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玲
关键词:建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孕育和派生了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疫精神等,滋养了历经磨难、生生不息的百年大党,蕴含着百年大党坚守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理想和崇高追求。建党精神不仅能够强化高校“立德树人”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增强政治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能擦亮大学生精神底色,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以强大的感召力和坚实的责任感凝聚青年大学生共识,将爱国爱党作为青年大学生的行动准则,引领大学生走稳、走好、走实新时代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引,自觉学习、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筑牢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根基,滋养青年大学生日益茁壮成长的精神之树,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最基础深厚、影响深远的文化力量。建党精神犹如文化纽带,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力量,串联起最优秀的成果和人民内心最本质的力量,增强人民内心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亦如同一座精神坐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和奋斗之魂。建党精神如同火种,能够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涵育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理想情怀三重内蕴,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深刻表达和时代传承,具有浓厚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精英、排头兵,以建党精神为牵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有力、做表率的引领作用和示范功能。
百年大党历经风雨,砥砺奋进。其中,建党精神指引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青年大学生生于和平年代,面对困难、挫折、诱惑,缺乏直面困难的经验和勇气,需要有责任担当和坚定立场。建党精神靶向聚焦大学生思想引领,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拓宽和纵向深化,有利于大学生明辨是非,提高抵制邪恶思想渗透风险的能力。
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愈演愈烈,随着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和网络空间的深度扩张,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且便捷,意识形态安全时常受到西方别有用心势力的威胁,学生的思维判断和政治立场极易受到影响,在网络虚拟空间匿名发布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当言论,或在现实环境里张贴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离的文字和画报,甚者组织一些别有用心的小团体,开展隐秘的聚集性的活动,传播缺乏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错误思潮,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地影响青年大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致使缺乏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支持和精神动力明显不足,阻碍党的青年培养工作蓬勃发展。
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核心。高校的校园环境集实用性、教育性、艺术性、创新性于一体,具有举足轻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然而,现实的部分高校校园建筑元素单一,设施陈旧,功能简单,仅仅满足于实用功能,未能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赋予其文化德育意义,缺乏优良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渲染和熏陶,尤以工科类院校为典型。校园的文化社团的文化传播功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参与学生人数少、频次少、过程短,应付交办的任务,并未用心、用情设计活动环节、深思熟虑活动所要达成的效果,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较弱。
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是完善个人发展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力量。青年当前,由于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青年大学生存在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沉迷游戏,缺乏独立自由的创造精神和具有主人翁意识的自我承担、对自我职业、国家、民族、社会和人类的承担,产生信仰缺失、自我迷茫的问题。青年大学生正在被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影响,自我利益成为他们行为的直接和唯一内在驱动力,助人和奉献的高尚美德成为一种投资,将忠诚作为一种表演和假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毫无超越一己私利的大悲悯和大关怀,对世界、国家、他人的发展漠不关心,处于沉睡的状态,陷入舒适的泥潭和名利的枷锁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思政课教师应以学习和实践为导向,结合理论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充分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注重价值引导,敦促学生沉浸式地学深悟透建党精神,提升精神境界。在学习资源层面,教师以网教平台为媒介,扩充提供的学习内容、丰富学习资料形式,不限于传统的视频讲解授课,有机融入有关历史故事档案、纪录片等。在互动学习层面,完善课后学生讨论评价体系,提供给学生发表言论见解的空间,真正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强学生的价值认同、理论认同和行动认同。
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党史文化载体,开展全媒体、联动式、矩阵式、立体式的宣传。一方面采用文字、动图、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涉及话剧表演、电影、纪录片、有奖竞赛、红歌传唱、定期组织参观红色景点等内容,传播好党史声音,讲好党史故事,强化大学生对建党精神的实践参与感与体悟获得感,构建建党精神历史故事、生命叙述、爱国意识、使命担当的矩阵式多维传播体系,营造浓郁红色文化氛围,引领大学生系统认知、深刻体悟、十分认同、全面践行好伟大建党精神,唱响红色主旋律。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政府、学校等多方联动,共同为大学生深度学习建党精神提供必要的物质文化设施。加强人文内涵生态建设,挖掘地方性红色历史文化教育资源,融入专业技能教育元素,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展厅、融入科技元素的VR党史互动展馆、具有视觉美感的党史教育环境等硬件基础设施,营造浓浓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场所感,创造符合时代特征、大学生喜闻乐见、富有科技感与教育性的物质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张志丹.伟大建党精神的诠释[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1(7):32.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新时代社会实践嵌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SJSZ0721)。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