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注释考订

2018-01-02 15:53申百臣
祖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疾苦

摘要:本文对《西门豹治邺》(郭锡良《古代汉语》)注释进行考订,指出“疾苦”当释为“憎恶、厌恨”,而非“痛苦”;“告语之”的“之”应为“我”之意;“漂没,溺”应为三字同义连文;等等。

关键词:《西门豹治邺》 疾苦 告语之 漂没 溺 注释 考订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文选部分《西门豹治邺》一篇,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续补部分。该篇的部分注释似乎不太确切,故略陈愚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疾苦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教材注:民所疾苦,老百姓痛苦的事情。

按:《汉语大词典》第八卷:“疾苦,指人民生活中的困苦。”所举正有此例。“疾苦”有“困苦”义,是名词,如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荡涤烦文,除民疾苦。”但此处释为“困苦”,则“所”字无释。“所”字用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和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结合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这种用法在古今汉语中都比较常见。“所”字后必须是及物动词,此处也不例外。教材把“民所疾苦”释为“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虽然认为整个结构是名词性短语是对的,但释义迂曲,亦非确诂。

“疾苦”当作“憎恶、厌恨”解,为古书常见义。如:《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盐铁论?水旱》:“发征无限,更繇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汉书?萧望之传》:“又诸盗及杀人犯不道者,百姓所疾苦也,皆不得赎。”《汉书·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疾苦也。”《汉书·王莽传》?:“从四岁以来,羌人无所疾苦,故思乐内属。”皆此例。

从上下文看,下文“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与“民所疾苦”相应,“苦”亦为“痛恨”之义。

《太平御览·职官部》引作:“豹到邺,会长老,问民之所疾苦。”“所疾苦”为“所”字结构明矣。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教材注:漂没,漂走沉没,指河水泛滥造成的灾害。溺:淹死。

按:疑“漂”、“沒”与“溺”为同义连用,中间不宜断开。

上古典籍时有三字同义连文现象,《史记》也不例外。如:《司马相如列传》:“蔑蒙踊跃腾而狂趡。”《平津侯主父列传》:“今天下锻甲砥剑,桥箭累弦,转输运粮,未见休时,此天下之所共忧也。”《李将军列传》:“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司马相如列传》:“昔者管仲相刘桓,霸诸侯,有九合一匡之功,而仲尼谓之不知礼,以其奢泰侈拟于君故也。”《陈涉世家》:“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三王世家》:“汉家有正法,王犯纤介小罪过,即行法直断耳,安能宽王。”

以上几例中的“踊跃腾”、“转输运”、“屯舍止”、“奢泰侈”、“藉弟令”、“纤介小”皆同义连文。

下文“状河伯留客之久 ,若皆罢去归矣。”“罢去归”亦三字同义连文例。

古书“漂没”、“漂溺”、“没溺”连用的例子多见。

漂没:《后汉书·董卓列传》:“明年夏,大雨昼夜二十余日,漂没人庶,又风如冬时。”《三国志·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

没溺:《说苑·杂言》:“不观于高岸,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

漂溺:《韩愈集?卷二十七·碑志》“四年五月,许州大水,坏庐舍,漂溺居人。”《玉泉子》:“汉水泛滥,漂溺万户。”《酉阳杂俎卷三·贝编》:“连日暴雨不止,坊市有漂溺者。”

细味以上几例,“漂”义为“冲走”,“没”、“溺”为“淹没”,意义相近,皆为同义连文,“漂没溺”亦当如此。

从后世文献引用来看,《职官分纪》、《古史》、《锦秀万花谷》并引作:“水来漂溺其人民”。《太平御览·方术部》引作:“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溺民人。”“漂没溺”义同“漂溺”,亦可证“漂没溺”为三字同义连文,“漂没”与“溺”不当断开。

二、告语之

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

教材注:之:指“送女河上”的事。

按:教材注误,“之”当训“我”。

“之”用作说话人自称,古籍时见,如:《左传·成公三年》:“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免之”即“赦免我”。又《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存之”即“慰问我”。《史记·汲郑列传》:“黯为上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复见陛下,不意陛下复收用之。”“收用之”即“收用我”。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之”即“使我生”。

又古书通例,“告语”的宾语皆为“告诉”的对象。如:《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之”指两罪犯。《论衡》:“人亲附之,则人告语之矣。”“之”指孔子。《史记》:“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上天降休!”

若要引出“告诉”的内容,多通过介词“以”。如:《史记·张仪列传》:“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请谒事情。”司马贞索隐:“谓欲以秦之缓急告语之也。”《太平经》:“请问皇天上洞极之师,师幸哀愚生不肖,乃告语以天上之事,诚非小生所敢望也。”

《说郛》、《辨惑编》并引作:“至时幸来告吾。”《职官分纪》、《锦绣万花谷》皆引作:“至期幸来告吾。”清宋宗元《正经》引作:“及此时,幸来告我,亦欲往送。”亦其证。

三、之

往会之河上

教材注:之:长老。endprint

按:细绎文理,“之”训“长老”非是。到为河伯娶妇的时候,长老告訴西门豹,西门豹如果与长老一同前往,则谈不上“往会长老河上”;如果不与长老一同前往,目的自然不是“会长老”,而是到漳河岸上集合参加“为河伯娶妇”的仪式。下文“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大家到河岸上不是要会见长老显而易见。

《尔雅·释诂上》:“会,合也。”《广雅·释诂三》:“会,聚也。”“会”是集合的意思。“之”犹“于”,是介词,王引之《经传释词》、吴昌莹《经词衍释》、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并有详解,兹不赘述。

《太平御览·职官部》引作:“至其时豹往河上。”明董说《七国考》作:“西门豹亦往会河上。”《说郛》作:“及告,豹往会河上。”皆不言“会长老”,且省略“之(于)”(介词省略,古书常见),是其明证。

四、患苦我

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

教材注:患苦我:以我为祸患痛苦,即因我而受害受苦。患苦:意动用法。

按:“患苦”为意动用法,“患苦我”即“以我为祸患痛苦”,从词义引申的角度解释词义,似不误。《续资治通鉴长编》引作:“引河灌田,人以為病。”可证。惟解为“即因我而受害受苦”,迂曲难通,难以体现父老子弟对西门豹发起的引水灌田工程的主观态度。“患苦”应训为“痛恨”。

“患”、“苦”皆有“痛恨”义。

《广雅·释诂四》、《广韵·谏韵》并言:“患,苦也。”《风俗通·穷通》:“亭长妻患之。”校注:“汉书韩信传作苦。”是“患”与“苦”义同。《楚辞补注》:“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言己患苦众人皆行苟且,故乘风而远去也。”“苦”即“患苦”,“患苦”二字同义连用。《史记·外戚世家》:“脩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窃见丞相商作威作福,从外制中,取必于上,性残贼不仁,遣票轻吏微求人罪,欲以立威,天下患苦之。”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二》:“百姓患苦王莽,复思刘氏,闻汉兵起,莫不欢喜。”以上几例“患苦”皆作“痛恨”解。

五、民人以给足富

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

教材注:民人以给足富:老百姓因食用丰富充足而生活富裕起来。给:丰足。与“足”构成联合词组,作介词“以”的宾语。

按:郭注谓“给足”为“以”的宾语,不确。“以”的宾语当为“之”,指代“水利”,承前而省。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的例子古籍常见,不烦赘述。“给”、“足”、“富”为同义连文。

“给”、“足”、“富”都有“富足”义。《说文·糸部》:“给,相足也。”《汉书·郊祀志》:“人皆以为不治产业而饶给。”颜师古注:“给,足也。”《论语·先进》:“足,富足也。”《大戴礼记·千乘》:“下无用,则国家富。”王聘珍解诂:“富,足也。”《论语·子路》:“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邢昺疏:“富之者,孔子言当施舍薄敛,使之衣食足也。”

“富”、“足”、“给”意义相同,古人行文多有两字连文者:

《史记·田叔列传》:“将军取舍人中富给者,令具鞍马绛衣玉具剑,欲入奏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其人亦老矣,其家给富。”又“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公。”《史记·货殖列传》:“然是富给之资也,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焉。”《盐铁论》:“异时,县官修轻赋,公用饶,人富给。”又“共其地,居是世也,非有灾害疾疫,独以贫穷,非惰则奢也;无奇业旁入,而犹以富给,非俭则力也。”又“闻往者未伐胡、越之时,繇赋省而民富足,温衣饱食,藏新食陈,布帛充用,牛马成群。”《荀子·议兵篇》:“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也,故秦夺之。”

亦有相对为文者:《汉书·王莽传中》:“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又《司马迁传》:“则人给家足之道也。”

《史记·河渠书》记西门豹引水事作:“西门豹治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此处“富”虽用作使动,却很明显,老百姓富裕的原因是水利工程而非“食用丰富充足”,“给足富”就是“富”的意思。

从后世典籍引用来看,《山西通志》作:“今皆得水利,民人给足。”《燕魏杂记》作:“其后民果得其利,家以富足。”《古史》作:“后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或言“给足”,或言“富足”,亦可证“给”、“足”、“富”三字为同义连文。

参考文献:

[1]郭锡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等.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李昉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陶宗仪.说郛[M].北京:中国书店,1986.

(作者简介:申百臣,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训诂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疾苦
正定塔元庄两首
希望
92岁生日抒怀
娘—
郑板桥巧解对联
某官谈话技巧
习近平用典(二)
体百姓疾苦,谋万户福祉
总理环卫