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改性水滑石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

2024-02-28 07:18李先铭李改花刘征原
中国塑料 2024年2期
关键词:滑石改性剂热稳定性

李先铭,张 宁,李改花,刘 爽,刘征原

(1.唐山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3.河北省可降解聚合物重点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0 前言

水滑石类化合物是一类层状结构的阴离子型黏土,主体层板上的金属元素和层间阴离子的种类及含量都具有可调控性,根据所需进行改性可用于催化剂、吸附剂、热稳定剂、阻燃剂等的研发[1-2]。在20 世纪80年代,日本最早将水滑石应用于PVC 的热稳定性能研究中,镁铝水滑石上的大量羟基能吸收PVC 降解脱出的HCl,层间的碳酸根可以和氯离子进行交换,有效阻止和减缓HCl的自催化作用。但是,水滑石为无机物,结构表面存在着的大量非架桥羟基,易通过氢键作用而结合引起团聚,导致粒子大小不均,在PVC 树脂中分散性变差[3-4]。为了增加水滑石在 PVC 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可利用有机阴离子对水滑石进行插层改性,增加水滑石的层间距、加大反应活性位点。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在水滑石层间引入了硬脂酸根、十四烷酸根、有机锡酸根等,能够有效地提升水滑石的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5-7]。另外,还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偶联剂等对水滑石表面进行有机改性,通过化学吸附或键合改变其表面的亲水性,增加在聚合物中的分布、活化度和有效作用面积,吸收更多的HCl,抑制PVC 的降解[8]。章琛等[9]利用硬脂酸钠对镁铝碳酸根型水滑石表面改性后可增强PVC 的长期热稳定性。Dinari等[10]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水滑石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水滑石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底中,未出现团聚现象。黄昱臻等[11]采用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和硅酸铝包覆改性水滑石,添加到PVC 复合材料中,其耐腐蚀性和阻燃性能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将稀土镧离子引入LDHs 结构中,并采用SDS 为改性剂进行湿法表面改性。探索最优改性工艺,并研究对PVC的热稳定作用,以期得到效果更好的热稳定助剂。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

乙醇,化学纯,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PVC树脂,SG-5,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

硝酸镧、硝酸镁、硝酸铝、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1.2 主要设备及仪器

FTIR,TENSOR37,德国BRUKER公司;

XRD,Ultima Ⅳ,日本理学公司;

SEM,Sigma300 VP,德国卡尔蔡司公司;

老化试验烘箱,BHO-401A,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热失重分析仪(TG),TGA4000,美国 Perkin Elmer 公司;

转矩流变仪,RM-200A,哈尔滨哈普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1.3 样品制备

LDHs 制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将硝酸镁(5.9 g,0.04 mol)、硝酸铝(4.3 g,0.02 mol)、硝酸镧(0.16 g,0.000 5 mol)溶于100 mL 水中,另将氢氧化钠(4.8 g,0.12 mol)、碳酸氢钠(3.4 g,0.04 mol)溶于100 mL 水中,分别置于恒压漏斗;在四颈烧瓶中加入50 mL 水,水浴加热至80 ℃,将上述2 种溶液分别置于烧瓶中,机械搅拌下以相同的速率缓慢滴加到烧瓶中,调节体系pH值保持在11~12;滴定完毕后,继续反应1 h;然后将悬浊液转移到水热釜中,120 ℃晶化7 h;取出后冷却,抽滤,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白色粉末即LDHs;

SDS 改性LDHs 制备:取 LDHs 样品3.0 g 分散到60 mL 水中制备浆液,加入改性剂SDS;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考察搅拌温度(50、60、70、80、90 ℃),搅拌时间(1、2 、3 、4 、5 h),体系pH 值(4、7、10、11、13),改性剂用量(5%、10%、15%、20%、25%,质量分数,下同),对所得液体进行抽滤,用水和乙醇反复洗涤至中性,干燥,研磨得白色粉末状即为SDS改性LDHs;

PVC 试样制备:将不同改性条件下的改性LDHs与PVC 粉末按照3/100的质量分数投入高速搅拌混合机中,室温下混合1 min,即得 PVC 试样;以PVC 试样静态热稳定时间(刚果红时间)为评价指标,探究SDS对 LDHs 的改性效果,得到最佳改性工艺。

1.4 性能测试与结构表征

红外表征:采用KBr 压片法在4 000~400 cm-1范围内测定;

X 射线衍射表征:Cu 靶,Ka射线,扫描范围5 °~80 °,扫描速度6(°)/min;

形貌分析:在SEM 下测定改性前后LDHs 表面形貌结构,放大倍数为100 000;

静态热稳定性能测试:(1)刚果红试纸法,依据GB/T2917.1—2002,记录180 ℃油浴下PVC试样加热刚果红试纸开始变蓝的时间,平行3次取平均值;(2)烘箱变色法,将PVC试样平铺到10个洁净的瓷方舟(60 mm×30 mm)中,同时置于185 ℃烘箱内,每隔 10 min 取出1个瓷方舟,拍照记录试样的颜色;

动态热稳定性能测试:PVC 试样为 63~64 g,测定转矩流变曲线,混炼器3 区的温度均为180 ℃,转速35 r/min;

热重分析:在氮气气氛下,升温速率为25 ℃/min,测试温度范围30~650 ℃。

2 结果与讨论

2.1 改性条件的探索

2.1.1 搅拌温度的影响

从图1 可知,不同搅拌温度下制备的改性PVC/LDHs 试样的静态热稳定时间,随着温度的增加,先逐步升高后降低,80 ℃时最高,为44 min。这可能是体系处于低温时,离子的运动速率较慢,吸附速率偏低,导致仅有少量改性且产生杂质,热稳定时间偏低;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快了离子的运动速率,同时吸附速率增大且接近解吸速率达到平衡状态,吸附量也最大,提高LDHs 的改性成功率,即约80 ℃时热稳定时间为最大值;由于LDHs 表面吸附是一个放热反应,再继续升温,吸附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吸附量降低[4,12]。由此确定搅拌最佳温度为80 ℃。

图1 不同搅拌温度下PVC/改性LDHs的静态热稳定时间Fig.1 Static thermal stability time of PVC/modified LDHs at different stirring temperature

2.1.2 搅拌时间的影响

从图2 可知,改性过程中搅拌时间为1 h,PVC 试样的静态热稳定时间仅为20 min,说明作用时间不足,LDHs表面吸附SDS量较低;当搅拌时间为3 h,热稳定时间增至55 min,LDHs 表面被SDS 的有机基团包裹,与PVC 的相容性增强;再增加搅拌时间至4、5 h 时热稳定时间略微缩短,可能是时间过长导致一些吸附的离子脱落。由此确定搅拌最佳时间为3 h。

图2 不同搅拌时间下PVC/改性LDHs的静态热稳定时间Fig.2 Static thermal stability time of PVC/modified LDHs under different stirring time

2.1.3 体系pH值的影响

由图3 可见,体系pH 为4 酸性时,热稳定时间最短为8 min;pH 为7 中性时,时间最长为48 min;pH 为9、11、13 碱性时,时间分别为40、31、26 min,呈现降低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LDHs 呈弱碱性,结构存在大量羟基,在强酸条件下易被中和分解,结构遭到破坏,减弱了对PVC 的热稳定作用;但pH 值太高,不利于表面改性,溶液中OH-离子过多,会影响阴离子表面改性剂的处理效果[13]。由此确定改性的最佳pH值为7。

图3 不同pH值下PVC/改性LDHs的静态热稳定时间Fig.3 Static thermal stability time of PVC/modified LDHs at different pH value

2.1.4 改性剂用量的影响

固定LDHs 为3.0 g,分别加入0.015、0.03、0.45、0.6、0.75 g SDS,使改性剂SDS 用量分别为LDHs 含量的5%、10%、15%、20%、25%,固液质量比固定为1/20,测定PVC 试样静态热稳定时间,结果见图4。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其热稳定时间同样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现象,10%时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改性剂用量偏低(5%),无法全面地包裹在LDHs的表面,热稳定时间偏短。但当改性剂用量过大(20%、25%)时,容易在PVC 粉体表面形成多层物理吸附的界面薄层,从而影响粉体的表面性能,导致热稳定性能降低[14]。由此确定改性剂用量最佳为10% 。

图4 不同改性剂用量下的静态热稳定时间Fig.4 Static thermal stability time of PVC with different modifier dosages

2.2 改性前后LDHs的表征

2.2.1 XRD 表征

从图5 可以看到改性前后的LDHs 在2θ为12.4 °、21.7 °、16.0 °、61.3 °出现了镁铝水滑石的(003)、(006)、(009)、(110)特征衍射峰,2θ约为26.0 °位置的衍射峰可能为半径偏大的La3+进入层板使金属离子与羟基形成的八面体结构变形所致。其基线平稳,峰形尖锐,结晶度良好,SDS 改性的LDHs 的(003)衍射峰并没有左移,说明SDS没有取代CO32-进入层间。

图5 改性前后LDHs的XRD谱图Fig.5 XRD patterns of LDH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2.2.2 SEM 分析

由图6 可见,改性前后样品微观形貌基本无变化,均呈经典氢氧化物的六边形结构,片层间重叠在一起,宽度约为50~100 nm。改性前 LDHs 的颗粒较小,团聚也较明显。相比之下,改性后LDHs 团聚现象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分散性更好,可能是SDS 吸附在LDHs的表面,使其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更容易分散所致。

图6 改性前后LDHs的SEM照片Fig.6 SEM images of LDH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2.2.3 FTIR 表征

改性前后LDHs 的FTIR 谱图如图7所示,两者均在3 400~3 500 cm-1出现了—OH 伸缩振动峰,在1 360 cm-1处出现了CO32-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在500~800 cm-1出现了Al-O,La-O,Mg-O,Al-O-La,Mg-O-La 的点阵振动峰。与改性前LDHs 不同的是,改性后LDHs在2 800~2 900 cm-1出现了—CH3和—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 100 cm-1附近出现了SO42-的特征吸收峰。结合XRD 及SEM 分析结果,表明SDS成功对LDHs进行了表面吸附改性。

图7 改性前后LDHs的FTIR谱图Fig.7 FTIR spectra of LDH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2.3 改性前后LDHs的热稳定性能

2.3.1 静态热稳定性能

由表1 分析,SDS 改性前后PVC/LDHs 样品的热稳定时间分别为27 min 和 65 min。两者初期着色能力接近,20 min 开始着色为淡黄,40 min 为深黄。40 min后,改性前LDHs 样品着色加快,60 min 砖红,120 min黑化;改性后LDHs 样品着色相对较慢,50 min 棕黄,120 min 砖红。整体上,改性前后LDHs 均表现出良好的静态热稳定性。当LDHs 加入到PVC 中,首先层间CO32-与PVC 降解出的HCl 发生离子交换反应,其次层板会吸附HCl 形成金属氯化物,同时镧离子的配位作用也能降低HCl 的浓度,这些都有效地减缓了 HCl的自催化降解,提升PVC 的热稳定性能。相比之下,改性后LDHs热稳定时间延长了38 min,抑制着色能力更佳。可能是LDHs 表面吸附大量的SDS,由亲水性改为疏水性,减少了颗粒间的团聚,增强了与PVC 的相容性;另外LDHs 结构塌陷后脱落下来的SDS 也可以与HCl反应,阻止共轭多烯的快速形成,使样品中后期着色缓慢。

表1 改性前后LDHs的静态热稳定性能Tab.1 Static thermal stability of LDH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2.3.2 动态热稳定性能

图8 为改性前后PVC/LDHs 样品的转矩流变曲线。两者相比,SDS 改性后样品的动态热稳定性能更优。其塑化时间为98 s,比改性前明显缩短,说明材料凝胶化速率更快,更易塑化成型;其塑化扭矩(38.4 N·m)和平衡扭矩(31.3 N·m)也较小,加工能耗更低;其动态热稳定时间由改性前的18.3 min 延长至28.5 min。推测LDHs 表面改性后能更好地分散在PVC 中,另外表面吸附的SDS 可作为润滑剂,降低熔体黏度,减少PVC 分子链之间的摩擦力。

图8 改性前后LDHs的转矩流变曲线Fig.8 Torque rheological curve of LDH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2.3.3 TG分析

图9 为纯PVC、改性前后PVC/LDHs 样品的TG 和DTG 曲线。分析图9(a)可知纯PVC 和改性前的PVC/LDHs 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相近为230 ℃,而改性后PVC/LDHs 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为288 ℃,提高了58 ℃。纯PVC 第一个阶段失重率为62.5%,改性前后的LDHs 第一个阶段失重率分别为59.2%、57.7%,较纯PVC 下降了3.3%,4.8%,说明改性后LDHs 抑制PVC 热降解脱出的HCl 的能力显著增强[15-16]。图9(b)可以得到纯PVC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为291 ℃,改性前后PVC/LDHs 样品出现在335、346 ℃,分别增加了44、55 ℃,再次表明了SDS 改性后的LDHs 对PVC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作用。

图9 纯PVC及改性前后LDHs的TG和DTG曲线Fig.9 TG and DTG curves of pure PVC and LDHs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

3 结论

(1)以LDHs 为前驱体,采用SDS 为改性剂进行表面湿法改性;当SDS 添加到LDHs 的 10% 时,在pH值为7,80 ℃搅拌3 h 的合成工艺下获得改性LDHs 对PVC的静态热稳定作用最优;SDS并未改变晶体结构,仅吸附在LDHs的表面,改善了分散度;

(2)最优改性条件下,PVC/LDHs样品静态热稳定时间延长至65 min,中后期着色减缓;材料的塑化成型较快,扭矩适中;初始分解温度为288 ℃,较纯PVC 提高了58 ℃,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猜你喜欢
滑石改性剂热稳定性
红外光谱法测定SBS改性剂含量在沥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水滑石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水滑石在软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PVC用酪氨酸镧的合成、复配及热稳定性能研究
提高有机过氧化物热稳定性的方法
ACR抗冲击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在聚乳酸改性中的应用研究
含异氰酸基表面改性剂制备及其在PVC/木粉材料中的应用
可聚合松香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和热稳定性?
油酸钠改性锌镁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对聚丙烯的增强作用
对羟基安息香醛苯甲酰腙的合成、表征及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