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评价影响着教育质量和效果,基层学校不仅要研究具体的教育工作,更要关注教育评价这一源头问题。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基于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原则与方法,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评价;九年一贯制;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46-0057-03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导向,以及“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为基层学校改革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育英二外”)基于自身九年一贯制办学特点,从2009年开始探索实施基于“三个学会”育人目标的九年六级评价标准,经过不断修订完善,《育英二外“三个学会”分级目标考评表》(以下简称《考评表》)已经成为学校最重要的校本化学生评价工具和指南。
一、九年一贯制评价标准的制定原则
我校在制定学生评价标准时主要遵循了全面性、连贯性、递进性和客观性等原则。
1.内容的全面性
《考评表》虽然仅设置了“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三个维度,但从考查要素看,“会学习”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完全满足高效学习的素质要求;“会做人”涉及爱国、守法、诚信、正直、自信、自强、合作、乐群、感恩等方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生活”涉及珍爱生命、健体健心、调控情绪、规划未来、创造生活等方面,有助于培养“优雅生活者”。这些考查要素已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层面及其基本要求,积极回应了国家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2.维度的连贯性
《考评表》包括小学低段、小学中段、小学高段以及初中三段共6张表格。考虑到不同学段所关注的重点存在一定差异,我校在各维度的考查要素设置上体现了差异化要求,但总体上保持了考查维度的一以贯之。例如,在小学中段(二级)“会学习”考查要素中设置了学习态度、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课后巩固、学习策略、学习卫生等项目,在小学低段(一级)考查要素中就减少了“学习策略”这一项,在小学高段(三级)考查要素中则将“课后巩固”升级为“课后延展”,这些细微的差异都体现出学校对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能力的充分尊重。
3.要求的递进性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始终处在发展之中,因此《考评表》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同一维度提出了差异化的目标要求,体现了能力进阶的特点。以“会学习”这一维度为例,这一维度对初中生更多强调了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进阶式的要求:四级(七年级)目标为“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善于利用各种工具书解决学习困难,解决不了的难题及时请教老师;有自己的错题集”。五级(八年级)目标为“善于在课后与老师交流听课/学习的效果,听取老师建议;能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借鉴学习经验,通过参加学习小组、兴趣小组贡献自己的智慧,分享团队合作的成果;对学习的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安排好各学科的最佳学习时段,力求事半功倍”。而六级(九年级)目标则升级为“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展状况,利用网络、教辅材料等资源,巩固课本知识,拓展知识面;能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与此类似,“会做人”和“会生活”两个维度也都在不同的分级目标中作出了进阶式、差异化的能力和素养界定。
4.结论的客观性
评价采用星级评价制,依据学生个体在每一项指标上的实际水平,可以赋予其“★★★(全部能做到)”“★★(大部分或大多数时候能做到)”或“★(偶尔能做到)”的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在实施评价时,每名学生都需要提供相应的过程性支撑材料,例如《课堂日志》,上面有值日班长和各科教师记录的班级学生在学习、做人、生活等各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可以参考《家校联系簿》或家长QQ群里的相关记录和评价,这一原则实际上也强化了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
二、九年一贯制评价的实施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首先,要确保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和生活,学生都是参与实践的主体,感受最深的是学生自己,最了解情况的也是学生自己,须将学生作为第一评价人。其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能够长时间、多视角、深层次地观察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更能够客观公正地分析判断《班级日志》中学生各方面的行为表现及心理成因,因此,教师无疑应当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他人。最后,由于学习、做人、生活等行为不仅在学校发生,也延伸到家庭生活的每一天,当学生回到家中,能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人只有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因此家长也是评价主体的重要补充。为了进一步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此评价体系分别赋予学生、教师、家长三方30%、50%和20%的评价权重。
2.评价周期的合理化
评价周期直接影响着评价的效度和效益,周期太短则很难看出变化,而周期太长又达不到促进发展的目的。经过反复研讨和实践,我校最终制定了差异化的评价周期。小学低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发展进步最快的时期,每学期可运用《考评表》对学生评价两次,旨在促进他们持续不断地实现从“★”到“★★”再到“★★★”的进阶,激励他们发现短板、实现突破、快速成长。在小学4—6年级,由于每一级目标跨度为两年,评价周期设置为每学期评价一次,每次评价后教师都会给出一个总评意见,帮助学生指出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差异化进步。在初中三年,由于考核要素的增加以及素养要求的提高,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在每个方面都到达“★★★”的层次,因此我校将评价周期设置为每学期一次,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持续改善进阶。
3.评价结论的具体化
在《考评表》“师评”栏右侧还增加了“备注”栏,用于记录某一项指标上的细节问题,同时在“总评”栏下方还设置了“意见栏”,要求教师(低年级还包括家长)为学生写出更加明确的指导意见,以帮助学生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并作为下一周期评价时的重要对比依据。
三、九年一贯制评价的结果运用
1.依据评价结果开展优秀表彰
我校“三个学会”分级目标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基本要求,从内容上讲具有全面性,而且是经过全体班主任、德育干部以及家委会代表反复研讨、修订完成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为此,学校还设立了阅读之星、礼仪之星、公益之星、环保之星、才艺之星等荣誉,并在此基础上评出“二外之星”作为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最高荣誉,每个班级每个年度仅一名学生有机会获此荣誉。全校表彰后,这些学生的照片和颁奖词(综合评价)会在学校橱窗、电子大屏、门户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卓越成长的优秀典范。
2.依据评价结果确定突破方向
虽然评价的结论具有概括性和简洁性,但综合结论源自学生在“会学习”“会做人”“会生活”三大维度具体条目上的表现。教师会依据《考评表》反馈的信息,对每位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他们应着力改进的方面,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扬长避短,在日复一日的修正中提升自己,实现不断进阶的目标。
3.依据评价结果反拨教育工作
深入研究评价结果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共性问题,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反思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例如,在五级目标中关于“学习规划”的项目要求是“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把中考科目纳入学习的重点;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弥补自己的薄弱学科”。如果发现学生整体表现欠佳,教师就应反思是否指导过学生如何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是否介绍过突破薄弱学科的方法与策略。
育英二外的九年一贯制学生评价校本化体系建构以来,特别是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完善后,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引领和推动效果,尤为显著的变化是学生对劳动和体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人人争做“劳动之星”和“健康之星”,积极进行运动锻炼、主动承担劳动任务已在学生中蔚然成风。在学习方面,学生从重点关注学习成绩转变为更加重视学习品格、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思维的创新和方法的改进。在思想品德方面,学生更加注重知行合一,在日常行为上体现爱国情怀、法纪精神、公民意识以及责任担当。
【作者简介】1.文俊,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44)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2.韦兵,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44)副校长,高级教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生活化德育体系的建构研究”(D/2021/02/5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