和艺术组织,也包括创意产业领袖、教育专家、教师和慈善家等个体成员。该联盟围绕文化学习开展工作,分析政策、收集证据、统计数据、制作简报,并为文化教育进行游说和宣传,相关内容在文化学习联盟网站公布。[32]

众多伙伴关系在英国各地合作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项目和计划。在“博物馆和学校项目”中,博物馆、美术馆等组织设计大量的教育活动来支持学校的课程建设和实施;“文化护照”(cultural passport)由英国教育部和英格兰艺术委员会共同投资开发,使学生能够记录、分享和回顾校内外的文化学习和经历;“遗产学校”是英国历史建筑和遗址委员会开展的项目,旨在确保学生能够欣赏他们当地的遗迹并认识到各类遗迹的意义,英国的大多数世界遗址都有丰富的教育材料和外展计划,并与当地学校合作开展学习项目[33];“莎士比亚学校节和莎士比亚教师工具包”让英国5万名的儿童有机会在剧院演出莎士比亚戏剧,学校节为学校提供剧本和排练技巧并联系当地的剧院为学生提供表演机会,莎士比亚教师工具包为教师提供超过60小时的教学资源。“免费教育参观”项目每年为37万儿童提供免费参观机会,罗马堡垒、都铎城堡、多佛城堡、巨石阵、维多利亚花园等400余个历史遗迹全部免费开放,绝大多数遗址地还会提供数字资源和活动帮助教师设计跨课程的探索性教学主题。[34]

(四)质量监控:建立具体多维的评估与监测标准

实施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质量评估是促进文化教育政策落地生根的重要保证。英国文化教育的质量评估着眼于文化教育过程中不同的要素制定标准、开展评估,对学生文化发展、项目运行监测、合作质量评估等尤为关注。除了官方的教育标准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参与其中,一些文化组织和机构以及专家人士等第三方力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儿童和青少年在接受优质的文化教育后应拥有何种表现和水平?2011年,英国文化、媒体与体育部联合英国教育部委托时任古典音乐电台的总经理达伦·亨利及其团队针对5~19岁儿童和青少年的文化教育进行督导与审查,达伦·亨利在论及英国的文化教育愿景时详细描述了英国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儿童在接受文化教育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该质量标准按照年龄划分为四个水平层次,分别描述英国中小学生在7岁、11岁、16岁、18或19岁时通过文化教育所应达到的学习水平与具体行为表现。[35]另外,在最新版《学校审查手册》中述及针对学生文化发展的质量目标和评价指南,并从以下方面描述了学生拥有良好文化教育的具体体现:了解和欣赏国内外产生广泛文化影响的遗产;了解和欣赏当地和其他地区的各种不同文化;能够认识并重视文化、宗教、道德和社会经济群体中所建立的共识;了解英国的民主议会制度及其在塑造英国历史、价值观和促进英国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愿意参与和积极回应艺术、体育和文化机会;有兴趣探索并增进对不同信仰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36]

各类合作网络开展为数众多的文化教育项目,对项目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合作质量的评估是必要的。英格兰艺术委员会曾针对“创意伙伴”项目设计了一个评估框架,包括国家评价、自我评价和参与者评价三方面。基于该评估框架,国家教育研究基金会于2006年对“创意伙伴”项目进行了国家层面的评估监测,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重点关注该项目的落地情况和对主要参与群体产生的影响。2017年10月,皇家人文、制造和商业促进会(Royal Society for Arts, Manufactures and Commerce)启动“了解文化”研究计划。该计划旨在提高学校和文化部门从业者建立证据基础和建设循证实践的能力,并制作了《文化学习证据拥护者手册》(The Cultural Learning Evidence Champions Handbook)。该指南讨论循证应采取的态度、方法和所需的关键技能,从而帮助相关人员更容易地寻找和使用证据,对学生的文化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此外,为确保文化教育相关教学资源的高质量供给,全国性的桥梁组织也在着手推进为文化教育活动和提供给学校的文化资源制定标准。

(五)师资保障:开展系统持续的教师培训

针对文化教育的教师发展项目不仅有助于教师更新文化知识储备、提升教学技能,而且有利于增强教师在课程中融入文化遗产内容的信心。英国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注重发挥校方的引领作用,学校通过一对一帮扶、听课、观察和反馈等方法加强师资培训。有关组织正着手建立一个文化教育进入学校课程的教学改进系统,参与到系统里的每所学校都需要研究指定科目的改进路径,为教师开发文化教育课程和挖掘多种文化资源发挥指导作用。另外,英国的许多文化机构也提供面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项目。例如,国家档案馆不仅提供一系列针对英国档案的授课课程和在线资源,而且制定了一项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教师不但能够获得专业成长,还能够接触到开展基于资源的活动时所需的独特的藏品。又如,英国历史建筑和遗址委员会每年向1000余名教师提供培训,包括职前教育和教师专业持续发展项目,该培训项目的重点是指导教师掌握如何充分利用免费的教育参观、如何有效使用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如何调整课程以继承发扬当地的文化遗产。[37]

除了职后培训,一些地区的教师教育项目也重视帮助新手教师熟悉文化教育工作、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伯明翰的亚瑟·特里学校(The Arthur Terry Teaching School)是一个领导着12所小学和12所中学的联盟校,它提供以学校为主导的职前师资培训项目。在该项目中,学员不仅能够学习为期38周的结构化培训课程,得到课程开发教练和学科带头人的指导,而且都有机会在联盟校中的至少3所学校里进行实习,在“传帮带”的模式下与卓越教师一起工作。[38]此外,英国文化教育的师资培训也关注学校领导团队的文化意识提升。“有影响力的领导者”(Leaders for Impact)是一项领导力发展计划,面向能够影响全校艺术和文化教育的优秀教师,使之在结束培训后具有文化教育引领能力并激活其所在学校的文化意识。2017年9月—2018年1月,该计划为12名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提供超过12天的量身定制的领导力发展培训。[39]

三、启示与借鉴

实施文化育人,引导年轻一代获得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感,需要用民族文化遗产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召学生。英国的经验启示我们,实施优质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重视学生文化体验,要在文化教育资源开发、质量监测、合作驱动和师资保障方面下功夫。

(一)注重深度体验,聚焦学生文化创造力和创新力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40],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新方向。但我国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多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过程线性,学习方式单一,只是文化事实的机械记忆和文化符号的简单占有,很少触及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体悟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虽有学校和文化机构组织游览文化场所的活动,但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阐发,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浅度游”,没有触及深度体验和反思建构。英国一方面强调民族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要融入、贯穿于全部的课程中,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以促进学生对文化的全方位体验;另一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删减和修改,以鼓励教师将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有效整合,引导学生通过具身接触和综合学习来获得丰富的文化体验,在体验、表达与反思中领会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文化生产能力。

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可基于整合理念和跨学科思维,引导学生通过感受、体悟、对话、探究、反思等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和反思建构,将传统文化的内核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当代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育中要注重前后衔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因此要鼓励学生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学校和公共文化机构可以携手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条路径保障学生的优质文化体验和文化创意表达。“走出去”,需要带领学生深入如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遗址、名勝古迹等各类文化场所,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切身体验和探索传统文化,并加强课外研学与课内教学的联系;“引进来”,既需要文化机构和文创产业的文化名家和专业人士进校园为学生讲学,又需要如书法、剪纸、经典作品等文化载体进入课堂,通过多维的文化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在操作互动、个性表达和反思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二)加强文化数字化建设,充分释放文化资源活力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数字化战略整体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数字化的文化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还有待提升。比如师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常常面临文化资源“无处找”“找不到”的难题,而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又为馆内丰富的文化珍宝的宣传推广而困扰。英国则不仅仅推动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建设,还依托伙伴关系实现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并组织师资培训以提升教师利用文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保证文化资源在民族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中的有效利用。

在我国,加大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力度,不仅要在“量”上做功夫,更要做好“质”的保障。一方面,可持续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不断丰富文化资源数据库;另一方面,可打破数字化建设中“各自为政”的局面,加强顶层设计以促进各方资源的互通互联,在提升数字资源内在品质的前提下使数字资源更易于浏览和下载。此外,只有教师使用文化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数字化文化资源的活力才能得以充分释放。因此,除了加强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建设力度外,师资培训机构还应将教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的提升纳入培训计划中。当然,这类培训除了依靠国家教育部门、地方教育机构和高校的师范教育外,更离不开博物馆、美术馆、遗址地、非遗传承基地等文化组织和机构专业人士的广泛参与。

(三)推动双向协作,激发合作的长远影响力

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我国相关部门和组织需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创新合作方式。目前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达成的合作关系不在少数,但已形成的合作关系多为零散、短期、涉及面小的项目,难以产生长效、深入和持续的影响。英国在搭建文化教育合作网络方面做了较多努力,一直以来倡导组建区域性、长效性伙伴关系,从而使优质的文化教育辐射到更广的范围,让民族文化遗产陪伴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

长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离不开各方的双向对话,包括学校的需求与期望、文化机构与组织能够提供的资源与服务等方面的了解与沟通,并规划合理的工作阶段、制定明确的交付计划。多方协作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的文化教育论坛、学习空间的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资源提供、免费教育参观、文创产业的体验、专业人士的知识和技术支持等。同时不可忽视家校协同的作用,可以倡导和支持家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贡献力量。例如,营造良好的家风和文化氛围浸润儿童和青少年,利用节假日带领儿童和青少年前往文化场所、参加文化活动,从而丰富儿童和青少年的文化体验。

(四)完善质量评估,健全监测督导机制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和督导机制”,研究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41]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进一步要求“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对学校有关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学生活动等方面情况进行监测”。截至目前,质量评估和督导依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薄弱之处。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状况的往往出自个人的感觉、直觉、愿望、兴趣和经验,即使有些督导或教研部门对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过程和现状进行过评估,但缺乏严谨的标准框架和科学的评价工具的支撑。

在英国,不仅有教育标准局研发制定针对学生文化发展的评价指南,定期对学校的文化教育质量进行监测,而且有一系列文化制定标准、组织开展调研以确保高质量文化教育的落实。一方面我们可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参与主体、合作质量和项目开展情况等加强质量标准、指标体系和测评工具的研究开发;另一方面还可加大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参与力度,通过构建基于第三方机构的质量监测体系以实现质量评估和监控督导的科学化发展。此外,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估和督导工作时还可以筛选出色的课程和教学案例、优质的文化活动和高质量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宣传与推广,发挥优秀案例对广大文化组织和教育机构的引领示范作用。

注释:

①历史的英格兰(Historic England)是政府在历史环境方面的法定顾问,负责宣传历史名胜,帮助人们了解、重视和保护它们。

参考文献:

[1]张岱年.中国国学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002.

[2]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33.

[3]新华社.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05-18)[2023-04-0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_3.htm.

[4]楊曼,吕立杰,丁奕然.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9(6):44-5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9-05)[2023-12-01]. https://www.fjedusr.cn/html/lm09/fjssfxptgzjsxx/zcxx/5004.html.

[6]李晓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数据[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9):16-25.

[7]LEE J. A policy for the arts: the first steps[EB/OL].(1965)[2023-05-09]. https://collective-encounters.org.uk/wp-content/uploads/2019/10/A-Policy-for-the-Arts-Jennie-Lee.pdf.

[8][10][14][20][23][34][37][38]DCMS,DfE. Cultural education: A summary of programmmes and opportunities[EB/OL]. (2013-07-05)[2023-03-28].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26569/Cultural-Education.pdf.

[9]UNESCO. World heritage list[EB/OL]. [2023-03-28]. https://whc.unesco.org/en/list/&order=country#alphaU.

[11][英]卡萊尔. 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M]. 周祖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129-130.

[12]CULLIGAN K, DUBBERJ, LOTTEN M. As others see us: culture, attraction and soft power[EB/OL]. (2014)[2023-03-28]. https://www.britishcouncil.org/sites/default/files/as-others-see-us-report.pdf.

[13]Historic England. Heritage and society 2020[EB/OL].(2020-10)[2023-03-28]. https://historicengland.org.uk/content/heritage-counts/pub/2020/heritage-and-society-2020/.

[15][16]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 economic estimates 2019(provisional): gross value added[EB/OL]. (2021-02-19)[2023-03-2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tatistics/dcms-economic-estimates-2019-gross-value-added/dcms-economic-estimates-2019-provisional-gross-value-added.

[17]DCMS. Creative industries economic estimates-January 2016[EB/OL].(2016-01-26)[2023-03-28].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23024/Creative_Industries_Economic_ Estimates_January_2016_Updated_201605.pdf.

[18]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 sectors economic estimates 2019: employment[EB/OL].(2020-04-30)[2023-03-2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tatistics/dcms-sectors-economic-estimates-2019-employment/dcms-sectors-economic-estimates-2019-employment.

[19]STEIGERWALD C. Shaping cultural policy discourse in Germany: the case of “cultural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22,28(1):89-106

[21]DCMS. Culture white paper[EB/OL].(2016-03-23)[2023-03-28].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510798/DCMS_The_ Culture_White_Paper__3_.pdf.

[22]CLA. Imagine nation: the value of cultural learning[EB/OL]. (2017)[2023-03-28]. https://www.culturallearningalliance.org.uk/wp-content/uploads/2017/08/ImagineNation_The_Case_ for_Cultural_Learning.pdf.

[24]Northern Saints Church of England Academy. Curriculum[EB/OL].[2023-03-28]. https://www.nsprimary.org.uk/curriculum/.

[25]Aureus School. Curriculum overview-English literature [EB/OL].[2023-03-28]. https://4905753ff3cea231a868-376d75cd2890937de6f542499f88a819.ssl.cf3.rackcdn.com/aureus/uploads/document/Aureus-Website-Overview-ENG-LIT-Year-9.pdf?ts=1669630896.

[26]Arts Council England & Nesta. Digital culture 2017[EB/OL].(2017-09-26)[2023-03-28]. https://media.nesta.org.uk/documents/digital_culture_2017.pdf.

[27][28]Department for Digital,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Culture is digital[EB/OL].(2018-03-07)[2023-03-28].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687519/TT_v4.pdf.

[29]CAIRNS S, STRONG F L, LOBLEY E, et al. Arts-rich schools[EB/OL].(2020-01-27)[2023-03-28]. https://www.thersa.org/globalassets/pdfs/reports/rsa-arts-rich-schools.pdf.

[30]Arts Council England. Local cultural education partnerships[EB/OL]. [2023-03-28]. https://www.artscouncil.org.uk/developing-creativity-and-culture/children-and-young-people/local-cultural-education-partnerships.

[31]Arts Council England. Bridge organisations[EB/OL]. [2023-03-28]. https://www.artscouncil.org.uk/developing-creativity-and-culture/children-and-young-people/bridge-organisations.

[32]Cultural Learning Alliance. About us[EB/OL]. [2023-03-28]. https://www.culturallearningalliance.org.uk/about-us/,.

[33]DCMS. World heritage for the nation: identifying, protecting and promoting our world heritage[EB/OL].(2009-02-26)[2023-03-28].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78444/whconsultation_engversion.pdf.

[35]DCMS,DfE. Cultural Education in England: an independent review by Darren Henley[EB/OL]. (2012-02-29)[2023-03-28].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60726/Cultural_ Education_report.pdf.

[36]School inspection handbook[EB/OL]. (2022-07-11)[2023-03-28].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school-inspection-handbook-eif/school-inspection-handbook# evaluating-the-quality-of-education-1.

[39]Cultural Learning Alliance. Policy and practice round-up June 2017[EB/OL].(2017-06-23)[2023-03-28]. https://www.culturallearningalliance.org.uk/policy-and-practice-round-up-june-2017/.

[40]新華社.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3-04-04].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4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4-03-28)[2023-03-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 166543.html.

猜你喜欢
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文化自信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
如何通过韩国文化教育开展韩语教育工作
数学知识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艺术档案工作重要性研究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潇贺古道古建筑文化艺术特色
我国人口出生率的研究分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发展文化教育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