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帅 刘泽中 林建南 朱荟同 孙镛奇 郭克淳 王萧枫
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LE)是指肱骨外上髁附着点前臂伸肌群急慢性损伤所导致的无菌炎症,其主要受累肌群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电脑、手机的高强度使用及相关手工作业的增加,令该病日趋常见。LE患者常因前臂活动受限及疼痛,严重影响工作及睡眠。临床常用方法主要包括制动、理疗、外用及内服药物、针灸、推拿、小针刀、局部封闭等,但疗效常不稳定,且易复发[1]。本文探讨水针刀阳明经、太阴经同治法治疗LE 的疗效。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 年11 月至2023 年1 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LE 患者83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LE 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3];②年龄35~50 岁,性别不限;局部皮肤无感染;③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自愿参与,配合治疗;⑤1 个月内未曾接受系统治疗。排除标准:①其它可引起疼痛及肘关节活动受限的疾病;②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贫血、严重骨质疏松、出血性疾病等;③疑有或已确诊的肘关节肿瘤、结核;④疑有或已确诊因其他疾病出现肌张力改变(如中风、中风后遗症、脊髓空洞症、肌营养不良症等);⑤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⑥有严重皮肤损伤或皮肤病。剔除标准:被误纳入或纳入后未治疗患者。脱落标准:未完成治疗中途自行退出;未按规定方案治疗者。终止标准: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并发症或特殊生理变化。随机分为观察组(水针刀阳明经、太阴经同治法,42 例)与对照组(单纯“阿是穴”水针刀松解,4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操作均在消毒后的治疗室内进行。患者取仰卧位,患肢前臂呈Mill’s 征阳性诱发体位,即肘伸直,握拳、屈腕,前臂旋前,术前对患者进行触诊,龙胆紫标记治疗点,用复合碘医用消毒棉签消毒。(1)观察组:无菌操作下取氯化钠注射液4.5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4 mL+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 mL 复合液。于“曲池”穴处进针,针口与肱骨长轴方向一致进针,进针后先抵达骨面,行纵向剥离,导出酸胀针感,退出至皮下,将针体和皮肤呈45°角,沿肌肉纤维垂直方向上下各斜刺1 针,松解筋结,拔插时逐层回抽,无血后匀速注射5 mL 复合液,退出,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再于手太阴经桡骨小头处(肱桡肌上)阿是穴进针,针口与桡骨长轴呈45°进针,进针后先抵达骨面,行纵向剥离,导出酸胀针感,退出至皮下,将针体和皮肤呈45°角,沿肌肉纤维垂直方向上下各斜刺1 针,松解筋结,拔插时逐层回抽,无血后匀速注射剩余4 mL 复合液,退出,无菌纱布压迫止血。术毕,针口予创口贴贴敷,保持干燥48 h。(2)对照组:单纯于手太阴经桡骨小头处(肱桡肌上)阿是穴进针,余操作过程同观察组。两组均治疗1 次/周,3 次为1 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6、12 个月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1)简式MPQ 疼痛问卷:应用简式MPQ 疼痛问卷评价肘关节疼痛程度,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并将该直线10 等分,左侧为“0”代表无痛,右侧为“10”表示疼痛剧烈、无法忍受。(2)肘关节功能评价:采用Mayo 肘关节功能评量表评价肘关节功能,其共包括四项内容,其中疼痛(45 分)、运动功能(20分)、稳定性(10 分)以及日常活动(25 分),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肘关节功能越好。(3)疗效评价:参照《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4],应用Verhaar 网球肘疗效评价系统评估两组近期预后,治愈:肱骨外上髁无疼痛症状,握力正常,腕关节背伸、旋转和手握拳不引起疼痛;显效:肱骨外上髁偶有疼痛,可于用力活动后出现,握力基本正常,腕背伸不引起疼痛;有效:肱骨外上髁用力活动后感觉不适,握力较前下降,腕背伸可引起疼痛;无效:各项症状较前无缓解,握力明显降低。(4)安全性指标:对基本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脉率、呼吸等进行监测并观察治疗过程中有无感染、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 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MPQ 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PQ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MPQ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Mayo 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ayo评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Mayo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 P< 0.05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两组患者除因自身过度紧张导致治疗后头晕不适,休息后自行缓解外,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肘关节局部肿胀、感染、疼痛加剧等不良反应。
据流行病学统计,每年约有1%~3%成年人受LE影响[5],其致病与腕部伸肌腱密切相关,病变机制被认为与血管纤维母细胞和黏液变性导致肌腱自然性修复机制的失败有关,病变特征为存在密集的成纤维细胞群、血管增生和组织混乱的胶原蛋白[6]。依解剖定位,中医学中手之太阴经筋沿前臂桡侧上行、结于肘关节掌面桡侧,涉及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拇长屈肌、旋前方肌及肘关节囊、臂筋膜等,太阴之筋受损,必致肘关节疼痛与活动受限。《内经》言“治之者,用燔针以劫刺之,以知病为刺数,以痛处为腧穴”,即筋病当以针刺其筋之痛以调之筋,因此,传统上对LE 的治疗当刺其太阴阿是穴以柔筋散结,劫夺邪气[7]。
手阳明经筋走于腕上,于前臂背面桡侧结于肘关节外桡侧,所属组织包括指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拇短伸肌及关节囊、桡侧副韧带、臂筋膜等,司其后伸、旋后及外展动作,阳明之筋受损,致其功能无法正常发挥[8]。故阳明之筋病,依“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之规律,其治当选阳明经之穴以治之。而曲池穴属阳明经,且其解剖学定位亦取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桡侧,同时《针灸甲乙经》素有记载其对肘中痛具有显著疗效。邢俊标等[9]通过2 寸毫针巨刺曲池穴治疗35 例网球肘患者,短期内疗效显著。
通过对LE 的病理生理过程分析发现,当肱骨外上髁处的伸肌总肌腱起点受到急慢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后,由于应激反应出现无菌性炎性物质而刺激局部神经血管,并产生局部粘连而影响肌腱伸缩,这是导致LE 患者前臂活动受限及疼痛的主要原因。从中医角度,LE的发病既涉及太阴经筋之病,又涉及阳明经筋之病,而太阴经与阳明经互为表里,阳明表筋属阳,行于外,多刚,主束骨;太阴里筋属阴,行于内,多柔,主相维,刚柔并济方可维持身体四肢阴阳平衡[10]。因此,作者将现代病理与中医经络学说结合,以经筋理论为指导,将水针刀阳明经“曲池穴”与太阴经“阿是穴”相结合,太阴经筋与阳明经筋两经合治,既急者治其标,又注重对因施治,多管齐下,优势互补,以水针刀疗法集小针刀的松解粘连、解除神经血管卡压作用,又将针灸穴位刺激、水针注射微量倍他米松液起抗粘连及促进炎性吸收等作用融为一体,最终达到持久性疗效。
综上所述,水针刀阳明经、太阴经同治法可有效缓解LE 症状,改善肘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并具有疗效持久的优势,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