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习作能力作为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其教学模式需要创新与优化。本文通过探讨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原则,提出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 大单元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24.016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习作教学往往存在内容碎片化、方法单一、评价片面等问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情境、任务、知识点等要素,形成有结构的整体,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理念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教学评一致性,并倡导真实的课堂学习体验。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原则,探索大单元教学在该领域的应用。
一、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原则
1.基础性与启蒙性并重原则
每个大单元应明确启蒙的具体目标,如从简单的句子构造到段落组织,再到初步的文章结构布局,逐步引导学生建立写作基础。教师应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学习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
2.生活化与情境化融合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作为大单元的教学内容,如家庭、学校、自然、节日等,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生动具体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
3.情感与人文并蓄原则
在大单元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教师可以引入经典文学作品片段,引导学生欣赏文字之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构建原则
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和课程目标,系统规划大单元教学内容,确保各单元之间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衔接,形成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在每个大单元内部,教师也需设计由易到难的学习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5.个性化与创造性激发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和评价标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框架,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丰富写作内容,展现个人特色。
二、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施策略
1.结合教材,落实写作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内容以及其在整个学年或学段中的位置和作用。通过纵向梳理教材,理清习作表达的目标层次,明确每个单元习作教学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确保习作教学既有针对性又具全面性。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习作主题为“我想对您说”。教师可以结合该单元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设定习作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研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文,准确把握单元主题“舐犊情深”的内涵,即父母对孩子深沉而多样的爱。通过课文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场景、细节等手法展现人物情感,为后续习作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以下是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此为基础来设置该单元习作主题的教学目标。
结合表1三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明确该单元习作教学的具体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在课文学习中学到的关键词汇、句子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来丰富和深化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时,学生应明确“我想对您说”这一主题的写作要点,理解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来展现对亲人(尤其是父母)的感激、理解、建议或情感交流。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我想对您说”的主题,合理构思文章结构,组织材料,确保文章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通过习作练习,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对亲人的内心感受,如感激、敬爱、理解或期待等。在表达个人见解时,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情感认知,并在习作中体现出对家庭关系的深入反思。
情感目标:通过“我想对您说”的习作活动,学生应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感受到父母的爱与付出,从而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到亲情的珍贵与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身边人的关爱与付出。通过习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与反思,学生应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2.情境创设,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应该根据习作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启发性的写作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想象力。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为例,该单元以“神奇的探险之旅”为写作主题。我们可以精心创设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充满奇幻色彩且富有启发性的写作情境,以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让每一次落笔都成为一次心灵与未知世界的奇妙邂逅。
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即模拟“探险家俱乐部”招募大会。想象一下,学生们化身为勇敢的小探险家,踏入了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探险家俱乐部”。俱乐部正举行一场盛大的招募大会,招募那些勇于探索的勇士,共同踏上一段未知的神奇探险之旅。每位学生都需要准备一份个人简历,详细描述自己为何适合成为探险家,以及在过往的“探险经历”(可以是书籍、电影、游戏中的经历,或是自己的想象)中展现出的勇气、智慧和团队协作能力。大会的高潮部分,是每位“候选人”上台分享自己的探险梦想和计划,由“评委团”(教师及同学担任)进行提问和点评,最终评选出最具潜力的探险小队。
我们还可以根据“时光机”探险征文比赛来设置情境。在这个情境中,学校科技节特别设立了一项“时光机探险征文比赛”。学生们被赋予了一项神奇的任务——设计并驾驶一台“时光机”,穿越到他们梦寐以求的探险时代或地点(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恐龙横行的史前世界、遥远的宇宙星球等)。他们需要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那个时代的风貌、遇到的挑战、解决难题的智慧,以及这段探险经历给他们带来的深刻感悟。比赛不仅考验学生的想象力与写作能力,还鼓励他们探索历史、科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让每一次“穿越”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
通过模拟真实或虚构的探险场景,如探险家俱乐部的招募大会和时光机探险,学生能够被这种新颖、有趣的形式所吸引,从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兴趣。这种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投入写作、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动力。而且两个情境都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是构建自己的探险经历、设计探险计划,还是描绘穿越时空的奇幻场景,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视角。
3.聚焦整体,统筹习作单元板块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单元课文来加深学生对该单元习作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习作的基本结构(如开头、中间、结尾)。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技巧、素材等整合到自己的习作中,整合所学。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习作以“编写故事”为主题,涵盖了故事结构、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语言表达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等多个方面的语文要素。在故事结构方面,编写故事要求学生掌握故事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引入背景、人物)、中间(发展情节、冲突)、结尾(解决问题、总结教训)。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构建完整的故事框架。在人物塑造方面,故事中的人物是核心,学生需要学会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性格鲜明、立体。在情节设计方面,情节的起伏、转折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合理的情节,使故事既符合逻辑又引人入胜。在语言表达方面,编写故事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语言,包括生动的形容词、准确的动词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编写故事是一项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故事世界和情节。
“编写故事”这个写作主题以及涉及的语文要素都与该单元的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联系十分紧密。这些课文都遵循了典型的故事结构,包括开头、发展和结尾。教师通过分析这些课文的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构建自己的故事框架,理解如何有效地引入人物、设置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并最终达到高潮和结局。《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这些人物中学习到如何通过具体的行为、对话和心理描写来塑造角色,使人物更加生动、立体。例如,海力布的勇敢与无私、牛郎的勤劳与善良、织女的美丽与智慧等,都是学生可以借鉴的元素。这些课文的情节设计巧妙,充满了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设计引人入胜的情节,包括如何设置悬念、制造冲突、安排转折等。例如,《牛郎织女》中的银河阻隔、鹊桥相会等情节,都是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设计,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课文中的语言表达丰富多样,既有生动的描绘,又有深刻的寓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课文中的语言风格,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师的精心统筹与指导下,学生得以灵活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与灵感,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与想象力,创作出独具特色、富有内涵的文学作品。
4.合理实施习作单元评价
合理实施习作单元评价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表。这一评价表应当紧密围绕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全面而细致地反映出习作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清晰、具体的反馈,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考虑习作的选材、结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创意等多个维度,将这些要素细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评价指标。同时,评价表还应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既要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基本需求,又要关注到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和发展潜力。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该单元习作主题为“推荐一本书”,可以设计以下评价表(见表2)。
如表2所示,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表,教师可以系统、全面地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分或评价,避免主观判断的随意性。这种客观的反馈有助于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为后续的改进指明方向。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累语言、构思文章、表达情感,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习作大单元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孙悦《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析》,《语文新读写》2023年第19期。
[2] 张云鸽《浅析大单元视角下的习作教学策略》,《语文建设》2022年第8期。
[3] 张万意《大单元理念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教学策略初探》,《新教育》2024年第S1期。
(潘倩倩,1991年生,女,汉族,安徽肥西人,大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