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枫
上海黄房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近二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进程化越来越快,城市人口也在急剧的增加,然后城市的土地尤其是核心地段的土地也越来越紧缺,地上空间的开发已然达到了瓶颈,地下空间的开发进入了黄金时期[1],由于地下空间开发的复杂性,在其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需要有严格的保证措施,而PDCA循环是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可以在在大型的城市地下空间项目中去研究其应用,帮助企业的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服务,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PDCA是Plan-Do-Check-Act的简写,是一种品质控制方法,又被叫做循环品质控制方法。PPCA循环的基本原则,是通过不断地规划、实施、检验和行动,实现了持续改善与优化。PPCA循环最初由美国质量控制专家沃尔特·A·肯德尔和艾德华·W·德鲁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础之一。
PDCA循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质量管理水平:PPCA循环是一个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能够支持公司不断地改进和改善商品和服务质量的品质,增强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2]。
降低成本和风险:PDCA循环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推动持续改进:PDCA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可以帮助企业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适应市场变化:PDCA循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和优化产品和服务,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增强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PDCA循环系统是一个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可以帮助公司持续的改进和完善商品和服务项目的品质,增强公司的实力和竞争力,降低成本和风险,推动持续改进和发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3]。
该项目位于位于上海黄浦区的萃丰弄绿地(320-02地段),项目位于上海黄浦区的南外滩地段,由中山南、外马路、外萃丰弄、毛家园路围合而成的绿地,紧靠黄浦江。拟用地面积约8092.5㎡,地上公园绿地及配套用房,地下三层管理用房及停车库。
3.2.1 整体工程位于外滩边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
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南外滩地段,由中山南、外马路、外萃丰弄、毛家园路围合而成的绿地,紧靠黄浦江。
图1 项目位置与周边环境示意图
为了满足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编制施工措施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做到规范了工地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规范和施工作业规范化,将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1)硬件方面:施工现场标准化要求各种施工临时设施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标准进行定置并加工成型,使施工现场保持“标准化”;施工作业规范化要求每道工序使用的机械设备及施工工艺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规范执行,使各道工序作业保持“规范化”。
(2)软件方面:为了确保施工现场标准化和施工作业规范化落到实处,施工管理应做到“常态化”,即将“常”、“态”、“化”落实到整个施工活动中,并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在现场管理中,做到“人人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时时都管理”。
3.2.2 基坑开挖面积大
该项目平整场地高度约为3.80m;基底板厚度为1000mm,基底设有150mm厚垫层,集水井处基底高度落低1.5m,地基的主要施工深度为14.15m。
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将严格地按照标准规范进行建筑施工,用建筑施工监督管理的“软措施”,监控地基移动的“硬指标”,具体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基坑施工分段、分层、分单位进行,基坑分段以设计分段为准,并限制每一施工单位的施工、支撑时间,每段施工完成后立即施工素混凝土垫面和底板。
(2)尽可能保留土堤护壁:在地基的二端要留出土堤护壁,以尽量减少由于施工卸荷所造成的地基变形。
(3)地基施工的设施保证:由于本建筑地基施工分段、分层、分单位进行,所以对设施配备要求较高,拟使用大中型液压挖掘机在地基内开挖、水平驳换,或利用长臂挖掘机,实现垂直搬运。
纵坡稳定性控制基坑采取分层、放坡方式进行的方式,纵坡的高度及留坡时间相对较小,但开挖过程中,仍应加强纵向土坡稳定控制,特别是雨季浇筑时,更会由于排涝不畅、坡脚扰动而引起的纵坡滑动事件。
因此采用了下列预防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分级施工的方法,以避免放坡过长、过高;严格控制放坡比,每级坡比不得超过1:2.5,但纵坡总坡比需超过1:3;
(2)搞好基坑疏干降水,避免纵坡范水位差过大,造成土体滑移;
(3)大雨到来前后每个边坡都应该安装塑胶膜以避免暴雨冲击,并且在坡脚设有大功率抽水泵抽水,以避免坡脚浸水。
在项目计划阶段,编制完整的施工组织计划,以项目的安全、质量、工期、文明施工及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这五项指标为目标,以精干高效的组织机构人员为指挥核心,以统筹兼顾、迅速运转、平行流水交叉作业的手段,完善部门领导职责,全面履行合同,保证工程优良、高效地完成本工程。
在项目的实施阶段,通过认真梳理本工程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做好施工技术方案、技术交底、现场技术测量复核、工序质量验收以及材料试验、检验等五大环节[4-5],具体体现在本项目各施工工艺的关键控制点和环节为:
3.3.1 地下连续墙施工的管理
地下连续墙体为主要的围护结构,在地基的变形控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质量安全,利用PDCA管理循环,在地下连续墙这个关键节点的控制上主要从一下几点出发:
(1)地下连续墙正式施进行试成槽测试。试成槽时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对槽段的垂直程度,沉渣,对槽壁的稳定性,以及沟段偏差等基本施工参数的测试,最后经过试成槽后测试确认了一整套地下连续墙体的基本施工参数后方可,进行后期地下连续墙体的重新施工。
(2)地下连续墙体的浇筑过程按照下图:
图2 地下连续墙施工流程图
在地下连续墙成槽完成后必须进行成槽检测,以保证其垂直度,沉渣厚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下方钢筋笼,在临时场地上设置贮浆坑或泥浆箱,将废浆(水)放入坑内或泥浆箱内集中存放,待澄清后泥水分离成稠泥后,再用封闭罐车将其外运。
为保证钢筋笼吊装安全,吊点位置的确定和吊环、吊具的安全性应经过设计和验算,作为钢筋笼最终吊装环的竖向钢筋,必须同交叉的水平钢材自上而下的每一条交点,都焊接得紧密。针对异型墙体因钢筋位置的原因,出现了局部偏重的问题,在安装吊点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着重计算,以确保异型墙体在吊起后不出现扭曲。
总之,在每一部的关键节点结束时必须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检测检查,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改进并按照改进方案实施。
3.3.2 止水与土体加固施工的管理
针对上海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土体以淤泥质黏土为主的特性,因此为了控制基坑的渗水,改善了基坑被动区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本项目采用了MJS以及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用作土体加固的方法施工工艺,其主要的施工流程如下:
图3 MJS施工流程图
图4 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施工流程图
由于本项目靠近地铁,为降低止水和土体加固成桩对地铁的不利影响,该区域在加固施工前应在地铁保护区范围以外进行非原位测试,通过测试掌握在不同施工参数下对邻近土体的影响,并通过测试优化施工参数,以降低止水和土体加固施工时的挤土影响。依据测试数据,或报告给轨道交通保护部门并获得批准,方可开展下一阶段的试验建设。
止水和土体加固的关键节点在于注浆,针对不同的土层,尤其是软弱土层应控制喷射或者旋喷的水泥量和时间,保证土体的置换效果;所用水泥浆、水灰比要按设计规定不得任意改动。严禁使用受潮或过期的材料水泥。在喷射注浆的过程中,应避免水泥浆沉淀。另外,在喷射注浆料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冒浆的状况,以及时知道土层状况、喷射注浆料的主要作用和喷射参数是否合理。
3.3.3 基坑开挖施工的管理
由于本项目地基施工深度较深,所以限制地基施工的顺序,以及支撑的行程速度都是控制基坑安全的重要因素。
地基施工要严格遵循“时空效应”原则,实行层次、分段施工。土地施工的程序、方式应当与设计工作保持一致,并坚持“开沟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每层施工深度不大于2m。在用水泥支撑的土层施工时,土方必须在十六小时内进行。开挖完毕后要进行施作砼支撑;为了防止堵塞交通和影响环境,施工场地内均设置足够容量的临时堆土场,自卸汽车外运,弃土尽量选择在交通量较小时段进行。
支撑在形成时,挖土至每道围檩、支撑的底标高以上100mm,用人工清除土层至底标以下100mm,夯实平整后放置木模板。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绑扎钢筋,如有预埋件需准确定位预埋件的位置。调直预留在地下墙中的锚接钢筋,支侧模并固定模板,浇筑商品砼(砼强度按照设计要求)并养护至设计要求强度后方可开挖下层土。
根据具体的施工实际,通过PDCA的品质控制手段在工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进行施工,具体的管理核心总结如下:
在建设项目的规划阶段,明确了项目目标与范围,提出了建设规划,并制定了详尽的施工组织计划在工程项目的执行阶段:监控工程项目时间与成本费用,针对项目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进行着重分析和管理。检查阶段:对于关键节点的检查和验收必须如实反映,如实评估质量风险;行动阶段:在发现关键节点异常以及质量风险时应及时改进,推动项目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