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范式下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研究

2024-02-21 05:38郭旻
中国市场 2024年6期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

摘 要:新时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是决定我国制造业面向“互联网+”发展高度的重中之重,更加关乎国家工业产业深化转型的核心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此,全社会各个工业领域都积极加大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方面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同步结合全国范围内的高等学府加强有关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期推动行业和技术的协同发展、融合创新。为此,文章探讨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范式下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工业产业;制造业;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6-0122-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6.031

1 工业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社会价值

1.1 基本内涵

工业互联网,英文翻译为industrial internet,是一种以新时代信息通信技术为耦合剂,促进人类智慧与工业产业和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网络化平台,以此实现全新应用模式和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工业互联网包含高级计算、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传感和网络共享等多方优势,实现工业行业从下游需求提出、到投入生产、到产品生成的关系链构建,让工业行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市场服务体系彻底洗牌重构,同时结合先进技术的融入和全新市场经济产业模式的革新,发挥了拉长产业链和助推新型工业化技术和产品反向市场推广等作用[1]。让生产单位在提质增效的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之间的业务联系与信息共享。让各行各业之间的资讯孤岛和信息壁垒被彻底打破,让工业的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速,加速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1.2 价值和作用

随着相关理念的提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也逐渐从工业单一领域实现了深化内涵和辐射范畴的外延。工业互联网以网络为基础、以平台为中枢、以数据为要素、以安全为保障,在工业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高速转型的同时,也让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实体工业和商业模式实现了深度融合和高效应用,对推动行业的业态发展和产业链分化,为企业的业态改革重新赋能、构建更丰富多元的供应链网络,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业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是新时代实现我国工业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信息化、智慧化时代发展的新兴产物。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与机器设备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全人类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突破。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化转型,例如智慧化的平台在工业设计优化、工艺创新、生产环节提速、个性化服务延伸和数字化管理等多个维度上持续赋能,对工业产业和实体经济的提质增效、开源节流和绿色健康发展都具有启示作用[2]。

例如,在工业互联网络所搭建的平台上,可以将同一客户在不同行业领域的零件、半成品生产订单集成整合,实现各大供应商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技术互通,确保最终成品的合格率,也让整个生产线效率更高;而关注各单位的生产细节,也要结合工艺要求和技术发展水平,结合工业互联网络的发展,在前期設计、材料选择、成品输出和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对行业的摸底,以强大的计算分析和反复确认制定出最佳的智能化决策;另外,随着泛在网络的发展,智能化工业时代已经到来。在供应链概念的影响下,上下游合作单位已经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和高效率的同步互动,全面解决了过去上游单位苦无销路、下游单位求购无门的信息差。定向订单、系统预测和产量预估等智慧化方案的发展,让整个制造业的经营管理内控水平进一步提高,从减少原材料成本浪费和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来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都是造福全人类社会、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重要推手。

在这样的环境下,时代也对工业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难度的挑战,要求全社会层面共同完成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建设,加强对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的细节把控,致力于打造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创新性思维和行业宏观发展事业的复合型优秀人才,以开放包容、虚心好学的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化的职业态度投入工作岗位,助力新时代工业产业的全面发展。

1.3 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行业指引

2020年6月19日,我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主持开展了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发展座谈会,会上以贯彻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为指导,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的会议精神[3]。以此发挥工业互联网对国家安全、民生、工业智造和国家综合实力等多个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工业的产业升级、对冲有可能发生的风险。

另外,本次座谈会正式发布了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牵头整理的《工业互联网人才白皮书(2020)》,书中整体估算了2020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的总就业人数将达到2810.90万人。直到2022年11月6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再次发布了新一年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书中预测2022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的总就业人数将达到2908.7万,产值规模预计可突破4.45万亿元,占国民GDP总体比重的3.64%,覆盖的经济类别也将突破45类。

书中明确了工业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对我国各领域的行业发展和创造革新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极大程度地增强我国工业体系的抗打击性和发展性,促进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可以推动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形成良好的开局局面。新时代的新型工业产业,必将以高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为发展主题,全面构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全新增长引擎,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另外,文章从需求侧和供给侧等多个维度,深度剖析了工业互联网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和就业现状等方面的问题。结合现状细化了解决人才发展和培养的相关对策,为助力行业的发展,从政府部门、各大高校和社会市场层面提供建议和参考。

2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政府部门主导掌舵,助力行业加快建设步伐

近一百年来,全球工业发展迅猛,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全球几个工业大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齐头并进,尚未出现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型企业,也并未形成垄断局势,属于发展阶段的蓝海产业,应当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持续重点发展,不断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4]。

为此,需要整合上下游多方需求,确保在数据生产、传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安全建设,防止可能出现的信息盗取、核心资料外泄等风险。并结合安全方面的需求加强对核心设计和行业的监管,实现以政府为主导、以规范化发展为目标的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

2.2 产业发展存在瓶颈、有待进一步突破

近年来,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在工业研发领域,我国的工业软件市场份额并不算高,核心领域的产业化占比基本维持在10%以内的发展水平,目前依然处于西方国家主导的被动局面。而德国西门子、美国PTC和ANSYS等公司则几乎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研发市场份额,使得我国在工业化软件等市场中始终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位置,限制了中国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于资金困境和技术掣肘两个层面。我国的国产软件市场尚未实现全面商业化,核心主力都是各大高校的科研实验室和少部分自主创业的工业新贵。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主流产业尚未涉猎工业科研领域,其软硬件的应用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这一现象也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为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社会基础所决定的阶段性发展需求。

但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持续发展和我国互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工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必将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业互联网企业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助力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和中国式工业企业管理特色的工业化软件和技术投入工业产业。当然,这也必然和需要强大专业人才结构基础的研发助力,为工业软件的开发和优化,加大人才培养和财政投入,逐渐摆脱对国外软件设计、程序设计等方面的技术依赖。

2.3 業内先驱引领产业生态构建、加速产业链条整合

工业互联网的完整产业链,包括边缘层、网络层、IaaS层、PaaS层以及SaaS层五个部分。其中PaaS层安卓系统,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重点。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拥有近千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软件研发中心,产业存量占比占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存量规模的46.4%,平台总数超过600家,平台业务收入高达100亿元,发展速度迅猛、价值空间巨大[5]。

但在后进队伍中,传统制造行业与信息通信行业的跨界融合依然存在困境,无法发挥出两者的协同效应。虽然各大企业都看到了工业互联网的巨大前景,但受限于缺乏科学、先进的行业理念,使得许多企业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进步不够明显,缺乏宏观布局策略。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应当学习先进企业的经营成功案例,总结规律、沉淀经验,追寻同类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助力自身发展改革,不断扩张商业版图、触达更广泛的业务领域。

3 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必备技能

3.1 双向技能、协同发展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总体上未来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应当来自传统互联网人才的工业化融合转型,或是传统工业化人才的信息化融合转型。最终形成了个人认知结构、专业技能、创新实践和互联网平台应用能力等方面业务能力都均衡发展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但在技能融入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化人才不懂技术,而技能型人才不懂互联网的情况。为此,则需要加强对各大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培养工业和互联网协同教学复合技术型人才。

3.2 全过程参与、基础牢固

新时代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应该具有一定的平台开发、维护和管理能力,在App开发和理念创新等方面,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宏观化发展视野。要求新时代的工业互联网人才熟练掌握大数据建模与分析、服务器运维、Python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数据安全管理以及硬件开发等基础技能。

找到既懂得算法又懂得制造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要求相关人才在兼顾行业知识的前提下,深度下沉一线,全面掌握生产现场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备检测维修及输出数据的分析处理。结合敏锐的工业互联网嗅觉挖掘行业一手资料,将其应用到当下面临的生产和发展困境,在助力行业进步的同时,不断夯实自身的业务基础。

3.3 岗位丰富多元、覆盖整个产业链

新时代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结构完整、岗位分布广泛。将全面贯穿整个产业链的安全体系;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包含工业数据中心、嵌入式软件、智能设备和智能终端在内的设备层和关联工厂、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内部和外部通信的网络层;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工业云平台层;作为企业数字赋能区的生产控制软件和应用软件层;位于产业链下游涵盖行业应用、流程应用和数据应用在内的应用层等六个方向的岗位[6]。

4 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范式下的人才培养策略

为了促进工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需要发挥政府单位的指导作用,将各大高校和企业作为示范性单位,以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工业互联网相关岗位人才标准制定,解决工业互联网人才结构性矛盾。结合行业白皮书中的建议,应当从供给侧、需求侧角度出发,对当前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供需、培养与就业现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查找现存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人才政策制定、高校人才培养、企业人员选拔和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具体如下。

4.1 全社会层面发挥协同作用

现阶段,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尚未健全和总体人才质量不高方面的问题。人才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的引导、高校的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为我国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构建更优的发展环境,通过“一带一路”等面向全球的经济战略合作,加强国内相关领域人才与全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的沟通交流、理念互换,不断拓宽认知边界、加强认知同步,持续缩短我国在互联网软件开发和芯片制造等核心领域与发达国家的距离。通过一系列的竞赛、政府合作项目和企业高技能税收政策补贴,鼓励中大型企业积极开展互联网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整合资源、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

4.2 形成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纵观全球工业发展史,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给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全球政治格局带来天翻地覆的影响。新工业时代,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解决了工业制造业对人力的依赖,可以充分开发人类的智慧,将人力安排在更具宏观性站位和视角的分析管理岗位,以此推动工业化的进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福祉。

而在工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理念中,需要各大高校及全社会重新理解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所需的人才,让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充分融合,打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壁垒,保持与社会层面的信息共享,实现新时代的协同育人。集结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知名高校与领军企业等多方力量,通过分析和预测行业发展趋势,积累行业发展经验,制定工业互联网技能型人才需要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编写学科导论和培训教材,为行业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制定行业规则。

4.3 重构协作型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要在顶层设计上加强工业互联网专业建设,设立更多存在明显行业人才缺口的专业,并在此基础上定义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当代高校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目标,补全教学配套,运用科学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提升的知识体系、实操能力和思政理念传递给学生。确保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岗位操作以及交互能力水平达到岗位要求,通过日常的思政宣讲和行为指引,为学生形成集体意识、互助意识,以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职业素养认知行业对人才素质的全新需求,为学生们争取到更具发展前景的就业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不断提高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动员企业和社会层面的教育资源,联合工信部和教育部门等监管机构的见证,组建工业互联网人才的联合培养团队[7]。构建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的健康发展环境,实现新时代工业互联网人才的定向化培养。发挥我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体系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为行业贡献更多的实战型高水准人才。

4.4 构建科学的评价反馈体系

要结合行业的发展、院校的教学反思和企业的教学反馈,面向高校师资团队的教研工作、教学和科研成果针对教师个人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同时,面向高校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训表现、考试成绩、项目表现、论文成绩、思政觉悟以及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的表现综合学生操行得分,让学生提高自律性和教学参与感,不断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实训操作和创新能力,从爱专业、能毕业、好就业、助产业的方向制定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成为助力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结合学生们的成长档案和评价得分,不断调整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此保证评价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创新的评价反馈体系提高对师生双方的考核方法,加强教学反思和改革创新,循环式地反思和提升,让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助沟通,协调配合,结合行业标准和学生的个人能力,助力每一位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4.5 为新时代高校生打造创新环境

加强高校师生与外部的交流合作,定期邀请享誉国内外工业互联网产业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交流讲座,向全校师生同步行业最先进的资讯和发展要素,帮助在校师生以发展视角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

此外,还要积极组建校级科研大赛,带领学生们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和国际上的工业互联网领域竞赛,结合竞赛要求考核师生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丰富其实战经验[8]。并结合最终成绩向参赛团队提供数额可观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鼓励愿意深耕行业、有创意有想法的学生专注创新发展,为其解决经济压力,使其可以专心钻研喜欢的项目和课题。

5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快速发展,对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各大高校和企业应当把握行业蓝海期,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领下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让当代高校的专业方向更加丰富,全面覆盖市场的人力需求。让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更高,满足岗位需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人才体系的构建助力行业的发展,让我國站在工业互联网的时代风口上,不断推动国民经济体系的优化改革,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推动全人类社会工业体系的健康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璐,淮妮,边瑞,等.“互联网+”新业态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J].汽车实用技术,2023,48(5):4.

[2]侯晓静.高职智能互联网络技术专业对接工业互联网专业群建设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1):4.

[3]杨征,黄永生.“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的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3(5):3.

[4]杜雪飞.基于技能竞赛的工业互联网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9):5.

[5]刘洋.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工程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模式创新——评《化工设计实训指导书》[J].化学工程,2022,50(6):1.

[6]秦丹凤, 马一丁.浙江省工业互联网发展对省内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2(11):3.

[7]龚安顺.基于“新型工场化学习体系”的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1(8):3.

[8]高锡荣,杨建,张嗣成.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商业模式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4):15.

[作者简介]郭旻,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工业互联网。

猜你喜欢
工业互联网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