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丽
(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高层建筑物施工离不开稳定的地基,以有效承受高层建筑物产生的巨大荷载力。科学有效的地基处理施工技术,不仅要符合施工区域的土质条件,还要具有安全性高、成本费用较低的特征。CFG 桩复合地基具有改善承载力效果好、地基变形小、应用范围广泛、成本低等诸多优势,能够应用于软弱地基加固处理施工建设,因此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CFG 桩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粉煤灰、碎石等原料混合在一起,利用成桩机械设备制作的成桩体。与常规的灌注桩相比,CFG 桩的成本更低,具有天然地基的作用,无须配筋,且桩体制作掺和料可采用石屑、工业废料、粉煤灰等,因此在各类工程地基处理中应用十分广泛。CFG 桩设计科学的原料配比,合理调整水泥掺量,桩强度介于柔性桩与刚性桩之间,桩间土与CFG桩通过褥垫层形成CFG 桩复合地基,碎石垫层的主要作用是均匀分配上部荷载,保证桩间土与CFG 桩共同作用,减少基底面应力集中,减少水平荷载对建筑稳定性的影响。CFG 桩具有挤密作用,改善周边土侧应力,从而改善桩的受力性能,二者形成一个互相作用的受力整体,共同承担上部荷载,保证基础的均匀性、稳定性,并减少地基的沉降变形。
为保证CFG 桩复合地基施工作业得以顺利开展,不会在中途出现质量通病或是预料之外的状况。施工单位必须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准备内容包括场地平整、材料检验、样板先行和测量放样4 道步骤。
(1)在场地平整步骤,为满足钻机行走要求、确保成桩质量不受影响,施工人员需要清理现场地表分布的腐殖土等垃圾杂物,对场地进行平整硬化处理,要求地表土层承载力超过80kPa,把地面高差控制在0.2m以内。
(2)在材料检验步骤,入场环节对水泥、粉煤灰、石子等原材料的规格尺寸、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核查出厂合格证明与质检报告等配套文件,从中随机抽取少量材料进行复检。同时,如果采购成品混凝土材料,则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检测,把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退回劣质材料。
(3)在样板先行步骤,在工程现场挑选一处代表性场地,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开展CFG 桩施工作业,同步观察施工过程,后续检查成桩质量与地基总体承载性能,根据所发现问题来修改方案内容,确定混凝土坍落度、桩身长度、桩径值等工艺参数的最佳值。
(4)在测量放样步骤,测量人员参照施工图纸,携带全站仪、经纬仪等仪器设备,闭合观测并标记各处桩位中心点和轴线点位,在桩位处撒布白灰或是打入标志桩,要求把测量误差控制在5cm 以内,后续定期对测量放样成果进行复核。
在钻进成孔环节,提前把钻机运输就位,在钻机底部放置垫块或是平整硬化地面,保持钻机平稳状态,避免后续出现钻机晃动失稳、倾覆情况。待钻机就位后,在正面与侧面放置垂球,对钻机水平位置与垂直度进行测量调整,要求钻机中心点和桩孔中心点保持重合状态,把钻机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随后,启动钻机,正式开展钻进作业,初期降低钻进速度,避免钻杆过度摇晃和出现桩孔偏斜问题,随时间推移,逐步增加钻进速度,待钻头抵达设计标高后,即可停止钻进,缓慢上提钻杆钻头,等待后续提钻完毕后,把钻机转运至下处桩位,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全部CFG 桩的钻进成孔作业。同时,在钻孔期间需要持续测量调整钻杆垂直度,成孔完毕后清理孔底沉渣,把沉渣层厚度控制在5cm 以内,沉渣量超标则会出现桩身夹泥问题[1]。
在混凝土灌注环节,重点掌握配料制作、钻杆内壁润滑、混合料泵送、提钻4 道步骤的技术要点。
(1)在配料制作步骤,优质原材料来制备混凝土,如干燥水泥、新鲜岩质碎石、纯净中粗砂等,使用电子秤对原材料进行计量称重,把用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操纵配料机把原材料倒入搅拌机内,持续搅拌90s以上。搅拌完毕后,检查混凝土外观状态和坍落度,禁止使用离析、散白、坍落度不达标的混凝土,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灌注作业,避免混凝土提前初凝。
(2)在钻杆内壁润滑步骤,施工人员提前在泵管和钻杆内壁中注水,也可选择注入1:1 水泥砂浆,避免混凝土与内壁粘连而出现堵管情况。
(3)在混合料泵送步骤,提前在泵管和钻杆内部注满混凝土,待钻头钻进到设计标高位置后,控制钻头空转30s,如果在空转期间无异常问题,控制钻头提钻0.3m,下达控制信号,向桩孔内部灌注混凝土,搭配开展混凝土灌注与拔管作业,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与灌注量,始终把钻头位置控制在混凝土内部,并把钻杆内部混凝土高度保持在1.5m 以上。
(4)在提钻步骤,采取静止提拔方式,根据样板先行情况来确定最佳拔管速度,正常情况下把拔管速度控制在2.0~2.5m/min 即可,匀速拔管提钻,禁止施工人员随意更改拔管速率。同时,如果中途出现混凝土不足等突发状况,则需要立即停止提钻拔管,避免出现提空断桩问题[2]。
在桩头处理环节,施工人员合理选择处理时机,待成桩完毕3~5d、混凝土桩身固结成型后,率先清理桩间土和保护土层,可使用小型挖掘机配合开展清土作业,严格控制土层开挖深度与开挖位置,再通过人工方式来清除桩身周边残留土体。随后,等待成桩龄期到达28d、桩身强度基本或是完全达到标准强度后,再行开展凿桩作业,正常情况下采取人工截桩手段,测量确定桩顶标高位置,完全清除标高部位周边土体,在标高上方50mm 位置平行设置多根钢钎,把钢钎敲入桩身,同时向全部钢钎施加作用力,进而截断桩头,保持桩头断面平直状态,禁止出现大面积掉角情况。最后,对于标高上方保留的桩头,要求施工人员使用手锤、细钎等工具,把桩头外侧作为起始点,向桩心部位延伸剔凿多余桩头,直至桩头顶部标高达到设计标高后,把表面剔凿至平整状态,禁止使用大锤重物横向打击桩头。同时,如果桩头出现过度剔凿情况,则需要采取接桩头做法,把剩余桩头修复至设计标高。
在桩顶褥垫层施工环节,要求施工人员清理桩顶部位残留浮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对桩身质量开展检测。确定成桩质量达标后,准备碎石、石粉等原材料加水拌和成填料,现场测量标记褥垫层中线和边线,摊铺填料层,把摊铺厚度控制在0.3m 左右,操纵压路机重复开展多遍碾压作业。随后,在底层碎石垫层上方施作中粗砂垫层与土工格栅,单层砂垫层厚度控制在3cm左右,垫层表面铺设土工格栅并进行搭接处理,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剩余砂垫层和土工格栅施工作业。最后,对CFG 桩褥垫层质量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垫层厚度、孔隙率、动态变形模量、压实度等,如果施工质量不达标,则进行返工处理。以桩顶褥垫层压实度为例,要求压实度不低于0.92。
在CFG 桩施工期间,受到工艺操作、现场地质条件、材料性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实际成桩质量和预期情况会产生一定程度出入,如果直接把复合地基投入使用,后续有可能出现地基沉降、上部建筑物变形开裂等安全问题。因此,在桩身龄期达到28d 后,施工单位需要对桩身质量进行检测,随机抽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桩身,具体可采取低应变动力试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钻芯检测等方法。
(1)低应变动力试验,提前在桩顶部位安装激振装置,启动装置向桩身发射应力波,应力波到达桩身底面后出现反射现象,接收反射波,根据传播时间、波形特征与频谱变化情况,判断桩身结构完整性是否达标,标记断桩、夹泥等缺陷部位的具体位置。
(2)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工程现场设置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等配套设备和搭设压重平台,持续向桩身施加荷载,根据桩身沉降量来判断承载性能是否达标。
(3)钻芯检测,施工人员使用钻机,在桩身上钻设多组芯样,对芯样规格尺寸进行加工处理后,用于检测混凝土强度、桩身完整性、桩底沉渣厚度是否达标。在钻芯完毕后,要求施工人员立即对钻芯位置进行修补处理,避免因此改变CFG 桩总体性能和破坏结构状态[3]。
在CFG 桩施工完毕后,后续所开展地基填筑等工序环节会对施工成品造成影响,有可能出现桩身大面积断裂、损伤情况。对此,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成桩保护措施,待CFG 桩固结成型后,静置一段时间等待桩身强度提升,养护期间禁止在CFG 桩施工区域内堆放物资材料、停放机械设备,最终在桩身顶部设置桩帽与褥垫层。如果中途出现桩身破损情况,则需要对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处理,必要情况下重新施作CFG 桩。同时,在冬季施工背景下,考虑到现场气温较低,有可能出现桩间土冻胀现象,进而造成桩体拉断、地基承载力降低后果,施工人员需要在桩头部位与桩间土部位上覆盖草帘、草袋、棉帘等保温材料。
目前来看,在CFG 桩复合地基施工期间,主要采取逐一施打、间隔跳打两种顺序,两类施打顺序的适用情况有所不同,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桩身施打顺序。
(1)逐一施打顺序是按照特定方向或是桩身编号来延伸完成各根CFG 桩的施打作业,有着连续性好的优势,但对桩身间距和现场地基性质有着严格要求。如果工程现场分布饱和松散粉土等软弱地基,相邻桩身间距值过小,或是在桩身尚未初凝情况下盲目开展施打作业,都有可能出现桩身挤扁、缩颈等质量问题。而在工程现场搭配采取长螺旋钻孔与管内泵压灌注混凝土工艺时,成桩期间会出现上翻土现象,推荐采取逐一施打顺序,在采取隔桩跳打顺序时会延长工期时间,增加二次放线等操作步骤。
(2)间隔跳打顺序是在上根CFG 桩施打完毕后,隔开单根或是多根桩身,继续完成剩余桩身施打作业,或是采取隔排隔桩跳打方式。此项方法适用于设计桩距较小的高层建筑工程,在打桩期间基本不会出现窜孔、缩颈问题,但在现场地基土质较硬时,如果存在断桩问题,打桩期间有可能会震断下部桩身和上部补桩结构。同时,在采取满堂布桩方式时,把复合地基中心部位作为打桩起始点,向外侧延伸施打桩身,避免出现桩间土向外侧向变形、土体隆起问题[4]。
为保证CFG 桩的上部混凝土灌注质量,施工人员额外浇筑一部分混凝土,适当增加混凝土灌注高度,多余部分作为保护桩头,后续对桩头部位进行处理即可。根据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规定,要求把CFG 桩桩顶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差值控制在0.5m 及以上,桩头具体留设高度根据工程现场情况而定,正常情况下把留设高度保持在0.75m 左右。例如,在现场基底土层为黏性土、且桩顶设计标高与开挖基底标高间距值小于1.5m 时,需要把桩头留设高度控制在0.5~0.7m。而在现场基底土层为粉土层或是砂土层时,则需要把桩头留设高度控制在0.7~1.0m。
在CFG 桩复合地基施工期间,偶尔出现缩径、断桩工艺问题,对成桩质量和复合地基整体性能造成明显影响。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深入了解各类常见工艺问题的形成原因,编制专项防治处理方案。
(1)对于缩径问题,形成原因包括钻孔提钻操作扰动周边地基土、孔隙水压力短时间无法消散、提钻速率超标,从而在土层界面、桩身底部等部位出现缩径现象。施工人员搭配采取调节提钻速率、周边设置临时排水设施、抽采地下水等防治措施。如果后续出现缩径情况,则需要开展桩身复打作业,在缩径部位下放钻杆钻头,重新钻进成孔。
(2)对于断桩问题,形成原因包括混凝土灌注中断、拔管与混凝土灌注配合效果不佳、上部桩身遭受外力碰撞,应采取连续完成混凝土浇灌作业、确定最佳拔管速率与混凝土浇筑速率、桩身成品保护作为防治措施。如果现场出现断桩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拔除上部断裂桩身,保留下部断桩,清理桩头表面灰尘污渍和保持桩头平整状态。随后,在桩头表面均匀摊铺水泥砂浆,把砂浆层作为结合处理剂,灌注全新混凝土,待混凝土固结成型后,把断裂桩身恢复为完整桩身结构[5]。
综上所述,为取得理想地基施工成果,从根源上预防地基沉降等质量安全问题出现。在高层建筑工程建设期间,施工单位理应提高对CFG 桩复合地基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掌握全部技术操作要点,严格把控钻进成孔、混凝土灌注等重要工序的现场作业质量,积极落实桩身质量检测、成桩保护、确定桩身施打顺序、确定保护桩头留设高度、工艺问题防治处理五项应用策略,确保技术功能效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