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人的那份年俗乡愁

2024-02-27 21:40周勤
上海人大月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土布船票婚嫁

周勤

“团聚” “团圆”是中华儿女的情结,春节是阖家团聚最重要的节日。每当临近春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等传统的诗歌、歌谣也总是“合时宜”地响起,召唤着在外漂泊打拼的游子们,踏上回家的旅程。

在与宝山、浦东一江之隔的崇明岛,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区经济,许多崇明人选择离乡在外打拼,但只要临近春节就会纷纷赶回家,盼望着与亲人团聚。在长江隧桥通车以前的那些年,坐船是进出崇明三島的唯一方式。对于不那么年轻的崇明人来说,每每想起那张春运时的船票,眼角就会不禁泛起泪光。赶船班、排长队、买船票,手里紧紧攥着的那张如金子般珍贵的船票就是回岛的希望。踏上归途的老老少少拎着大包小包,步履匆匆,喘着粗气却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欢喜,因为总有一种温暖是“等你回家”。

崇明人的春节里必少不了“崇明糕”这地道美食,家家户户都会在过年时忙着磨粉,蒸上几笼以红枣、核桃肉为主的“崇明糕”,希冀日子甜甜蜜蜜、蒸蒸日上。崇明人的“过年”便是从腊月廿三(崇明人称之为廿四夜)开始算起,一直到元宵节(崇明人称之为正月半),这期间都是崇明人的“过年”。廿四夜即崇明人等待春节来临之前的重大节日,有着食廿四夜饭的习俗,主食赤豆饭,菜以素食为主,一般为青菜烧豆腐。青菜的菜心留得较大,谐“大彩头”的意思,食之,寓意来年交好运。同时要另盛一碗饭放置在碗橱内,待到大年初一再食用,即所谓的陈年饭,寓意年年有余。除了过年的食物,必不可少的还有洒扫,腊月廿三以后便可以开始按习俗“掸檐尘”,人们选择阳光明媚的大晴天,用手扎的“掸帚”掸拂尘垢蛛网,同时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房间,将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寄托在这一习俗中。

大年初一那天,应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了。俗话说“小孩望过年,大人望种田”。旧时由于物资匮乏,孩子的衣服鞋子都是由母亲、祖母亲自缝制,以自制崇明土布为主材,常采用芦菲花布纳千层底做鞋子。因为芦菲花纹的结构与佛教中“卍”字十分相像,“卍”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同时,纹样的穿插配合而产生的具有千万种排列组合的芦菲花纹也寓意着“路路通”,又有庇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含义。这些形形色色的每一款芦菲花布都拥有自己的名字,传递着不同的祝福与寓意:井字布代表生活井井有条,称心布代表称心如意,“满天星”布代表风调雨顺,蚂蚁布代表辛勤劳作……是长辈对晚辈成长的期许,也是对来年丰收的祈福。在除夕夜,母亲会将制作好的新衣物、新鞋子悄悄放在孩子床边,孩子们一早起床穿戴整齐后要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会将准备好的“压岁钱”分发给晚辈,希望孩子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从古至今,崇明人都喜欢在春节期间举办婚宴。远行的人们纷纷返乡,平时冷冷清清的村落也变得热闹起来,新人与家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备婚、相处,令团圆与喜庆更具意义。在这样“双喜临门”的场合必少不了崇明双喜土布。将土布作为婚嫁用品源于崇明本地“翻柜子”的婚嫁习俗,当新郎接娶新娘过门时,崇明的亲戚朋友就会翻看陪嫁的柜子,如果翻到一柜子的好布,新娘一定是心灵手巧的“过家”之人。旧时的崇明女孩子在十七八岁就要开始筹备嫁妆,嫁妆中有几匹崇明土布就算是很贵重的嫁妆了。而如今,由双喜土布做成的床单、被套是长辈亲朋送给新人的祝福,人们将这种用心织造出的纹样赠送给即将结婚的新人,祝福他们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同心同意。流传至今的春节办婚宴的习俗,足以窥见崇明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享受,挑选最适宜的时间,做最快乐的事。

如今是科技与文化、习俗与新风交错叠加、混成一片、融合一体的时代,那张旧船票不再是唯一的乡愁,土布却依然是婚嫁年节中的崇高祝福。任崇明人的年俗流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真情和那份浓浓的乡情。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布布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猜你喜欢
土布船票婚嫁
“船票”
三民文化村里的土布博物馆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Regulating the Carbon/Electrolyt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Toward Enhanced K+ Storage
红色的船票
唤醒沉睡的民间技艺——浅谈土布发展现状与未来
火星船票“开售”啦!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夹缝中求发展:高阳商会与土布运销
土布不『土』
水上婚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