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媒体融合环境下区县台记者的转型提升
——以集美区融媒体中心为例

2024-02-19 23:49陈艺红
传媒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区县受众

陈艺红

一、媒体融合时代对区县台记者业务能力提出新要求

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线索采集、内容传播途径、素材内容加工、节目风格审美等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使得传统媒体的记者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亟需做出全方位的改变。2023第三届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年会发布了《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典型案例研究报告2022-2023》,报告指出,“人才队伍依然薄弱,新媒体运用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储备不足”是县级融媒体中心能力建设的问题与困境之一。因此,全方位提升区县台记者业务能力迫在眉睫。

(一)记者分工被打破,综合技能提升刻不容缓

传统媒体的记者实行采摄分工,文字记者与摄像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分工与合作。进入融媒体时代后,“既采又拍,既写又编”成为新媒体记者的必备素养。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编制的限制与人员的欠缺进一步加剧了对原班人马转型升级的需求的迫切性。现代化的新闻呈现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最初的声音或文字,而是更加倾向于灵活地运用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的搭配,提高信息的呈现质量,将新闻节目打造为新闻产品,让受众能够获取到多元化的信息[1]。面对发布平台多样化、新闻传播碎片化、受众多元化等新局势,“策、采、摄、编”技能融合成为每个记者都应掌握的基本素养,“全能型记者”成为每个记者的成长方向。

(二)采编推送时效再提速,淬炼宣传重点必不可少

传统新闻发布时间以新闻栏目播出时间为准则。到了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现场直播、图文直播等形式零时差展示现场实况,而“短快精”短视频报道也更易先声夺人、迅速传播。这就要求记者在面对报道事件时,应提前预判宣传的主要方向,抵达现场后迅速展开观察与记录,眼疾手快抓住传播亮点,选择那些具有广泛影响力、备受公众瞩目的话题,及时发回前方信息与一线素材。除此之外,首发的内容还需再加工、深度再生产,以契合多融媒体中心多平台发布的需求也同样重要。记者要了解包含电视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在内的各平台的传播规律,根据用户习惯提炼核心话题热点,确保报道简明扼要、直击关键;以更生动、多样化的方式传递信息,全方面调动受众的关注与共鸣。在“短”“快”的同时牢牢稳住“精”的标准,做到全面客观深入报道新闻事件,有效控制网络舆情,让优质报道迅速传播开来。

(三)信息渠道复杂须辨别,坚守舆论导向绝不动摇

自媒体发展迅猛,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上有着天然优势。但网络信息错综复杂,恶意炒作屡见不鲜。新兴媒体在信息真伪、法律约束、深度解读等方面常常弊端百出。争夺市场、抢占流量成为部分自媒体新闻传播行为的主要动因,从而使新闻传播道德失范行为屡见不鲜[2]。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主流媒体,都要时刻牢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明是非。基层新闻记者要坚持深入调查、一线采访,准确把握事件核心,严肃辨别事实真伪,用行动践行报道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要坚持深挖素材、缜密思考,提高网络舆情的判断和评估能力,及时了解热点、调查真相、剖析矛盾,结合宣传方针政策,通过多方全面的新闻报道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彰显党政媒体记者的政治敏锐性。

二、融媒体时代区县台记者转型提升的困境与机遇

(一)区县台记者转型提升的困境

记者创新转型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所在新闻单位及所处大环境的影响。传统区县级电视台因体制机制发展固化、设备更新难、人员编制有限、人才培养滞后等情况,缺乏培养记者创新能力的肥沃土壤,缺少让基层新闻记者向上发展的职业空间。职业晋升和个人发展的困境交织,造成人才引不进、人才留不住、人才养不成的不良循环,从而加深在职基层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倦怠。

融媒体领域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行业需要人员快速成长与人才培养需要较长周期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培养人才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与融媒体中心缺人用、用人紧形成强烈反差,导致培训不充足、效果不理想沦为常态。

此外,受党政内容宣传比重大、会议新闻冗长且过多以及区县级新闻素材有限的影响,新闻产品的产出过程中容易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多重工作压力作用下,使得传统区县台记者在工作内容、采写方式、播出渠道上都相对固定,难以避免在主观能动性上出现情绪疲乏和思想麻痹。制度的捆绑加上各种资源的匮乏,让区县台新闻记者的转型提升面临极大的挑战。

(二)区县台记者创新能力建设的机遇

1.传统媒体宣传地位不可撼动

尽管传统媒体有着自身的发展瓶颈,但在信息过载时代,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依旧不可撼动。记者仍旧可依靠区县级融媒体中心这一官方媒介平台寻求突破,将平台资源转化为自身优势。通过及时发布地方党政重要决策、加强各类政策信息解读等方式,强化权威媒体的可信度;深入解读各部门的工作报告及数据材料,用客观事实和精准数据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以数据驱动报道;拓展与辖区受众的互动方式,通过在线问答、主题讨论、调查投票等方式与受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多角度为主流发声,鼓舞人心,激浊扬清,在宣传资源的优化整合过程中发挥的核心竞争力。

2.政策资金等利好因素流向融媒体中心建设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政策保障、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利好都指向媒体融合发展,为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及中心人员创造了发展条件。2020年8月,集美区正式启动融媒体指挥中心。启动当天,四场融合直播活动通过指挥中心在全媒体平台发布,集美区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们首次借助媒体融合的契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场新闻直播。这是融媒体时代赋予区县台记者突破自我的生动实践,传统媒体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一起迈出了跨越性步伐。融媒体中心的成立有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面释放改革能量,促成人员机构整合,实现设备技术升级,扩宽内容加工渠道。这也为记者的职业成长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政策资金等利好因素的流入可以为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使对外引才选优、对内培强育优得以实现,拓宽现有从业人员的成长空间。

3.“互联网+”全新时代为媒体人施展梦想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融媒体背景下,生产出的新闻产品可同时包含文字、语音、视频,传播时可跨介质、跨平台,其所产生的传播力相比以前明显增强,可满足受众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内对新闻的需求[3]。这也就意味着,以往在电视中没有被受众收看到的新闻报道,还可通过再剪辑、再创作、再发布,让受众在其他平台接收到。例如,一条监管部门检查食品安全卫生的电视新闻短讯,通过素材再创作,突出人物采访,加入背景音乐,放大关键字幕,就可以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点赞量破十万的作品。记者的一次采访工作,可以得到多平台的多次展示。除此之外,“互联网+”时代打破了新闻传播的单向性,实现了媒体与受众的双线流动。受众可以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留言议论、转发点评,热点带来关注,关注引爆热点,让传播能量不断升级。所以说,互联网全媒体时代下,业务素质过硬、网络思维先进的媒体人还是很快就能占领网络宣传领域,尚未跟上新媒体时代的记者也可以通过加强学习、技能培训等途径实现自我成长。

三、融媒体时代区县台记者转型提升的突破口

(一)始终聚焦一线,走好群众路线

新时代主流媒体重任在肩,重点要承担好两大职能:一是“接天线”,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二是“接地气”,讲好本地故事、服务本地群众。这对主流媒体的“表达”具有很高要求[5]。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记者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保持人民情怀,多把镜头聚焦到助农增收、惠企纾困、就医就学等群众关心的内容上,善用网络媒介、群众语言、热点解说、直播互动等方式,打破官方媒体与市民群众的距离感,通过政策宣讲、法规解读、典型宣传、直播互动等形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一线。

例如,集美区融媒体中心通过多渠道宣传集美区农村大病防贫救助保障项目。这项政策在2022年一年的时间内,共惠及辖区965户农户家庭,发放救助金955万元,用实实在在的政策福利解决了农民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展示了集美区委区政府在防贫救助、精准扶贫等惠农服务机制上的用心与创新。再例如,2023年初,集美区融媒体中心聚焦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执行活动,对集美法院采取的耐心劝导、用心释法、灵活查封、现场拍卖等方式持续报道。最终,该专项执行活动共为162名农民工执行到位金额144.42万元,做到既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又维护了企业的稳定经营。

(二)深挖本土素材,展示基层风貌

县域媒体的最大优势在于贴近受众,具有上级媒体无法比拟的亲和力[5]。立足辖区资源,深挖本土素材是区县级新闻记者“接地气”的重要内核,也是让本地新闻“走出去”的亮点所在。新媒体环境下,五花八门的“刺激性”信息令人应接不暇,富有本土特色、温情朴素的消息反而显得突出。例如,在厦门本土农特产品“凤梨穗”的丰收季,集美区融媒体中心通过报道龙眼果园丰产、科技特派员入果园直播卖货的消息,帮助果农扩宽销售渠道,实现丰产且丰收,是通过“小角度”展示了本地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成果”的优秀案例。

深挖本土素材不仅需要记者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敏锐的洞察力及广泛的调研能力,还要保持持续的新闻热情和探索精神,才能挖掘出有温度、有深度的本土新闻报道。其中,记者在日常采访工作中与社区人员、行业专家、部门联系人等建立联系,逐步拓展有效信息源,从广泛人脉中获取各类线索十分必要。此外,要善于利用本土档案、文献、报告等各类资料,并密切留意本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讨论和信息流,迅速抓住热门话题和新闻线索。同时,要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实地调查和深入研究的能力,在日复一日的采访中锻炼出个人思考分析能力、表达观点能力,最终形成个人风格。

(三)不断坚持学习,在实践中提升

媒体融合朝纵深发展,意味着媒体从业人员的成长也应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对记者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漫长时间探索中积累而成[6]。身处持续更新、加速变化的融媒体时代,记者要永葆学习之心,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工作思维,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学习数字化技能,专注提升报道质量,潜心打磨宣传作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的学习适应能力实现转型。

2021年9月,在厦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时期,集美区融媒体中心的三名记者进入疫情前线同安区开展“援同”志愿服务。在为期15天的核酸采样志愿服务期间,三名记者利用采样结束后的换班时间,坚持采写疫情动态新闻,见缝插针开展现场报道和典型实例挖掘,通过手机拍摄制作图片、视频等新闻素材,及时发回融媒体中心加工制作,用第一人称视角记录展示抗疫一线的真切场景。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毫不犹豫的前线支援,让三名记者迅速积累了在简陋条件下开展新闻报道的技经验,并记录下了珍贵的抗疫历程。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坚持学习是一项了不起的挑战。融媒体时代的记者需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尝试新的报道方式和采写形式,以从容应对多样化的报道需求。除了专业新闻报道技能外,拥有跨领域的知识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报道机会。此外,乐于接受新的工作方式和流程,勇于尝试新的角色和职责,积极破除、扭转传统新闻工作惯性,也是融媒体时代对记者的要求。

四、结语

不论媒体环境如何变化,新闻信息获取和传播都离不开记者。充分发挥记者区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主流媒体的优势所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激励记者多元发展,才能在媒体转型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实现机构与人员的共同进步,更好地满足受众群体对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期许,更好地完成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使命。

总的来说,区县台记者实现转型升级的前景是可喜且可为的。区县台记者应在坚守党媒舆论阵地、保证客观公正报道的同时,通过提升多媒体报道能力、社交互动能力、深度分析和多维拓展能力,呈现更深、更广、更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以在融媒体时代大放异彩、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区县受众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中心城市与区县间轨道交通类型选择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