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酒器特别丰富。陶器有盉、杯、尖底盏、觚、壶等;青铜器有罍、壶、尊、方彝等。其中,仅瓶形杯数量就达几百件。这种杯的典型器形为:侈口似喇叭形,束颈,腹壁向上斜收,平底,全器的最大径在底部。有的在颈部加一圈附加堆纹。器形细长,高低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最高的约为13厘米,其容量约为100毫升,酷似现在北方盛酒的小瓶。
三星堆以及成都平原其他地区出土的古蜀酒器,有力地说明了成都平原的酿酒历史至少可上溯到商代。在历史上,成都平原曾酿造出郫筒酒、临邛酒、清醥、乳酒、烧酒、锦江春、竹叶青、薛涛酒等。而史有明载的成都平原酿酒的最早记录,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华阳国志·蜀志》说:蜀王移治郫邑后的九世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甜酒)”。这是指蜀王开始仿效西周礼乐制度立宗庙,祭恬(甜)酒,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00年前后。1965年在成都市原百花潭中学校园内出土的战国早期错金铜壶上的宴乐、武舞图像,便表现出古蜀贵族们赏乐观舞、举怀豪饮的情形,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成都平原的酿酒盛况。
需要说明的是,九世开明帝“始立宗庙”后的醴酒乃是一种“汁滓相将”的甜酒,即所谓“酿之一宿而成体,有酒味而已”的薄酒、浊酒。那时的人们一般都是酒与糟一同吃的。袁庭棟先生说:“这样的吃法是不会浪费粮食的。”这在宋代蒸馏酒(即通常所说的烧酒或白酒)出现以前大致都是这样的。三星堆文明时期酿酒业就很发达,说明当时古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比较丰富。那时候,人们可能就已用醴酒来祭祀图腾、神灵和祖宗了。所以,当九世开明帝仿周制“始立宗庙”时,才可能按照传统继续在宗庙里祭以醴酒。在此之前的祭祖,则是在旷野的祭坛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