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全产业链建设路径分析

2024-02-26 17:21张彩莲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

摘要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已经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建设稻米全产业链的基础优势,探讨了建设稻米全产业链在产业链链条、龙头企业规模、稻米品牌竞争力和利益链接机制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从发展壮大稻米全产业链“链主”企业、打造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做响区域公用品牌以及推进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等多条路径来加快稻米全产业链建设,为稻米全产业链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米全产业链;乡村产业体系;稻米品牌;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 F326.11;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4)03-0015-04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全产业链,形成主导产业带动关联产业的辐射式產业体系,能够提升主导产业整体功能效益,从而推动农业及其相关联产业产值上升,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有关于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研究方面,宋彦峰对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现实基础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指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存在体制障碍;江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全产业链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提出要做好产业链上游的种业生产和建设、产业链下游品牌和服务拓展等路径。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作为粮油重点产区之一,有约40 000 hm的水稻生产区,近年来该区紧扣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扩展稻米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培育稻米龙头企业,为建设稻米全产业链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中,稻米产业在产业链链条、龙头企业规模、稻米品牌竞争力以及产业链各主体之间利益链接机制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本文立足实际,探讨了建设稻米全产业链的可行性路径。从实践层面上,为建设稻米全产业链提供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从理论层面上,为研究建设稻米全产业链提供视角。

1 建设稻米全产业链的基础优势

1.1 稻米生产优质化发展

近年来,该区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不断推动稻米生产向优质化发展。目前已培育形成种业(粮食)企业(基地)6家,先后培育出“中月稻场”“苏扬”“宝康”“农农心意”等优质大米品牌。2023年,该区水稻面积达44 760 hm,约占全区粮食生产面积的50%。其中,已建成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5个,总面积约1 133 hm,示范区通过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结合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推广,示范带动全区水稻生产高质高效发展。

1.2 稻米龙头企业培育加快

该区加快稻米龙头企业培育,已创立省名牌企业2家、有机认证企业1家以及绿色认证企业5家。其中,部分企业依托水稻生产基地,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模式,联合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建了“三五斗联合体”,开展稻米生产统一供苗、施肥、植保、收割、烘干、储存、加工、品牌、平台和销售“十统一”的服务模式,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运营。部分企业以推进水稻产业全产业链为总抓手,打造了“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了水稻种植、收储、加工和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另一些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苏扬大米体验项目,吸引消费者线上参与农产品加工生产认筹,推动实现“米袋子”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变。目前,该区通过探索建立了利益链接与共享机制,支持重点环节和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稻米产业骨干企业方阵。

1.3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

该区以农机装备智能化、信息化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打造无人农机示范点,探索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运营模式,有效提升了稻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第三轮农村改革试验区项目,以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依托,以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核心,全面革新农业生产服务模式,聚力打造了12家“5+N”型农业综合体,即全程机械化、粮食仓储烘干、农机维修保障、农业技术示范推广以及农资配送直供+附加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形成了区域性智能型农业生产服务圈。农业综合体的建立可以为全区稻米产业提供稻米生产、土地流转托管、农资直供和农民培训等全产业链式的综合服务。

2 建设稻米全产业链面临的挑战

2.1 产业链链条

稻米全产业链建设关系到稻米生产的上游(种子研发和生产)、中游(稻米种植、收割和加工)与下游(产品销售和服务)。从目前稻米产业链建设情况看,还存在产业链条较短,上、中、下游衔接不紧密等短板。一方面,高科技育种企业较少,部分企业自主培育出了稻米种子,目前暂未大规模推广种植,尚未形成品牌效应。稻米产业链的上游企业较少,须进一步引导和扶持。从中游看,稻米精深加工能力有待提升。部分稻米龙头企业进行了稻米加工,但还停留在初加工阶段,稻米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率较低。从下游看,稻米产品多以初级产品的形式收储和销售,与二、三产融合发展有待加强,稻米产业的人文观光和休闲旅游功能尚未得到很好开发,未形成产业化模式。

2.2 龙头企业规模

该区稻米产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多,但存在规模偏小,产业较为单一,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等短板。稻米龙头企业多数以稻米种植为主,进行规模化生产、收储以及初加工,产品和产业较为单一,对其他产业带动能力较弱。企业规模不大,对农户辐射范围较小,与农户利益链接不够紧密。企业与企业之间发展形态相似,存在同质化竞争,联动性不足,合作欠缺,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效应。

2.3 稻米品牌竞争力

该区稻米生产已经培育出“中月稻场”“苏扬”等自主品牌,目前尚未培育出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受价格、品质和口碑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与“水韵苏米”“建湖大米”等优质大米品牌竞争过程中,较难展现市场优势。此外,稻米品牌营销推广渠道较为单一,品牌营销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尚未形成“上下联动,全域参与”的优势品牌营销推广机制。

2.4 利益链接机制

该区稻米产业发展中一些龙头企业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总体上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链接属于松散型和半紧密型,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机制。比如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润分享模式有待创新,与农户的期望值存在一定差距;小农户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稻米的生产能力。

2.5 支撑要素投入

该区稻米全产业链建设的要素制约较突出,资金、人才、技术和土地等关键要素供给和支撑不足。从实际情况看,全产业链建设亟须发展的稻米精深加工、稻米休闲观光等产业受土地因素制约明显;从事稻米生产的主体整体上文化程度不高,产业融合型人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产业链的发展;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米全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

3 建设稻米全产业链的路径

3.1 育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稻米全产业链“链主”企业

确立龙头企业作为稻米全产业链建设的“链主”企业,以“链主”企业为抓手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融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投资作用,对确立的“链主”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支持“链主”企业做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二是围绕“链主”企业精准补链、强链,加快推出一批补充式、填空式、延伸式和增强式项目,支持“链主”企业健全产后服务体系,发展多种经营,优化产业配套半径。三是搭建覆盖产、购、储、加和销各环节的稻米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链主”企业拉动延伸产业链,以电商、仓储和物流串起供应链,以消费者“喜欢什么”促进流通环节,加速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融合。

3.2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稻米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在抓好“链主”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和农户互惠共赢的利益联动机制,进一步引领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打造多种经营模式,在提升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的同时,实现富农增收。

3.2.1 打造“合作社+龙头企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  在稻米产业链的上游,即稻米产业的生产种植环节,打造“合作社+龙头企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以村集体为单位,成立稻米种植合作社,然后由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签订相应的协议,包括种植标准、种植规模和生产收购等内容。既避免了农户盲目扩张或缩减生产规模,保障农户利益,又保障了龙头企业所需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合作社在龙头企业的帮助下组织农户在充分学习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标准进行优化生产及田间管理。龙头企业在基础设施、种子和种植技术等方面向合作社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3.2.2 打造“龙头企业+外包服务业+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  在稻米产业链的中游,即稻米的仓储、物流和加工等环节,打造“龙头企业+外包服务业+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规模优势,做大稻米收储,做深稻米加工。在稻米大规模仓储、物流方面,龙头企业可與外包服务企业签订合同,实现整个物流、仓储过程的服务外包,提高仓储、物流效率。在稻米深加工方面,龙头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可以引导不同产品方向的加工企业聚集发展,开展稻米产品全面开发。一方面,围绕稻米深加工米粉、米糕和粽类等食品;另一方面,围绕稻糠、碎米和稻壳等副产品,引导中小企业开发稻米油、米糠蜡和谷维素等高附加值产品。

3.2.3 打造“旅游公司+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  引导旅游公司与稻米龙头企业以及从事稻米种植的农户签订协议,旅游公司以稻米为主题开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民宿经济等项目,实现稻米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稻米产业链条,发展乡村经济。

3.3 加大标准化生产力度,做响区域公用品牌

建设区域公用品牌,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给予补贴、税收、人才、技术、信息和农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不断优化种子质量,推动分散的小规模种植向标准化的统一种植转变。组织开展水稻品种技术联合攻关,集中多方力量,研发稻米种子自主品牌,并进行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发挥好监管作用,制定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及使用流程,保护和管理好区域公用品牌。同时,运用展销会等平台和媒体做好对区域公用品牌的推介和推广,引导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认可区域品牌,以区域公用品牌引领稻米全产业链发展。

3.4 加深产业融合层次,推进稻米产业融合发展

完善稻米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化产业融合人才培养,预留农业设施用地及研学、康养等建设用地。发挥农村双创园区产业融合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融合发展合力。深化产业融合,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关键抓手,例如引导粮食产业化联合体,依托生产基地的绿色生态环境,将稻米种植和康养相结合,建设疗养院和休闲农庄等,既可以实现稻米从田地到餐桌的一体化生产销售,又可以拓宽产业链条,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

3.5 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稻米全产业链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聚焦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对新型职业农民实施分层分类培育。针对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重点围绕生产组织、主体管理、智慧农业、风险防控、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融合发展等开展全产业链技能培训,可根据需要组织到异地学习先进典型。面向小农户,重点开展素质素养提升培训,突出良种选购、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耕地保护建设等内容,并强化在田间地头的实践实训。针对专业农机手开展培训,聚焦水稻、小麦和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收割等机械化作业环节,开展实操实训和作业演练,提高农机手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促进农机作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升稻米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综上,建设农业全产业链要根植于县域,围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优化供应链、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本文立足实际,探讨了建设稻米全产业链的可行性路径,从实践层面上,为建设稻米全产业链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导;从理论层面上,为研究建设稻米全产业链提供视角。

参考文献

[1] 宋彦峰.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现实基础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 农业与技术,2023,43(20):152-155.

[2] 江勇. 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全产业链体系构建[J]. 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4):74-75.

[3] 李梁,董晓波,毛昭庆. 加快云南蔬菜全产业链培育的路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7):121-127.

[4] 曹鹏,段志红,黄见良,等. 湖北省水稻全产业链发展路径探析[J]. 作物研究,2021,35(5):450-453.

[5] 韩必荣,杨超,朱小垒,等. 宿迁优质稻米全产业链建设成效及转型升级路径[J]. 农业科技通讯,2022(12):39-42.

[6] 王陟,邵雅芳,程玉婷,等. 中国有机稻米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新模式探析[J]. 南方農村,2023,39(2):16-18.

[7] 李静. 内蒙古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8] 寇光涛.东北稻米全产业链增值的创新路径及机制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7.

[9] 郑红艳,林满红,翁佩莹,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水稻全产业链体系构建及其关键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20(9):12-18.

[10] 金连登. 我国有机稻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稻米,2007,13(3):1-4.

[11] 钟真,涂圣伟,张照新. 紧密型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的构建[J]. 改革,2021(4):107-120.

[12] 蒋永穆,陈维操.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机制构建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19(8):124-131.

(责编:何 艳)

作者简介 张彩莲(1984—),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从事农业经济、区域经济研究。

收稿日期 2023-11-01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美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区弱势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及路径选择
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问题探讨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