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生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等进行学习,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因此,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要素,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本文主要探究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素构建策略,以期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呈现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
(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课堂教学并非单纯传授知识,而是与很多真实的情境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主动性。比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生活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践,发现物理现象和规律。在教学“电源和电流”等知识时,教师可以提供电流表和电源等实验器材,引导学生通过改变电源电压、电阻大小等条件,观察电流的变化规律,并要求学生整理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电路元件,如电池、电阻、导线等,让学生自己搭建电路并测量电流,通过调整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和参数,观察电流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电路中电流流动的原理,利用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实现高效学习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为高效课堂的构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也构建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综合教学的模式,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利用简单的教学工具可能无法帮助学生理解其变化状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原理、公式推导过程和实例计算等内容,鼓励学生通过点击、拖拽等方式,直观地呈现抽象的概念和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学建模软件、信息技术软件(如GeoGebra)、在线虚拟实验平台等,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观察等发现不同参数对三角函数图象的影响,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教师还可以使用互动教学工具,如智能白板、学生响应系统等,让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理解。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保证学生合作“学”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必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学习需求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从而营造良好、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可以设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任务,讓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位置关系包括什么,如果过一个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那么这些直线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吗”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找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并在与其他小组的交流和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重视课堂互动,实现合作学习
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方式。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受到思想、情绪等方面的影响,很容易与教师产生矛盾、与学生发生冲突,从而影响学习态度。教师要积极加强课堂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并鼓励学生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点等建立合作小组,保证合作小组的平衡,在课堂中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活动,如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小组项目等,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动和合作,促使他们共同构建知识体系。高中物理学科的很多实验学生都无法自己完成,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完成合作实验,如在教学“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或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一块平滑的水平面、一辆小车、测量加速度的工具等,小组成员设计实验步骤并开展实验,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并绘制图表比较不同力和质量条件下的小车加速度变化,从而探讨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实现主动的课堂学习。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实现学生有效“学”
(一)优化作业设计,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教师通过合理的作业设置和优化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尤其是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理论知识抄写等枯燥、单一的作业形式,设计实践性、探究性、拓展性、小组合作式作业,实现作业的减负增效。例如,教师可以布置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等任务,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或者设计合作完成的探究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共同探究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或者设计让学生反思和总结所学知识的作业,要求学生写学习日志、总结学习经验;或者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收获。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设计分层次作业,设计基础性、拓展性、挑战性的作业,通过提供挑战性的作业,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设计有针对性的辅助作业,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重视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多样化发展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以“学”为中心课堂构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核心、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等应试教育考核模式,积极利用口头表达、书面作业、项目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主动性等的综合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教学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成绩,还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发展潜力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需求。例如,在开展高中物理学科评价时,教师可以利用随堂小测、提问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利用物理知识的探究实验设计、实验报告的编写、辩论比赛的设计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究精神、合作精神等;利用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课堂纪律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实现全面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主动“学”、合作“学”、有效“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以“学”为中心也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改革方向。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化差异等,利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为学生提供适应个性化评价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