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以“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为例,尝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有机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给予学生更多对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机会,提升学生对人生进行规划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明确个人未来发展的方向,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生物多样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三新’背景下五育渗入的项目式学习研究—以北海市第七中学为例”(立项编号:2023C55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许鑫滢(1982—),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第七中学。
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使适应社会改革的教育新模式应运而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明确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体现出帮助学生挖掘职业兴趣、做好人生规划的重要性。新高考改革,将进一步推动高中生选其所爱,考其所长。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在高中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初步具备职业意识和规划人生的能力。高中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时期,自主选科和高考志愿填报是关乎学生职业发展方向和人生道路的两件大事。然而部分学生在自主选科和填报志愿甚至是未来就业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迷茫困顿或陷入困境,这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这两大重要职责。而帮助学生为自己将来人生的蓝图进行描画,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职业兴趣,了解如何自主选科、如何填报志愿、如何实现自我发展,进而成就自我极为必要。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将高中生物学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机融合,是一条对高中生身心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路径。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课堂是核心素养培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阵地。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涉及医药、农林牧渔、食品、環境保护和工业等领域及相关职业。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是有利于降低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盲目性,让学生不再盲目跟风、盲目听从长辈的建议,而有明确的职业选择的方向与认知。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相关职业的关注度[1]。学生对职业从不了解到形成认同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课堂上巧妙渗透相关内容能引发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三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贴近生活、服务生活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知识中能解决问题,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可以为学生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助力,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全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可见,对高中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十分重要。
二、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步相对比较晚。就业方面的困难使得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学校中不断得到发展。目前,寻求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的进程正在逐步推进。部分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制订了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科教学内容,或者会定期组织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研学活动。但是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遇到了以下发展瓶颈。
一是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真正得到重视。部分学校没有实质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或者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抱有不正确的态度,对于高考以外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因素挖掘没有真正下大力气。
二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地域差距比较明显。发达地区的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体系大多已经比较成熟,而欠发达地区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这样容易形成两极分化加剧的局面[2]。
三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度不高。部分学校未能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中很好地结合科学史、教材信息,没有形成学科特色。
四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都由班主任、心理教师等兼任。他们事务繁多,难以深入钻研如何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所实施的教育往往浮于表面。
五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形式单一。多数教师以班会课、心理课的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所设计的教育内容相对不够有吸引力,课程实施仅限于校内、课内。不少学校也并未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深挖教材,多元引导
每一册人教版教材的开篇都设有“科学家访谈”栏目以及“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会介绍科学家的故事及其科研成果,这有利于教师将职业生涯规划融入课堂教学中[3]。如选择性必修2第4章第2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中提到了“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并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做了详细的描述。下面笔者将阐述某位教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立足教材、深挖资源以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1.运用科学家事迹,领会职业精神
教师展示疟疾对人类的伤害和人类与疟疾战斗的视频,让学生通过科学史,了解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所做的探索、实践,以及战胜疟疾的必要性、意义;之后引出“屠呦呦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一光荣事迹,让学生了解科研人员的工作,感受科研人员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职业价值观。
2.引入生活实例,了解职业内容
教师让学生从关于偷猎野生动物的一系列图片中找出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人为因素,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监督、执行的重要性与森林警察的工作,并根据易地保护、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贴近生活与自然的内容,了解育种科研人员、饲养员等工作。学生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重要性之后,会形成“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探讨如“保护生物多样性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自己。那么为了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做些什么?要怎么做呢?”等问题的答案,进而提升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同感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了解前沿科学,树立职业理想
生物学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发生新的变化。教师展示和讲解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科学发展状况,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具体来说,教师播放关于自然的访谈节目,介绍西北大学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的猴脸识别系统,让学生了解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的研究思路,领悟到科学无止境,人类认识世界、探索与地球共存的途径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科技领域还有很多空白和难题需要填补和解决,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为理想中的职业努力拼搏。
(二)设计目标,明确思路
每节课上,教师都应该明确学科教学目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并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融入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师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设计的目标如下。
1.学科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价值;(2)让学生说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3)让学生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学科核心素养目标:(1)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和价值,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让学生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丧失的原因,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樹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和遵守相关行为准则。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者和生态学家等相关职业需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2)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所涉及的工作和重要意义;(3)让学生尝试提出湿地保护规划和方案,为湿地建设出谋划策。
(三)创设情境,实践探索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任务驱动等方式,巧妙地将职业生涯规划与教学串联起来,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从事某种职业。教师在讲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时具体采用以下方式创设动态的、开放性的教学情境。
1.导入激趣
教师在导入环节播放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片,让学生变身成科研团队中的一员,跟随团队探寻地球之谜,置身于绝美、多样之境,了解物种、基因和地球演化的过程,借此引出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价值及相关的职业,并强调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以此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好奇心和兴趣。
之后,教师展示有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图片,利用纪录片《远古动物大灭绝》和《揭秘生物大灭绝》中令人悲痛的鲜活事例和故事来模拟现场,让学生找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和方案。生态学方面的科研工作者是一种需要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职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会对此职业激发敬仰之情。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基于情境构思、人物塑造以加深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职业的情感的方式。角色扮演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应用,也可以作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途径。如果角色扮演耗时较长,教师可以利用班会课、心理课、校本选修课等进行课时安排。教师让学生扮演生态学家,以角色代入的方式,模拟开展研讨活动,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和思考。这样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也能为学生后续填报志愿和未来的择业提供参考,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水平。之后,学生需要模拟招聘现场,扮演应聘者、招录单位的面试官等,通过一问一答,加深对工作具体要求和工作性质的认识,提高自我效能感、职业幸福感。然后,教师创设关于一起森林纵火案的情境,引导扮演警察、医生、科研人员等不同职业的学生完成表演,进而引发其他学生思考与讨论,并让所有学生在案例分析中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3.实操演练
教师展示北海红树林生态修复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了不起的成就;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一则关于“森林火灾造成大量动物死亡或者失去栖息地”的新闻展开讨论,让学生了解林业工程师等工作的职责,明白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应加强林区管理、排查隐患等。进行上述实操演练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投身于祖国和家乡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动力。
(四)体验职业,规划前景
生态学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联系密切。从事生态学研究的学者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开展生态恢复、生态重建的工作,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考察、实验探究,参观相关企业、研究机构、科技馆等场所,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体验,让学生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内化于心,在课外实践中获取真知,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良好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对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这部分内容,教师根据北海的特色,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以“打造北海红树林魅力湿地名片,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参观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专家进行学科知识讲解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二是各研究小组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身临其境,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科研工作,共同设计水质检测、红树林种植和污染治理等具体实施方案。学生通过课外实践,不仅认识到了课内知识和课外实践的内在联系,还进一步了解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职业、职业背后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树立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四、教学总结
教师在生物学课堂中将学科知识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利用能引发学生共鸣的生态问题,创设出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感到好奇的有关职业的情境,通过播放视频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和对生态学研究的思考,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知识与社会上的职业息息相关,激励学生学好理论知识,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并为这项工作付出努力。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是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而言,也是对人生的规划。基于此,教师应更加注重深挖教材资源,设计教育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开展实践体验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根据兴趣和优势描绘自身的职业愿景,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现学生职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波,张晓雪,贾楠,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教学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20,40(4):98-102.
[2]邵贵瑜.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3(16):119-123.
[3]钟小研.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渗透职业生涯规划[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7):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