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肆
时隔四年,中欧领导人线下再聚首。不久前,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来华参加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下称会晤),正逢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的重要节点。
在此次会晤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欧作为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欧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引领和支持。”
近两年,欧洲领导人掀起“访华潮”,德国总理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接连访华。米歇尔和冯德莱恩也曾先后来华,此次又一同而来,体现了欧洲方面对华关系的高度重视。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大势,展现智慧担当,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中欧要做互利合作的伙伴,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凝聚战略共识,夯实利益纽带,排除各种干扰,加强对话与合作,造福双方人民。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促进世界稳定、繁荣。”习近平强调。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此次会晤时指出,“当今世界正发生巨大变化,我们要从变化中找到需要始终坚持的‘不变’,即坚持对话、反对对抗,坚持合作、反对‘脱钩’,坚持和平、反对冲突,更好把握中欧关系前进的方向。”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中欧关系是欧盟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欧盟愿作中国可信可靠的伙伴。欧盟坚持战略自主,愿同中方推进高层对话,增进相互理解,减少误解,深化经贸、农食、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国和欧盟均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2020年,中国历史性跃升为欧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并将这一地位保持至今。而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东盟。据海关统计,2023年前10个月,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4.68万亿元,增长8.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5%。
“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空间。中欧贸易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保持稳定增长,充分反映出中欧贸易较强的韧性和活力。”商务部发言人束珏婷表示。
有近千在欧中资企业的欧盟中国商会表示,“此访令企业界鼓舞和期待”。该商会期待,此访增强中欧互信,为增强双边对话、对接双方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指引。
成立于1998年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是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每年轮流在欧洲和中国举行,对深化中欧关系、推动对话合作起到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认为:“这不仅是中欧高层之间的双边互访,此次会晤更是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欧关系间回暖的势头加以巩固,并为接下來的合作指明方向。”
在欧洲,对华“去风险”“降依赖”的声音一直存在。存在分歧既是正常现象,也将是常态。关键在于能否化分歧为共识,化竞争为合作。
此次会晤专门就中欧之间的顾虑与分歧进行坦诚交流。中方就欧盟“去风险”和限制性经贸政策,包括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的反补贴调查、5G等问题表明了关切,敦促欧方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审慎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会晤期间,双方都支持多边主义,同意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加强沟通协调,推动WTO进行必要改革,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取得积极成果。双方同意,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
此次会晤表明,持续加强沟通是增信释疑的最有效方式,合作是中欧之间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此,外交部欧洲司负责人王鲁彤指出,20年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事实证明,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双方共识大于分歧,合作多于竞争。
地缘政治正在威胁全球化的纽带,对于“去全球化”还是“再全球化”的讨论持续升温。在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冈萨雷斯看来,如今,面临的是一种新形式的全球化。中国和欧盟各自约占世界经济的20%,中欧之间仍没有完全发挥出潜力,还可以做得更多,特别是在气候变化、金融稳定、国际贸易、全球和平与安全等问题上进一步为对话和合作创造空间。
不过,对于中欧关系的未来,法国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研究员、亚洲研究中心主任佛朗索瓦·尼古拉斯认为,2024年,中欧关系仍会持续紧张。
一直以来,欧盟方面反复提及“对华贸易长期不平衡”的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3.11万亿元,增长15.9%;自欧盟进口1.57万亿元,下降4.7%;对欧盟贸易顺差1.54万亿元,扩大48.8%。对此,冯德莱恩指出,中欧贸易不平衡持续加剧,贸易逆差在过去两年翻了一番。
“这并不是中国一方的责任,有可能是由于中国的竞争力高于欧盟。我强烈反对强加平衡贸易,这就是贸易管控,并不可取,应确保贸易竞争能够自由发展。”尼古拉斯说。
近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姚铃撰文指出,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对于欧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将为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欧盟作为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以及4.5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对于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同样意义重大。
此次会晤期间,中方提出“三大伙伴”,就中欧双边关系给出三重诠释。中方会将欧盟视为:经贸合作的关键伙伴、科技合作的优先伙伴、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可信伙伴。双方提出,将深化经贸、绿色、地理标志、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用好出口管制对话机制,探讨建立中欧关键原材料预警机制,构建稳定互信的供应链伙伴关系。同时,将加强在碳排放交易方面合作,支持双边碳排放交易体系谅解备忘录延期。
“最高层的对话交流,对于双边的务实合作和进一步理解是非常有利的。‘去风险’并不意味着去合作,双方不该过多强调‘制度性对手’,而应加强合作,扩大合作领域,特别是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挑战,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低碳、光伏风电、电池等很多领域加强合作的可能。”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指出。
据欧盟中国商会介绍,当前,中欧双方每天贸易往来超过20亿欧元,且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如今,超四分之一的中欧贸易产品是高科技产品,光伏、电池、电动汽车等绿色产品份额稳步上升,中国企业正为欧洲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实现零碳排放作出贡献。
“中欧互为双方企业重要投资目的地和海外市场,且投资广泛流向绿色和数字等新兴领域。期待中欧共同捍卫开放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欧盟为中企提供更公平、公正、无歧视营商和市场环境,进一步拓展双方在绿色、数字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欧盟中国商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