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4-02-24 13:32张同秀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学科情境目标

张同秀

随着新教材的全面推广,一些教师仍存在教学碎片化现象,面对7本思想政治教材无所适从。这不仅加剧了课程内容繁杂与教学课时有限的矛盾,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站位,从基于框题的“课时教学”走向大单元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设计整体策略

大单元教学是以大概念或大任务为统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结构化教学。

单元梳理的策略。单元梳理的过程是确定单元单位的过程,科学的单元单位的确定关系到单元实施的可行性及素养目标实现的程度。教师要坚持整体性思维,通过自然单元、主题和大概念等梳理方法,合理划分并确定单元单位,要避免从模块部分知识的关联性出发,重组单元后,其他内容无法进行新的单元整合。单元梳理既要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又要可操作可实现。

单元教学的分解策略。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制订单元教学规划,把单元教学设计分解为课时教学。教师要坚持单元主题引领,以单元目标为导向,遵循“总—分—总”的逻辑思路进行。单元教学的分解可以根据学科核心素养,层级推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解构单元大概念,根据大任务或者情境议题分解任务议题。但要注意单元大概念与课时核心概念、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单元情境与课时情境、单元任务与课时任务、单元评价与课时评价的内在关联和一致性。

单元主题提炼策略。单元主题要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某一核心内容组织,体现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思想方法深化,以激发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的灵魂,统领教学的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和评价设计,关系到单元教学实施的成败。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明确地位,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从本质上讲,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第一要素。单元教学目标上承课程目标,下接课时目标,介于课程目标宏观表述与课时目标微观表达之间。一般来说,一个单元指向1~2个学科核心素养即可。

二是整合课标、学情、教材,实现上挂下联。基于课标,教师要对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课程目标、素养水平、学业质量等进行综合细化解读,实现课程标准的校本化,且易于操作测量。基于学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思想情感状况等,全面准确把握学情,不使目标落空。基于教材,教师要熟知各知识点及其联系,并对学科知识进行结构化处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三是坚持学生主体,实现三维一体。与传统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体,常常用“使学生学会……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不同,素养目标导向的单元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条件助力学生学会。教师不再单独列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板块,每一个目标都是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其结构为“行为条件+行为动词+核心知识+行为结果”。单元目标坚持系统思维,不是课时目标的简单堆砌,一般数量不宜过多,以4~6个为宜。

单元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单元教学情境既有一般教学情境的共性,也有“大”情境的个性,既要遵循教学情境的一般要求,又要体现单元教学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的要求。

一是真实性和生活性。单元情境创设必须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紧扣单元主题,贴近生活和实际,通过真实鲜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打造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学习场。

二是时效性和典型性。单元情境创设必须以正能量的、有意义的时政热点为载体,用时政情境串起大单元的子目标,进而搭建序列化的任务群。

三是主题性和整合性。教师用主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有利于打破知识碎片化的局限,将情境的连贯性和活动的序列性相结合,学生在突破一个个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学科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四是结构性和生成性。单元情境的创设要依托单元目标,遵循学生认知逻辑,铺陈具有连续性、层次性、渐进性,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生成过程的内在结构性和逻辑性。教师要搭建结构性情境平台,创建序列化任务,设计梯度化问题,让学生在分析与总结、比较与辨别、评价与运用的过程中提升高阶思维。教师在做好预设的同时,也要正确处理突发的“惊喜”和“意外”,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探索的过程中加深认识、提升能力、丰富精神、孕育素养。

单元活动设计策略

活动型课程是本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突出亮点。单元活动设计要以单元情境为依托,坚持素养目标导向,活动设计体现序列化和结构化。同时,教师要围绕议题,采取辨析的学习方式,设置问题链,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是活动设计序列化,体现进阶性。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以序列化的活动为载体,使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活动化、结构化。单元活动要贯穿整个单元,并驱动课时教学。单元活动可以是大任务,也可以是有内在联系的任务群、问题链。

二是坚持议题引领,增强辨析性。议题式教学是实施活动型课程的有效路径。单元活动要围绕议题展开,让议题贯穿活动全过程。大单元视域下的议题设计要有整合性,关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社会热点的有效整合、学科核心素养的统筹兼顾。教师通过设置两难性的议题,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比较辨别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是活动任务驱动,坚持问题导向。“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是实施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抓手。开展系列活动时,教师可以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按照单元目标的实现设计序列化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多个子任务,学生在子任务的突破中解决中心任务,在问题的生成过程中串联碎片化的知識,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培育高阶思维。问题设计应体现结构化,避免无意义的碎片化问题、脱离生活的假问题、没有深度的空问题。同时,问题设计还要体现学科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情境、任务、知识的有机统一。

四是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也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鲜明特色。教师可以通过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活化学生思维,打通课内与课外,融合知识和实践,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单元评价设计策略

单元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因此,教师要探究多种评价方式,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纸笔测验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

首先,坚持素养为本,促进全面发展。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注重激励,采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其次,注重表现性评价,多元评价学生。大单元评价中,教师除了进行纸笔测试,还可以设置表现性评价内容。表现性评价可以更好地测量学生掌握的复杂技能,展现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理解过程。表现性评价是针对评价任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而且要有始有终。最后,坚持评价主体和评价工具多元化。单元评价鼓励学生、家长、社会等参与,把自评、他评与师评相结合。评价工具不仅有纸笔测试,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等方式,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总之,大单元教学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大单元教学与活动型课程、议题式教学相联系,不断推动课堂变革,彰显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学科情境目标
不同情境中的水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超学科”来啦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