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廷昌
[摘 要] 当代青年“躺平”是近年来社会心态变化的新现象,深刻反映着青年群体在工作生活中对较大的竞争压力所采取的一种规避性的内在调节机制和外在克服方式。“躺平”现象在青年群体中的存在,主要根源于高昂的消费方式、劳动正义的缺失、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拜金主义思潮的浸染。按照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躺平”现象出现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即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语境下的异化劳动是“躺平”现象的根本原因。在当今社会,由于资本的纵深延拓,劳动的异化仍然存在,其导致的工作场域竞争压力巨大成为当代青年逃避劳动、选择“躺平”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在哲学审省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当代青年“躺平”现象背后的本质认识与把握以及对此现象的有效消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视野。
[关键词]当代青年;“躺平”现象;异化劳动理论;社会“内卷”
[中图分类号]D412;D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24)01-0001-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征程上,如何更好地发挥青年的主力军与先锋队作用,组织与引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1]。当代少数青年的“躺平”现象是新时代社会矛盾变化与社会全面转型衍生出来的缺乏理想信念、规避艰苦奋斗、选择“得过且过”的生活模式。当然,“躺平”生活模式形成的动因复杂多样,既有个人层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层面的原因。因此,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透视当代青年“躺平”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而寻找化解“躺平”现象的途径与策略,引导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2]71,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商品的奴役与当代青年的“躺平”
在异化劳动语境下,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不归工人所有,而是表现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力量与工人相抗衡,即工人被劳动产品(商品)所奴役。商品的庞大堆积必然导致异化消费,而异化消费的内在矛盾又是当代青年“躺平”的重要动因。
(一)劳动产品对人的支配
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除了劳动过程的异化,劳动的结果即劳动产品也兼备异己的属性,表现为“物的异化”,这就造成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3]157。这样的后果就是,工人生产的产品越是丰硕,他就越贫穷,“而且越受自己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3]157。按照人的类本质,劳动就是人的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人借助于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对外部世界进行改造,把自己的劳动现实化、对象化为劳动产品。既然人的类本质的现实化、对象化是劳动产品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劳动产品是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志和蓝图从而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把劳动对象进行加工与形塑,使之成为符合自己意志和蓝图的劳动产品,那么这些劳动产品就理应归属于劳动者。但是,这些劳动产品不仅不属于劳动者,反而成为一种在他之外的东西,“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3]157,如劳动者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生产了宫殿、生产了智慧,却为自己生产了贫困、棚舍以及愚钝和痴呆。这种现象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语境下生成的。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境况下,劳动资料归资本家占有,因此生产什么劳动产品以及生产多少劳动产品完全取决于资本家的意愿与安排,劳动者只是资本家雇佣的工人,他们作为资本家追逐巨额利润的工具而存在。正是基于这样的资本机制,劳动与劳动产品之间存在着的直接关系在本质上就表现为“工人对他的生产的对象的关系”[3]159,因此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是在资本家管控与支配下的劳动,这样劳动产品也因之而必然归于资本家。
(二)异化消费与当代青年的“躺平”
按照异化劳动理论的观点,人与商品的异化,必然导致消费的异化。马克思提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4],而商品只有实现“惊险的跳跃”方可使自身转化为资本,从而增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为了实现“惊险的跳跃”,资本家必须千方百计制造需求。但资本家制造的需求是虚假的需求,这种虚假需求是人们以一种非自主性选择的消费来实现自己的满足感,因此这种消费在本质上是一种异化消费,是“那些特殊的社会利益集团为了压制个人而加之于个人之上的需要”[5]。Andre也指出,资本家崇尚的经济理性主张“消费越多越好”的原则,其把“利润的尺度”作为判定工作成效的客观标准,在此标准下,“成功不再是个人评价和‘生活品质的问题,而是主要看所挣的钱和所积累的财富的多少”[6]。为达此目标,消费主义便制造出一套消费符号,把人裹挟在消费社会的布展与管控之中,使之成为消费主义编码的对象,如它“在广告和媒体的宣传下将意义的世界转变为商品奴役下的符号世界”[7]。但广告媒体的宣传与商品的价格常常又存在矛盾,那就是一边极力宣传“消费越多越好”,一边又抬高商品价格。当青年消费群体处于“无法购买超出购买能力的消费品而又要面对广告媒体疯狂宣传”[8]的时候,“躺平”现象便逐步凸显出来,即“低欲望”青年群体的出现。当高昂的消费不足以匹配甚至远高于青年群体的工作收入时,就会在青年群体之中引发“马太效应”“利益分层化”以及“资本代际传递”,从而加剧青年群体的心态失衡,并因之而失去上进心,陷入低欲望状态。也就是说,高昂的消费成本当代青年“躺平”现象的马克思異化劳动理论透视
使青年群体面临购房、婚恋和生育等难以化解的生存问题,于是高消费生活与他们有限的工作收入发生矛盾,从而导致部分青年陷入意志消沉和理想迷茫的泥淖。当前中国的“三和青年”、韩国的“三拋一代”以及日本的“佛系青年”都是这种“低欲望”状态的集中表现,这些青年群体放弃高消费追求,转向独善其身的“低欲望”生活方式,也就是在总体上仅保持着基本的生活需求。
(三)规避异化消费的理念与方略
异化消费源于异化劳动,在异化劳动的语境下,资本家通过工人的劳动生产出“庞大的商品堆积”,为把商品销售出去即完成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虚假需求、异化消费便成为商品“惊险的跳跃”的主要手段。面对异化消费的冲击,青年消费群体一方面难以承受溢出个人承受界限的超高消费品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又深受广告媒体宣传“消费越多越好”的消费诱惑,这种双重矛盾的纠缠,使得青年只能通过降低欲望的方式对这种矛盾进行自我化解,而“低欲望”本身就是青年“躺平”现象的具体表征,是对现代社会高消费的主动否定与抵制。在消费领域,青年群体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他们在消费品市场中承担着强劲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在电子产品、网络购物和餐饮服务等领域,这种强劲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引导青年群体树立与践行科学的消费观从而消解其在消费领域内的“躺平”现象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思想理念方面,应当引导青年树立合理消费的理念,也就是引导其适度消费,按照自己的消费能力定位消费水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严格管制“消费越多越好”的冲动消费与盲目消费,不断构建理性的消费理念,从而在规避异化消费的过程中拉动社会消费。在举措方略方面,政府应当加强官方媒体与社会媒体的监管力度,运用法治思维积极引导各类媒体良性运行,向广大青年传播科学的消费观。同时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营造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环境,实现对青年群体的精准供给与合理供给,以此提升青年群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劳动正义的缺失与当代青年的“躺平”
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表明本该属于工人的劳动活动却为另一个有别于工人的存在物所占有,因而工人的劳动活动是一种在他人监控下的被迫活动。这种被迫的活动是劳动正义缺失的活动,于是劳动正义的缺失便成为当代青年“躺平”的重要原因。
(一)异化劳动导致劳动正义的缺失
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活动本来是人的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但在资本主义语境下,劳动却变成了异化劳动,它不再属于工人的劳动,也就是“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3]159。这种异化劳动,由于其对人的类本质的拒斥与宰制,使得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并非肯定自我,并非获得幸福,也并非自由地运用自己的體力与智力,恰恰相反,而是在否定自己,感到不幸,“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3]159。于是,对于工人而言,这种劳动并非出于自己的自由意愿,而是被迫的强制性劳动,即是说,它对工人的肉体及精神实现双重压迫,体现出一种强烈对抗性的异己力量,一旦肉体及精神的压迫条件得以消解,“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3]159。人们之所以极力逃避劳动或者说恐惧异化劳动,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这种劳动本身缺乏正义,即它严重违背了劳动的本质,把劳动作为人的“第一需要”的内容予以抽空,使它成为人的对立面从而折磨与摧残人自身的工具。在资本主义场域中,劳动正义的缺失表征为工人按照资本的逻辑展开劳动。资本的唯一目标就是攫取巨额利润,诚如马克思所言,“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创造剩余价值”[9]269。在资本的支配下,工人的劳动是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因而这种劳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异化的“单纯的抽象活动”[10],即在这种劳动中没有任何获得感与幸福感。在此劳动过程中,劳动的主体是机器而非工人,工人仅仅作为机器的“零件”而存在,因而工人的劳动是片面、枯燥和单一的,是一种缺失正义的异化劳动。
(二)劳动正义缺失是当代青年“躺平”的现实因素
劳动正义的缺失在社会上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把工人训练成片面、枯燥和单一的“原子个人”,也就是“把工人贬低为机器的附属品”[11],使之变为资本增殖的工具。作为人的类本质的劳动活动,本来应当是人深感自豪的类本质力量的表现,也就是通过劳动活动具体展现“美的规律”,在劳动活动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与智力从而不断跃升获得感与幸福感。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阐明了劳动的正义性问题,也就是说,即使落实与贯彻私有制,那也唯有劳动者私有制才是合劳动正义的私有制。这就深刻表明,劳动正义的恢复应当以“劳动者”私有制置换“资本主义”私有制,以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12]。马克思关于劳动正义性的阐释,主要在于强调作为劳动者谋生基本方式的劳动,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式。根据马克思的劳动正义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劳动,在青年群体那里就是一种发展自身能力与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与方式,但当劳动内含的有用性(价值与意义)不能充分实现出来的时候,人的能力与价值就会受到压抑从而也不能实现出来,这样,青年的“躺平”现象就会出现。对于一些青年群体而言,既然通过劳动不能实现自己的能力与价值,那就规避劳动,即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劳动。这与其上一代人对待劳动的态度有所不同,上一代人纯粹以劳动为依托,不辛勤劳动就必然难以生存,而当代部分青年人由于立足他们上一代人奋斗的基础(资金或其他财富),加之现代社会经济救济体系的普遍化和完备性,因此他们只要不在消费领域进行攀比或挥霍,践行“满足不了欲望就降低欲望”的生活准则,其所得的劳动收入即便不高,甚至不需要工作,也能够较为舒适地生存与发展。因此,与其上一代人的劳动相比,正因为有了这些“优势”,一些青年人便由于劳动正义的缺失而可能选择“躺平”。由此可见,唯有恢复劳动正义,使劳动成为意义释放与价值实现的活动,进而消解当代青年“躺平”的现实基础,才能调动青年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劳动正义的拱卫路径
异化劳动的正义缺失是引发社会“躺平”现象凸显的现实基础,也就是说,在异化劳动的强迫性与压制性境遇下,工人的劳动是不自由的,劳动的工人没有任何获得感与幸福感,因而极力规避异化劳动并主动选择一种“少干活、少消费的‘躺平生活方式”[13]98。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青年的“躺平”现象可以说是抵制劳动正义缺失的一种被动选择。因此,对劳动正义的全面拱卫便成为消除当代青年“躺平”现象的关键路径。按照异化劳动理论的阐释,劳动正义的缺失在于工人的劳动是作为资本增殖与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而存在,这种劳动是单向度的劳动而非让工人感到自豪和体验幸福的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要积极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是让劳动群体占有社会生产资料,使人跳出异化劳动的压制从而“向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3]186。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立足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正义的拱卫应当一方面强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确保青年群体通过诚实劳动和艰苦奋斗获得与其劳动量相匹配的劳动报酬,不断增强他们的劳动获得感与幸福感。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和规范资本,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尽量避免因资本的无序扩张导致的资本主义语境下的异化劳动现象。强化这两方面的工作,其意义在于摒弃“不健康、不道德、不和谐”的劳动,摒弃以牺牲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代价的劳动,以此拱卫劳动正义从而消除当代青年的“躺平”现象。
三、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对象世界的“压迫”与当代青年的“躺平”
当代青年的“躺平”与外部世界的挤压与冲击因素密切相关。外部世界的挤压与冲击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中体现为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也就是说,人所创造出来的对象性世界是一个与劳动者异己、敌对的世界,是丧失人的类本质的世界。
(一)人的类本质及其创造的异化对象世界
所谓人的类本质,就是人作为一个种的整体、一个种的类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实践活动中创造出对象世界。人的这种实践活动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动物的生命活动与它自身之间可以画上等号,也就是说,“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3]162。人则不同,人的生命活动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活动,即是说,人能够有预设地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3]162。正是这种类特性的嵌入才使人成为类存在物,从而使得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视为自己的对象。由于人的劳动活动体现为一种对象性活动,因此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创造属人世界的过程。人的对象性活动创造出来的属人世界或对象性世界,本来应当是以人的意愿及向人而生的方式存在,但异化劳动的反作用促使这一对象性世界具有异己与敌对的“压迫”性,表征为它把人的生产对象强迫地据为己有,也就是“从人那里夺去了他的类生活,即他的现实的类对象性”[3]163。这样的后果就是,人失去了较之于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即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从而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或者说“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3]16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的类本质表明人是类存在物,因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必须在群体中才成为可能,异化劳动却把每个人变成“原子式”个人,使个人不断与集体背道而驰,把每个人都捆绑在异化劳动宰制的对象世界之中,从而使“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3]160。
(二)对象世界的“压迫”感是青年“躺平”的重要动因
对象世界表现出的“压迫感”是当代青年“躺平”的重要动因。在青年奋力向前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现实社会“压迫”力量的持续覆盖,青年群体中的劣势者便产生“逃避心理”,并主动离弃或撤出竞争“圈子”,表征出“对现实社会的低欲望状态,进而陷入‘躺平状态”[14]。现实社会的“压迫”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由代际的不平等而引起的“压迫”感。社会存在着普通阶层与精英阶层的划分,精英阶层拥有的社会资源与机会远在普通阶层之上,其通过代际获得的丰硕财产与社会资本能够使他们在各类职业流动中稳据“金字塔”顶端。这就内在地加持了普通阶层的“压迫”感,促使普通阶层难以望其项背而主动放弃竞争并最终选择“躺平”。二是由收入差异带来的“压迫”感。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单纯“按劳分配”的传统模式,即在原初单纯“按劳分配”的基础上也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这就使得拥有生产资料与资本的阶层通过投资获利的方式攫取巨额利润,而缺乏生产资料与资本的阶层即使通过努力工作也难以达到获得巨额利润的目标,于是选择“躺平”。三是由教育资源与机会不平等而引发的“压迫”感。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教育领域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尤其是区域、城乡和校际之间的巨大发展差距,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与机会的不平等,城市青年学生凭借巨大的信息化和互联网优势获得极为充分的教育资源与机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乡镇青年学生被动或主动地选择“躺平”。
(三)对象世界“压迫”力量消解的策略省思
异化劳动使人创造出来的对象世界具有异己并与人对抗的特征,因此其在现实社会中表现出对人的强力“压迫”感,青年“躺平”现象的凸显既是这种“压迫”境遇下的结果,也是抵制这种“压迫”的一种方式。如前所述,对象世界或现实社会的“压迫”力量主要表征为代际的不平等、收入差异带来的贫富差距以及教育领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因此,对现实社会“压迫”力量的消解也应主要着眼于这三个方面。首先,纠正代际不平等现象。通过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创设公平正义的竞争平台,并出台相关政策促使社会资源与机会向缺乏代际资源与机会的青年群体倾斜,打破精英阶层在各类职业与职位上的固化藩篱甚至“垄断”地位,克服社会阶层上升壁垒,确保全体阶层青年都可以通过努力奋斗而实现阶层上升。其次,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也要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既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也遵循“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强调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取缔非法收入,反对不劳而获。同时,在分配中应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15],以此营造公平正义的分配环境,激发中低收入青年群体的奋斗热情。最后,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6],因此需要制定并审视教育领域的体制机制与政策规定,强化和完善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教育公平保障体系,让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能通过公平的教育而拥有成就精彩人生的机会。
四、人与人相异化:社会“内卷”与当代青年的“躺平”
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以及类本质相异化,必然导致人与人相异化。在资本的掌控与支配下,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表征为对“利润”的惨烈争夺,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以金钱来衡量。在当代社会,资本的存在把社会“内卷”推向新的高度,这也是引发青年“躺平”的关键动因。
(一)人与人相异化的实质
在马克思看来,当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以及类本质相异化时,就必然意味着他人对本来属于工人拥有的东西的占有,因此必然导致工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即人与人相对立。也就是说,在异化劳动语境中,“每个人都按照他自己作为工人所具有的那种尺度和关系来观察他人”[3]164。工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以及劳动活动本身,对于工人来说是异己的,它作为一种异己与压迫的力量同工人相对抗。但与工人相对抗的力量显然不是劳动产品或劳动活动本身,那么这种异己力量借以发挥的存在物到底是什么呢?马克思指出,这个有别于工人且与工人相对立的存在物既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能是人自身,因为只有人才能成为“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3]164-165。这就深刻表明,人的对象性、现实性的关系是通过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倘若人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异己的、敌对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的发生就在于有另外一个异己的、敌对的人对这一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的占有。人与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体现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资本家借助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优势把工人变成“劳动力商品”,工人所创造的财富全部被资本家占有,这样的后果就是工人在劳动中消耗的力量越多,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工人越贫穷资本家就越富有,这就必然导致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此外,基于利润的无限追逐与惨烈竞争,资本家团体内部也表征出异化现象,那就是大资本吞并小资本,使那些缺乏竞争力的资本家全部沦为无产阶级,这潜在地为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从而增强与资产阶级的对抗力量埋下伏笔。
(二)社会“内卷”作为当代青年“躺平”的现实因素
马克思关于人与人相异化的总体阐释,深刻揭示了异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利润挂帅”原则与“金钱至上”理念,也就是说,人自身的一切关系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金钱主宰一切。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被资本切割与分化,资本家用资本、权力等利益关系替代人与人的关系,使人失去独立、失去温情,成为毫无人性的单向度的“原子式”个人。“利润挂帅”原则与“金钱至上”理念在社会的蔓延与扩张,必然在价值观上对当代工人群体产生深刻影响,即是说,这种原则与理念把人的本质商品化,使之把金钱确定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与价值追求。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社会的“内卷”现象。在资本的宰制与管控下,劳动者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都以“赚钱”为第一目标,并且资本为劳动者划定界限,使之只能在其划定范围内进行竞争或合作,这样的竞争与合作只能导致一种结果,那就是激烈的“内卷”。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人们便在薪水更高、职位更好的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那些具有财产或关系优势的群体便由于拥有相当庞大的社会资源与机会而占据巨大优势,他们凭借优质的教育、富足的财产以及良好的人脉在与普通阶层展开竞争时游刃有余,强势稳居各类工作与职位的“金字塔”。而普通阶层在久劳而无获的情况下主动退出高薪职位的“内卷”圈子,逃避惨烈的竞争现实,并选择低欲望的“躺平”生活状态。
(三)社会“内卷”问题的当代审视
社会“内卷”现象是人与人相异化的必然结果,其是导致当代青年“躺平”的重要因素。因此,立足当代化解社会“内卷”问题是消除青年“躺平”现象的关键维度。按照马克思人与人相异化的理论观点,社会“内卷”引发的关键因素是资本主义的“利润挂帅”原则与“金钱至上”理念,于是摒除资本主义的这种价值观便成为消解社会“内卷”的核心聚焦点。首先,厚植青年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超越物质、超越金钱的,它是青年的精神之钙,假如理想信念薄弱或不坚定,就会因“缺钙”而患“软骨病”。一旦得了“软骨病”,就会顷刻之间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垮,陷入拜金主义的泥淖。因此,应当积极引导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也就是需要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新时代青年的基本特征,培养青年形成“四个自信”,从而“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17]。其次,助力青年的职业发展。社会“内卷”使普通阶层的青年群体在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伤感、无助与焦虑情绪。因此,需要搭建各种平台联系与凝聚广大青年,帮助广大青年化解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发挥组织优势,调动社会资源”[18]以助力青年解决教育和住房等问题,从而减轻青年的伤感、无助与焦虑情绪。最后,疏通青年群体表达意见与建议的渠道。青年群体由于社会“内卷”的挤压与冲击,持存着诸多的负面情绪,倘若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就极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因此,需要时刻关注“躺平”青年的所急所需所盼,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切实保障青年在社会中自我表达的权利,以此更好地纾解青年的生活焦虑与工作压力。
五、结语
立足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可以发现,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语境下,工人的劳动属于异化劳动,表征在四个维度: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与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与人相异化。在异化劳动的场域中,工人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与控制着工人,他们所进行的劳动活动是被迫的活动,他们与自己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对立,他们的一切关系都以金钱作为衡量标准。这种异己的、敌对的、强有力的外在于工人的存在物,把人的属性变成动物的属性,把动物的属性变成人的属性,也就是使人在仅仅启动自己的动物机能(如吃、喝、生殖等)之际,“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動,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3]160。在当今社会,由于资本的纵深延拓,劳动的异化作用仍然存在,其塑造的场域竞争压力巨大,在此场域下,历经艰苦奋斗之后仍未取得理想成绩的青年劳动者便深感劳动是一种与自己对立的苦役,是一种完全异己的活动,于是不再斗志昂扬、渴求成功,而是选择低需求与随遇而安的“躺平”姿态。当代青年的“躺平”现象,折射出来的是封闭、消沉、焦虑以及缺失理想信念的颓废生活姿态,长期以往地持续下去会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运用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透析当代青年“躺平”现象背后的本质,进而寻找化解“躺平”现象的途径与策略,使作为社会生产力主体的青年重回奋斗征程而“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劳动之歌”[19],仍然是当前面临且必然予以解决的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
[5]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6.
[6]Andre G.Critique of Economic Reason [M].London and New York:Verso Books,1989:113.
[7]Henri L.Every 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 [M].New York:Harper & Row,1971:91.
[8]相雅芳.祛魅与重构:“躺平文化”的社会根源及文化反思[J].新疆社会科学,2021(5):146-152+164.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ZK)]
[10][ZK(#]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9.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13]贺汉魂,陈东利.从马克思劳动正义论看当代青年“躺平”现象[J].青年学报,2022(3):95-104.
[14]卜建华,吕慧子.“躺平”群体产生的现实因素及破解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0):29-32.
[1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2.
[16]本書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47.
[17]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1).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5.
[19]陶志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的新概括与新阐释[J].山东工会论坛,2022(6):1-16.
The Phenomenon of Contemporary Youth“Lying Fl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s Alienated Labor Theory
Abstract:The phenomenon of contemporary youth“lying flat”is a new sample of the change of young peoples social mentality in recent years,which profoundly reflects the avoidance of internal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external overcoming method adopted by young people in the face of huge competitive pressure. The existence of“lying flat” among young people is mainly rooted in high consumption patterns,lack of labor justice,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and the imbuing of money worship. In Marxs view,the reason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phenomenon of“lying flat” is ultimately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alienated labor,that is,alienated labor in the context of capitalism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the phenomenon of“lying flat”. In todays society,due to the global expansion of capital,the alienation effect of labor still exists,and it shapes the work area into a place with huge competitive pressure,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 to escape labor and choose to“lying flat”. Therefore,in terms of philosophical analysis,Marxs alienated labor theory provides a scientific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essence behind the phenomenon of contemporary youth “lying flat” and for the effective dissolution of this phenomenon.
Key words:contemporary youth;“lying flat”phenomenon; alienated labor theory; social“inner in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