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应用麦门冬汤医案探赜 *

2024-02-18 14:15王子薇张丽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原方叶氏咽痛

王子薇 张丽艳

(1.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麦门冬汤方由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组成,药味虽少,但配伍考究,有四两拨千斤之妙。方中七升麦冬量大力专,甘寒养胃阴。半夏配伍麦冬,相反相成,滋阴而不腻,苦辛而不燥。在甘凉濡润胃阴的基础上,辅以甘温益气健脾,少佐苦辛以宣通津液,所以此方两和阴阳,以胃阴为主[1]而兼顾肺脾之阳气,其病因病机总属于肺胃阴虚之证。麦门冬汤的应用,往往以何时应用半夏及何时应去半夏为难点,对于半夏的功效作用历来存在争议。通过对叶氏麦门冬汤相关医案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麦门冬汤在临床可治疗许多疾患,包括咳嗽、肺痿、郁证、吐血等证。现将叶氏应用麦门冬汤之心得列举如下,以飨读者。

1 《临证指南医案》麦门冬汤证脉症分析

《临证指南医案》中,与麦门冬汤证相关的医案多达60 余则,其中包括杨二四肺胃肾阴虚感温邪咳嗽案、沈某肺胃津伤肺痿案、王三十郁伤胃阴案、胃阴虚湿疟某案、陶四一胃阴虚吐血案等[2]。这些医案补充丰富了麦门冬汤的脉症。其中涉及的脉象有虚数、细数、右寸偏大、左弱右促、细涩、脉来虚芤等,以细数脉、虚数脉最为多见,然而也有见脉偏大者。反映了麦门冬汤证阴虚血少或阴虚有热的病因病机。

笔者对《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为《指南》)中的60 余则麦门冬汤证医案进行汇总,将其常见临床症状归纳为如下5 类:(1)呼吸系统疾病:气欲喘急,咳嗽,咳吐涎沫,咽痛痰多,音哑咽痛等。(2)消化系统疾病:食减气怯;汤水不能多饮;不饥不欲食;渴饮;吐血;呛逆不已等。(3)虚劳疾病:色苍形瘦;忧思积劳,固成内伤;五心烦热,面色少华;郁伤,心中空洞等。(4)泌尿系统疾病:小便欲解而掣痛,大便通而不爽等。(5)神经系统疾病:夜寐不宁、寐中惊惕、欲寐昏沉、午间烦躁等。由此可见,麦门冬汤虽症状复杂,但究其根本,其病因病机总属于肺胃阴虚之证。

2 麦门冬汤的临床应用

2.1 肺胃肾阴虚感温邪咳嗽案

2.1.1 医案全文杨二四,色苍形瘦,偏热体质,不充五液。冬月温暖,其少阴肾脏因真气少藏,先见习习风生。此为阳动之化,不以驱热育阴散温邪,却误投辛散,则过辛泄肺,肺气散便思咳不已。苦味沉降,戕胃口、肾关伤,致气怯食减,数武行动,气欲喘急。封藏不固。不可见病攻病,应静养百日。米拌炒麦冬,甜沙参,生草,南枣肉,进一杯青蔗浆[2]。

2.1.2 医案分析本案患者杨二四,症见形体消瘦,青苍面色;偏热体质,五液不足。因冬月气候异常温暖,感受冬温,则肾气不藏,使其阴虚风动。若以苦辛泻肺法治疗冬温,则伤及肺胃二阴;胃为肾之关,胃阴不足,久之累及肾阴,致使患者食少短气,稍微活动便咳喘气促。由于阴虚体质不耐外界热邪、燥邪,易感邪从阳化热[3];又因元气根植于肾[4],故叶氏认为这是肾不纳气、封藏不固的症状,治以麦门冬汤去半夏加甘蔗汁,以滋补肺胃肾阴,育阴潜阳兼清气生津。

叶氏治咳嗽,常以麦冬[5]作为“甘药理虚”之要药,善用益气补脾的甘温之品[6],总以滋养肺胃的甘润之品为主,治疗外感咳嗽,以祛邪为要,注重保全阴津;治疗内伤咳嗽尤其重视肺脾、肺肾相关[7]。

笔者认为,咳嗽的发生,应责之于五脏六腑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司,尤以肺和脾胃以及肾脏为主[8]。本案患者的咳嗽是肺胃肾三脏阴虚所引起的。初起本为卫分证,应治以清热育阴法,宣透肺经[9]之热,但前医用辛散法误治,则伤及肺阴,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患者体质偏热,本就容易津伤化燥,又因冬季感受温邪,故见面色苍黄、形体瘦弱,这是肾阴不藏、阴虚风动之象。过苦伤及胃阴,而胃为肾之关,亦伤及肾阴,则出现纳呆气怯、喘息急促等症,这是肺胃肾三脏阴虚证。若肺肾气化失司,则水液代谢不利[10],当注重恢复气化功能,以调畅脏腑气机。叶天士去温燥之半夏,以米拌炒麦冬、甜沙参、生甘草、南枣肉,进一杯青蔗浆,以资助肺胃肾之阴,恢复脏腑气化,用清热育阴法治疗肺胃肾三脏阴虚证。由此可见,叶氏治温热病[11]注重固护阴津,祛温清热,重用清热药兼顾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2.2 肺胃津伤肺痿案

2.2.1 医案全文沈某,忧思积劳,内伤固成。触入冬温,发为咳嗽。为先虚气分,外凑邪气。误治辛散则气分更泄,滋阴法不能安上。咽痛音哑,虚中邪伏。恰值春暖阳和,脉外脉中阳气得复,通畅气机乃旬日得效。谷雨时节爆冷,久弱卫阳,故不能卫护,则病复。患者诊得虚数脉,偏大右寸,口吐涎沫,不能多饮汤水,五心烦热,面色少华,而足背浮肿,肺病显然。但内伤颇多,金虚则补母,是谓胃土。议仲景麦门冬汤[2]。

2.2.2 医案分析本案患者沈某,一诊因忧思过度、积劳成疾,又外感冬温之邪,发为咳嗽,这是由肺卫气虚、邪气内扰导致的。叶氏温病治肺法,以辛宣肺卫、肃降肺气、宣降并行诸法,治疗温病外邪袭肺证[12]。又因误治而气分更虚,这时再用滋阴清肺法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依旧咽痛、声音嘶哑,这是肺气虚损,邪气内伏的症状。二诊患者看病之日是春暖花开之时,阳气稍稍恢复,气机顺畅,所以半个月的治疗初见成效。但到了谷雨季节,气温暴降,该患者依旧卫阳不振,再次患病。三诊诊脉患者见虚数脉,右寸偏大,是胃津不足、肺气虚弱证,症见口吐涎沫,汤水不能多饮,是肺痿的典型症状;面色少华,五心烦热,足背浮肿,乃气血不荣、肺脾阴虚之象。故叶氏治以金匮麦门冬汤原方,以培土生金。肺为华盖,其气宣辛则通,微苦则降[13];半夏入手太阴肺经,以苦辛宣通肺气,肺平则气逆止[14]。培土生金法临床多用于治疗肺脾不足证[15],即通过补益脾气以达到补肺益气之功,从而使患者体质增强,疾病预后良好,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笔者认为,津络是人体重要的络脉系统之一。血络司守内,气络司卫外,津络司润泽[16],此三者结构互补,功能互通,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人体络脉系统[17]。初病在经[18],久病入络。一诊由于患者感受温邪,加之积劳、思虑过度,暗耗肺胃阴津,伤及津络,则发为肺胃津伤之咳嗽。之前诊治误用辛散之药,更伤阴液,于是咳嗽加重、咽痛音哑,这是邪气内伏、肺胃阴虚之象。在天气转暖时,阳气恢复,病情减轻;而当天气转冷时,卫阳不振,无力抗邪,则病情反复。二诊患者诊得虚数脉,偏大右寸;口吐涎沫,不能多饮汤水;五心烦热,面色少华,而足背浮肿,这些都是肺胃津伤肺痿证的表现。故以仲景麦门冬汤原方培土生金,滋养肺胃二阴,治疗津络疾病。

2.3 郁伤胃阴案

2.3.1 医案原文王三十,痰多咽痛。屡遭家难而伤郁,心中空洞,呛逆不已,金匮麦门冬汤[2]。

2.3.2 医案分析本案患者王三十,主诉是痰多、咽痛,这是因郁伤及胃阴而致的咳嗽、痰多、咽痛。因为其家庭屡遭变故,所以情志日久不遂,心中空虚难过,日久成为郁证。因忧思过度,郁则气滞,气滞日久则化火,伤及胃阴。此类情志病因其特殊性,单用药物常疗效不佳[19],这就要求患者日常起居应注意修身养性,调节情志,这样往往事半功倍。叶氏治以金匮麦门冬汤原方,以苦辛凉润宣通治法,清降上炎之心火,补益脾胃之阴。由此可见,叶氏辨治中焦病[20],用药偏于苦辛,半夏药性苦辛温燥,最宜通补阳明[21];辨治郁证多用理气化痰、滋阴清热、益气生血之方药,重视理气、气血同调[22]。他认为,凡气机郁结,皆可导致郁证的发生,包括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大类,而非单纯只有精神症状。叶氏在《指南》中化繁为简,列举郁证的五条总纲[23]:培土泄肝、补肾清心、疏郁理肺、辛开苦降、移情易性,其治法开拓了临床辨治郁证的新思路。

笔者认为,本案王三十,以咽痛、痰多为主症来诊,询问病因时发现,其因多次遭遇家庭变故而心中悲伤抑郁,咳嗽不止,这是因为忧思过度则气结成郁,久郁又可耗损胃阴,故用麦门冬汤原方治疗,以补养胃阴,解郁舒心。

2.4 胃阴虚吐血案

2.4.1 医案原文陶四一,两年前自夏四月起,吐血咳嗽。大凡春尽入夏,而阳气弛张极也。阳既多动,阴伐内守,犹是外溢络血。今值土旺发泄,急养胃阴。夏至后,兼进生脉之属。勿趋于炎炎烈日之中,可望其渐次日安。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2]。

2.4.2 医案分析本案患者陶四一,以两年前每逢夏季四月起便吐血咳嗽为既往病史来诊。因为入夏之后,阳气暴涨,而人禀受天地之气,故患者体内阳气亦随之暴涨,阳盛则阴衰,阴虚则发热,邪热迫血妄行则吐血。现在正是患者脾胃阳气偏亢之时,当急养胃阴。

笔者认为,《指南》中叶氏在治疗胃阴虚吐血证时,屡屡使用金匮麦门冬汤[24],继承了仲景以甘温建立中阳的学术思想,创立了甘缓益营法[25]。叶氏临证之时,重视四季时间节气之变化,由此提出让患者在夏至后服用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合生脉饮,以达到滋养胃阴、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因半夏为辛温燥烈之药,而患者本就阳亢阴虚,故不宜再服半夏,恐燥热偏胜有动血伤津之虞,可见其医术之高明。

3 讨论

麦门冬汤为肺胃同治的经典名方,而叶天士对本方运用的精妙,更是体现在临证加减和用方剂量上。于临证加减之处,笔者总结《指南》叶氏运用麦门冬汤[26]的加减规律,发现主要分为六大方面,分别为清热滋阴法、金水相生法、通降阳明法、益气养胃法、甘凉濡润法和清养胃阴法。如本文杨二四案中,叶氏以麦门冬汤去半夏加甘蔗汁,来滋补肺胃肾阴兼清气生津,治疗肺胃肾阴虚、外感温邪所致的咳嗽之证,体现了甘凉濡润法、清养胃阴法与金水相生法的联合运用。于方药剂量之处,叶氏处方常遵从原方比例,剂量取原方的七分之二。《金匮要略》麦门冬汤原方中,麦门冬的用量为七升,半夏为一升。麦冬用量为半夏的七倍,此为仲师制方钩玄,一是半夏燥性被制而降逆之功存,二则麦门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有去性存用、相反相成之义。《指南》有关麦门冬汤医案中麦门冬药量的记载,通常为二升,半夏为一升,因为清代度量衡一升为汉制五升,故麦冬用量清制二升应换算为汉制十升;半夏用量清制一升换算为汉制五升,麦冬为半夏用量的两倍。由此可见,叶氏运用麦门冬汤时,在谨守原方比例的基础上,不拘于常量,足以彰显其用方严谨、法度森严。

从张仲景到李东垣[27],再到叶天士,辨治思想一直在继承前代医者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发展。麦门冬汤症状复杂,临床上将它的症状归纳为五类,涉及临床各类疾病;然虽症状复杂,但究其根本无外乎肺胃同病。故叶氏在辨治肺胃阴虚证时,尊仲景金匮麦门冬汤为主方加减化裁治病。现代临床研究[28]表明,麦门冬汤对小鼠间质性肺炎和清除肺水方面,均较为有效。叶氏治脾胃,着眼于调节脾胃气机升降,通补阳明[29]。这也体现了麦门冬汤在临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尚待医者们开发。

叶天士临证善用麦门冬汤,治方不执成见[30],在运用仲师麦门冬汤辨治各类临床疾病时,往往突破常规,尊古而不囿古,发展不忘创新,以五藏一体观为基础,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为后世三焦辨证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其学术思想值得后人深入探究与思考,对现代临床诊疗各类疾病有着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原方叶氏咽痛
浅谈经方半夏汤论治寒湿咽痛*
A New Leaf Litter Toad of Leptobrachella Smith,1925 (Anura,Megophry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China with Supplementary Description of L.oshanensis
图片赏析
鸣鹤叶氏诗人与白湖诗社
复聪汤缓解耳聋耳鸣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醋和酱油能治咽痛
银翘散“因地制宜”名家临证举隅
“六炭止血散加减”治疗家畜内外出血
做人要逗,才华要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