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乔,李小聪
(1.淮阴工学院; 2.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探究经济增长的原因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关心的热点问题(1)。 大量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不再单纯地依靠物质资本、有形资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已经开始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竞争力(2)。其中,关于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的国外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Teixeria 和Fortuna 指出,经济增长、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自主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3)。Greiner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证实了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强调政府应当加大人力资本的财政投资(4)。 Teixeira&Queiros 将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分为两个部分:间接影响和直接影响(5)。 综上所述,一方面,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人力资本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直接拉动经济发展,并通过提升员工的教育水平改善生产效率进而优化生产过程。
国内学者已从不同侧面对教育人力资本、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总体可以归纳出以下三个维度:一是从不同教育层次入手分析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二是阐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三是解读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 但针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更显深入、系统。 李立国等指出,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变迁紧密相关,中国在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迈进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中,研究生教育占比有更大的增长空间,本科教育占比会有扩大,专科教育占比会相对缩小(6)。何菊莲等运用1999—2019 年面板数据, 基于熵权改进TOPSIS 法和指数法进行测评, 结果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等教育投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产出结构、水平与其发展需求相协调(7)。毛雁冰和吴颖探索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分析表明来华留学人员和出国留学归国人员的增加可以更加有效地通过技术创新、消费和人力资本促进国内经济增长(8)。
关于人才培养对经济发展的关系讨论也仅局限于定量阐释。如李隽研究表明,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成人教育应大胆创新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成人教育培养质量(9)。 郑洋运用共享经济理论推进人才培养改革, 建议地方高校必须多元共建资源平台、坚持共享育人全程,在这些方面入手共同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责任共同体(10)。
上述文献分析显示现有的大部分定量研究都以国家宏观为背景探讨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科学视角和思路。但对区域的研究和分析略显不足, 尤其是针对江苏省为样本的实证研究更少。据此,本文利用江苏省的相关数据, 对区域经济和高校人才培养互动关系进行分析, 为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参考。
本文在江苏高校人才培养指标的选取上,参考已有学者的做法,采用高等学校毕业人数来进行表征。使用人均GDP 表示区域经济发展并使用价格指数进行调整。 本文涉及的指标数据来自 《江苏省统计年鉴》, 时间样本为2000 年至2020 年。由于时间序列为不平稳序列,为了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存在的异方差,需要对江苏高校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对数代处理,处理后的高校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分别为lnEDU和lnPGDP。
首先是单位根检验。 通过建立协整方程模型来分析非平稳变量的相互依赖关系和作用机制。 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Phillips-Perron(PP 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单位根检验(ADF 检验)和Dickey-Fuller(DF 检验)等,本文通过ADF 单位根检验发现,lnPGDP 和lnEDU 的ADF 检验值在5%的水平下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通过平稳性检验。 其次是VAR 模型滞后期检验,结果见表1。 因滞后除数均为1,也通过稳定性。 第三是格兰杰检验。 据此,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指标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表2 结果显示,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 拒绝 “高校人才培养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Granger 原因”的原假设。而拒绝“区域经济发展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Granger 原因”,意味着江苏高校人才培养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很显著,但是区域经济发展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原因还不显著,这与之前的分析结论相吻合。 由此可见,江苏高校人才培养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区域经济增长并没有显著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规模。
表1 VAR 模型滞后期检验
表2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表
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高校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关联。 但图1 表明,江苏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高校人才培养受到外部冲击产生变化后,对其自身有显著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 而区域经济发展受到外部冲击产生变化后对自身的影响甚微,对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影响也不太显著。 说明江苏高校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地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并呈现持续、稳定的趋势,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规模扩张的推动力度却不强。
图1 脉冲响应函数曲线
本文使用方差分解法阐释江苏高校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它们自身变化的贡献程度,以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具体结果见表3。从表3 中可以看出, 第1 期江苏高校人才培养的预测方差只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 而且在以后的时期内,人才培养的预测方差受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显著地小于自身波动的影响。 领导核心,受自身影响高达100%。 而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预测方差的贡献度在前2 期不足3%, 从第6 期开始维持在4.7%的水平,经济增长对其的作用很小。 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测方差在第1 期就受到了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影响,从第2 期开始变得显著,达到了30%以上,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到了第8 期时已经升至70%。 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增长的预测方差受自身的影响力度不断减弱, 从第1 期的87.8%降至第8 期的29.2%。 这些结果佐证了江苏高校人才培养能够显著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这与脉冲响应曲线的结果吻合。
表3 lnEDU 和lnPGDP 的方差分解表
本文收集江苏省2000—2020 年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 基于VAR 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得到结论:第一,江苏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都通过了ADF 单位根检验。 第二,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江苏高校人才培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单向Granger 原因, 说明江苏高校人才培养规模扩张能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究其原因,在科学技术发展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地区、国家之间的竞争,总归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加强人才教育培养,尤其是高校人才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而区域经济增长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Granger 原因, 鉴于江苏省高校众多、教育资源丰富、人才储备充足,使得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第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显示,江苏高校人才培养对经济发展的冲击效应总体为正,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平稳的趋势, 高校人才培养对经济发展存在长短期效应。 最后,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虽然短期内逐渐提高,但影响力度总体较弱,江苏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度较强。
总体上,现阶段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高校人才培养却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贡献率较高。 因此,建议江苏高校从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优化专业设置,以提升专业规模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