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探讨

2024-02-23 17:21:37陆华山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共同体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陆华山

在2021 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重点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往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如今社会发展下做出的最大创新,也是现时代下开展民族工作的根本原则。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使命,也是承担国家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为新时代民族工作奠定基础,也是为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的根基。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点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现状

少数民族大学生往往具备较强爱国情怀含义及较强思想情感,他们所具备的求知欲望较强,但整体思维形式较为单一,存在较为明显的群体特征[1]。

(一)资源整合不充分,需要重点解决“单着力点”问题

院校在教育中不仅需要重视教学部门,还需要注重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意识,在实际教育开展中,经常会出现“单着力点”问题,缺少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且在人力资源分配中存在较大问题,经常会出现不愿意参与情况,院校思政教师也与学生存在较大交流限制,整体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乏味,导致课堂出现“两张皮”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了“三全育人”。

(二)培育力度不强,缺少完善培育体系

多数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较为片面,对于其中所包含的深意和内涵无法充分理解,甚至部分学生没有听过这一概念,所以,院校需要加强这一概念弘扬力度,特别是需要注重深入宣传少数民族群体,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概念。院校想要更好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需要选择正确培育方式,但从现阶段培育中可以发现,院校所选择的培养方式并不能起到良好效果,且教学目的达成度角度,从而导致整体实施效果较差。在开展明确团结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过于单一角度,导致学生缺少参与民族团结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且院校在活动开展中并不会过多注重学生需求,经常会通过一些常见方式来开展,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兴趣[2]。

(三)话语认知理性缺少,行为意识存在一定偏差

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对于民族工作主题和相应民族关系了解并不多,他们主要是通过课程内容和日常语境来丰富自我认知,经常会出现知道什么意思,不知道其中内涵的情况,认知过于依赖书籍以及日常语境,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理性认知。大多数学生可以积极对自身学习状态和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对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进行完善和调整,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存在行为意识偏差情况,从而对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

(一)多元文化影响较大,网络文化渗透较快

随着如今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在院校教学中逐渐出现了多种不同文化思想,并对不同民族学生原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信仰带来了较大冲击,部分意志薄弱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出现盲目追寻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情况,导致我国民族观念出现减弱,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认知出现偏差[3]。

(二)顶层设计和相关学习缺少支持

院校本身并不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且院校自身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不全面,缺少一定统筹协调能力,导致教师在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缺少一定深入,大学生受不同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导致心理落差较大,使学生经常会出现价值观偏离和厌烦心理,也对民族文化弘扬和宣传带来了较大影响和限制。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路径设计和应用建议

(一)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培育框架

1.以理想信念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实施“青马工程”“信仰公开课”来引导学生,并在课堂中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遵循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理念,这样才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民族复兴信念。院校还需要充分结合本地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文化区位来进行相关活动研究,并对民族团结活动进行创新,对民族理念进行弘扬,这样可以更好加深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常教学中,院校还需要关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动态,并通过民族团结历史故事和现实经历来提高学生民族认知,使学生形成正确民族意识[4]。

2.以爱国主义教育加深精神联系

院校可以通过开展爱国主题教育、政治理论学习、建设爱国主义意识宣传平台等方式来激励大学生承担民族复兴使命,并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深厚爱国情怀。其次,院校还可以长时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不断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校教育理念,逐渐使学生将自身理想和国家命运相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培育当中。

3.以道德法治教育涵养行为习惯

院校需要重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创新思政和法治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行为培养,使学生形成严私德、明大德、懂感恩等良好行为习惯。院校也可以通过宣传“国家宪法日”“反诈宣传教育”等课题来加深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增强普法宣传。当学生形成良好道德法治观念之后,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窄化思维。

(二)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

1.充分发挥出政府引领作用,强化文化宣传引导

想要更好向少数民族学生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需要政府起到一定引领作用,政府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效应,并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理论指导,使其可以顺应时代发展,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其次,政府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宣传优势,对网络环境进行优化,改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文化话语权,建立完善管理法律,对造谣事件进行严肃处理,将主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还需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平台,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将政治思想传递给少数民族大学生,提高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力,增强学生是非明辨能力。

2.院校需要健全“大思政”管理体系

课程思想教育是院校提高学生思想认知的重要场所,所以,院校需要树立新的思政教育观点,并实施学校党委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发挥管理机制的作用。院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少数民族教育和院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并增强少数民族和课程思政之间联系,这样才能有效实现“三全育人”目标。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中,思政课程需要承担起重大教育责任,并在课程中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将民族团结融入到教育中,强化教师对少数民族的扶持责任。

四、总结

综上我们能够得知,院校需要明确“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从实际出发,以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和民族工作大局为使命,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其可以认识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投入到社会发展中。

猜你喜欢
共同体少数民族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