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鑫
2023年有很多新情况新探索新挑战,注定是令人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市十六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
这一年,是疫情之后经济恢复正常运行的关键之年;
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上海,提出新定位、新论断、新要求、新任务;
这一年,我们深入开展主题教育,科学编制新一届人大五年立法规划,推出首部促进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地方性法规,首次发布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发展报告;
这一年,我们持续为“生态之城”和“五个新城”建设保驾护航,推动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自贸试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谋划做好“十四五”规划下半篇文章;
这一年,上海人大抓开局起步、总体谋划;促高质发展、经济向好;督为民办事、广聚民智,用一次次检查、一件件实事、一个个成效,力争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亮点一:
主题教育,调研报告和成果转化高质量
领导带头学习研讨、带头调查研究、带头检视问题、带头整改落实;个人自学、集中研讨、举办读书班、集体述学相结合;以调研开局、用调研开路,形成《杨浦滨江区域发展战略报告》,促进老年助餐服务降本增效;办好群众身边好事实事72件,推动地铁11号线预留站点提前开工建设……
2023年4月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和机关按照中央和市委统一部署,把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立足人大实际,坚持“实”的导向,用好“联”的方法,贯彻“严”的要求,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确保了主题教育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效果。常委会领导共形成7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针对23方面问题提出90多条高质量的对策建议,梳理形成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18项。机关党组成员形成5篇专题调研报告,形成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12项。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会商会研、交流讨论等方式,组织开展课题调研联动,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高质量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
亮点二:
五年规划,绘就新一届人大立法蓝图
立法项目165件(含浦东新区法规43件),其中正式项目76件(制定48件、修改28件),预备项目45件,调研项目44件,同时,根据需要每年还将对相关法规进行打包修改或者予以废止……从2023年2月中旬启动,历时半年,新一届人大五年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历经工作方案制定、前期研究、项目征集、项目筛选、项目协调论证等环节,至8月中旬顺利完成,共收到市级部门、各区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社会公众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479件。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对立法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立法法授权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和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新精神,两次召开立法工作会议,对本市立法工作作出部署。紧紧围绕强化“四大功能”、推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法治需求,认真组织开展五年立法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凝聚各方智慧。修改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完善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的制度机制,增设制定浦东新区法规专章,为继续做好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工作提供制度支撑。
亮点三:
重大《决定》,
助力“五个新城”创新发展
新城是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是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2023年10月18日,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用一整天时间实地调研新城规划建设情况,召开现场推进会研究工作、分析问题、部署推动。10月2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简称《决定》),于10月28日起施行,为推进新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决定》共15条,提出上海要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举全市之力将新城建设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希望之城、未来之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明确政府应当加强中心城与新城建设联动,导入高能级、高水平项目,推动新城集聚企业总部、研发创新、要素平台、公共服务等功能。《决定》提出新城建设要聚焦先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错位、互补、联动发展,制定差异化的新城人口导入和人才引进政策,积极支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领域引入社会资本等。
另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南北转型”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实施等重大事项报告,推动中央有关改革开放重大举措贯彻落实。
亮点四:
浦东新区法规先行,提升上海标准影响力
标准作为全球治理和经贸规则的组成部分,是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2023年10月14日,上海市2023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现场发布了全国首批企业联合标准项目等一系列标准化创新成果,其中3项由浦东新区相关单位牵头发起。这天也是《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正式实施的日子。这是利用浦东引领区立法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出台的首部关于促进标准化创新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在世界标准日实施的这部法规,通过浦东新区法规积极探路,提升上海标准的影响力,增强本市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创设企业联合标准制度,允许企业和其他组织联合境內境外企业或者组织,形成标准创新联合体,制定企业联合标准,共同编号发布。目前已有企业开展实践探索,组建了多家标准创新联合体,在先导产业、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企业联合标准。《若干规定》明确支持浦东新区聚焦区域重点产业、行业,培育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推进标准数字化市场化国际化,促进高水平开放,构建浦东新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体系等。近年来,浦东正逐步打造智库、企业高管、高校、社会面等多层次的标准化人才生态体系,为重点产业培养精通国际标准化规则的人才,为引领区建设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亮点五:
立良法强监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野生动物栖息地越来越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再上新台阶……2023年9月11日,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举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上海建设被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
2023年,围绕生态和韧性城市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突出土壤与大气、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的协同治理。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建立本市野生动物栖息地制度,形成契合上海城市特点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规范。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进一步构建符合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土地管理新格局,保障土地更集约高效、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利用。制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推动加快形成资源能源高效利用的制度体系。制定健全浦东新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就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作出制度创新,引领带动浦东和全市生态环保法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回信精神,开展生活垃圾管理执法检查,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系统工程建设,进一步激发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对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推动长江保护法贯彻实施。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领域法律法规实施,就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组织执法检查并进行专题询问。
亮点六:
锚定自立自强,
合力推动破解科创瓶颈
核心技术如何攻关?如何为科研经费使用放权松绑?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如何打通?7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询问,14个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应询。一场聚焦科技自立自强的专题询问备受企业关注。
2023年3月至7月,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综合执法检查并进行专题询问,重点就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推动进一步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执法检查组综合运用实地调研、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深度访谈等形式,全面了解三部条例实施情况,赴30多家单位调研,听取国家实验室、高校院所、企业、基层立法联系点等120余家单位的意见建议,与两院院士、企业家、人大代表、一线科研人员共200余人座谈交流,深度访谈部分党政领导和相关专家,并赴贵州、江苏、安徽、海南考察学习。邀请近20位提出科技创新相关议案、建议的代表和科技领域市人大代表参加执法检查活动,委托8个区开展执法检查或专题调研,切实增强监督合力。长三角三省一市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打造科创高地开展专题调研,梳理问题清单,提出对策建议。
亮点七:
五部法规执法检查,力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基层减负增能情况如何?居委会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的关系如何?志愿服务数据如何管理?为加强对社会领域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推动提升城市治理效能,2023年3月至9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社会治理法治化综合执法检查,一揽子对街道办事处条例、居委会条例、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志愿服务条例和“一网统管”决定等五部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就扩大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基层自治机制、加快治理数字化转型等提出意见建议。
检查组综合运用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四不两直”等形式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学者和在基层锻炼的机关选调生等各方面意见,直插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志愿服务组织和各级城运中心,与基层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掌握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委托各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区情实际同步开展执法检查,并与16个区人大常委会共赴基层一线检查。在制定执法检查方案时,两次开展代表头脑风暴活动,请30余位人大代表共同出谋划策;并组建社会治理代表专业小组,组织相关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执法检查;在问题梳理阶段,举办代表沙龙,认真倾听人大代表意见;结合人大代表集中联系社区活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开展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000余份。
亮点八:
“十四五”中期评估专项监督成果丰硕
259项重大任务、93个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如何?规划的宏伟蓝图落实到了什么程度?2023年4月,《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上海的成绩单正式出炉。
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监督调研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各专委会分工开展专项规划监督,除了对“十四五”规划《纲要》涉及的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开展评估监督外,还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城市数字化转型、科创中心建设、综合交通发展、涉外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专题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1+7+16”(1个综合报告+7个专项报告+16个区级报告)的丰硕监督成果。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市区人大联动、组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市民、企业和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调研历时5个多月,8300多名人大代表参与,收到市民有效问卷18000多份。常委会对市政府在国内外矛盾困难交织叠加情况下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建议在稳增长促转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补齐社会民生短板、强化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拿出更有效的举措,着力攻堅克难,奋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亮点九:
以高效监督推进实施
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源自上海自贸试验区首创或同步先行先试的事项有145项,发挥了引领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头雁效应”。临港新片区着力推动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形成首创性创新案例102个,其中48个为全国首创。
2023年恰逢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周年,为深入总结上海自贸试验区十年建设经验,在新起点上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再上新台阶,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的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组通过明察暗访、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检查,关注市场主体获得感,听取片区管委会、金融机构、贸易企业、专业服务机构、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基层立法联系点等的意见建议,发现通过自贸试验区,上海率先建立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贸易通关便利化方面有许多突破,在推进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同样完成了许多探索。同时发现法规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站位,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聚焦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经济、边境后措施等方面加大压力测试,更好发挥高水平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亮点十:
创新宣传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
2023年11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联合长宁区委、区人大等举办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成果发布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并发布《上海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发展报告2023》和《上海人大2023年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案例选》,其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指数体系和18个实践案例首次亮相。《上海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发展报告2023》深入总结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理论特点和研究进展,并且创新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效能评估指标及发展指数”。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与各区人大常委会协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宣傳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活动,完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研习实践基地建设,与中央党校联合开展长宁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专题调研,研究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教学课件,纳入中央党校省部级和厅局级主体班课程。对闵行区人大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开展“走进人大 感知民主”宣讲展示和“民主的过程”短视频征集评比活动。组织27批次2200多位在校学生、劳动模范、港澳人士和外籍人士走进人大,沉浸式体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