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云服务平台构建

2024-02-21 02:08王冰李莎李国民杜卉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王冰 李莎 李国民 杜卉

作者简介:王冰,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李莎,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李国民,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杜卉,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多维服务体系及影响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L21BRK004。

摘要:数字科技时代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与互联网紧密融合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式。本研究立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实际状况,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集多主体全员育人、多向度全过程育人和跨时空全方位育人于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为政府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政策、制定科学可操作且行之有效的对策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

一、研究背景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外地务工,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与临时监护人生活在一起的儿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流动人口增多,城乡经济、文化水平差异加大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作为教育资源和心理资源相对薄弱的特殊群体,在父母长期缺位的情况下,其身心成长与发展极易遭受风险性因素的侵袭,并呈现出一系列的消极特征。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游戏成瘾、学业不良、霸凌行为等身心健康问题逐年增多,甚至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犯罪行为。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监护,而照料者又难以认识到给儿童提供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以及对儿童进行成长关注和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其照护仅停留在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层面,导致农村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绪发展相对迟缓。

2019年5月,民政部、教育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聚焦特殊群体,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已经从国家政策层面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体系,积极关注和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需要。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提出了“十大育人”长效机制,其中包括“心理育人”,即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基于“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步入联动运行帮扶模式,各部门及学校尝试协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多维服务体系。

本研究旨在以实证调研探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切实考量建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多维服务体系的诉求,以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农村情境相适配,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以“数字化+云平台”为有效载体,打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课题组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东北某地区6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施测。回收有效问卷2021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生1015人(50.2%),女生1006人(49.8%);四年级学生703人(34.8%),五年级学生686人(33.9%),六年级学生632人(31.3%);留守儿童515人(25.5%),非留守儿童1506人(74.5%)。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向学生发放《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该量表包含8个维度、三等级评分,具有较好的信度及效度。采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及各因子描述分析

针对515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学习障碍问题的程度最严重,特种障碍问题的程度最轻,具体见图1所示。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习问题最为明显,表现为:学习适应不良,学习困难,不能顺利阅读和分辨信息,计算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或集中时间短暂,思维迟缓;学业困难较大,学习兴趣低下;作业质量较差,成绩不理想,易产生厌学和拒学行为。

第二,性格变化较为突出,表现为:敏感,自我意识强烈,心理承受力低,更为叛逆;容易失落,幻想落空,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挫败感;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以自我为中心。

第三,行为表现值得关注,表现为:强迫倾向,强迫行为,强迫意念,内心痛苦;多动,注意力涣散,动作多,做作业不专心;撒谎,难以承认错误,找借口推脱责任;任性,耍脾气,顶撞老师,不接受批评;自我约束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任务,自我监督力和自我控制力薄弱。

第四,情绪问题有所显现,表现为:担忧,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恐慌、害怕、逃避;闷闷不乐,活动减少,情感较为冷漠。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性比较分析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

针对515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性别差异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具体分析,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学习障碍、品德缺陷和行为障碍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见下页表1所示。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结果显示,总体上来看,年级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本课题组进一步采用LSD事后检验分析發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在四年级和六年级之间表现较为明显。针对不同年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具体分析,结果显示,学习障碍问题在三个年级中均表现最为明显,并且随着年级升高,学习障碍问题越严重。本课题组进一步采用Tamhane事后检验发现,学习障碍问题在五年级和六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社会适应障碍与品德缺陷在三个年级中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年级越高,问题越严重。本课题组进一步采用Tamhane事后检验发现,社会适应障碍与品德缺陷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四年级和六年级。具体见表2所示。

(三)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性比较分析

从总体结果上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且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这与以往他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具体分析心理健康状况的各个子维度,除性格缺陷和不良习惯两个因子外,在其余因子上,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呈现显著性差异,其中学习障碍表现最为明显。具体见下页表3所示。

(四)年级差异与是否留守对心理健康状况的交互影响分析

针对不同年级与是否留守共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年级与是否留守对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共同方差分析表明,留守与否具有显著的主效应,二者交互效应显著。本课题组进一步采用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留守儿童中,年级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显著,而在非留守儿童中,年级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不显著。

四、研究对策与建议

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大幅度提升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构与落实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依托信息化数据资源,打造集多主体全员育人、多向度全过程育人和跨时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于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使留守儿童跨越时空的精准关爱服务变为现实,助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事业的常态化和长效化发展。

(一)构建多主体全员育人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

1.心理健康教育智能服务平台

农村留守儿童多居于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薄弱、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当地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处于“零起点”的真空状态。而心理健康教育智能服务平台将适时推送与农村情境相适配的通识性心理健康科普知識,层层递进,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掌握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2.心理健康多主体操作服务平台

为尽可能使云服务平台操作简便、服务便捷,惠及更多儿童和家庭,有关部门可以在学校、村镇等区域范围内设置“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多媒体等硬件资源,或借助部分学校已经配备的互联网设备和线上操作系统,在固定时间段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如心理放松训练服务、团体心理辅导服务等。有关部门也可将云服务平台安装在照料者的智能手机上,便于农村留守儿童照料者获取平台心理健康资源。

3.心理健康全员定位监控服务平台

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以农村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学校德育校长、心理健康教师作为平台管理者,拥有定位监控农村留守儿童在平台上的资源点击量、学习时长、问题留言等权限,有利于及早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有效干预,营造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共同参与、网络互动的帮扶闭环系统。同时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数据库,推行“数字化+云平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以智能化手段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

(二)构建多向度全过程育人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

1.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生态服务平台

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照料者不仅要提高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和村镇,还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创设良好家庭氛围,重塑家庭生态系统。

2.心理健康科学测评服务平台

学校要采用人格测评、症状测评等专业化测评工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状态、家庭情况、社会支持力度、性格倾向等因素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及变化规律,全面开展心理普查与建档,适时开展心理辅导,加大对心智脆弱、性格极端的特殊儿童的关注力度,使心理育人课程化、内容丰富化。

3.心理健康网格管理服务平台

村镇政府可邀请医疗部门、教育部门或者社会专业化团体进行公益义诊、专业培训和心理健康服务,配备专业人员从事村镇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与特点,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数据库、问题追踪与随访机制,以村镇和学校为连接点,充分发挥村镇的沟通与协调功能,启动校内外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危机预警网格化管理。

(三)构建跨时空全方位育人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

1.心理健康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有关部门可充分利用线上授课云服务平台,开展乡村教师与城市名校名优教师、骨干教师“面对面”活动,使优质资源无阻隔传递,实现城乡跨时空优质资源全流动,保障城乡学校同步同质同频享受优质心理健康课程教育资源,构建集教师教学、教研、培训于一体的网络互动平台。平台可推送心理健康小趣谈、小故事、小案例、小训练,使留守儿童及照料者、教师等掌握心理健康自我援助技巧,拓宽知识健康知识视野,让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入脑入心,并自觉渗透于精神意识理念和个体行为方式之中,不断消除心理困惑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心理和谐发展。

2.心理健康亲子互动服务平台

为打破时空界限,使亲子交流互动无阻,有关部门可将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传统优势与新媒体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以计算机、大数据、虚拟现实、新媒体和移动智能为依托,开展远程互动服务。利用网络资源,采用“隔空对话”“空间传情”“亲情活动室”“心育剧场”等云服务方式,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建立家庭情感链接,提升家庭对孩子的保护、支持和期待,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和心理支持水平。

3.心理健康家长援助服务平台

开通家长热线服务,助力其解决育儿困惑。充分利用网络的超时空性,通过云服务平台开展家长培训和热线服务,有效介入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指导亲子沟通。提供有效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云服务咨询与指导,使家长掌握心理辅导技巧,改善亲子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面临的生活、工作节奏加快,行业竞争加剧,生活、工作压力过载而导致心理行为失衡,突发事件发生,情绪情感障碍,职业枯竭与倦怠,婚姻家庭冲突及经济负担加重,个人成长与发展目标受挫等问题,可通过热线服务,为其提供灵活性、便捷性和有针对性的团体或个体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戴斌荣,陆芳,付淑英.立足健康中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22(3).

[2]傅王倩,刘霏屿.我国留守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来自系统综述的证据[J].少年儿童研究,2022(9).

[3]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R].北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2021.

[4]龚建良.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及试用[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