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的工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4-02-17 11:29李依璘唐贤华余牟艳王雅乔
江苏商论 2024年1期
关键词:食品饮料工商集群

李依璘,周 文,唐贤华,余牟艳,王雅乔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都江堰 611830)

一、导言

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工商管理专业(下称工商专业) 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商管理学体系。当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每一个时间段,研究本专业的重点问题都有所不同。 因此,工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及特色也就相异。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聚焦在如何使企业在较广泛区域中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从而通过资本运转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等问题上,其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中国的工商专业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旨在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工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才。 目前在中国的高职院校中几乎均设有工商专业,但因课程设置雷同而缺少特色,内容杂广而缺乏针对性,偏重理论而缺乏实践操作等问题日益突出, 造成人才培养始终无法走出无视技术能力、孤立式的管理能力培养的陈旧模式。 加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不断涌现,产业的升级迭代日新月异,高职院校服务产业的功能滞后,造成了工商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割裂。

高职教育是与区域产业发展伴生的教育类型,产业链沿上下游不断纵向延伸, 势必要求高职院校依据区域内产业发展现状, 结合内部各专业资源的整合情况及专业建设目标进行专业集群化建设。 随着“双高计划”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将高水平专业群纳入课程。 使学校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 服务于它们的转型升级,以体现职业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的功能。

二、何谓专业群

专业群的概念最早源于20 世纪70 年代美国提出的职业群概念,即基于职业的共同特征,将性质相近的职业重组为一个职业群,分析该职业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作为课程编制的依据。 中国对专业群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但对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的认知不足。 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产业模式及职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对高职专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催生了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促使人才和技术需求呈现区域化“集群效应”,进而驱动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 对多种专业群的定义加以对比分析后,本文倾向于以下释义:专业群,即是将经济领域的“产业集群”借鉴到教育领域,形成的学科群体。

从目前工商专业人才培养来看,因过于强调自身专业性质,教学模式偏理论化,较为单一,普适性知识和技能占比较大。 不利于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尤其不利于打通“新商科”与“新工科”融合交叉的路径。 因此,在工商专业群建设中,学科交叉融合甚至专业交叉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作为在组群中没有特色, 常常被边缘化的工商专业而言,通过跨专业组群,面向重点产业,培养懂业务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在重点产业转型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的全面发展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十分重要。

工商专业群的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密切关联, 体现为企业培养中基层管理人才的模式。 通过提升工商管理人才在重点产业发展中对基层及中级管理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而改变工商专业在专业群建设中的被动局面。 因此,遵循一个“面向”和“两个转换”的解决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个面向,即面向重点产业,提升服务能力,提供智力支持及人才培养;两个转换,即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再从专业群培养目标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转换。

三、工商专业群建设的重点

(一)一个面向:即面向重点产业

为探索工商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充分调研省级和国家级双高院校的基础上,在对目前工商专业群的服务面向进行深入剖析后,发现目前相当多的专业群1即同属财经商贸大类的市场营销、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带有明显的沿用本科院校专业群的特点。 无法体现高职类别教育的特色,无法为职业教育服务生产劳动提供服务,更无法服务于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专业集群化建设源于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需求,因此专业群的建设首先应起始于对区域内产业需求的分析。

1.具体分析。 本文通过四川-成渝经济圈-成都三个区域层次对产业集群进行梳理分析,具体说明解决高职院校尤其是双高院校专业群服务面向定位的重要问题:(1) 四川省万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目前四川重点发展的产业体系涵盖“5+1”现代工业体系、“4+6” 现代服务业体系以及现代农业体系。 其中“5+1”工业体系,分别为电子信息、食品饮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先进材料五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区域辐射能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继电子信息产业之后,食品饮料成为四川第二个万亿级产业。 (2)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集群。 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显示,成渝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两地以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为龙头,强化南北两翼的产业协作,其中南翼地区联动集聚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3)成都市及所辖县级市产业集群。成都以智能制造为主动方向,将建设国际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2.成都县级市食品饮料产业集群。(1)成都所辖邛崃市,目前是“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四川省唯一以“食品饮料”命名的生产基地和成都市规划重点发展的食品饮料工业基地。2021 年上半年食品饮料增长23.9%,其中优质白酒增长超过60%。邛崃已成功申报“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获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白酒原酒之乡·邛崃”称号,将建成食品饮料百亿级产业。 (2)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的都江堰市,作为成都“西控”战略部署的核心区域,聚焦旅游业、食品饮料等7 条重点培育产业链,打造绿色食品集群发展区,重点聚焦包装饮用水、低(无)糖饮品等细分领域,将建成50 亿级产业。 (3)通过与省内食品产业相关联的专业分析,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食品检验检测专业以及酿酒技术专业与工商专业共同组群, 专注服务于四川万亿级食品饮料支柱产业,通过“技术+管理”“工科+商科”等建立专业群,服务经济发展。

据此,通过跨专业组群,工商专业群建设定位在面向区域内重点产业: 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上,聚焦食品饮料产业链中高端各关键岗位的需求,以满足食品饮料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及产业链高端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两个转换

1.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 这其中需要将专业组群的各个专业加以研究并对比分析,从中把握规律。 要结合服务面向及相关岗位分析,确定专业群的定位,将原本分散孤立的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炼整合成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 目标分成四个方面:(1)工商管理专业;(2)食品生物技术专业;(3)食品检测检验专业;(4)酗酒技术专业。 这四个专业都分别从各自专业培养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人才培养标准。 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四个专业在人才的最终培养上具有较强的相近性,从结合食品饮料制造业,再进行相关生产制造及检验检测上来看,食品生物技术、酿酒技术和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三个专业在检测检验、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岗位具有相通性。 以食品生物技术为例,结合毕业生就业岗位及专业对口率,就技术岗位而言,具体含品控、检验、操作、工艺、研发;就技术+管理岗位而言,含品保、生产管理、营销。 其中主就业岗位为:食品生产一线操作、关键设备操作;辅就业岗位:基层生产管理人员、一线QC、QA。技术技能等级达到操作中级工及以上水平。

在本专业群中,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酿酒技术专业服务于产品研发岗位群;食品生物技术、 酿酒技术专业服务于加工生产岗位群;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服务于质量控制岗位群;工商管理专业服务于三个专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及销售管理等岗位。 就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要求来看,不仅要能完成经验层面的操作工作,更需要契合食品企业的需求,成为能完成故障判断和质量检验等核心内容的高技能人才并发展为一线管理岗位,如车间主任、工艺主管等。工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明确地提出服务川渝轻工产业及现代商业服务业。 因而,组建面向产业,服务四川省食品饮料产业具有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共同需求,跨专业以及工科与商科交叉融通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通过分析工商专业与三个食品类专业的毕业条件,其中有一条为四个专业所共有:团队建设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将不同个体团结起来,并把握好负责人的角色。 再次证明了具备跨界组群的基础,进一步说明各专业对技术与管理的融合交叉势在必行。 当然,随着毕业生的职业晋升之路,依然需要管理团队、班组、车间、部门等。 食品企业需要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复合即体现在管理类知识及技能渗透方面。 与此同时,商科类专业需要与产业与技术结合,方能从根本上走出空谈管理、无法承接业务的困境。 通过跨界组群,体现新商科与新工科相结合,以满足产业从原材料采购、人员招募管理,组织生产和商业运作等各环节全流程的需求,切实解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专业群自身的人才培养教育效益。

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毕业条件等的对比分析, 结合面向双高院校的调研反馈,课题组将工商专业服务轻工产业聚焦在食品饮料产业(含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最终完成从孤立分散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到跨界培养交叉融通的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 整合后的工商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了技术+管理、工科+商科两大特点,具体描述为:工商专业群(面向食品饮料产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成渝双城经济圈现代重点轻工业,服务四川食品饮料产业高端,从满足消费者食品品质化和个性化需求出发,助力食品企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新工科与新商科跨界交叉,培养掌握现代食品生物技术、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酿酒技术的“懂管理、善操作、精技术”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或聚焦食品生产运作、质量管理、品牌建设,新产品开发,新工科与新商科交叉渗透,培养能胜任食品企业产品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营销管理等工作“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管理人才。

2.专业群培养目标到专业群课程体系的转换。确定了专业群培养目标,即可围绕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确保以产业需求为中心,课题组摈弃了“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传统三段式学科式课程设置,在专业群共享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对接产业需求。 进一步围绕职业能力的发展来设置专业群课程,分别对应于服务四川食品饮料的工商专业群的通用(基础)职业能力、核心职业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 具体课程体系设置见图1。

图1 工商专业群(面向食品饮料重点产业)课程体系

通过一个“面向”和“两个转换”的解决对策,一方面破解了工商专业宽口径不聚焦的人才培养模式。 另一方面,通过跨专业组群,力求体现工商专业群面向重点产业,通过群内跨专业组群如工商专业与食品生物技术专业、食品检验检测专业、酿酒技术专业的聚合,共同服务四川食品饮料产业。 改变单纯技术型或者单纯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技术+管理”“工科+商科”的专业群培养理念和目标,打造新工科与新商科跨界交叉课程体系。 培养懂技术的管理人才和懂管理的技术人才,补齐人才培养的短板,从而精准响应食品饮料企业人才需求。

专业群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重点解决职业面向和课程设置外,还需要切合专业群服务重点产业的定位, 制定专业群课程标准, 在教师、教材、教法上进行改革,构建全方位、全程化的学生学习评价系统,实现专业群教学新评价模式。 要充分发挥专业群的集群优势,实施“跨学科、高水平团队协同计划”,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提升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践实训基地。 联合省内知名食品饮料企业及科研院所, 如剑南春集团有限公司、新希望乳业有限公司、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等,开展1+X 证书制度试点,为成渝双城经济圈食品饮料产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新工科、新商科人才。

猜你喜欢
食品饮料工商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中国食品饮料品牌的国际化策略研究
2020年北京国际食品饮料展览会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工商详解网络传销四大新模式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在转变执法理念中彰显工商担当
影响食品饮料中糖分检测的因素
适应新常态正风肃纪提升工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