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重构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024-02-27 03:44周洪雷马玉儒
毛纺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镂空手法重构

周洪雷,姜 璇,马玉儒

(1.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2.东华大学 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51)

镂空(Openwork)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手法。“镂”意为雕刻,疏通,“空”意为虚,即中无所有[1]。在设计领域,镂空常以固体材料上的孔洞、缝隙形式呈现独特的透空效果,因而在服饰设计中得到广泛运用。自亘古中世纪到现代社会,镂空手法始终保持着历久弥新的发展态势。据记载,14世纪的内衣边饰出现呈蕾丝(Lace)式样的特殊网眼结构[2],是早期镂空的一种呈现手法。到15世纪,剪口装饰的出现又为镂空的呈现手法开辟了另一路径。到近现代,伴随着科技发展,镂空工艺已不局限于传统手法,而是随着服装材料、技术的拓展作出了专业交叉与跨界融合的探索,镂空表现形式更加新颖。镂空重构即针对材料、技术革新需求,保持形式上的镂空特征,对其表现方式进行调整、优化。通过将镂空从固有物态中抽离并施以重构,以打破镂空构型的传统模式、拓宽镂空设计思路。

目前,众多学者对服装中的镂空工艺和技术进行了探索。如研究蕾丝镂空花型的影响因素及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3-4],或探讨光电裁剪技术下镂空面料的创新表现形式与服装应用方法[5-6],以及服装设计中编织式镂空构型手法的多元探索[7-8]等。但基于新材料及技术下产生的镂空重构手法对促进服装的创意设计表现的研究较少且系统性不足。因此,本文以镂空重构手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服装中镂空构型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在对镂空重构界定的基础上,结合已有案例挖掘其在服装创意设计中的应用潜力,旨在突破服装设计中镂空表现手法的局限,为材料与技术革新背景下的服装创意设计提供新思路。

1 镂空构型服装工艺的起源与发展

1.1 镂空构型服装工艺的起源

镂空工艺在服装领域的运用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的蕾丝(见图1[9])。古老的蕾丝是一种由亚麻布和网状物交替拼合制作的镂空织片[10],后来随着织工们对蕾丝崭新构建方式的频繁探索,逐渐延伸出棒槌蕾丝(Bobbin Lace)、针绣蕾丝(Needle Lace)及空花蕾丝(Cutwork Lace)等样式[11]。蕾丝通常使用棉、麻、金线等材料,经由编、结、绕手法形成孔洞构筑的花纹。微妙起伏的肌理与写实的花纹使这种镂空装饰产生独特的空间表现,应用于服装上可增加细节精致度,在西方贵族服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图1 蕾丝镂空织物Fig.1 Lace type openwork fabric

到文艺复兴时期,斯拉修(Slash)[2]的出现可被视为服装中镂空的另一表现方式。斯拉修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早在文艺复兴前期,意大利的织锦缎服装中就出现了将关节处留出缝隙和空间,并用绳或细带连接各个局部的镂空装饰。直到16世纪,这种镂空装饰才演变为剪口状的斯拉修,用于贵族服装的袖子或衣身部位。它们错落分布在昂贵的丝织物上,镂空部位露出异色或亚麻质里衣,形成色彩、材质和空间的层次变化(见图2[12])。在人体行动时,这种镂空形态还会受外力作用的影响产生动态效果。

图2 约阿希姆二世肖像中的斯拉修镂空结构(1529年)Fig.2 Slash type openwork fabric in the portraiture of Joachim II(1529)

1.2 镂空重构的界定与发展

“重构”(Refactoring)的概念最早来自于计算机软件设计,Martin[13]将重构解释为一种程序设计过程,即在不改变代码外在行为的前提下,对内部框架与结构再设计以实现性能的优化。后来发展至艺术设计领域,Wassily[14]描述“重构”为一种根据需要将内在精神在实体状态下所具有的形式要素和结构进行重新构造的行为。所以镂空重构即针对服装新材料与技术的特殊性,在不改变镂空形式基础上重构其实体结构。

在20世纪60年代,镂空重构就已经在一些未来主义的服装设计作品中显现,设计师们凭借塑料、金属等反常规材料,畅想未来服装的镂空式样表现。如1966年Paco Rabanne发布金属连衣裙[15](见图3),其镂空式样呈现似分离又相连的特殊效果。

图3 金属连衣裙(1966年)Fig.3 Mental dress(1966)

20世纪80至90年代,受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影响,设计师们为探索镂空服装式样的突破口,开始跳出单调的常规款式,追求更立体的造型表现,如1992年Thierry Mugler发布的吊灯型镂空裙(见图4[16]),与体表花纹投影形成远近、虚实的强烈对比,光影呼应间产生独特的韵律美;1999年Paco Rabanne发布的尖锐型镂空裙(见图5[17]),延伸了常规镂空裙固有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更多维的视觉效果。

图4 吊灯型镂空裙(1992年)Fig.4 Chandelier-shaped dress(1992)

图5 尖锐型镂空裙(1999年)Fig.5 Sharp-shaped dress(1999)

至21世纪,3D打印、激光切割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服装材料、技术外延性的拓展,继而镂空表现的材料、技术选择也变得更多元。2015年,设计师Iris Van Herpen发布3D打印时装[18],利用3D打印自由塑形的功能特征,制作出立体结构的镂空花纹(见图6)。2020年,Jisoo发布的毕业作品可穿戴“空气花瓶”[19]由激光切割技术制成,切割后松散的结构与穿着者局部的支撑共同作用,使镂空花纹错落有致(见图7)。

图6 3D打印时装(2015年)Fig.6 3D printed dress(2015)

图7 可穿戴“空气花瓶”(2020年)Fig.7 Wearable “Air Vase”(2020)

镂空重构展现了时尚先驱们对传统服装工艺和形制的回望与思辨,不仅有利于完善镂空设计与服装应用内涵,更进一步增强了其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维系了镂空服装的生命力。

2 镂空重构手法分析

重构是对事物绝对本质的提炼,然后基于新语境重新思考其具体物象表现的过程。镂空重构则是在保留镂空形式的基础上,回归构成伊始,将镂空完整物象形态进行重新构建的过程。从构成角度而言,物象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点、线、面,所以镂空重构过程也可看作是对点、线、面具象元素的处理,可分为连接点式镂空、重塑线式镂空与剪切面式镂空。

2.1 连接点式镂空

镂空重构最简单、直接的手法是连接点式镂空,即以一定物质范围内的最小具象元素作为点进行连接的方式重构镂空物象形态。此类手法中,通过变化具象点元素的尺寸、形态、质地、位置属性可产生式样丰富的镂空物。设计师往往通过将小体积的饰品配件或服用装饰部件作为点,借助相应的连接件或缝纫技术将其两两相连,形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镂空服装。

设计师Paco Rabanne在2014年发布的别针镂空裙(见图8[20])是较典型的连接点式镂空作品。其主要由圆环作为点,借助别针相连形成镂空裙。通过协调具象点元素的尺寸、质地及位置,使其结构在视觉上高度统一,塑造出简约感的镂空花纹。而圆环、别针的空心几何形态与光泽质地也为镂空裙增加了更多细节变化。此外,镂空部分露出的撞色内搭与表层的镂空花纹形成了对比衬托关系,进而突出镂空花纹细节,增强了镂空裙的视觉表现力。

图8 别针镂空裙(2014年)Fig.8 Pin dress(2014)

连接点式镂空还可以通过在具象点元素上作形态、色彩、质地的属性叠加,提升镂空设计层次。Balmain在2016春夏系列发布的一款镂空衣(见图9[21]),以焦橙色方形绒面革为点,通过叠加对比色与宝石质感,丰富了具象点元素的视觉层次,为镂空衣增添了奢华感。此外,方形绒面革上复合的刻面宝石结构还使镂空衣产生近似浮雕的效果。而这种将方形具象点元素以均匀位置间隔连接产生的镂空,其镂空面的均等状态又与属性叠加的混杂效果相制衡,使镂空衣的复杂重构状态与简洁款式之间形成协调统一。

图9 巴尔曼的镂空衣(2016年)Fig.9 Balmain′s coat(2016)

2.2 重塑线式镂空

镂空重构的另一种常见手法是重塑线式镂空,即用新材料、技术重新塑造具象线元素后,交叉相连可产生花纹独特的镂空物。几何学中的线是点运动后留下的轨迹[14],故线可进一步分为直观的具象线元素和由点排列构成的具象线元素。

直观的具象线元素有固定的长度、色彩、形态、质地等属性,呈现独立完整的个体特征。利用不同的具象线元素进行交叉相连可使镂空花纹呈现混色或形态、质地混搭的效果。Alexandra Sipa在毕业作品中运用的电线就属于直观的具象线元素范畴(见图10[22]),利用多色电线交叉编织丰富了镂空花纹层次。同时,电线长短与编织方向的变化可进一步形成多种花纹混杂的镂空效果,而电线材料还有不易弯折的特性,又额外在镂空服装的廓形塑造中起到了辅助支撑作用。

图10 亚历山德拉·西帕的作品Fig.10 Alexandra Sipa′s works

此外,也可利用点排列成具象线元素的交叉形式塑造镂空物。该类重塑线式镂空主要通过点的设计与交叉部位的选择来发展镂空式样。Kaiwen Shi的作品“珠串编织衣”就是以珠为点串连成具象线元素(见图11[23])。选用色彩、尺寸、形态各异的珠子进行串连以突破完整具象线元素的单一属性状态,使重塑的具象线沿排列方向产生色彩、形态的自由变化。经钩编交叉相连后,大小圆珠聚集的交叉部位形成了花型式样,管珠聚集的交叉部位则产生似断非断效果,塑造出浮空感的花型镂空式样。

图11 珠串编织衣Fig.11 Beaded fabrications

2.3 剪切面式镂空

镂空重构还有一种手法是剪切面式镂空,即是通过裁剪、切割方式加工单一结构的具象面元素,形成具有丰富细节的镂空物。根据剪切路径不同,可分为开放路径剪切与闭合路径剪切。

开放路径指由起止点不重合的开放状态线条以重复排布方式形成的工作参考路径。沿开放路径剪切后的具象面元素在外力作用下,可产生具有立体结构的镂空效果。Jisoo Jang的毕业作品可穿戴“空气花瓶”就是典型的开放路径剪切(见图12[19])。利用人体的局部支撑与重力作用,使剪切后的具象面元素产生松散的镂空结构。镂空结构线在人体支撑部位堆积,与悬空状态下的分散状态形成疏密对比,从而产生富于变化的镂空花纹。

图12 可穿戴“空气花瓶”Fig.12 Wearable “Air Vase”

闭合路径指以首尾相连的封闭线条作为工作参考路径,通常使用多种形态、长短的线条进行组合排列。沿该类路径剪切后,镂空与保留部分相互衬托形成图案效果。如图13所示Marchesa在2012发布的秋季成衣系列[24]中就有运用该类剪切路径。利用不同形态、长短的闭合线条组合,加之疏密布局的设计可形成复杂工作参考路径。剪切处理后的具象面元素形成了镂空结构,而通过镂空结构透出的浅色里层与深色的保留部分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镂空轮廓线,从而进一步增强镂空图案的装饰效果,丰富了服装整体的镂空层次。

图13 玛切萨的作品Fig.13 Marchesa′s works

3 镂空重构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镂空构型材料的创新

在世界艺术文化趋同发展的时代,设计师开始在反常规材料上作出大胆尝试,运用反常规材料特性可为服装整体带来焕然一新的刺激感,呈现更加前卫的审美体验[25]。而镂空重构手法下材料选择的高度自由,有助于反常规材料的有机融合,形成个性鲜明的镂空服装风格。

生态文明视域下,作为反常规材料的塑料受到了极大关注,但如何更好地利用塑料进行可持续设计,业内仍缺乏有效的方法[26]。故本文尝试基于塑料的可塑性特征[27]进行镂空重构,并充分发挥塑料光滑、透明的感觉特性,有助于反常规材料设计的深入挖掘,塑造出效果新颖的镂空物,进而丰富镂空服装设计的表现方式。

3.2 造型表现技术的创新

服装立体塑形技术具有造型随机性与直观性的特征,为款式开发提供了大量的结构数据[28]。而就镂空而言,如何将镂空重构物与服装款式巧妙结合,使应用了镂空重构手法的服装整体表现发挥极致,也成为各研究者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自镂空重构兴起以来,纵观知名设计师的镂空重构服装作品,发现少有将其与立体塑形技术结合的案例。使用立体塑形技术不仅可为镂空重构服装提供更丰富的款式选择,其所产生的特殊结构更是有助于镂空重构服装形成强大视觉张力与感染力。不仅如此,立体塑形技术中的扭转、缠绕、拉伸等手法也适应了反常规材料镂空物的物理特性,有利于实时调整款式细节以促进材料在服装设计上的有效利用,进而增加镂空重构服装的设计深度与艺术价值。

3.3 镂空重构的服装创新设计

3.3.1 灵感来源

女性主义者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提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塑造的[29]。根据Sartre[30]提出的一种“凝视”(Regard)的现象学,可将女性理解为父系社会凝视下塑造的客体身份,而这显然与新时代独立女性群体的强烈主体意识相违背。因此,设计实践以“女性主义”为主题,对女性主义视域下的主体意识与客体身份进行探索,旨在以服装设计作品的物质形态表达重构女性身份的文化内涵。“女性主义”主题灵感版见图14。

图14 “女性主义”主题灵感版Fig.14 Inspiration portfolio on Feminism

3.3.2 设计构思

后现代女性主义者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将性别描述为多元混杂状态,提出任何非异化的主体,都兼具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而传统的女性论认为女性气质应具有优雅、娇弱、温柔的特征,男性则具有勇敢、阳刚、坚韧的特征[31]。提取上述女性主义理论的关键词,将所得关键词归纳为“女性”的身份、气质及重构3个角度,运用立体网状思维导图法[32]作进一步的思维联想与发散(见图15)。最后,根据造型、色彩、材料、工艺等设计要素需求进行归纳与筛选,得到服装设计方案。

图15 “女性主义”主题的立体网状思维导图Fig.15 A three-dimensional mind map on Feminism

3.3.3 镂空重构手法的设计应用

本文设计基于连接点式镂空手法,利用回收塑料进行镂空重构实践,并通过具象点元素的形态、质地、位置属性进行主题关键词的视觉转述。

形态方面,基于关键词“主体意识”与“觉醒”,将塑料统一裁剪为代表无限的圆形片。质地方面,基于关键词“重塑”,利用塑料的热塑性重塑肌理产生凹凸起伏,然后将黑色的半透明环保紫外光固化胶(UV胶)附着于塑料圆片表面,借塑料的光滑特性使UV胶随肌理流动,形成了深浅渐变效果以实现关键词“阴阳”与“流动”的视觉转述,最后通过塑料的透明特性将UV胶层与塑料层有机融合(见图16)。位置方面,基于关键词“金属”与“暴力”,选用金属环与别针完成圆形片的连接,制做出2类镂空重构连接片式样:第1类为金属环式连接片,利用金属环连接使圆片间位置相距更紧密,镂空与保留部分形成鲜明的虚实、主次对比,进而突出圆片的形态与“阴阳”与“流动”的质地语言(见图17);第2类为别针式连接片,利用别针连接使圆片间位置相距更远,别针的镂空结构弱化了圆片间的连接感,使圆片外部形成视觉上的向后推移,产生近似浮雕效果(见图18)。

图16 具象点元素的效果Fig.16 Visual presentation of concrete points

图17 金属环式连接片Fig.17 Metal ring-connected piece

图18 别针式连接片Fig.18 Pin-connected piece

3.3.4 成品制作

作品采用连接点式镂空手法进行镂空重构与女性主义的主题表达,结合立体塑形技术在人台上进行镂空重构连接片的造型实践,直观地展现镂空重构连接片应用于服装的造型效果。此外,为进一步完善镂空重构服装整体的结构和装饰效果,还针对内部结构与外部装饰做了调整与优化。

内部结构方面,借助金属环来拼合相邻的镂空重构连接片,使拼合部位与镂空重构连接片在视觉效果上有机融合,然后通过调整镂空重构连接片的内部连接状态使其更适应人体起伏(见图19)。外部装饰方面,通过在镂空重构连接片的平铺部分与扭转、缠绕塑形结构之间叠加纱质立体花,有助于形成自然过渡,同时也增强了镂空服装的虚实层次和视觉张力(见图20)。最终成衣展示见图21。

图19 金属环拼合细节Fig.19 Metal ring connection details

图21 成衣展示Fig.21 Ready-to-wear presentations.(a)Presentation 1;(b)Presentation 2;(c)Presentation 3;(d)Presentation 4

4 结束语

镂空重构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创意设计中,对新材料、技术的极强适应性展现出巨大发展潜力,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系统性不足。通过梳理服装中镂空构型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基于镂空重构概念的界定,结合案例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出镂空重构的3类实现手法:连接点式镂空、重塑线式镂空及剪切面式镂空。镂空重构手法可塑造新颖独特的镂空物,应用于服装有助于形成个性鲜明的镂空服装风格,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设计实践运用镂空重构手法对回收塑料进行了质地改造与镂空物构建,并结合立体塑形技术进一步探索了回收塑料制镂空重构物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式。不仅由点到面地赋予了镂空重构服装更丰富的审美体验与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回收塑料为材料进行镂空重构及服装设计应用的方式,也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服装行业的传播,以服装创新设计践行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猜你喜欢
镂空手法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镂空幻想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拼折镂空立方体
镂空窗花朵朵开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对一枚镂空花钱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