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2024-02-18 14:15韩佳瑞左振魁庞欣欣王学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阳气中医药人体

韩佳瑞 左振魁 庞欣欣 王学艺 阎 亮※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2)

教育承载着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重担,在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战略中,国家对教育有着更高的定位。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和教材学习为主,在内容上缺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方法上不足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持续完善的能力[1,2]。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亟待解决。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并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3]。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法,教育不仅强调传播知识,更强调育人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内涵丰富,要求全人全程全方位,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医教育也应结合中医药自身的特点,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方式方法,深入挖掘专业相关思政元素,从而培养中医高层次人才,服务健康中国事业。

1 中医教育现状

中医院校教育为中医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目前仍存在较多不足,如学生在院校学习时,经常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节[4];在西学东渐的思潮中,当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相对弱化,不能在文化大背景下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部分学生认为中医理论抽象难懂,不如西医知识直观明了,对于专业知识缺乏探索的热情;实践阶段时间短,没有古代师带徒的耳濡目染,学生缺乏传承[5];学生忽略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中医药创新性有待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对于中医学习,应当先是继承优秀理论,继而才是创新。因此,研读学习古代中医典籍和中医理论,挖掘中医宝贵经验,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2 提升学生兴趣 培养优良品格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的单方面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导入等形式直观展示疾病状态,展现中医药疗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临床中医思维和思辨能力;以启发式、诱导式和参与式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这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是挑战,也更能激发学生努力探索、积极学习、服务人民的热情。

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以国之大医展现医者的担当,激励学生立志为国家的医疗事业服务,把个人理想提升到国家发展的层面,把实现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坚韧品格;在医德方面,着力培养学生“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在专业能力方面,中西医并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导学生善于和患者沟通、脚踏实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3 借鉴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中医药学理论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医药的发展得益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中医理论本身具备哲学的思辨性,在“天人合一”理念的指导下,认为人体自身具有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具有统一性;以自然之道取类比象,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时刻关注得病之人所处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6]。“人本思想、仁者爱人”无不体现大医精诚精神。在治疗大法上,中医强调谨察五脏六腑阴阳而调之,以平为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形而上”的道的层面论述医理,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传统文化本身蕴含着中医学的魅力,并且渗透到中医学认识人体、认识疾病、指导治疗、养生保健方面,如古代的天文学、人文学、地理学等。古代天文历法造就了中医的时间医学,如“二十四节气”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的智慧[7],它申遗的成功,让世界瞩目,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古人的智慧熠熠生辉、令人叹服,古老的思想在当代仍然有着丰富的价值,指导人们劳作、养生与防病。中医学既有“形而上”的“道”做指导,又有“形而下”的“术”,经过了实践到理论,到再实践再理论的反复检验。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更体现出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历史文化的厚重。中医理论不仅实用性强,还具有美学的特点,是养性全命之学;不仅是医疗的准则,还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对中医学子,要加强传统文化的讲授,提升其文化素养。

4 组建优秀教师队伍 完善课程思政机制

教师自身应提高学术修养、修炼品格、爱护学生,从国家教育和学校发展出发,传播知识、思想和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根据中医学课程特点,挖掘知识点所包含的课程思政元素,以示例来说明知识点的同时,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与态度、治学精神、国家发展要求、人民大众的健康需要、个人品格锤炼等贯穿教学的始终。平时与教研室团队协同,在课前准备案例;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将这些思政元素展现出来,让学生们参与其中,从中领悟,而不是为了思政而思政,达到不讲思政而思政自明,不讲哲理而哲理自现的效果,让课程思政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在课后,要建立反馈与评价机制,设置相关问卷调查,明确学生们的收获,以及教师今后如何改进,从而建立思政融入-学生反馈-教学改进的反复自我完善机制。在平时,教师可通过互相听课、办小组会等形式互相交流经验,并留下记录。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5 改革教学形式 提升教学质量

5.1 丰富教学案例中医学生在高中阶段培养的是数理化的思维,而中医知识在内容上更偏向于抽象思维,在形式上以脏腑经络、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架构。如精气阴阳五行学说,分别以气一元论、阴阳的二元论和五行的五元论的观点与特性,从哲学层面阐释人体的功能特性。而又以气一元论延伸出阴阳五行:养性全命之学清气升半,积温化木气,清气升极,积热化火气,阳极生阴,太极转而右降。浊气降半,积凉化金气,浊气降极,积寒化水气,阴极生阳,太极转而左升。其理论取类于宇宙天地自然的气机变化,暑往寒来,四季更替,生生不息。就其理论来说,似是天地自然季节气候变化,单纯讲解,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病理有些牵强;结合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古老而又先进的传统理论更容易被理解。

如冬季阳气潜藏入地下,地下水温随之上升,人体亦如此。人体之阳气至冬季亦潜藏于土下,肾水温暖、肾阳充足,中焦脾胃得以温养,人体消化功能提高。因此,中医讲冬令进补,就缘于此季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至夏季,外部气候炎热,而地下水却是凉爽的,阳气升发于外,人体亦如此。夏季人体阳气亦趋向于体表,而在内在下的阳气不足,脾胃失于温养;同时由于夏季气候炎热,人不免贪凉嗜冷,容易损伤中焦脾胃的阳气,这亦是夏季消化系统疾病高发的原因。

再比如一天之内,亦有四季,夜半至平旦,如四季的春季;平旦至日中,是四季的夏季;日中至日暮,如四季的秋季;日暮至夜半,如四季的冬季。人体阳气在不同时间段,亦有不同的状态。如失眠一病,就是阳在上而不入于下,扰于心神。入夜人体阳气应该潜藏,而失眠患者此时处于犹如夏季阳气在外的状态。

5.2 直观展现中医药知识象思维是中医药重要的临床思维,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实践。司外揣内是观察人体外在的现象,推测内在病变的本质。如讲授气虚证表现为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不欲饮食,不如用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现患者情况,更能一目了然。在用药方面,半夏生于农历五月,而五月又是自然界阳极生阴的时段,因此半夏能引阳入阴;夏枯草以至夏而枯得名,其生长特性亦处于阳极生阴的时段,因此半夏、夏枯草常作为治疗失眠的药对使用,二药皆能引阳入阴。

6 小结

教育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课程思政区别于思政课程,在教学的每个环节融入思政元素,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使学生领悟知识之美、文化之美;另一方面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塑造医学生的个人品格、道德品行,引导学生以人民的健康和需要为己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阳气中医药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