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二七”纪念与支前立功运动

2024-02-20 05:49刘莉
山东工会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解放战争纪念

[摘 要]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二七”纪念对工人阶级进行了发展工业生产、支援前线的战争动员。各边区和解放区工会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通过多种方式从物质和精神上双重激励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使工人阶级树立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思想觉悟。在这场职工运动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一些领导干部犯了错误,但中共对此及时进行了总结和纠正,保障了支前立功运动的顺利进行。这场以“二七”纪念发起的职工运动,不仅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支持,而且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管理经验。

[关键词]解放战争;“二七”纪念;支前立功运动

[中图分类号]E29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24)01-0066-09

自“二七”大罢工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的“二七”纪念活动每年如期举行。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利用“二七”纪念表达自身政治主张,发挥社会动员作用,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①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续利用“二七”纪念进行社会动员,其方式和策略更趋成熟。中共通过“二七”纪念,唤醒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了工人群众的生产热情,掀起了支前立功运动高潮。

一、“二七”纪念与支前立功运动的宣传与发动

时间制度化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具有潜在引导作用,尤其是带有政治色彩与教化功能的制度时间,更具有引导人们思想意识的政治功能。解放战争时期,“二七”纪念日成为中共反对国民党政权、进行解放战争动员的重要时间载体。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二七”纪念的目的除了恢復、发展工业生产,为战争汲取必需的人力和物力支持,还承担着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的政治动员任务。

(一)中共中央对“二七”纪念的号召

解放战争时期,每逢“二七”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与中华全国总工会都会根据革命形势需要及时颁发文件,发布公告,阐释“二七”历史,并对“二七”纪念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后,国共两党处于激烈对峙期。战争是两党对抗的主要形式,而战争胜利无不以物质基础为重要保障。因此,这一时期作为工人阶级的传统纪念日——“二七”纪念主要围绕着支前增产运动而展开。194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纪念“二七”开展职工生产运动》指出,“发动职工生产的热忱,支援前线,是我区一九四七年职工运动的方向”[1]。1948年,一些大城市已获解放,且有更多的大城市即将获得解放。因此,解放区的职工运动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这一年的“二七”纪念,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振兴工业是争取战争胜利的最首要的任务,也是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最首要的任务”[2]。至1949年初,解放战争已取得压倒性胜利。全国解放在即,建设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为中共最为紧迫的政治目标。2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纪念“二七”宣传要点》,要求各地举行“二七”纪念活动“要与目前反对国民党假和平、争取真正的民主的永久和平密切地联系起来”[3]。上述资料可见,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每年发表的“二七”纪念社论均与当时的政治需求密切相关。

(二)各地工会组织的积极响应

各边区、解放区总工会高度重视党中央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指示,立即向所辖工会组织发起学习“二七”社论、开展支前立功运动的号召。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响应,职工运动逐渐蓬勃发展起来。1947年2月,晋冀鲁豫边区职工总会向全边区职工发出“开展一个全面改造、全面提高的大生产运动”[4]。郑州市作为“二七”大罢工的发生地,在“二七”纪念动员会上,铁路工人更是热情高涨。参加过“二七”大罢工的铁路工人张立言发言说:“解放军要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我们铁路工人要把火车开到南京去!开到广州去!”[5]各地“二七”纪念仪式营造出热烈、喜庆的氛围,有助于民众形成对“二七”纪念的共同记忆,激发出群众对中共革命政权的支持与拥护。

中共借助“二七”纪念发起支前立功运动,将自身正在进行的解放事业视为是对“二七”革命事业的继承,不仅树立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而且获得了工人阶级对自身政治合法性的支持。如此一来,把两者构筑成为一个利益与命运共同体,从而确立了中共从工人阶级中汲取人力、物力的合法合理性。

二、支前立功运动的开展

为响应《人民日报》“二七”社论所提出的支前立功运动号召,边区和解放区的各公私企业的工会组织立即行动起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工运动。各级工会组织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制定生产计划、立功标准,改进技术及奖励先进等方式,迅速掀起了增产立功运动的热潮。

各行业工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及工作性质,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劳动竞赛运动。1947年3月始,太行邮局工会开展了为民立功运动。由工会与行政组成评功委员会,提出立功标准,根据标准按四等评功[6]。哈尔滨市在“生产立功,支援前线”的口号下,公营企业积极行动,生产立功运动普遍开展起来。随后,私营企业也有5000余名工人响应,接受军工生产,并制订计划,研究如何提高质量[7]。在石家庄市,公私企业开展了“增产补损”竞赛运动。在工厂中,党政工组成竞赛委员会作为领导组织[8]。

(一)维护工人权益,激发其主人翁意识

为激发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各级工会组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尤其注重改善工人福利。1948年3月,哈尔滨市创办了职工合作社,供给工人低廉物品,登记、帮助失业工人就业,筹办工人医院,建立工人俱乐部,成立工人文艺工作团,并加强对工人的业余教育[7]。石家庄市加强工厂经营管理,通过适当调整工人工资,改善干部与职工关系,重新成立或改造工会,促进职工团结,改善职工福利[9]。1949年初,石家庄市又对公营企业工人工资进行全面调整,使工人最低工资一般能维持两人生活;实行多劳多得,提高技术工人工资。为使工人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和中间商的剥削,工人工资能买到实物,各公营工厂普遍建立了合作社。据统计,工人和家属在合作社买到的粮食价格一般低于市价20%—30%,改善了工人生活。在私营工厂里,工人的工资、工时和福利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之前从未休过假的铁路工人也开始有了假日[10]。

针对有些私营工厂不执行劳资协议、随意解雇工人、侵犯工人利益等问题,解放区人民政府及时依法处理。如针对榆次同兴、建华、协成等私人工厂变相解雇工人,甚至伪造政府命令,苛待女工等问题,市政府、职工会及工商联合会特意召开了工人代表及上述工厂资方会议,作出以下处理意见:(1)厂方向工人道歉并承认错误。(2)被解雇工人,现未找到工作者,立即复工。(3)未休女工的节假日,厂方要补发工资。对资方以上违法行为,市政府除在本市各黑板报上批评外,并给予各厂警告等处分[11]。

工人群众的利益和尊严依法得到了维护与改善,他们开始体验到工人阶级作为主人翁的获得感、幸福感。因此,他们迫切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水平,来实现自己在国家和工业生产中的领导作用和主人翁职责。为满足工人的成长需求及为工厂培养更优秀的职工,各地工会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学习班。如石家庄市铁路机厂建立了“技术研究会”,职工们利用午休时间学习技术;大兴纱厂实行分班学习制,工人们每天有1个小时的文化或政治学习时间;电话局职工的学习热情更高,他们学习政治、文化、有線电报、电磁学等知识,不仅没有迟到、早退现象,甚至在工余休息时间还在讨论问题或读书[12]。各厂工会通过举办学习班、提供书报、举办讲座等方式,提高了工人的文化素质和工作技能。

(二)开展“诉苦复仇”运动

为进一步增强支前立功运动的效果,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动员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翻身诉苦复仇运动”是对工人阶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诉苦的目的是从思想上、政治上启发阶级觉悟。如何将诉苦运动与立功生产动员结合起来,是中共开展“二七”纪念考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工人群众中精心挑选“苦大仇深”的典型,成为关键环节。当年曾参加过“二七”斗争的老工人时常成为各地开展“诉苦”运动的先锋。如在1949年的“二七”纪念中,张家口、唐山、菏泽等地举行了群众大会。“二七”老工人杨振华、韩宝珠等到场发表了演讲,当他们讲述到当时的工人领袖遭受军阀毒打、枪杀、拘禁等各种迫害时,到会全体工人与群众激愤,高呼“继承‘二七的革命传统,把革命进行到底,永远跟着毛主席走”等口号;工农兵学商各界代表控诉了国民党的各种罪行,揭露国民党的假和平阴谋[13]。通过“诉苦”运动,群众深切认识到只有彻底摧毁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人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工人、贫民都不同程度地遭受过统治阶级的苦。然而,压抑在个体心中的“苦大仇深”难以汇聚成阶级的“苦”。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共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自然知道怎样开展这一工作。给“受苦的人”提供一个集体倒苦水的机会和平台,这一工作模式同样适用于工人阶级。在“人人诉苦,家家算帐”的口号下,工人阶级的“诉苦复仇”运动很快开展起来。以石家庄市为例,全市回民组成了21个贫民小组,协助市政府捕获国民党军统重要特务数名;贫雇农、小贩组成贫民团,积极准备平分土地;卖破烂的贫民也向匪伪时代的大恶霸、奸特进行了清算斗争,并大获全胜[14]。通过“翻身诉苦复仇”运动,将个人仇苦变成群体仇苦,群体仇苦变成阶级仇恨,并使群众认识到产生仇苦的根源正是国民党反动派。这种情感共鸣和阶级意识的形成,成为开展生产立功运动动员的情感基础。

(三)吸收工人先进分子参与国家、企业管理

作为新政权的主人翁,国家的领导管理工作自然不能没有工人阶级的参与。提拔重用老工人和工人积极分子,使他们加入党组织,参与工厂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是这一时期开展生产竞赛运动常用的方式之一。平汉路长辛店区作为“二七”斗争的发源地之一,北平解放后,该路成立了工会筹委会,“二七”老工人梅宝松、梅顺起、尚子安等任筹备委员,领导长辛店4000多名铁路职工积极筹组正式工会[15]。石家庄解放后,“二七”老工人陈梅生担任该市四区区长,另有114名工人成为该市新政权的领导管理者。在国营工厂,工人作为管理者并成为企业的主人,有的当了厂长,有的担任科长,有些走向其他行政工作岗位。据石家庄市首届职代会统计,有181名工人成为工厂行政领导者;在接管平津工作中,有183名工人参加[12]。在备战、复工和生产竞赛中涌现出的积极分子中,有不少人加入了党团组织。再以石家庄为例,截至1949年2月,发展新党员2420人。其中,公营工厂工人有739人,约占1/3。全市发展青年团员1250人,其中有468人来自工厂。按照1948年12月底的统计,市内新党员中工人占76.54%[8]。诸多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在工人阶级中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这些工人党员、团员在工厂生产及各项工作中,总体表现较好,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中共通过“二七”纪念,将党的军事需求、政治需求与工人阶级的利益需求、社会地位结合起来。利益保障和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工人阶级开展立功生产运动的直接动因。昔日干“脏活儿”的“臭工人”今日成了新社会的主人,劳动态度自然也与过去大不一样了。在生产竞赛中,工厂里到处洋溢着“人人逞英雄,个个抖威风”,“生产节约快立功,功上加功更光荣”的立功歌声[16]。

三、支前立功运动之成效

按照中共中央的“二七”社论要求,各级工会组织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结合解放战争形势需要,领导工人群众开展了增产、节约、献工、献纳器材等形式多样的支前立功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满足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物质需求,而且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了工会组织,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技能,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组织基础。

(一)劳动竞赛成效显著

物质基础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全面内战爆发后,为支援解放战争,边区和解放区广大职工陆续开展了热烈的增产运动,大力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尤其是前线急需的军用品。自1948年“二七”纪念以来,西北、华东、晋察冀等地的公营工厂普遍开展了支援前线的增产竞赛运动,成效显著。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某军工厂,4月份较2月份产量提高了7倍,创造了该厂空前记录;晋察冀某军工厂生产率平均提高了80%;西北某被服厂3月份产量较2月份提高了63%强;华东某被服厂总产量提高了70%[17]。

除了增产运动,各区工人还开展了节约、减薪、献工等运动。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粮食及提高生产技术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解放战争的物质需求。在太行区,两千余名职工80天节约小米4240斤,献洋260余万元,献工4751个[18]。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们通过提高技术、改良工具与节省原料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西北某军工厂工人改造炮弹零件,简化生产程序,使炮弹产量提高一倍;晋察冀某鞋厂节省原料总价值达9100万元;某军火工厂仅擦机油一项就节省了2/3[19]。

东北解放区为尽快恢复工业生产,支援解放战争,人民政府组织动员工人群众开展了献纳器材运动。由于日本战败前后对东北工业蓄意破坏,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后拆运机器,加之国民党败退时对工厂设备毁坏及民间对器材的隐匿等原因,使东北地区工业机器破坏严重,设备散落民间,生产几乎陷于瘫痪。为克服器材短缺问题,一场群众性的献纳器材运动便在东北展开了。运动开始前,各工厂提出了“护厂、爱厂、建厂”的口号,使工人认识到自己是工厂的主人。经过动员,沈阳、抚顺、鞍山、阜新、本溪等地的工人陆续献出大量机械器材。例如,沈阳机器第一厂在一周内就有300多名工人献纳各种器材1000余件。其中,有不少是当时恢复生产必需而又不易买到的珍贵器材。苏家屯机务段74名工人先后献出各种器材261件,约值东北券1100余万元。鞍山市工人在20天内献出器材21万件,其中仅电滚就有531个。某专家认为该市新华区献纳的电气器材可使该市电气修复工作缩短1个月。抚顺煤矿在20天内即有4921名职工献出器材42800余件,保守估计值东北券10亿元[20]。这场献纳器材运动之所以能迅速形成群众性运动,并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运动开始前进行了群众动员,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献纳器材运动不仅使东北工业走出了停产困境,为支援解放战争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另一方面也为恢复国民经济,使东北成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提供了物质准备和思想准备。

在民主政府和工人阶级的共同努力之下,支前增产运动成效显著,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而且提高了工人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石家庄解放后,仅用一年时间就使之前国民党统辖下的所有工厂恢复了生产,陆续建立了造纸、玻璃、机器、汽水等许多工厂,有些还增添了分厂[9]。在北平,一位女工这样描述她的新生活:“解放军象春神,给我们带来了愉快与光明;从此不再作奴隶,幸福的日子已来临”[21]。

(二)各地工会组织陆续恢复发展

在领导支前生产运动过程中,各地工会组织也逐渐恢复发展。东北解放前,哈尔滨市有300余家公营工厂,大部分工厂无工会组织。解放后,经总工会号召,哈市许多工厂已建立工会组织,另有70余厂与总工会取得联系[7]。冀中总工会仅通过半年努力就有效地巩固了工会组织。公营工厂大都建立了工会组织,厂长、工人大多参加了工会;在私营工厂、作坊中,工会工作也进一步发展。据辛集、河间、高阳、束鹿四个县市的统计,自1949年3月以来,工会会员由2106名增加到4094名。此外,各级工会组织还初步建立了会议、汇报、缴纳会费等制度,并对师徒关系与劳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22]。在北平,过去一直被私商压榨的瓦木工人也正式公开成立了“北平建筑工人联合会筹备委员会”。自此,一向被认为一盘散沙的瓦木工人们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工会。听闻人民解放军入城后,他们自发地齐赴西直门欢迎[23]。

(三)国统区工潮迭起

与解放区轰轰烈烈的支前增产运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统区民生凋敝,物价飞涨,工潮迭起。仅在抗战胜利后至1946年底,上海工潮就发生了1000多起,卷入工潮的有水电、交通、纺织、面粉、海关、洋行等各行各业,参与人数仅1946年上半年就有31万余人。由于蒋介石施行独裁内战政策,导致国统区民生凋敝,民族工业危机严重。在1946年9月上海发生的167件工潮中,因解雇、停业、遣散所引起的罢工达38%,占各类工潮首位。因国民政府滥发通货,导致物价突飞猛涨而引起的劳资纠纷层出不穷,要求调整待遇而发生的罢工事件达23%,占各类工潮的第二位。[24]此外,蒋介石政府增加内战军费,各公用事业裁员减薪及摧残工人人权,镇压工人民主运动等,也是激起工潮的重要因素。为援助国统区饥寒交迫下的工人,华北等解放区各公营工厂的工人发起了热烈的献工运动,工人们表示要以提高生产的实际行动积极支援前线,以求早日解放全中国[25]。

四、支前立功运动之总结

这一时期,有些边区与解放区工会在开展支前立功运动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在工作中具体表现为平均主义思想、重量不重质、轻视工会和思想政治工作等错误倾向,挫伤了一部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一些工人对新政府产生了怀疑。因此,如何克服民众的疑虑心理,调动工人阶级支援人民解放战争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共产党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支前立功运动中出现的问题

在支前立功运动中,各个工厂都很注重发展生产,但也因之忽略了其他一些问题。其一,没有处理好党政工关系。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厂长兼任党支部书记,偏重行政管理,使党和工会工作处于附属地位。有些企业干部过于迷信生产技术,强调行政管理,忽视了职工运动中群众路线与管理民主化的工作方法和原则,工厂管理委员会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工厂则忽视了党和工会工作,党和工会变得无足轻重。其二,工会组织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组织不健全,干部弱,领导落后于群众。在公营工厂中,工会会员虽达80%以上,但市级领导不够深入工会。在私营工厂工会会员中,虽纠正了挂名现象,但会员仅占工人总数的50%[8]。工会组织在发展会员时,犯了关门主义错误。有的工會把技术工人视为工人中的贵族阶级,不让他们加入工会,把师徒关系认为是剥削关系。其三,忽略了对工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对国民党时代的旧工人过于迁就,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述问题对工人阶级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影响了工人阶级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生产运动政策的贯彻执行,导致一些工厂中劳资关系、师徒关系较为紧张,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工业生产和建设的成效。

解放战争初期, 由于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城市工业建设和管理经验,在开展职工运动过程中犯了一些错误。为消除或纠正这些错误思想和做法,各边区、解放区总工会对解放战争以来的职工运动及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总结,并对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要求。以石家庄市为例,其工业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解放初期。这座城市刚解放时,各工厂因遭到国民党的严重破坏而停工。当时,有些工厂里的旧高级职员和一部分工人对于刚从农村出来踏进这个城市的接管者——中国共产党人持轻蔑和怀疑态度。他们说:“看你们这些土包子,能不能管理这些近代化的工厂?”恰在此时,确有一些领导干部把农村工作方法机械地搬到城市工作中。如在接收工厂后,立即否定旧生产制度,不加区别地降低技术工人工资;在清洗特务中,对国民党员不加区别地对待;提出过一些过左口号,造成许多工人对新政权异常恐慌。这种错误倾向一直到1948年新华社发表“二七”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社论才得以纠正。第二阶段是解放中期,也犯了一些错误。有的工厂虽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各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解放初,因工厂尚未复工,石家庄市实行了带有救济性质的实物(小米)工资制,这在过渡时期是必要的措施。然而,工厂恢复生产后,实物工资制没有及时改变,影响了工人生活。后虽调整了工资制度,但又犯了平均主义错误,致使技术人员不满,消极工作,影响了生产。1948年“二七”社论发表后,干部的错误思想得到澄清,工人的态度开始改变。第三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各工厂生产开始步入正规。有的已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成本、利润核算和会计制度,重组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加强党政工联系,实行厂长负责制。总体而言,这一阶段各工厂生产管理成效显著。在复工备战运动中,工人生产积极性高,创造了很多奇迹[9]。可以说,石家庄市的工业建设是当时解放区工业建设的缩影。实际上,这一曲折、艰难的探索过程反映出刚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共產党人,在工业建设和城市管理方面逐渐成长的历程。

(二)经验与启示

在这场支前立功运动中,各级工会组织虽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基本都能及时发现、面对、总结,并适当调整、改进,确保职工运动能够顺利开展[26]。针对存在的问题,冀中总工会提出以下几项要求:一是要求各级工会必须重视工人的学习和教育,由专人负责这一工作,并随时督促检查。二是改进工会组织工作。工会干部和会员时常关注教育培养工人,凡符合入会条件的工人,应履行手续吸收入会。三是贯彻落实有关医疗、工资、工时、休假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工人权益[22]。经过一年多的职工运动实践,石家庄市委对这场职工运动进行了全面总结:第一,在职工运动的每一个阶段,石家庄市的工业生产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走了一些弯路。初期纠正了“左倾”错误,继而又克服右倾错误,最后才找到了正确方向。第二,大力发动生产是职工运动的基本方针,但同时必须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把提高生产与改善群众物质生活紧密结合。第三,在公营企业中开展生产竞赛运动,要实现生产管理民主化和群众路线,这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方法。第四,在公营企业中,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工关系。既要集中力量搞好企业生产,又要认真实行企业管理民主化。第五,对于私营企业里的职工运动,入城后应首先恢复与国民生计攸关的私人企业生产,必须保障工人切身利益,才能发动他们。第六,要依靠无产阶级,必须花大力气才能实现。在各种工作中,必须把无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贯彻、体现出来,无产阶级才能依靠得上[8]。对于当时城市管理和工业生产经验不足的共产党人来说,在职工运动中出现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些问题的及时发现、总结和纠正,保证了工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顺利进行,使工人阶级完成了支前增产这一重要历史使命。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二七”周年纪念,在边区与解放区广泛发动工人阶级开展支前增产运动,提高了工人群众的政治觉悟,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尽管解放战争持续时间不长,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和解放区所进行的这场职工运动却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探索过程。这场职工运动,不仅为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也为新中国的工业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管理经验。

注释

①参见刘莉:《政治符号与社会动员:“二七”纪念与近代中国革命》,《民国研究》2017年春季号。

参考文献

[1]纪念“二七”开展职工生产运动[N].人民日报,1947-02-07(1).

[2]坚持职工运动正确路线 反对“左”倾冒险路线[J].群众,1948(2):6.

[3]新华社.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纪念“二七”宣传要点[N].人民日报,1949-02-05(1).

[4]边区职工总会号召大力开展生产运动[N].人民日报,1947-02-07(1).

[5]新华社.解放区各城市工人隆重纪念“二七”节日[N].人民日报,1949-02-19(1).

[6]太行邮局开展立功竞赛,保证办好军邮[N].人民日报,1947-03-21(2).

[7]新华社.生产立功支援前线,哈市职工运动蓬勃发展[N].人民日报,1948-03-20(2).

[8]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一年来的职工运动[N].人民日报,1949-04-15(1).

[9]江南.一年来的工业建设[N].人民日报,1948-12-13(1).

[10]逯斐.俺要干到底——长辛店一个老工人的复工[N].人民日报,1949-04-17(4).

[11]榆次同兴等私营工厂 违法苛待解雇工人受到人民政府处分[N].人民日报,1949-03-15(2).

[12]田流.解放了的石家庄工人[N].人民日报,1949-03-31(2).

[13]张家口、唐山、菏泽工人集会纪念“二七”[N].人民日报,1949-02-17(2).

[14]新華社.石庄市一、二两区八千多贫民组织起来[N].人民日报,1947-12-18(1).

[15]新华社.北平区军管会成立铁道运输司令部[N].人民日报,1949-02-03(1).

[16]简朴.夺旗战——大兴烟草公司二厂工作竞赛[N].人民日报,1947-05-01(4).

[17]新华社.解放区公营企业大增产[N].人民日报,1948-05-15(4).

[18]太行各业职工平均增产百分之五十[N].人民日报,1947-05-02(2).

[19]新华社.陕甘宁某军火厂两月产量提高七倍[N].人民日报,1948-05-15(4).

[20]新华社.沈阳等地职工献出大批器材[N].人民日报,1949-02-27(1).

[21]勇进.解放了的北平工人与生产力[N].人民日报,1949-04-09(2).

[22]冀中半年工运有成绩,工会组织日趋巩固[N].人民日报,1949-01-15(3).

[23]陈迹.摆脱了私商压榨的北平瓦木工人[N].人民日报,1949-04-16(2).

[24]施绛.蒋管区的工潮——纪念“二七”[N].人民日报,1947-02-06(4).

[25]华北解放区工人纷纷献工,援助国民党统治区工人兄弟[N].人民日报,1949-03-05(2).

[26]徐景一,朱晨朔.中国工会历史任务的百年探索及经验启示[J].山东工会论坛,2022,28(5):28.

The February 7th Commemoration and Supporting the Front Meritorious Movement 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An Investigation with People's Daily as the Center

Abstract:During the War of Liberation,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ook advantage of the February 7th Commemoration to mobilize workers to develop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upport the front. The trade unions in the border and liberated areas a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call of the central authorities and stimulated the workers enthusiasm for production both materially and spiritually,thus making the working class establish a sense of ownership and improving their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In the process of the workers movement,some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made mistakes due to their lack of experience,but the the CPC summarized and corrected them in time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movement. The vigorous workers movement,launched on February 7th Commemoration,not only provided important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for the final victory of the Liberation War,but also accumulated certain experience for the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Key words:the War of Liberation; the February 7th Commemoration; Supporting the Front Meritorious Movement

猜你喜欢
解放战争纪念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忘不掉的纪念
日纪念广岛核爆64周年
五星红旗,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解放战争忆事
解放战争战略考
解放战争:得东北者得天下
解放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