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们年纪小,或许根本没读懂课文里讲了什么,但课文里提到的美食,我们一定都认真研究过。
后来我们长大了,喝了许多地方的酒,吃了许多地方的饭,见了许多地方的席,但这些,似乎都不及儿时课本中的美食那般美味。
就像鲁迅在《社戏》里写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
舌头与语文教育的狂欢,给予了我们最初的审美伦理启蒙。而小时候的味道,才是人生中不包含任何杂味的味道。
鸭蛋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节选自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语文老师教这篇课文时,特地买了高邮咸鸭蛋送给我们吃。当时的午饭我们就是就着咸鸭蛋吃的。蛋黄真的超级美味的,现在想想都觉得美好。——鲸鲸鲸鱼Alice)
槐花饭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节选自尹黎《槐乡五月》
(小学三年级学的《槐乡五月》,槐花饭,真的是读的时候都在流口水,老师讲到无聊的地方时,我就翻过去看这篇课文。——全世界最美的人)
鱼汤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來,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有调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从那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节选自杨旭《金色的鱼钩》
(学这篇课文时,长征之艰辛看得我心头好苦,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很珍惜家里的针。文字虽早已模糊,但老班长煮鱼汤给大家喝,自己吃鱼骨头的故事直到现在还让我十分感动。——Choco哩)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节选自鲁迅《社戏》
(备课《社戏》,读到迅哥儿和小伙伴摇船归来偷罗汉豆吃时,便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那时外公也带我偷偷地去他相识的友人的庄稼地里掰豌豆儿、拔小萝卜、看老山羊的胡子……如今,外公也去世十年了。——凉戈未眠城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