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本忠,王巨龙,许泽军
(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2.芜湖市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提出,要逐步实行“双证书”制度,应把技术等级证书或岗位合格证书作为择优录用和上岗确定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职业分类、职业标准、职业发展需求,制定教育标准或者培训方案,实行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9年《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
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畜牧业迈向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等方向步伐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职业岗位发生了变化,涌现一批新的职业岗位,因此对毕业生在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为畜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保障。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及畜牧业发展需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牧医教研室不断实践和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类专业的前身来源于芜湖农校,有着百年历史,于2000年整合并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成立生物工程系,下设牧医教研室、食品教研室和药品教研室。生物工程系于2021年更名为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牧医教研室开设的传统畜牧兽医类专业主要有畜牧兽医专业、畜牧专业、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等,随着学院的发展,将畜牧兽医类专业调整为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2011年新招专业)、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2016年新招、2022年停招)、宠物医疗技术专业(2022年新招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是国家双高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群成员、省级特色专业;动物防疫与检疫团队是省级专业教学团队。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因该专业不能报考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使学生就业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同时学校对新增专业进行严格控制,如确需新增专业则必须停招一个专业,因此于2022年停招宠物养护与驯导专业,新招宠物医疗技术专业。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在校内拥有动物医院、动物美容中心,与正大集团共建动物保健中心,与安徽应节检验检疫有限公司共建校内检验检疫产业学院,共建教育部“互联网+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团队教师指导学生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国家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多项。
“岗课赛证”中“岗”是工作岗位,“课”是课程体系,“赛”是职业技能大赛,“证”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积极宣传“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的必要性,使得师生能够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第一,要端正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考证的动机,明确参加“赛”“证”的真正意义,深刻领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参赛、考证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以往仅仅只是为了名次而赛、为证考证的片面想法。第二,要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如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学分银行、终身学习等,多方面、多层次了解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增强学生对职业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做到近景目标与远景目标相辅而行。第三,依托入学教育、军训、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活动等多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为“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大国工匠”“终身学习”的职业发展观[1]。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行业领军企业如安徽安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肥正大有限公司、安徽应节检验检疫有限公司、安徽省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课程开发、实习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省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校企合作班、动物保健中心、检疫检验产业学院等,校企合育,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融通,校企育人无缝衔接,学习就业无缝衔接。
畜牧兽医类专业实行专业双带头人制度,邀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校外专业负责人,聘请“政、行、企”资深专家作为产业教授,共同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按照“资源共享、需求互补、要素互融、合作共赢”的原则,将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整合,统筹编制专业实践标准,通过课程实训、岗位实习1和岗位实习2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2]。
通过技能竞赛,既能检验教师指导竞赛的能力和效果,又能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技能水平的高低,通过比赛,促进“三教”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提升畜牧兽医类专业社会认可度,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引导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3]。
畜牧兽医类专业充分发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动物疫病检疫检验”“中国小动物技能大赛宠物美容”“中国小动物技能大赛影像学专赛”“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技能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对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构建“校-省-国家”三级大赛体系。通过研究赛项内容,将技能大赛中的新技术、新技能、新标准、新规范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将实践教学环节与技能大赛训练相融合、实践教学方法与技能大赛训练方法相融合、教学考核标准与技能大赛评价标准相融合,把职业素养贯穿技能大赛训练全过程,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构建“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技能竞赛成果学分置换机制。为激发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与学分替换办法》。在制(修)订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与技能竞赛关系紧密的课程与竞赛成果实施学分转换(见表1)。参赛选手在训练备赛期间与该学期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存在冲突时,经指导老师考核合格后,可以申请竞赛成果学分置换[4]。
表1 技能竞赛学分认定
一是将1+X宠物护理与美容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标准。寻找畜牧兽医类专业宠物美容与护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等课程与教育部1+X宠物护理与美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动物检疫检验员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之间的共同点和衔接处,校企共同修订课程标准,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将新标准、新技术和新规范等内容及时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针对性和适用性[5]。二是将职业技能培训模块融入专业课程结构。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课程改革,精简理论知识教学学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以便职业技能培训与课程实践教学无缝衔接,帮助学生个性化成长和高质量就业[6]。三是实行课证融通。例如将《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与动物检疫检验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行“课证融通”,通过对《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课程进行7周训练,使学生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动物检疫检验员(高级工)标准要求,参加动物检疫检验员(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分理论考核和实训操作考核两部分进行,两部分考核均合格者,即取得动物检疫检验员(高级工)等级证书,与此同时该门课程视为合格,并根据证书成绩进行课程成绩等级划分(优、良、中、及格四等),未取得动物检疫检验员(高级工)证书者,该门课程本学期成绩视为不及格。不及格学生可参加下半年非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学生开设的动物检疫检验员(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动物检疫检验员(高级工)证书者,与此同时这门课程视为补考成绩为及格。如果仍未能取得证书,则根据学校相关教学文件要求,给予一次重修机会,重修学生按照学校相关课程重修的管理规定执行。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1+X宠物护理与美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存在社会认可度不足现象,学生在获得证书后进入社会就业仍需要在社会评价组织报考宠物美容师进行等级考核认定,以取得相关证书,导致学生报考1+X宠物护理与美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积极性不高,或者训练态度不够端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证融通”的深度[7]。
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1+X宠物护理与美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宣传力度,提高证书的影响力;教育部指定的评价组织应对在学校评价的1+X宠物护理与美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中级、高级)和面向社会评价的宠物美容师(C级、B级、A级)证书进行同等置换,如学生获得1+X宠物护理与美容职业技能初级证书,可以对应置换评价组织面向社会进行考核的C级证书,然后直接报考B级证书;如学生获得1+X宠物护理与美容职业技能中级证书,可以对应置换评价组织面向社会进行考核的B级证书,然后直接报考A级证书,以提高学生报考1+X宠物护理与美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积极性和社会认可度。
职业技能竞赛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学生对竞赛的认识不到位,参与竞赛的积极性不足。技能竞赛项目设置存在局限性,涉及的知识内容相对偏于狭窄,出现“为赛而赛”现象。由于选手在比赛前经过长期集中强化训练,导致学生过于疲劳,一旦比赛结束后,选手即会停止训练,释放自我,不能持续进行技能训练,使得学生的岗位能力、职业能力不足,从而使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存在一定困难。
建议:学校应提高对各种行业企业比赛的认可度,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学生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深化校企合作,对参加比赛的学生进行进一步赛后培养,提升学生岗位能力、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优先选择的机会,在工资待遇方面给予优待政策,以解决学生后顾之忧。
职业教育政府职能部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职业教育的主体权责划分不明确,政、行、企、校四方沟通不畅,往往使企业参与力度不够,甚至不愿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受到一定影响。学校对职业技能竞赛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学生与教师缺乏参与竞赛的激情[7]。
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政、行、企、校四方沟通,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班、实践实训基地等,邀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建立综合育人保障机制。学校应创新师生评价机制、职称评审改革及绩效分配机制等,对获奖师生设置奖励制度,以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8],保证“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机制有效实施。
“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机制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显著标志,体现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实践性,对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积极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并取得一定成效。通过“岗课融通”“课证融通”“课赛融通”深化“三教”改革,推动课堂革命,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职业能力[9],以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