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
相对于2023年,预测2024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最大的困难是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不确定性,恰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确指出那样,“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学人》在一篇文章里说,2024年在全球将会有超过70场大选,影响超过40亿人口。在政治动向难以預测之际,货币政策动向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在这一因素影响下,经合组织(OEC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对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2.6%—2.9%之间)均低于2023年。国际机构和大型投行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预测偏向于比较悲观,尤其是对发达经济体,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大约位于1.3%—1.5%之间,欧元区增速位于1.2%上下,均较早期预测有所下调。同期,各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则相对比较接近,在4.7%—4.8%之间。应该说,在现有高基数的基础上维持将近5%的增长,对中国而言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全球经济增长在这些如温吞水般的预期之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寻找增长的动能。从横向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来自于新市场。当前西方的关注重点明显是将印度作为中国的镜像,寄希望于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能够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而中国的目光则更加宏观,以“一带一路”倡议强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连接,盘活存量与创造增量并举。从纵向来看,应对气候变化而逐渐形成的新产业链,再叠加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数字新技术赋能,将大幅提升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大调整的背景下,强调公平贸易、有效监管,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可以为经济增长带来实质效果。事实上,随着东南亚、拉美和中东等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对全球治理的介入也在加深。受其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模式和监管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在2023年最后几天,WTO宣布就若干全球电子商务规则取得实质性谈判成果,这为2024年2月举行的WTO第13届部长级会议扫除了重要障碍。同期,全球也在为人工智能监管设定共同规则。在迪拜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各方首次达成了“脱离化石燃料”的共识,在损害基金上也有所进展。尽管各项进步比预期发展缓慢,但仍坚定不移地向可持续发展前进。
尽管2024年全球经济依然充满不稳定、不确定和难以预料。但国际知名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加速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来自中国经济的增长。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的金色十年,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充足的底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