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楠 陈宝莲 汪寿阳 杨 淼
(1.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区别于传统西方国家追求的“大就是好”和“极致才美”创新模式,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体,我国亟需探索适应现阶段发展需要的特色创新模式。虽然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间的矛盾。截至2019年底,我国仍有6亿人口月收入不足千元,社会进步不仅要考虑总体发展情况,更需要关注“最低受惠人群”即20%最低收入群体需求是否得以满足[1]。满足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parade,BOP)广大低收入群体美好生活的消费需求,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可实现经济与社会双重价值。
朴素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兴创新范式,是解决BOP群体消费需求尚未满足问题的一种重要创新形式,可以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通过创新提供满足核心功能的产品、服务、流程或商业模式[2]。国内外关于朴素式创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以理论演绎和定性分析为主[3],缺少规范的定量研究。已有关于朴素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从管理者认知、态度和资源获取等方面考察[4,5],忽略了供应链管理这一重要视角。朴素式创新往往面临资源约束的情境,需要克服有限的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以及制度条件等限制,供应链管理通过重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关系,将上下游企业整合到企业创新价值链中,促进协调合作和实现资源优化,从而实现利用较少资源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克服资源约束和限制,为企业朴素式创新提供潜在可能[6]。相对于传统供应链管理,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均衡发展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其理念与朴素式创新所提倡的经济、社会与环境三重底线更为契合,因此,探索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朴素式创新的影响十分必要。
在提倡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拟探索适应满足广大BOP低收入群体美好生活需要的朴素式创新范式,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朴素式创新的影响机制。对6家朴素式创新实践企业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访谈与数据编码,初步识别朴素式创新的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影响因素;基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朴素式创新的相关理论,提出两者间的关系假设;并对江浙地区295家中小制造企业进行实证检验。本研究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视角探索企业朴素式创新的影响因素,以期弥补两者间关系研究的理论缺口,丰富朴素式创新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情境,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展朴素式创新实践提供借鉴指导。
朴素式创新是适用于新兴市场的创新范式,是一种资源稀缺情况下的解决方案,指通过减少资源使用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用户提供价格低廉且满足核心功能、性能良好的产品,进而达到使用更少资源进行更多价值创造的目的[7]。
学术界对朴素式创新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研究以理论演绎和案例分析为主,主要关注朴素式创新的形成动机、商业模式和成功因素等。内部资源的匮乏与约束以及外部竞争环境与制度不完善,形成朴素式创新的基本动机[2,8,9],如KHANAL等[9]发现,当生产过程中出现原材料不足、人力匮乏、资金投入有限等问题时,企业家会主动进行朴素式创新,并将朴素式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关于朴素式创新的商业模式,SARKAR等[2]认为,朴素式创新的价值主张是为消费者提供负担得起的产品来满足基本需求。朴素式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是利用朴素式思维降低成本,通过加大与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的合作,使用低成本原料或重复利用资源等方式创造更多价值[3];最终利用按需使用收费、租赁使用等多种方式,适应资金短缺用户的需要以捕获价值[10]。此外,学者们还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与其他企业合作可推动企业朴素式创新发展,如NIROUMAND等[11]提出,与其他企业共享资源、信息、知识,不仅能促进企业便利运用当地市场的廉价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还可帮助企业获得与朴素式创新相关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而创造朴素式产品或服务。
现有关于朴素式创新的定量研究十分有限,仅有研究从管理者认知态度和资源获取方面探讨朴素式创新的影响因素。LEI等[12]认为,变革型领导能够鼓励员工关注朴素式创新并将其付诸实践;曲小瑜[4]从网络嵌入、资源拼凑和认知柔性的组态效应视角,分析探讨了影响朴素式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机制。一方面,相关定性研究已经证明与其他企业合作会促进企业朴素式创新,却未关注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现有朴素式创新影响因素的定量研究也未考虑到供应链管理这个重要因素。鉴于此,本研究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视角出发,探讨其对企业朴素式创新的影响。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秉承可持续发展内涵,通过对供应链运营、信息和资金的管理以及与供应商企业的协调合作,最大限度整合和实现组织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目标,改善企业及其供应链组织的长期绩效[13]。现有关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以理论演绎和案例分析为主,主要集中在驱动因素与治理机制。驱动因素包括组织特征、企业战略、组织资源、组织文化等内部因素,以及制度压力、市场压力与社会压力等外部因素[14,15]。治理机制是企业用来管理供应链成员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实践举措,主要通过供应商合作与供应商评估实现[16]。其中,供应商合作表现为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相互沟通,进行知识技术等资源共享;供应商评估表现为企业通过收集信息来监测和评估供应商的可持续管理行为。
现有关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十分缺乏,主要考察了对创新能力、可持续竞争优势与企业绩效的影响。VAFAEI等[14]发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通过加强上下游合作伙伴间的联系,促进技术与知识交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利用整个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合作,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KITSIS等[17]发现,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财务、环境和社会绩效。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与朴素式创新都具有节俭、资源限制等特征,它们所提倡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三重底线很契合,因此有必要探索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
案例研究需要整合现有研究理论,为实证研究提供指导性框架。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整合可持续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理论,核心企业通过管理供应链上相关资源,以及与供应商企业协调合作、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和实现组织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目标,注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朴素式创新是企业通过减少资源使用和降低生产成本,为用户提供价格低廉且满足核心功能、性能良好的产品。一方面,可持续供应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将再制造、再利用和再循环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提高产品回收利用水平,减少资源使用与污染物排放,在保证产品质量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能够促进企业与供应商间协同合作,有利于形成一致的创新理念,共享知识、技能和信息,进而促进企业朴素式创新行为开展。基于上述逻辑,本研究构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朴素式创新”的研究框架,后续案例研究将对该框架深入细化。
本研究使用多案例研究法,多案例研究的通常样本数量为3~6个,通过重复修正使建构性解释可以准确描述经验模式。本研究确定如下案例选取标准,以保证筛选出合适的研究对象: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需要遵循可持续理念,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实践经验;②企业从事过朴素式创新活动,其朴素式创新产品或服务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超过50%。经筛选最终选取江浙地区6家企业作为本研究案例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本研究采用三角测量法对案例企业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以保证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部分:①与案例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平均访谈时间为2小时。访谈时根据提前拟定好的访谈提纲对管理人员进行提问,并进行补充访谈。②对6家企业员工进行访谈,单个员工平均访谈时间为15分钟。③企业提供的关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朴素式创新的内部资料。④从企业官网下载2018~2020年的企业年报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⑤在各主流媒体搜索近年来关于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和朴素式创新的新闻报道,以及企业领导者访谈发言的文字和视频。通过对所收集数据多方比对,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数据收集时间为2021年5月~10月。
数据收集完成后,先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应该注重加强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意识。企业除了需要加强内部自身管理,还要为其供应商成员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承担责任[18]。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边界需要由企业内部向外部供应商成员扩散,因此,本研究将分别讨论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两个维度对企业朴素式创新的影响。将相关条目分成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可持续供应链外部管理、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与朴素式创新,以及可持续供应链外部管理与朴素式创新4个类别。研究人员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编码,将具有一定意义表征的句子分拣,剔除小于所在类别条目总数1%的变量,然后对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与可持续供应链外部管理再次进行编码,归纳出这两个类别的主要变量。根据编码结果,将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分为内部环境管理和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可持续供应链外部管理分为企业与供应商的可持续合作,以及企业监督评价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行为。案例企业关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及其对朴素式创新的作用机制的典型证据条目见表2。
表2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各范畴及典型条目
通过对以上编码汇总及理论分析,实施朴素式创新的企业旨在实现成本优势,在此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消费者负担得起的产品和服务。利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中的流程设计能力、供应链人才、基础设施质量、企业环境意识、知识技术等因素,提高原材料或能源使用效率,克服资源和成本限制,促进企业朴素式创新的实现[8]。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企业可持续供应链管理需同时关注供应链内、外部的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问题,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协调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方面,企业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要求降低资源使用率、提高产品回收利用率和社会责任实践能力,不仅可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还能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和协作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企业朴素式创新[8];另一方面,供应商是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对象,供应链的外部可持续性取决于供应商行为,企业逐渐将管理边界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供应商合作伙伴,与供应商开展可持续合作或对供应商行为进行监督评价,促进双方知识和资源共享,降低供应商潜在不合理行为[17],最终企业获取发展朴素式创新所需的资源和伙伴优势。
通过对以上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探究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朴素式创新的作用,为了保证模型的有效性,本节将以假设推理的方法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理论推演,提出正式的研究假设,最终构建“可持续供应链内外部管理—朴素式创新”的理论模型。
与其他的创新行为不同,朴素式创新应具有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获取这些效益需要企业履行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环境管理。企业通过运用生态设计能力,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污染排放或资源消耗,提高产品的可回收性和再制造性,满足客户对环境无害产品的需求[19]。此外,当企业管理者树立环保意识时,能够了解到环境友好型举措对组织绩效的益处[8],推动企业提高技术创新的同时,将环保理念融入到产品生产过程中,开发满足客户要求且具有环境效益的新产品[20]。因此,利用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环境管理方式,企业能够减少污染排放以保护环境,通过减少资源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8],满足朴素式创新所具备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提升朴素式创新效果。
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通过如员工培训计划、家庭友好就业等方式,形成开放且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提供有价值的且能够自我实现的发展机会,提高员工创造力,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新的朴素式创新想法,还可能促使员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组织绩效、降低运营成本,从而促进朴素式创新[8]。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有助于培养员工积极性,对员工价值创造具有积极影响[21],鼓励员工积极寻求新的方法或技术,以改变现有流程并实施新的生产流程,帮助企业快速推出满足BOP客户需求且物美价廉的产品。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a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对朴素式创新有积极影响。
假设1b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对朴素式创新有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合作是促进研发和创新的有效手段。通过与供应商建立可持续合作关系,企业能够增强与供应商间的联系,并鼓励供应商参与到企业创新活动中以实现价值共创,从而建立更广泛深入的创新关系网络。创新网络中的主体能够共享技术、知识与创新理念,减少双方开发投入,使创新所涉及成本降至最低,从而为客户带来低价格产品,有效推动朴素式创新发展[8]。此外,作为一种对市场上已有产品进行逆向工程的结果,朴素式创新依赖于对外部知识的获取与利用。通过与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合作促进新的外部知识流入企业,扩大企业知识库,弥补内部知识不足,推动新产品产生和实施。可持续合作能够促进企业和供应商寻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朴素式创新理念,将其融入到产品开发中,改进当前产品或服务,开发新的朴素式产品。
供应商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如损害产品质量、延迟发货以及对社会不负责任等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企业形象[22]。企业对供应商进行监督评价可以减少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帮助企业确认供应商行为是否符合其要求,及时识别和消除供应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缺点,确保供应商与企业利益保持一致[22],并使得供应商所提供的原材料符合企业朴素式创新的要求。此外,通过监督评价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行为,企业能够帮助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材料和组织资源使用,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废物排放[18],保证产品达到甚至超过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同时,也不会忽视对环境绩效的追求[23],为企业进行朴素式创新提供保障。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a企业与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合作对朴素式创新有积极影响。
假设2b企业监督评价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行为对朴素式创新有积极影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下,中小企业更重视微小创新,与朴素式创新范式具有天然适配性。从宏观上看,中小企业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产品持续的、无数的微小创新,会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带来重大突破性改变,从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推动作用。大部分学者将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同质群体研究其创新行为,忽视中小企业间规模差异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由于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不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着中型、小型和微型的区别,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在组织结构、领导风格、决策过程以及组织行为等关键特征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
公司规模反映公司活动的规模以及资源禀赋差异、灵活性和技能的差别。与小规模公司相比,中等规模公司会在外部关系中投入更多精力与资源,有更多途径获得知识和资本以获取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利用重组能力使企业创造新的科学技术知识,促进企业有效创新。在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更容易具备结构化的新产品开发流程,帮助企业完美捕捉产品开发机会,有效识别市场需求,并避免研发阶段不必要的试错过程[24]。因此,当中小企业具有更大的经营规模时,它在创新研发过程中能够享有更多知识技术和更强的创新能力,推动朴素式创新更好地发展,扩大产品市场范围。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在中小企业中,公司规模对朴素式创新有积极影响。
公司规模作为动态商业环境中影响组织战略决策的因素之一,是企业管理研究中重要的情境变量,中小企业的规模差异也会影响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朴素式创新的作用。在内部供应链管理中,中等规模企业执行团队对利益相关者给予的环保压力、社会责任履行程度,以及相关群体提出的环保支持感知程度更高,在创新过程中更容易明确环境目标并积极主动采取环保实践,履行社会责任,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防止环境破坏方面投入更多资源[25],促进企业开发具有高资源使用率、可重复回收利用的朴素式产品。此外,相对于小企业来说,中型企业具有更完善的组织结构,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激励政策与晋升发展渠道,提高员工满意度、忠诚度与朴素式创新的积极性,使员工自愿参与企业创新活动,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的同时进行朴素式创新,以满足BOP群体需求,提高BOP群体生活水平。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a在中小企业中,公司规模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与朴素式创新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假设4b在中小企业中,公司规模对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与朴素式创新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在可持续供应链外部管理中,中型企业比小型企业对潜在合作伙伴更具吸引力,这些企业更有能力将合作伙伴整合到可持续发展活动中,加大企业间可持续行为的合作与交流[26];规模更大的企业也具有更高的吸收能力,更善于共享可持续资源与信息,提高公司资源的异质性[27],充实企业产品创新的可用工具,丰富企业朴素式创新所需知识。此外,当公司规模越大时,企业会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供应链管理中,通过到供应商处进行暗访等方式,给供应商施加压力以使其采取可持续发展行为,并设置相关部门对供应商行为进行监督评价,降低供应商违反环境保护与社会责任风险,从而保证企业顺利开展朴素式创新。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c在中小企业中,公司规模对企业和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合作与朴素式创新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假设4d在中小企业中,公司规模对企业监督评价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行为与朴素式创新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
综上,本研究理论模型见图1。
图1 理论模型
为了验证研究假设,本研究在江苏和浙江两省进行数据收集。选取江浙地区制造业中小企业发放问卷的原因如下:首先,制造业企业是朴素式创新的重要主体,例如,印度塔塔集团的汽车、西门子在印度开发制造的心率监测仪,以及中国的海尔电器等[7]。此外,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实践也多数在制造业中开展[8],因此,制造业企业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以及朴素式创新的关联研究具有适配性。其次,中小企业往往面临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材料获取成本高等约束,难以以高投入开展传统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活动,采用有限资源、成本投入更低的朴素式创新方式更适合中小企业实践需要。最后,江苏与浙江省地处我国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且已形成产业聚集,例如苏州通用设备产业、温州家具产业、宁波服装业等,这些地区生产的产品价格亲民、质量可靠,是我国朴素式创新的典型代表。因此,本研究以江浙地区制造业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农副食品及烟酒、纺织品及服饰、造纸及印刷、矿物金属加工、制药、机械、交通设备、通信电子、电器设备等不同行业的企业。数据收集从2021年10月~12月,历时3个月,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7份,回收率为89.3%,剔除存在没有答题、答题时间过短、填写不完整以及答案过于统一等问题的无效问卷,共筛选出有效问卷 295份,问卷有效率为82.6%。问卷样本特征见表3。
表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N=295)
本研究各变量的测量题项均改编于英文文献,采用“翻译—回译”方法保证中英文版本的一致性,形成初始问卷后进行预调查。在预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修改,保证问卷语言、结构与逻辑具有合理性。内部环境管理(IE)改编于ZHU等[28]开发的量表,包含3个维度:生态设计(ED)、生态产品包装(EP)、环境保护管理(EPM);内部社会责任管理(IS)改编于CARTER等[29]开发的量表,分为员工权益(ER)、社会公益(SW)和安全生产(SP)3个维度;企业与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合作(SC)改编于FLYNN 等[30]开发的量表,共5个题项;企业监督评价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行为(MAS)改编于CARTER等[29]开发的量表,共5个题项;朴素式创新(FI)改编于ROSSETTO等[23]开发的6个测量题项的量表。具体题项见表4。年份(YE)与规模(SI)作为研究的控制变量。题项均采用Likert-7点量表度量,取值从1代表的“程度最差”到7代表的“程度最好”。
表4 变量测量及指标结果(N=295)
本研究采用SPSS 22.0和AMOS 22.0数据分析软件,对各变量进行信度和收敛效度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本研究所涉及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介于0.807~0.901之间,所有系数均超过0.7 的临界值标准;各变量的AVE值均大于0.5,CR值均大于0.8,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同时,因子载荷数均大于0.6,各构念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系数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AVE值的平方根均大于左下角的标准化相关系数。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改编的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模型的拟合系数为χ2/df=2.306<3,RMSEA=0.052<0.06,CFI=0.927,NFI=0.878,TFI=0.917,均大于0.8,说明本研究的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此外,单因子模型的拟合情况并不理想,与测量模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表5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系数(N=295)
5.4.1主效应检验
本研究采用AMOS 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主效应检验,模型路径系数及假设检验结果见表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
表6 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与C.R.值(N=295)
由表6可知,在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中,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假设1a:λ=0.341,p<0.001)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假设1b:λ=0.302,p<0.01)均对朴素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可持续供应链外部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合作对朴素式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2a:λ=0.127,p<0.05),而企业监督评价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行为对朴素式创新不显著(假设2b:λ=-0.039,p>0.05),假设1a、假设1b和假设2a得到验证,不支持假设2b。企业监督评价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行为对朴素式创新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企业对供应商的监督评价会提高企业成本投入,尽管这有助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建立长久战略伙伴关系,保证环保材料有效供应,增强企业对环境保护,但是更多投入并不能减少企业朴素式产品开发成本,在一定情况下还会有损供应商与企业间的信任关系。
5.4.2调节效应检验
本研究使用分层回归分析方法对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见表7。表7中,模型1表示控制变量对朴素式创新的回归模型,模型2表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朴素式创新的主效应模型,模型3表示在主效应基础上添加公司规模的调节效应回归模型。从模型1到模型3可以看出,公司经营年限这一控制变量对朴素式创新没有影响,而公司规模对朴素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3得到支持。这表明公司规模越大,企业会有更多资源与能力用于朴素式创新,从而提高朴素式创新效率,获得更多BOP群体对朴素式产品的支持。
表7 调节效应检验(N=295)
在模型3中,企业内部环境管理(b=0.246,p<0.001)、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b=0.209,p<0.001)对朴素式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与公司规模的交乘项(b=0.083,p<0.05)、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管理与公司规模的交乘项(b=0.105,p<0.01)均显著,可知公司规模对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与朴素式创新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见图3),而公司规模对可持续供应链外部管理与朴素式创新没有显著调节作用。数据结果支持假设4a和假设4b,不支持假设4c和假设4d。公司规模越大,企业在可持续内部管理中能投入更多资金和技术,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公司规模正向调节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对朴素式创新的影响,但在可持续供应链外部管理与朴素式创新的关系中没有显著调节作用。可能的原因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在供应商选择、原材料议价、外部知识吸收,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获得等层面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短期内实施供应商监督评价行为容易侵蚀供应商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而获得的非财务绩效(如产品创新能力等)转化为财务绩效的时间较长,短期内可能不利于企业朴素式创新水平的提高。
图3 调节效应
本研究主要结论 :①在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中,内部环境管理与内部社会责任管理对朴素式创新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加强内部环境管理能够推动企业在仓储、运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力求节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使产品实现价格与环保双重优势。此外,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保障员工权益,积极响应朴素式创新行为,使低收入人群得到学习和工作机会,缩小收入差距,助力共同富裕实现。②在可持续供应链外部管理中,企业与供应商进行可持续合作能够激发知识技术交流,推动朴素式创新。但是数据表明,企业监督评价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行为对朴素式创新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企业监督评价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行为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与成本,因此短期内不利于企业经济绩效水平提升。③公司规模对可持续供应链内部管理与朴素式创新的影响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与小规模企业相比,中型规模企业的资源协调能力更突出,进行朴素式创新时会注重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与环境绩效三者间的有机平衡。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①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视角探讨朴素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反映“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朴素式创新”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框架,探讨公司规模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拓展了朴素式创新的研究视角和应用情境;②利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方式探讨朴素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弥补了过去朴素式创新研究以定性分析与案例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的缺陷,论证结果的严密性和规范性有所提升;③证实中国情境下可持续供应链管理对朴素式创新的推动作用,丰富了朴素式创新的情境化研究成果,回应学者提出的对我国企业实施朴素式创新的建议,对我国中小制造企业朴素式创新研究做出拓展与延伸。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①企业应积极实施内部环境管理,建立良好的采购策略,探索朴素式产品的设计驱动式创新,落实完善投资回收策略,将内部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竞争战略中,以最小资源消耗实现最低成本水平;合理配置资源,协调部门间关系,部门成员通力合作将市场上获得信息进行共享整合,推动跨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决策,挖掘朴素式创新所需技术知识,提升信息转移速度,为朴素式创新提供信息保障。②为应对朴素式创新的市场环境变化,企业应与供应商进行定期讨论,制定正式沟通惯例和标准作业程序,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谋求共赢发展,邀请供应商参与朴素式创新,降低创新成本,增强产品设计能力,提高朴素式创新效率。③企业应注重在整体层面对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进行协调,扩大公司规模,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两种资源,既要加强内部环境和社会责任管理,又要注意与目标市场供应商横向整合,将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进行高效匹配与动态优化,在创新活动中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推出满足低收入市场群体需求的产品。
囿于数据限制,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可进一步补充和探索:①实证研究样本仅选取我国江浙地区制造业,未来可扩展到其他区域、行业的企业数据,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所得结论;②影响朴素式创新的因素很多,未来可以继续探索其他影响因素,考虑更多调节变量等情境因素,构建更加完整的机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