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与为政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南宋朱熹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学以为己,仕以为人。廉直不挠,有志必伸。”
意思是说: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做官是为人民大众服务。
朱熹年少学习刻苦,19岁考中进士。入仕后,他始终廉洁奉公,心系百姓疾苦。在担任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期间,当地连年发生自然灾害,他在向朝廷提出救灾建议的同时,招引各地粮商到灾区做米粮生意,并减免税收。他轻车简从,微服私访,体察民生疾苦,出台减税赋的举措,得到百姓的爱戴。
在为学方面,朱熹博览群书,对各家学说融会贯通,“会众说而折其中”,编撰了《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著述颇丰,为理学集大成者,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称为“朱子”。
为学的对象是自身,主要靠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而为政的对象是大众,这方面想有所作为,则需要更开阔的视野与胸襟,需要具有甘为民仆的服务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廖俊波在拿口镇任职期间,面对女儿的疑问:“爸爸,你是拿口镇最大的人吗?”他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
有人问杨善洲,放着好日子不过,何必自讨苦吃?他说:“入党时我们都向党宣过誓,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现在任务还没完成,我怎么能歇下来……”
“学以为己”长本领,“仕以为人”作奉献。为学与为政应当有机结合,在不断学习中提升为政的境界,在为政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