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利芳
周末午后要到书店买本书,也不太远,我索性步行前去。
一过完腊八,街上的年味一天天浓了起来。一阵风吹过,远远飘来一股烤红薯的香味,香香甜甜,是那么亲切诱人。走出好远,那股香味还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妈妈都要蒸上一笼红薯,然后放在灶台的炕肚子里。第二天,我和哥哥准备上早读时,红薯便烤得又香又软,热乎乎地暖着手心,吃一口甜在嘴里、暖在心头。那些烤红薯温暖着我学生时代每一个寒冷的早读时光,也温暖着我的一生。
再往前走,路边热气腾腾的汤锅里正煮着白白胖胖的汤圆,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摊主热情招呼 :“下一碗吧?热热乎乎喝一碗,浑身舒坦着呢!”果然,咬一小口,那雪白滚圆、馅多皮薄的汤圆润滑松软,香甜可口,浓浓的黑芝麻、脆脆的花生仁、红红的山楂汁一股脑流了出来,一下子甜到心头。
不光汤圆,好吃的东西还真多。冰糖葫芦又出现在我眼前。那一串串诱人的冰糖葫芦好漂亮啊!红红的山楂,金黄的橘瓣,鲜艳的圣女果,还有小小的山药豆,嫩绿的猕猴桃,外面裹着晶莹剔透的冰糖,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凉丝丝、脆生生的,甜中带酸,酸中带甜。冰糖甜,水果鲜,那滋味甘甜悠长,突然让人想起老北京胡同里那一声声亲切的“冰—糖—葫—芦—嘞!”也让我不由得哼唱起经久不衰的歌曲:“都说冰糖葫芦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甜,甜里面它带着酸。冰糖葫芦好看它竹签串,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记得小时候,炒花生、烤红薯、爆米花是腊月里最喜爱的美食。在没有风的冬日,街坊邻居聚在一起,拿上干树枝、玉米芯、棉花秆生一堆火,摆上几块砖头,等火焰燃尽,在火炭里埋上红薯,再坐上一个大铁锅,放上细细的沙子,炒上一锅花生。大铲子不停翻搅,花生遇热,噼里啪啦脆响,不一会儿,炒花生的香味就从热锅里悠悠飘出,馋得孩子们趁大人不注意,猴急猴急地从锅里抓一把来,顾不得烫手,剥开就迫不及待放进嘴里,咔嚓咔嚓嚼起来,脆生生的,满口香味!等花生炒熟了,火炭里的红薯也烤熟了,直吃个肚子溜圆,浑身上下热乎乎的,那幸福的滋味历久弥新!
爆米花自己做不了,得等到走街串巷的师傅来。师傅每到一个村子,就会受到极热情的待遇。这家端碗面条,那家送点白面馒头,从早一直忙到晚。在那个物质奇缺的年代,家家户户都会给孩子爆上一袋子爆米花当零食。常常是孩子们围了一大堆,看着师傅把金黄的玉米粒装进爆米花的锅里,用钳子拧紧封口,添上一铲子煤,拉开风箱,开始不停地转动锅具,孩子们则在一旁焦急地等待。过了十几分钟,师傅停了风箱,把长长的口袋套在锅具顶头扎紧,孩子们赶紧跑得远远的,捂紧耳朵,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一股白烟腾空而起,口袋里聚满了气,鼓鼓的,爆米花的香气弥散开来,孩子们欢呼着跑过去,白花花的、带着金边的爆米花从袋子里倒出来,你一把我一把吃起来,焦香焦香的,比山珍海味都解馋。
我正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中,突然,独具民俗特色的剪纸,如同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映入眼帘。一张小小的红纸,经过艺术家灵巧双手的一折一剪,一虚一实,一拉一展,妙剪生花,点纸有魂,活灵活现的作品就出现在眼前。瞧,蝴蝶正翩翩起舞,大红喜字喜气盈盈,龙飞凤舞吉祥如意,富贵牡丹花开艳丽……一幅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人们都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来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将春节装点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也代表着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对来年的美好祝愿。我欢喜地买下一幅《红梅报春》剪纸作品,期待红彤彤的新年吉祥如意。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几乎每天都像在过年,而临近年关的腊月更加温暖美妙。街两边,红红的春联喜庆地映照着红红的腊月,红红的灯笼散发着红彤彤的吉祥之光,红红的窗花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