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转变标准护理联合筛孔雾化吸入在新生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02-16 02:46:38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筛孔体位雾化

张 帆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3

肺炎(Pneumonia)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炎症性疾病。当新生儿肺炎患儿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或继续呼衰需行通气支持,或出现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或系统衰竭则将其纳入新生儿重症肺炎范畴[1]。新生儿重症肺炎是新生儿科较为常见且严重的疾病种类。临床治疗以机械通气、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在治疗过程中,确保患儿通气、换气功能尽可能正常是保证患儿获得良好预后的基础[2]。同时,通畅的呼吸道还可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此,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的呼吸道护理,是整个护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3]。雾化吸入治疗方式按照喷雾方式分为超声、筛孔、射流三种方式。筛孔雾化是近年来临床证实更优的雾化吸入治疗方式,其可将药物颗粒控制在5μm以下的颗粒,对通气影响较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4]。体位转变是改善呼吸系统分泌物位置,更利于其排痰排出的一种护理方式。但由于不同护理人员操作主观性较强,使得体位转变护理的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5]。本次采用体位转变标准护理操作程序联合筛孔雾化吸入对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呼吸道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96例,将患儿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48例),双号纳入观察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出生日龄(12.67±3.78)d,出生孕周(37.37±4.04)周,出生体质量(3 502.42±1 253.59)g,病程(2.38±0.42)d;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出生日龄(12.57±3.71)d,出生孕周(37.42±4.03)周,出生体质量(3 511.42±1 254.24)g,病程(2.41±0.40)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症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6]中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②出生日龄<30d;③患儿均行辅助通气治疗;患儿家长了解参加本研究方案内容及利弊,自愿参加,愿意配合各项实验室检测、评估工作,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排除标准:①入组时合并全身或局部感染性疾病患儿;②入组时合并除呼吸衰竭之外的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患儿;③对本方案的治疗药物、方法有禁忌证或过敏史者;④出生低体重新生儿;预估存活时间不足1个月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4h,或情况严重时,加大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体温、心率、神志、呼吸等出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协助各项治疗措施实施;安抚患儿尽可能处于安静状态,若患儿持续哭闹应给予镇静药物;非治疗阶段抬高头肩部,头向偏一侧,使管路畅通,根据患儿呼吸情况,定时或不定时予以吸痰。雾化吸入治疗后及时叩背或行电动牙刷叩背,促进患儿排痰。新生儿免疫功能差,在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时,应特别注意在与患儿进行接触性护理操作时,确保手、工作服等的洁净度,尽可能无菌操作,预防增加感染风险。观察组实施筛孔雾化吸入护理+体位转变标准护理程序。筛孔雾化吸入护理:采用Aerogen公司生产的振动筛孔雾化器实施雾化吸入,按照医嘱将配置好的雾化药放至雾化器装置,连接控制器,将雾化器装置连接好T型接头并与呼吸机管路进气端相连,开启控制器,将药液振动穿过筛孔产生气溶胶,通过呼吸管路进入到患儿呼吸道。雾化吸入30min后,停止雾化,给予负压吸痰,先吸引鼻腔内的分泌物,然后再吸引口腔内的分泌物,若患儿为气管插管通气,则先吸引插管内的分泌物,连续吸痰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5s,根据吸引出的分泌物量,判断是否吸引干净,每次吸引后需间隔3~5min再吸引痰液。体位转变标准护理程序:由本科室资深护理人员共同制定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体位转变护理标准操作程序,明确体位转变护理标准操作程序的适用对象、责任人、操作频次、操作步骤、质量控制标准、异常情况处置等内容,并根据程序内容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记录,操作者和核对者完成每一项关键操作和核对后,及时真实记录操作内容并签名。确保责任护士在操作时能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的规定完整操作,避免随意操作,导致疗效不稳定。体位转变操作主要内容:按照斜坡卧位(30min)、左侧卧位(30min)、右侧卧位(30min)、俯卧位(30min),所有体位均保持头低脚高位,根据体位用软枕垫高相应部位,使体位保持稳定。每次变更体位前叩背5min,促进排痰。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护理前、护理后的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呼吸频率(RR)]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撤机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儿PaCO2、PaO2、SaO2、pH值、RR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PaO2、SaO2、pH值均较护理前上升,且观察组患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PaCO2、RR均较护理前下降,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撤机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发热、喘息、气促缓解时间及撤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撤机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71,P=0.000<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比较[n(%)]

3 讨论

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儿童肺炎患儿中约有10%会进展为重症肺炎[7]。新生儿肺部发育不成熟,发生重症肺炎则病情危急,病情发展较快,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治疗时间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可导致感染、多器官受损,继而危及患儿生命安全[8]。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整体治愈率相对较低。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治疗过程中,呼吸道通畅是确保疗效最为重要的环节[9]。呼吸道不畅通,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受阻,影响机体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导致多器官血氧供应受限,而出现如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脑膜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儿病情恶化[10]。

新生儿咳痰能力弱,呼吸道易积痰,阻塞呼吸道,雾化吸入治疗是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常用且极为重要的护理措施[11]。雾化吸入治疗是世卫组织倡导的肺炎患者的有效且必要的治疗措施,其通过雾化装置将液体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直接送入到呼吸道、肺等靶器官,使药物直达病灶,迅速在病灶处达到一定的浓度水平,发挥治疗作用。通过雾化吸入药物达到治疗病灶,稀释、湿润痰液,使痰液易于被吸引出,达到治疗病灶及通畅呼吸道的目的[12]。筛孔雾化吸入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雾化吸入护理方式,其通过有孔平板和高频振动晶体管相连接,液体通过脉冲电流强制穿过筛孔而制造出气雾,引药进入呼吸道达到治疗、湿润呼吸道的目的。临床表明应用筛孔雾化吸入疗效确切。体位转换也是重症肺炎患者常用且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措施,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来说,无法自行转变体位,尤其是行辅助通气治疗的患儿,体位转变操作难度大,不同护理人员操作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临床疗效差异较大。为了规范体位转变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达到有效且稳定的排痰护理效果,将资深护理人员制定的体位转变程序标准化,护理人员操作时关键步骤都需要进行确认和核对,从而保证了体位转变护理操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证体位辅助排痰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体位转变标准护理联合筛孔雾化吸入护理对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进行呼吸道治疗护理,相较于采用常规护理及筛孔振动雾化吸入治疗护理的患儿,其在提升PaO2、SaO2、pH值及降低PaCO2、RR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且可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如发热、喘息、气促的缓解时间及撤机时间,降低心衰、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筛孔体位雾化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中老年保健(2022年1期)2022-08-17 06:14:12
潘集选煤厂弧形筛筛孔尺寸的改进研究
选煤技术(2022年1期)2022-04-19 11:15:08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沥青路面性能影响因素
不同孔形下豆类透筛效果对比及圆筒筛优化
食品与机械(2020年6期)2020-07-26 08:49:30
“手脚不听话”体位训练来帮忙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4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04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